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冷螺旋繞流式放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放渣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循環流化床鍋爐用的放渣裝置由內管、配水板、折流板、上端蓋、外管上部、夕卜管中部、膨脹節、外管下部、下端蓋、進水管接頭、出水管接頭、放渣門順序連接組成。冷卻水從進水管接頭進入,流過配水板、折流板后由出水管接頭引出,循環流化床鍋爐床內底部的大顆粒渣由內管上部進入,從放渣門排出,如果使用冷渣器,可不用 放渣門,內管下部直接與冷渣器連接。因為渣溫很高,所以內管壁溫也很高,采用水冷卻后可降低管壁溫度,減少散熱損失。但是由于配水不均勻,造成冷卻水在內外管之間的流動不均勻,加之折流板與外管之間的間隙較大造成短路,使部分冷卻水未與內管充分換熱就直接流出,因此冷卻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冷螺旋繞流式放渣裝置來解決現有放渣裝置冷卻水在內外管之間的流動不均勻以及部分冷卻水未與內管充分換熱就直接流出的問題,該放渣裝置增加了在外管相同高度下的換熱面積,全部冷卻水在內外管之間的螺旋通道中均勾流動,冷卻效果好。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上端蓋、外管上段、進水管接頭相焊連接,外管中段、膨脹節、外管下段、下端蓋、出水管接頭依次相焊連接,螺旋葉片與內管焊接后將內管上端插入上端蓋的孔中,內管下端插入下端蓋的孔中相焊連接,再將外管中段和外管上段焊接,并在內管的下端焊上放渣門,這樣便組成了水冷螺旋繞流式放渣裝置。由于內管上焊有螺旋葉片,冷卻水由進水管接頭進入后,就會沿著內管螺旋繞流而下,在流動過程中,水流不斷地沖擊外管內壁進行擾動混合而強化了傳熱,另外內管焊了螺旋葉片以后,增加了傳熱面積,因此在相同內外管直徑、高度和相同的進口渣溫、進口冷卻水溫及流量下,冷卻水帶走的熱量更多,內管的管壁溫度也就降低的更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強化了傳熱,減少了散熱損失,使人工排渣時的高溫環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結構進一步說明。說明書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圖。圖中I.放渣門,2.下端蓋,3.膨脹節,4.螺旋葉片,5.內管,6.上端蓋,7.進水管接頭,8.外管上段,9.外管中段,10.外管下段,11.出水管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上端蓋(6)、外管上段(8)、進水管接頭(7)相焊連接,外管中段(9)、膨脹節(3)、外管下段(10)、下端蓋(2)、出水管接頭(11)依次相焊連接,螺旋葉片(4)與內管(5)焊接后將內管(5)上端插入上端蓋¢)的孔中,內管(5)下端插入下端蓋(2)的孔中相焊連接,再將外管中段(9)和外管上段(8)焊接,并在內管(5)的下端焊上放渣門(1),這樣便組成了水冷螺旋繞流式放渣裝置。由于內管(5)上焊有螺旋葉片(4),冷卻水由進水管接頭(7)進入后,就會旋轉流動,沿著內管(5)螺旋繞流而下,在流動過程中,水流不斷地沖擊外管內壁進行擾動混合而強化了傳熱,另外內管(5)焊了螺旋葉片(4)以后,增加了傳熱面積,因此在相同內外管直徑、高度和相同的進口渣溫、進口冷卻水溫及流量下,冷卻水帶走的熱量更多,內管(5的管壁溫度也就降低的更多。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圖是表示帶放渣門(I)的人工排渣的結構,當用于機械排渣時,內管(5)下部直接與冷渣器連接。·
權利要求1. 一種水冷螺旋繞流式放渣裝置,上端蓋、外管上段、進水管接頭相焊連接,外管中段、膨脹節、外管下段、下端蓋、出水管接頭依次相焊連接,將內管上端插入上端蓋的孔中,內管下端插入下端蓋的孔中相焊連接,再將外管中段和外管上段焊接,并在內管的下端焊上放渣門,其特征是螺旋葉片與內管焊接。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水冷螺旋繞流式放渣裝置,其內管、上端蓋、外管上段、進水管接頭,外管中段、膨脹節、外管下段、下端蓋、放渣門、出水管接頭依次相焊連接,內管上焊有螺旋葉片。可以強化傳熱,減少散熱損失。
文檔編號F23C10/24GK202709095SQ20122036086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5日
發明者馬成恩 申請人:四川川鍋鍋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