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貼膜裝置。
背景技術:
貼膜裝置包括用于供上膜繞經的上彈性壓轆、用于供下膜繞經的下彈性壓轆、用于向上彈性壓轆提供上膜的上供膜裝置、用于向下彈性壓轆提供下膜的下供膜裝置,在使用時,工件從上彈性壓轆和下彈性壓轆之間經過并將上膜、下膜粘附于其上從而完成貼膜。在批量生產過程中,當首個工件從上彈性壓轆和下彈性壓轆之間經過時,首個工件與上彈性壓轆、下彈性壓轆接觸并使上彈性壓轆和下彈性壓轆在其擠壓作用下發生彈性形變,而此時,上彈性壓轆和下彈性壓轆也對首個工件的表面施加較大的向后的阻力,而由于干膜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在巨大的阻力下,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伸縮,從而造成在首個工件貼膜時出現貼膜起皺的現象,以常常造成首個工件報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貼膜裝置,其通過采用后置輸送裝置、前置輸送裝置、導引板的結合設計,可減少首個工件報廢的現象。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貼膜裝置,包括壓轆組件、機架;該壓轆組件包括用于供上膜繞經的上彈性壓轆、用于供下膜繞經的下彈性壓轆;該貼膜裝置還包括用于向上彈性壓轆提供上膜的上供膜裝置、用于向下彈性壓轆提供下膜的下供膜裝置;所述上彈性壓轆、下彈性壓轆均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且該上彈性壓轆與下彈性壓轆呈上下相對設置;該貼膜裝置還包括導引板、后置輸送裝置、前置輸送裝置;該前置輸送裝置與后置輸送裝置分置于壓轆組件的前后兩側,且后置輸送裝置用于將輸送對象往上彈性壓轆與下彈性壓轆之間輸送,前置輸送裝置用于從壓轆組件處接收輸送對象并將輸送對象往遠離壓轆組件的方向輸送;該導引板的上表面形成為供上膜貼附的上貼附面,下表面形成為供下膜貼附的下貼附面;該后置輸送裝置、前置輸送裝置均用于輸送導引板。
所述后置輸送裝置和前置輸送裝置均包括傳送帶、用于驅動傳送帶的驅動機構。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主動輪、用于驅動主動輪轉動的驅動電機、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的從動輪;所述傳送帶繞設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上。
該貼膜裝置還包括傳感器、控制裝置;該傳感器用于在檢測到導引板的后端經過上彈性壓轆與下彈性壓轆之間時,向控制裝置發出信號;該控制裝置用于在接收到傳感器信號時,控制后置輸送裝置降速。
該導引板上設置有檢測標記,該檢測標記與導引板后側面之間的距離為導引板總長度的1/3,且該檢測標記形成為傳感器的檢測對象。
該導引板用于以相互接觸的方式放置于首個工件的前方。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后置輸送裝置、前置輸送裝置、導引板的結合設計,在使用時,可利用后置輸送裝置先輸送導引板,當導引板經過上彈性壓轆與下彈性壓轆之間時對上彈性壓轆和下彈性壓轆施加的擠壓作用力可使上彈性壓轆和下彈性壓轆發生彈性形變以方便于供首個工件經過,從而可減少上彈性壓轆和下彈性壓轆對首個工件的阻力,而且,通過利用導引板的移動還可將干膜因為起皺而導致的不平整度拉平,從而可減少首個工件貼膜起泡、起皺的現象以減少首個工件報廢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示意出導引板未經過壓轆組件的狀態示意圖;
圖2示意出導引板經過壓轆組件后的狀態示意圖;
其中,1、上彈性壓轆;2、下彈性壓轆;3、后置輸送裝置;4、前置輸送裝置;5、上供膜裝置;6、下供膜裝置;7、導引板;8、首個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2,貼膜裝置,包括壓轆組件、機架;該壓轆組件包括用于供上膜繞經的上彈性壓轆1、用于供下膜繞經的下彈性壓轆2;該貼膜裝置還包括用于向上彈性壓轆1提供上膜的上供膜裝置5、用于向下彈性壓轆2提供下膜的下供膜裝置6;所述上彈性壓轆1、下彈性壓轆2均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且該上彈性壓轆1與下彈性壓轆2呈上下相對設置;該貼膜裝置還包括導引板7、后置輸送裝置3、前置輸送裝置4;該前置輸送裝置4與后置輸送裝置3分置于壓轆組件的前后兩側,且后置輸送裝置3用于將輸送對象往上彈性壓轆1與下彈性壓轆2之間輸送,前置輸送裝置4用于從壓轆組件處接收輸送對象并將輸送對象往遠離壓轆組件的方向輸送;該導引板7的上表面形成為供上膜貼附的上貼附面,下表面形成為供下膜貼附的下貼附面;該后置輸送裝置3、前置輸送裝置4均用于輸送導引板7。具體的,該導引板7用于以相互接觸的方式放置于首個工件8的前方。
在使用時,可利用后置輸送裝置3先輸送導引板7,當導引板7經過上彈性壓轆1與下彈性壓轆2之間時可將上膜、下膜貼附于其上以完成貼膜,此時,導引板7對上彈性壓轆1和下彈性壓轆2施加的擠壓作用力可使上彈性壓轆1和下彈性壓轆2發生彈性形變而形成間隙區,此時,首個工件8緊隨在導引板7的后方經過該間隙區,從而可減少上彈性壓轆1和下彈性壓轆2對首個工件8的阻力,可減少首個工件8貼膜起皺的現象以減少首個工件8報廢現象。
所述后置輸送裝置3和前置輸送裝置4均包括傳送帶、用于驅動傳送帶的驅動機構。而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可確保輸送穩定性。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主動輪、用于驅動主動輪轉動的驅動電機、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的從動輪;所述傳送帶繞設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上。而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可方便于裝配。
該貼膜裝置還包括傳感器、控制裝置;該傳感器用于在檢測到導引板7的后端經過上彈性壓轆1與下彈性壓轆2之間時,向控制裝置發出信號;該控制裝置用于在接收到傳感器信號時,控制后置輸送裝置3降速。在使用時,導引板7快速經過上彈性壓轆1與下彈性壓轆2之間還可將干膜因為起皺而導致的不平整度拉平,之后,后置輸送裝置3降速輸送首個工件8經過上彈性壓轆1與下彈性壓轆2之間貼膜。具體的,該導引板7上設置有檢測標記,該檢測標記與導引板7后側面之間的距離為導引板7總長度的1/3,且該檢測標記形成為傳感器的檢測對象。當傳感器檢測到該導引板7的檢測標記后,即向控制裝置發出信號,控制裝置可根據該信號控制后置輸送裝置3降速。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