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3D打印機相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3D打印機鋪粉刮刀裝置。
背景技術:
采用不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成型工藝,3D打印機的結構和原理也有所不同,逐層鋪粉燒結、或逐層鋪粉固化成型的3D打印機,是目前結構較為成熟的3D打印機之一,包括金屬粉和非金屬粉3D打印機。
鋪粉是3D打印機工作過程中的關鍵工序,由于鋪粉工序是一個頻繁循環的重復過程,因此對鋪粉裝置要求很高。目前,市場上傳統的3D打印機鋪粉刮刀是:鋪粉輥將供粉室的粉鋪在工作臺上,再由刮刀將鋪設的粉末刮平,并將多余的粉刮入余粉回收裝置中,供粉室、鋪粉輥與刮刀是分離的。采用上述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點:1、產生的余粉較多;2、刮刀與鋪粉輥需要兩套行程系統;3、對鋪粉輥鋪粉過程要求高。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操作簡單、鋪粉精度高,節約行程,可對多余粉末回收的3D打印機鋪粉刮刀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3D打印機鋪粉刮刀裝置,包括供粉室、刮刀刀片、連接件a和連接件b,所述供粉室包括前封板、后封板、支撐架、型材和濾網,所述前封板和后封板固定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前封板和后封板形成供粉空間,所述供粉空間內設有濾網,所述濾網下方安裝有刮刀刀片,所述刮刀刀片與濾網之間設有一空隙,所述刮刀刀片與型材相連接,所述型材右端與連接件a相連接,所述型材上端設有連接件b。
進一步地,所述濾網左端與固定安裝在支撐架上的支撐板相連接,所述濾網右端與型材料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型材與連接件b之間設有角架。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a上設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連接外部部件。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b上設有承軸。
進一步地,所述刮刀刀片與型材之間設有隔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
1、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供粉室與刮刀一體的結構,省去了鋪粉輥鋪粉的中間過程,達到了節省行程的效果;
2、本實用新型中,供粉室采用了濾網結構,使粉末均勻程度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粉末的黏結;
3、本實用新型中,供粉室一邊鋪粉,刮刀一邊刮粉,保證了鋪粉的均勻性,提高了鋪粉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前封板,2、刮刀刀片,3、型材,4、連接件a,5、連接件b,6、濾網,7、支撐板,8、角架,9、支撐架,10、隔板,11、連接軸,12、承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3D打印機鋪粉刮刀裝置,包括供粉室、刮刀刀片2、連接件a4和連接件b5,供粉室包括前封板1、后封板、支撐架9、型材3和濾網6,前封板1和后封板固定安裝在支撐架9上,前封板1和后封板形成供粉空間,供粉空間內設有濾網6,濾網6下方安裝有刮刀刀片2,刮刀刀片2與濾網6之間設有一空隙,刮刀刀片2與型材3相連接,型材3右端與連接件a 4相連接,型材3上端設有連接件b5。
在本實施例中,濾網6左端與固定安裝在支撐架9上的支撐板7相連接,濾網6右端與型材3相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型材3與連接件b5之間設有角架8。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件a 4上設有連接軸11,連接軸11連接外部部件。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件b5上設有承軸12。
在本實施例中,刮刀刀片2與型材3之間設有隔板10。
在本實施例中,刮刀裝置沿工作平臺享有運動,到達右端限制點,接著再向左移動,供粉室的粉通過濾網過濾后,通過刮刀與供 粉室之間的空隙平鋪于工作平臺之上,在鋪粉的過程中,刮刀緊隨其后將已鋪好的粉末刮平,當刮刀裝置到達左端限制點時,刮刀將多余的粉末刮入余粉回收裝置中。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供粉室與刮刀一體的結構,省去了鋪粉輥鋪粉的中間過程,達到了節省行程的效果;供粉室采用了濾網結構,使粉末均勻程度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粉末的黏結;供粉室一邊鋪粉,刮刀一邊刮粉,保證了鋪粉的均勻性,提高了鋪粉精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