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螺紋抽芯機構的模具。
背景技術:
在注塑成型后,產品所帶有的孔、凹穴、凸臺及螺紋等成型處,由于與模具開模方向不同或者該成型處無法直接脫模,需要在脫模之前抽掉該成型處的型芯。現有的模具在內螺紋抽芯時,一般通過油壓或氣壓與齒輪的配合進行傳動,這種抽芯方式和結構僅適用于帶液壓機臺,受機臺局限性大,且定位不準,易損傷產品,維修頻率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螺紋抽芯機構的模具,可以精確定位抽芯動作,保證產品的品質,降低維修頻率和成本。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具有螺紋抽芯機構的模具,包括定模和動模,定模包括定模座、定模墊板和定模板,動模包括動模板,所述定模板內設有定模仁,所述動模板內設有動模仁,所述定模板中穿設有螺紋型芯,該螺紋型芯具有螺紋段,螺紋型芯的螺紋段伸入定模仁中,所述定模上安裝有伺服馬達,該伺服馬達與一主動輪連接,所述螺紋型芯上設有一從動輪,所述主動輪通過一過渡齒輪組與所述從動輪傳動連接,所述定模板連接有壓塊,壓塊中穿設有斜導柱,所述動模板上設有側滑塊,斜導柱的伸出于壓塊的部分插入到所述側滑塊中,在合模時,所述壓塊與所述側滑塊壓緊配合,所述側滑塊連接有位于定模仁和動模仁之間的側型芯,所述伺服馬達還連接有一定位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過渡齒輪組包括第一過渡齒輪和第二過渡齒輪,該第一過渡齒輪和第二過渡齒輪安裝于位于所述定模座和定模墊板之間的一過渡軸上,所述主動輪與所述第一過渡齒輪嚙合,所述從動輪與所述第二過渡齒輪嚙合。
進一步的,所述過渡軸和螺紋型芯上均設有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開模時,通過伺服馬達在主動輪、過渡齒輪組和從動輪的配合下帶動螺紋型芯旋轉,從而抽出螺紋型芯,同時,動模板的移動,使得側滑塊在斜導柱的作用下移動,實現側型芯的抽出。本實用新型中的伺服馬達連接有一定位傳感器,該定位傳感器可以通過伺服馬達的周長和旋轉數定位螺紋型芯的動作,定位較準確,不僅可以保證螺紋抽芯、側抽芯和開模同步進行,也可以保證螺紋型芯的動作不會損傷產品,進而保證產品的品質。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整個結構比較可靠,可適用于任意注塑機臺,維修頻率和維修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具有螺紋抽芯機構的模具,包括定模和動模,定模包括定模座1、定模墊板2和定模板3,動模包括動模板4,所述定模板1內設有定模仁5,所述動模板4內設有動模仁6,所述定模板3中穿設有螺紋型芯7,該螺紋型芯7具有螺紋段,螺紋型芯7的螺紋段伸入定模仁5中,所述定模上安裝有伺服馬達8,該伺服馬達8與一主動輪9連接,所述螺紋型芯7上設有一從動輪10,所述主動輪9通過一過渡齒輪組與所述從動輪10傳動連接,所述定模板3連接有壓塊11,壓塊11中穿設有斜導柱12,所述動模板4上設有側滑塊13,斜導柱12的伸出于壓塊11的部分插入到所述側滑塊13中,在合模時,所述壓塊11與所述側滑塊13壓緊配合,所述側滑塊13連接有位于定模仁5和動模仁6之間的側型芯14。側型芯14、動模仁6、定模仁5和螺紋型芯7配合形成注塑型腔。所述伺服馬達8還連接有一定位傳感器15。
進一步說,所述過渡齒輪組包括第一過渡齒輪16和第二過渡齒輪17,該第一過渡齒輪16和第二過渡齒輪17安裝于位于所述定模座1和定模墊板2之間的一過渡軸18上,所述主動輪9與所述第一過渡齒輪16嚙合,所述從動輪10與所述第二過渡齒輪17嚙合。
進一步說,所述過渡軸18和螺紋型芯7上均設有軸承19。
開模時,伺服馬達8帶動主動輪9轉動,主動輪9通過過渡齒輪組的傳動帶動從動輪10轉動,從而帶動螺紋型芯7旋轉,同時動模板4移動,旋轉的螺紋型芯7逐步脫出制品。動模板4移動的過程中,在斜導柱12的作用下,側滑塊13向外移動,從而帶動側型芯14脫出制品,從而在開模的過程中實現螺紋型芯7和側型芯14的抽出。開模后,制品留于動模上,最終通過頂出機構脫模。本實用新型中的伺服馬達8連接有一定位傳感器15,該定位傳感器15可以通過伺服馬達8的周長和旋轉數定位螺紋型芯7的動作,不僅可以保證螺紋抽芯、側抽芯和開模同步進行,也可以保證螺紋型芯的動作不會損傷產品,進而保證產品的品質。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整個結構比較可靠,維修頻率和維修成本低。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