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真空抽氣裝置領域,具體涉及到的為一種應用于真空灌注工藝中的抽氣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FRP產品(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簡稱FRP),在制作過程中,對于產品厚度適中或者較薄的,可以采用在產品表面布樹脂導入管、粘接抽真空管等方式,結合真空灌注工藝來進行產品制作。灌注出來的產品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當灌注的產品厚度較厚時,或者產品的形狀復雜時,以同樣的方式結合真空灌注工藝制作出的產品會出現諸如,樹脂注不透,所得產品里面殘留大量的氣泡等問題,從而影響產品的強度及外觀,造成產品作廢或者需要進行后期維修,而增加產品的制作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目前采用真空灌注工藝制作厚度較厚或者形狀復雜的FRP產品時,存在的灌注不透及產品內有大量氣泡殘留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于真空灌注工藝中的抽氣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應用于真空灌注工藝中的抽氣裝置,包括模具主體和一一對應的多組導管及端板;所述端板連接在所述導管的一端端部,且使所述端板的中心孔與所述導管的軸心孔同軸;所述端板水平放置并對應設置在所述模具主體的內底面,且在所述端板與所述模具主體的內底面之間設置短切氈;所述導管的另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出所述模具主體。
優選地,所述端板以焊接連接方式連接在所述導管的一端端部。
優選地,在所述端板與所述模具主體的內底面之間設置兩層300g短切氈。
優選地,所述導管為無縫導管,所述端板為δ3的鐵板。
優選地,將所述導管延伸出所述模具主體的另一端設置為鋸齒狀螺紋管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到的該應用于真空灌注工藝中的抽氣裝置,被用來灌注較厚或者形狀復雜的FRP產品時,能夠保證樹脂被灌注到邊緣或者角落位置,使灌注透徹,而且所得產品不會存有大量的氣泡,從而保證產品的輕度和外觀,提高所制作的厚度較厚或者形狀復雜之產品的質量,降低此時的制作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應用時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導管與端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2.1】為主視圖,【2.2】為俯視圖。
圖中:1灌注件,2模具主體,3鋸齒狀螺紋管頭,4導管,5端板,6樹脂收集器,7真空泵
具體實施方式
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間”等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應用于真空灌注工藝中的抽氣裝置,包括模具主體2、導管4和端板5。所述導管4一般為φ16的無縫導管,所述端板5一般為δ3的鐵板。
所述端板5以焊接連接方式連接在所述導管4的一端端部,且使所述端板5的中心孔與所述導管4的軸心孔同軸。所述導管4的端面與所述端板5的端面平齊。
在要灌注產品較厚或者形狀復雜的部位(也就是抽氣裝置的設置部位),放置一組端板5和導管4,所述端板5水平放置并對應設置在所述模具主體2的內底面,且在所述端板5與所述模具主體2的內底面之間設置短切氈。所述導管4的另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出所述模具主體2,使端口相距模具主體2的外底面有一定的軸向間距。
一般在所述端板5與所述模具主體2的內底面之間可設置兩層300g短切氈(300g短切氈即規格為300g/㎡,以下類似表示的含義與之雷同)。如果模具主體2內底面的表面是弧面或是形狀不規則的平面,需用300g短切氈填平,使抽氣裝置中的端板5位于水平位置,導管4的軸線沿垂直方向。
如圖1和圖2中所示,將所述導管4延伸出所述模具主體2的另一端設置為鋸齒狀螺紋管頭3。保證樹脂收集器6與導管4連接緊密、不漏氣。
在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應用于真空灌注工藝中的抽氣裝置技術中,制作FRP產品的模具主體時在產品較厚、形狀復雜的部位,設置該抽氣裝置。糊至模具主體的過程為:首先待在陽模表面噴涂的模具膠衣固化后,在其上面糊至一層30g表面氈,等表面氈固化完成后,用80目砂紙打磨一下表面發亮及帶毛刺的區域。然后再鋪置一層300g短切氈,等短切氈固化完成后,用80目砂紙打磨一下表面發亮及帶毛刺的區域。爾后在產品較厚、形狀復雜的部位設置一組導管4和端板5,端板5與模具主體2內表面間鋪置兩層300g短切氈,如果模具主體2的內表面是弧面或是形狀不規則的平面,需用300g短切氈填平,使抽氣裝置的端板5位于水平位置。制作過程中,要將導管4的鋸齒狀螺紋管頭3的絲頭防護好。爾后再繼續糊制模具主體2,將導管4的上部糊在模具主體2內,在糊制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將導管4與模具主體2之間完全接觸不能留有縫隙并且將接觸部分的氣泡完全趕盡,保證導管4與模具主體2配合部位的氣密性,保證整體模具主體糊制完,在保壓時此部位不會漏氣。等模具主體固化脫模工序完成后,用φ8的絲錐在φ16的導管4內穿過將導管2鉆透,將導管2的抽氣孔打通。
如圖1所示,將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抽氣裝置連接樹脂抽氣管而接入樹脂收集器6內,要保證連接接頭用密封膠條密封好不漏氣。將灌注件1表面布置的真空管和樹脂收集器連接起來,保證不漏氣。把樹脂收集器6和真空泵7密封連接。啟動真空泵7抽真空,待真空度達到—0.09Mpa~—0.1Mpa時,斷開真空泵7和樹脂收集器6。阻斷抽氣裝置(即用大力鉗將抽氣裝置連接的抽氣管夾緊不漏氣)觀察5min開始保壓??凑婵斩仁欠裼凶兓绻婵毡3中∮?0.09MPa可進行樹脂導入的工序。在導入樹脂過程中依據具體產品的形狀及布管方式來決定開啟抽氣裝置抽真空。等看見抽氣裝置的抽氣管內有樹脂流出,且流出為一樹脂柱時,證明此部位的產品樹脂已經灌滿浸透,這時可以將樹脂抽氣裝置斷開,保證此處密封性良好不漏氣。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應用于真空灌注工藝中的抽氣裝置,被用來灌注較厚或者形狀復雜的FRP產品時,能夠保證樹脂被灌注到邊緣或者角落位置,使灌注透徹,而且所得產品不會存有大量的氣泡,從而保證產品的輕度和外觀,提高所制作的厚度較厚或者形狀復雜之產品的質量,降低此時的制作成本。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和使用意義。
上述實施方式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還有許多方面可以在不違背總體思想的前提下進行改進,對于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可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