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機械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應用于制蓋機的冷卻裝置的壓塑制蓋機的螺旋運水芯。
背景技術:
制造塑料瓶蓋的機器設備多種多樣,其中以壓塑制蓋機最為常用。目前的壓塑制蓋機均具有壓制模組,該壓制模組包括有旋轉主體以及設置于旋轉主體上的上模和底模,該上模具有冷卻裝置,現有技術中冷卻裝置的結構設計較為不合理,冷卻效果不佳。此外,現有冷卻裝置的噴頭一般都為直接靠水壓噴射,進而需要水壓非常大,并且噴頭中心部分和中心外圍部分水噴出速度不同,導致噴頭噴水水壓不穩定,動能損耗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壓塑制蓋機的螺旋運水芯,其噴出的水壓均勻,水冷卻效果好,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壓塑制蓋機的螺旋運水芯,包括一中空噴射管、安裝于噴射管內的水芯、安裝于噴射管噴出端的噴嘴,所述水芯包括主軸,該主軸的頭端設置有第一加壓部,主軸的中部繞設有混流部,主軸的尾端設置有第二加壓部,所述噴嘴對應于第二加壓部的出水口,該噴嘴包括噴頭主體和旋流蝸輪,所述旋流蝸輪包括旋流葉片和加速葉片,該加速葉片設置于旋流葉片上表面,所述旋流蝸輪的中心為圓管,且圓管的下端設置有發散型錐狀盤。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加速葉片與旋流葉片上表面夾角大于40°小于80°。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加壓部為凸環狀,于凸環的表面設有第一分流槽。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混流部是螺旋式結構,其繞設于主軸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加壓部為凸環狀,于凸環的表面設有第二分流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由于噴射管內設置了水芯和噴嘴,所述水芯包括主軸,該主軸設置有第一加壓部、混流部、第二加壓部,所述噴嘴對應于第二加壓部的出水口,該噴嘴包括噴頭主體和旋流蝸輪,所述旋流蝸輪包括旋流葉片和加速葉片,所述旋流蝸輪的中心為圓管,且圓管的下端設置有發散型錐狀盤。這樣,通過水芯實現一次加壓、混流和二次架壓,進而壓力水流一部分直接進入噴頭本體內部,此部分水通過旋流葉片來增加水的離心力,緩沖水流的正壓力,另一部分水流直接進入圓管,且通過發散型錐狀盤的設置實現容積增大進而水壓減小,這樣就保證了噴頭中心水流與中心周圍水流壓力均衡。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水芯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噴嘴的俯視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噴射管 20、水芯
21、主軸 22、第一加壓部
221、第一分流槽 23、混流部
24、第二加壓部 241、第二分流槽
30、噴嘴 31、噴頭主體
32、旋流蝸輪 321、旋流葉片
322、加速葉片 33、圓管
34、發散型錐狀盤。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是一種壓塑制蓋機的螺旋運水芯,包括一中空噴射管10、安裝于噴射管10內的水芯20、安裝于噴射管10噴出端的噴嘴30。所述水芯20包括主軸21,該主軸21的頭端設置有第一加壓部22,主軸21的中部繞設有混流部23,主軸21的尾端設置有第二加壓部24。所述噴嘴30對應于第二加壓部24的出水口,該噴嘴30包括噴頭主體31和旋流蝸輪32,所述旋流蝸輪32包括旋流葉片321和加速葉片322,所述旋流蝸輪32的中心為圓管33,且圓管33的下端設置有發散型錐狀盤34。這樣,壓力水流一部分直接進入噴頭本體內部,此部分水通過旋流葉片321來增加水的離心力,緩沖水流的正壓力,另一部分水流直接進入圓管33,且通過發散型錐狀盤34的設置實現容積增大進而水壓減小,這樣就保證了噴頭中心水流與中心周圍水流壓力均衡。
本實施例中,該加速葉片322設置于旋流葉片321上表面,該加速葉片322與旋流葉片321上表面夾角大于40°小于80°,可以順應水流的切入角,快速將水流導出。
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加壓部22為凸環狀,于凸環的表面設有第一分流槽221,水流在第一分流槽221進入可以加強水壓。所述混流部23是螺旋式結構,其繞設于主軸21上。這種螺旋式的混流部23設計,可以使冷卻液混合均勻。所述第二加壓部24為凸環狀,于凸環的表面設有第二分流槽241,該第二分流槽241使得增大水壓,噴射在噴嘴30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由于壓塑制蓋機的螺旋運水芯的噴射管10設置了水芯20和噴嘴30,所述水芯20包括主軸21,該主軸21設置有第一加壓部22、混流部23、第二加壓部24,所述噴嘴30對應于第二加壓部24的出水口,該噴嘴30包括噴頭主體31和旋流蝸輪32,所述旋流蝸輪32包括旋流葉片321和加速葉片322,所述旋流蝸輪32的中心為圓管33,且圓管33的下端設置有發散型錐狀盤34。這樣,通過水芯20實現一次加壓、混流和二次架壓,進而壓力水流一部分直接進入噴頭本體31內部,此部分水通過旋流葉片321來增加水的離心力,緩沖水流的正壓力,另一部分水流直接進入圓管33,且通過發散型錐狀盤34的設置實現容積增大進而水壓減小,這樣就保證了噴頭中心水流與中心周圍水流壓力均衡。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