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分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紙塑鋁復合包裝用鋁塑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紙塑鋁復合包裝材料是一種常見的包裝材料,廣泛應用于牛奶和軟飲料等包裝中,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原料的匱乏,紙塑復合包裝的再生利用變得非常必要,在對紙塑復合包裝進行再生利用時,通常是將其中的紙基分離后,再將剩余的由鋁箔和塑料形成的材料再進行分離,目前,在對鋁箔和塑料復合形成的鋁塑復合包裝材料進行分離時,通常采用濕法分離技術,即將鋁塑復合包裝材料浸泡于分離劑中,通過溶解或溶脹作用破壞各層之間的黏合力從而使鋁、塑分開,現有技術中對鋁塑復合包裝材料分離時,一般采用間歇批次式分離方式,鋁塑復合包裝材料以輪流交替的方式與分離劑溶液接觸,加料、出料時間長,所需的分離反應時間長,使得間歇批次式分離工藝處理能力低,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新型紙塑鋁復合包裝用鋁塑分離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紙塑鋁復合包裝用鋁塑分離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紙塑鋁復合包裝用鋁塑分離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安裝有機殼和蒸汽發生裝置,機殼包括外殼和內筒,內筒通過支架安裝在外殼內部,外殼的底端設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上設置有第一控制閥,外殼的頂部一側設有泄壓閥,外殼的一側頂端設有進料口,進料口處安裝有密封門,內筒的表面上設有漏料口,內筒的內部設有攪拌軸,攪拌軸的外側面等距離設有攪拌葉片,攪拌軸和攪拌葉片均為一端封閉的管狀結構,且攪拌軸和攪拌葉片的內部連通,并在攪拌軸和攪拌葉片的表面上均勻分布有出氣孔,攪拌軸的頂端穿過外殼頂部通孔內的軸承連接有旋轉接頭,旋轉接頭通過氣管與蒸汽發生裝置的出氣口連通,攪拌軸的頂端外側設有皮帶輪,皮帶輪通過皮帶與外殼頂部一側固定的電機傳動連接,內筒的底端設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上設有第二控制閥。
優選的,所述蒸汽發生裝置上設置有增壓裝置。
優選的,所述外殼和內筒的底面均為漏斗狀結構,并且第一出料口與第二出料口分別位于外殼和內筒底端中部。
優選的,所述外殼與攪拌軸連接處的內側設有密封環。
優選的,所述外殼的進料口與內筒頂部進口之間設置有導流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紙塑鋁復合包裝用鋁塑分離裝置通過蒸汽發生裝置產生高溫蒸汽,同時增壓裝置對高溫蒸汽以及外殼內部空間進行增壓,使得外殼內部空間壓強增大,蒸汽的溫度更高,利用攪拌軸和攪拌葉片上的出氣孔對內筒內的物料進行加熱,同時利用電機帶動攪拌軸和攪拌葉片旋轉,讓物料與蒸汽充分接觸,使得塑料融化從漏料口漏出,從而實現塑料與鋁實現分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機殼、21外殼、22內筒、3蒸汽發生裝置、4支架、5第一出料口、6第一控制閥、7泄壓閥、8進料口、9密封門、10漏料口、11攪拌軸、12攪拌葉片、13出氣孔、14旋轉接頭、15皮帶輪、16增壓裝置、17電機、18第二出料口、19第二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紙塑鋁復合包裝用鋁塑分離裝置,包括機架1,機架1上安裝有機殼2和蒸汽發生裝置3,機殼2包括外殼21和內筒22,內筒22通過支架4安裝在外殼21內部,外殼21的底端設有第一出料口5,第一出料口5上設置有第一控制閥6,外殼21的頂部一側設有泄壓閥7,外殼21的一側頂端設有進料口8,進料口8處安裝有密封門9,外殼21的進料口8與內筒22頂部進口之間設置有導流板,導流板方便物料流入內筒22,內筒22的表面上設有漏料口10,內筒22的內部設有攪拌軸11,攪拌軸11的外側面等距離設有攪拌葉片12,攪拌軸11和攪拌葉片12均為一端封閉的管狀結構,且攪拌軸11和攪拌葉片12的內部連通,并在攪拌軸11和攪拌葉片12的表面上均勻分布有出氣孔13,攪拌軸11的頂端穿過外殼21頂部通孔內的軸承連接有旋轉接頭14,外殼21與攪拌軸11連接處的內側設有密封環,密封環增大了外殼21與攪拌軸11密封性,旋轉接頭14通過氣管與蒸汽發生裝置3的出氣口連通,蒸汽發生裝置3上設置有增壓裝置16,通過蒸汽發生裝置3產生高溫蒸汽,同時增壓裝置16對高溫蒸汽以及外殼21內部空間進行增壓,使得外殼21內部空間壓強增大,蒸汽的溫度更高,攪拌軸11的頂端外側設有皮帶輪15,皮帶輪15通過皮帶與外殼21頂部一側固定的電機17傳動連接,利用攪拌軸11和攪拌葉片12上的出氣孔13對內筒22內的物料進行加熱,同時利用電機17帶動攪拌軸11和攪拌葉片12旋轉,讓物料與蒸汽充分接觸,使得塑料融化從漏料口10漏出,從而實現塑料與鋁實現分離,內筒22的底端設有第二出料口18,第二出料口18上設有第二控制閥19,外殼21和內筒22的底面均為漏斗狀結構,并且第一出料口5與第二出料口18分別位于外殼21和內筒22底端中部,漏斗狀結構的外殼21和內筒22方便了物料分離后的流出。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