本發明涉及熱塑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熱塑加工過程中熱流道的頂端的熱咀的冷卻結構的改良。
背景技術:
熱流道加工技術是通過加熱的方法來保證流道和澆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狀態進行注塑。現有結構的熱咀4的前端冷卻水路3在冷水套2外部,如附圖1~2所示,熱流道1源源不斷地將熔融狀態的塑料推向前端熱咀4,由于給予熱咀4降溫的冷卻水路3在冷水套2外部,距離前端熱咀4進膠位置較遠,冷卻效果不是很明顯,加工出的產品表面出現太陽斑發黃的現象,此現象體現于產品的外觀表面,一般不為客戶所接受,同時這也是熱流道行業內的技術難題,至今行業類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熱流道系統之熱咀的冷水套的結構改良。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熱流道系統之熱咀的冷水套的結構改良,包括熱流道、冷水套及熱咀,熱咀固設于熱流道內的頂端,呈通孔狀的冷水套固設于熱流道內的頂端,熱咀出料的一端突伸在冷水套的小孔端,在冷水套內部設有貫通的內置水路。
所述的內置水路由3D打印加工而成。
本發明由于將內置水路已經加工到冷水套內部去,冷卻水路靠近了熱咀咀尖的前端,當冷卻水打開,水路經過的時候可以帶走咀尖澆口處大部分熱量,能有效的降低澆口前端的溫度,使產品表面太陽斑發黃的現象得到了根本的解決,且由于該內部運水使用到了3D打印技術,更是將以前加工的不可能變為現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現有冷水套之冷卻示意圖;
附圖2為現有技術之冷卻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冷水套之冷卻示意圖;
附圖4為本發明之冷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附圖3~4,熱流道系統之熱咀的冷水套的結構改良,包括熱流道1、冷水套2及熱咀4,熱咀4固設于熱流道1內的頂端,呈通孔狀的冷水套2固設于熱流道1內的頂端,熱咀4出料的一端突伸在冷水套2的小孔端,在冷水套2內部設有貫通的內置水路5。
所述的內置水路5由3D打印加工而成。
當使用本發明時,熱流道1源源不斷地將熔融狀態的塑料推向前端熱咀4,由于將內置水路5已經加工到冷水套2內部去,內置水路5靠近了熱咀4咀尖的前端,當冷卻水打開,內置水路5的水經過的時候可以帶走熱咀4咀尖澆口處大部分熱量,能有效的降低澆口前端的溫度,使產品表面太陽斑發黃的現象得到了根本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