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太陽能跟蹤器的制作方法
太陽能跟蹤器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或者光生伏打電池,具有將太陽光直接轉變成電力 的能力。為了在白天俘獲最大量的太陽光,將一個跟蹤器連接到電池
可以吸收最大量的陽光輻射能。對于具有集中式電池的高效太陽能電 池板來說,這點特別重要。目前的跟蹤器通常是雙軸跟蹤系統,所述 雙軸跟蹤系統具有用于仰角控制的線性執行機構和用于方位角控制 的齒輪或線性電機。然而,齒輪電機可能價格貴且加到生產跟蹤器的 成本中。
目前跟蹤器系統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它們設計成安裝在支柱上,且 沒有在極大的風力下收藏的機構。因此,跟蹤器系統的風載荷阻力低 且在極大風力下可能造成損壞跟蹤器或太陽能電池板。因此,有利的
疊或收藏位置,'以便::少損^跟蹤器或太陽能電池才反的可能。此外, 由于目前的跟蹤器系統設計成安裝在底座上,所以全部載荷都轉移到 支柱的底座上,同時妨礙將太陽能跟蹤器結合到建筑結構中的能力。 為了將太陽能跟蹤器安裝在建筑結構上,跟蹤器支柱的安裝點必須設 計成將跟蹤器的載荷分布到建筑結構件中。
發明提要
雙軸太陽能跟蹤器能承受極端天氣條件。太陽能跟蹤器包括太陽 能裝置陣列、構架、底座、及第一和第二執行元件。太陽能裝置陣列 安裝到構架上并俘獲太陽光。底座樞轉式連接到構架上,并限定用于 太陽能裝置陣列仰角運動的樞軸線。樞軸架也樞軸式連接到構架上并 限定用于太陽裝置陣列方位角運動的樞軸線。第 一執行元件控制太陽 能裝置陣列的仰角運動,和第二執行元件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的方位 角運動。太陽能跟蹤器可在一升起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間樞轉。
附圖簡介
圖1A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一實施例前透視圖。
圖1B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側透視圖。 圖2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一實施例處于升起位置的后透視圖。 圖3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 一 實施例的太陽能裝置陣列的局部放大 頂部后一見圖。
圖4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 一 實施例的桁架的放大透視圖。 圖5是太陽能裝置陣列第一實施例具有安裝在太陽能跟蹤器上和 桁架的放大后視圖。
圖6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一實施例處于收藏位置的透視圖。
圖7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二實施例處于升起位置的透視圖。
圖8A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
圖8 B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局部后視圖。
圖9是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二實施例處于收藏位置的透視圖。
-洋細"i兌明
圖1A和1B分別示出雙軸太陽能跟蹤器10的第一實施例處于升 起位置的前視圖和側視圖,并且將相互一起進行討論。太陽能跟蹤器 10—般包括太陽能裝置陣列12,所述太陽能裝置陣列12由多個電池 板、構架14、桁架16、底座18、支腿固定件20、第一執行元件22、 和第二執行元件24構成。軒架16是用于太陽能裝置陣列12的剛性、 重量輕、和低成本的支承件,并可相對于構架14和底座18樞轉。為 了在極端天氣條件下保護太陽能裝置陣列12,太陽能跟蹤器10可在 升起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間樞轉。帶有桁架16的太陽能跟蹤器10具有 增加的風載荷阻力,并且當使用線性執行元件時可適合于不同的建筑 結構。
太陽能跟蹤器IO設計成使太陽能裝置陣列12相對于太陽對準, 以便收集最大量的太陽能。太陽能被吸收到太陽能裝置陣列12中, 在該太陽能裝置陣列12處隨后將太陽能轉變成可用的能量。當太陽 能裝置陣列12對準與太陽的射線垂直時,太陽能裝置陣列12吸收最 大量的太陽能。因此,把太陽能裝置陣列12安裝到太陽能跟蹤器10 上,所述太陽能跟蹤器10連續地使太陽能裝置陣列12相對于太陽的 位置定位。如在圖1A和1B中可以看出的,太陽能裝置陣列12可以由多個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板形成,所述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板相互靠近 設置,以便形成大的太陽能裝置陣列。這樣使太陽能裝置陣列能吸收 更多的太陽光。在一個實施例中,為了提供較少的偏轉及角間支承件, 將許多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板彼此相對設置,以便形成菱形陣列。
桁架16安裝到構架14上和樞轉式連接到底座18上。桁架16的 三角形形狀為太陽能跟蹤器IO提供增加的風載荷阻力。桁架16由多 個桁架分段26形成,所述多個桁架分段26通過多個管件28保持在 一起。在一個實施例中,桁架16用重量輕的材料如鋁制成。可供選 擇地,桁架16可以用玻璃強化尼龍或其它熱塑性塑料模壓制成。
底座18將太陽能裝置陣列12連接到支腿固定件20上,和一般 包括第一支腿30、第二支腿32、及執行元件固定件34。底座的第一 和第二支腿30和32起分布太陽能跟蹤器10的載荷的作用。執行元 件固定器34安裝到底座18上,和將桁架16樞轉式連接到底座18上, 以便太陽能裝置陣列12可以跟蹤太陽的仰角及在升起位置和收藏位 置之間樞轉。
支腿固定件20 —般包括水平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36和38,所述 支承件36和38將底座18連接到支腿固定件20上。第一和第二支承 件36和38 二者都具有連接支柱40,所述連接支柱40能把太陽能跟 蹤器10安裝到建筑結構上。
第一和第二執行元件22和24提供太陽能跟蹤器的雙軸式跟蹤。 第一執行元件22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12的方位運動,而第二執行元 件24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12的仰角運動。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和 第二執行元件22和24是線性執行元件。
圖2示出太陽能跟蹤器10在桁架16安裝于構架14上的情況下 的后視圖。構架14安裝到太陽能裝置陣列12的背部,并橫貫太陽能 裝置陣列12的二維空間。構架14由多個支承件14a和14b形成,所 述多個支承件14a和14b彼此相對設置,以便形成陣列。如果太陽能 裝置陣列12由許多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板形成,則構架14還使許多較 小的太陽能電池板彼此相對保持處于合適位置。桁架16附接到構架 14上,并與第一和第二執行元件22和24結合,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 12相對于太陽對準。盡管圖2示出多個支承件14a和14b成直角交叉 設置,但支承件14a和14b可以用任何類型的陣列形成,只要構架14可以支承街架16和使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板保持彼此相對就行。
桁架16安裝到構架14上,并把太陽能裝置陣列12連接到底座 18上。街架16由多個街架分段26a, 26b, 26c, 26e,和26f (集體 稱之為桁架分段26)形成,所述桁架分段26通過第一管件28a,第 二管件28b、和第三管件28c (集體稱之為管件28 )保持在一起。第 一管件28a在樞軸連接42處將街架16樞轉式連接到構架l4上,并 能使桁架16支承太陽能裝置陣列12。桁架16還在樞軸連接44處通 過執行元件固定件34連接到底座18上,以便持續地使太陽能裝置陣 列12相對于太陽對準。
底座18的第一支腿30具有第一端30a、第二端30b、和中間部 分30c。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相互間隔開,并通過中間部分30c 連接。同樣,底座18的第二支腿32具有第一端32a,第二端32b, 和中間部分32c。第一端32a和第二端32b也相互間隔開并通過中間 部分32c連接。第一和第二支腿30和32在中間部分30c和32c處相 互連接,同時第一和第二支腿30和32的第一端30a和32a相互間隔 開成V形,及第一和第二支腿30和32的第二端30b和32b相互間隔 開成V形。執行元件固定件34安裝到底座18上,在此處第一和第二 支腿30和32的中間部分30c和32c連接。
支腿固定件20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36和38使底座18和太陽能 裝置陣列12穩定。第一支承件36具有第一端36a和第二端36b,而 第二支承件38具有第一端38a和第二端38b。第一和第二支腿30和 32的第一端30a和32a附接到第一支承件36上第一支承件36的第一 端和第二端36a和36b之間。第一和第二支腿30和32的第二端30b 附接到第二支承件38上第二支承件3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38a和38b 之間。第一和第二支承件36和38具有連接支柱40a, 40b, 40c,和 40d (集體稱之為連接支柱40),上述連接支柱40分別位于每個第一 端和第二端36a和36b及38a和38b處,以1"更能將太陽能i 艮蹤器10 安裝到建筑結構上。盡管圖2將支腿固定件20示出為具有第一和第 二支承件36和38,但太陽能電池板12可以安裝在該技術中已知的任 何支承件上。同樣,盡管圖2將連接支柱40示出為4個分開的支柱, 但可以使用該技術中已知的任何用于將裝置安裝到結構上的方法來 將太陽能跟蹤器10安裝到建筑結構上。為了更好的舉例說明第一和第二執行元件22和24的連接點,圖 3示出在除去底座18的情況下太陽能裝置陣列12的放大的局部頂部 后視圖。第一執行元件22具有第一端22a和第二端22b,上述第一端 22a在連接器48的樞軸連接46處樞轉式連接到街架16上,該樞軸連 接46位于第二管件28b和第三管件28c之間,而上述第二端22b在 樞軸連接50處連接到構架14上。因此,隨著第一執行元件22伸縮 進去,第一執行元件22使太陽能裝置陣列12繞由街架16的第一管 件28a所限定的軸線樞轉,同時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12在方位角方 向上的運動。因此第一管件28a限定用于太陽能跟蹤器10方位角運 動的樞軸線。
第二執行元件24具有第一端24a和中間部分24b,上述第一端 24a在連接器48的樞軸連接52處樞轉式連接到街架16上,該樞軸連 接52位于第二管件28b和第三管件28c之間,而上述中間部分24b 通過樞軸連接54連接到執行元件固定件34上。因此,隨著第二執行 元件24伸縮進去,第二執行元件24使太陽能裝置陣列12繞一由樞 軸連接44所限定的軸線樞轉,同時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在仰角方向 上的運動。因此,底座18 (穿過樞軸連接44)限定用于太陽能跟蹤 器10的仰角運動的樞軸線。
圖4示出桁架16的放大透視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 五、和第六街架分段26a、 26b、 26c、 26d、 26e,和26f (集體稱之 為桁架分段26 )每個都具有第一邊56、第二邊58、和第三邊60,它 們一起形成三角形。第一、第二、和第三樞軸孔6h、 62b、和(集 體稱之為樞軸孔62 )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邊56、 58和60之間, 并加工成一定尺寸以便容納管件28。第一樞軸孔62a位于第一和第二 邊26a和26b之間,第二樞軸孔62b位于第二和第三邊26b和26c之 間,及第三樞軸孔62c位于第三和第一邊26c和26a之間。
為了形成桁架16,將各桁架分段26從桁架擠壓件成一個角度切 開,和隨后用管件28裝配在一起。首先將第一和第二桁架分段26a 和26b對準,以^更第一書f架分l殳26a的第二樞軸孔62b貼著第二街架 分段26b的第三樞軸孔62c,及第一桁架分段26a的第三樞軸孔62c 貼著第二桁架分段26b的第二樞軸孔62b。在這種配置中,第一和第 二桁架分段26a和26b的第一樞軸孔26a間隔開。然后第三桁架分l殳26c這樣與第二桁架分段26b對準,以使第二和第三桁架分段2"和 26c的第一樞軸孔62a相互靠近,而第二和第三樞軸孔62b和62c間 隔開。對街架16的長度重復這種模式。
在各街架分段62已彼此相對合適地定位之后,將第一管件28a 穿過桁架分段26的第一樞軸孔62a。然后使第二和第三管件28b和 28c穿過桁架16其中一邊上桁架分段26的交替成第二和第三樞軸孔 62b和62c。在管件28設置在各桁架分段26的樞軸孔62內之后,用 環氧樹脂將桁架16保持在一起。也可以用該技術的其它膠粘劑方法 或機械緊固件將街架16保持成為整體單元。桁架16的三角形使各桁 架26能間隔開,同時造成增加側面載荷的阻力,上述側面載荷由于 風載荷而賦予太陽能裝置陣列12。盡管圖4把桁架16示出為具有6 個形成桁架16的街架分段26a-26f,但桁架16可以包括許多為支承 太陽能裝置陣列12所必需的桁架分段。
圖5示出太陽能裝置陣列12在街架16安裝到構架14上的情況 下的放大背視圖。在街架16已裝配好之后,街架16是沿著第一管件 28a在中間點處安裝到構架14上。第一管件28a通過構架14的樞軸 連接42在第一樞軸孔60a之間連接到構架14上。盡管圖5示出街架 16為跨過菱形太陽能裝置陣列12對角延伸,但桁架16也可以與常規 跟蹤陣列類似在陣列的中心下方延伸。將桁架16跨過太陽能裝置陣 列12對角定位提供對太陽能裝置陣列12的最大量的支承。
圖6示出太陽能跟蹤器10處于收藏位置。在運行時,太陽能跟 蹤器IO可以處于升起位置(在圖1A, 1B和2中示出)或收藏位置。 當希望太陽能裝置陣列12吸收太陽能時,太陽能跟蹤器10處于升起 位置,以便太陽能裝置陣列12能吸收盡可能多的太陽光。然而,在 極端天氣條件如大風下,太陽能跟蹤器10移動到收藏位置,以便保 護太陽能裝置陣列12免受損壞。為了將太陽能跟蹤器IO移動成收藏 位置,將第二執行元件24收縮并在球形軸軸頸54處樞轉,以便繞執 行元件固定件34的樞軸連接44樞轉。太陽能裝置陣列12繞樞軸連 接44樞轉至太陽能裝置陣列12基本上與地面平行。桁架16能承受 側面載荷阻力,并保持太陽能裝置陣列12相對于底座18和支腿固定 件20穩定。在收藏位置中,更好的保護太陽能跟蹤器10不受極端天 氣和可能損壞太陽能裝置陣列12的飛動碎片的傷害。在一個實施例中,太陽能裝置陣列12包括風力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使太
陽能裝置陣列12與風對準,以便使太陽能跟蹤器10的風載荷最小。
圖7示出太陽能跟蹤器100的處于升起位置的第二實施例透一見 圖。太陽能跟蹤器100 —般包括太陽能裝置陣列102、構架104、第 一聯桿臂106、第二聯桿臂108、第一執行元件110、第二執行元件 112、和支腿固定件114a-114d。太陽能跟蹤器100的耳關桿臂106和 108能使太陽能裝置陣列102在大風期間移動到收藏位置中。太陽能 跟蹤器100的太陽能裝置陣列102用與太陽能跟蹤器10的太陽能裝 置陣列12相同的方式起作用。與太陽能跟蹤器10相同,太陽能跟蹤 器IOO也可在升起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間樞轉,使用常規線性執行元件, 和可適合于不同的建筑結構。
構架104附接到太陽能裝置陣列102上,并把太陽能裝置陣列102 連接到第一和第二聯桿臂106和108上。構架104 —般包括水平橫桿 104a和104b和樞軸架116。樞軸架116具有第一端116a和第二端 116b。樞軸架116的第一端116a通過第一連接器118a連4妻到構架104 的橫桿104a上。樞軸架116的第二端116b通過第二連4妻器118b連 接到構架104的橫桿104b上。盡管圖7把太陽能跟蹤器100的構架 104示出為包括兩個4黃^f 104a和104b和一個樞轉構架116, 4旦構架 104可以是該技術中已知的能把第一和第二聯桿臂106和108的至少 其中之一連接到太陽能裝置陣列102上的任何結構。
第 一和第二if關桿臂106和108通過樞軸連接12 0相互樞轉式連接。 第一和第二聯桿臂106和108還通過連接到第一聯桿臂106上的第一 和第二連接器122a和122b連接到構架104上。盡管圖7示出了兩個 相互樞轉式連接的聯桿臂106和108,但在不脫離本發明的預定范圍 的情況下,太陽能跟蹤器100也可以制成具有一剪刀式支承結構或者 具有 一 個提供升降機構的執行元件。
第一和第二執行元件110和112提供太陽能跟蹤器100的雙軸式 跟蹤。第一執行元件IIO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102的方位角運動。第 二執行元件112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102的仰角運動。在一個實施例 中,第一和第二執行元件110和112是線性執行元件。
支腿固定件114a-114d樞轉式附接到第一和第二4關桿臂106和 108上,并能將太陽能跟蹤器100安裝到一定位置范圍內,如商業建筑的現有屋頂支承梁上。盡管圖7將支腿固定件114a-114d示出為4 個分開的附接結構,但可以使用該技術中已知的用于將裝置安裝到結 構上的任何方法來將太陽能跟蹤器100安裝到建筑結構上。
圖8A和8B分別示出太陽能跟蹤器100的局部放大圖和太陽能跟 蹤器100的局部后視圖,并相互結合進行討論。太陽能裝置陣列102 在圖8A和8B中已經除去。第一聯桿臂106具有第一端106a,第二端 106b,和中間點106c,并包括第一和第二支腿124a和124b。第一和 第二支腿124a和124b從第一端106a到中間點106c相互平行。在中 間點106c處,第一和第二支腿124a和124b分岔,并相互分開延伸 以便形成一三角形形狀,因此第一和第二支腿124a和124b在第二端 106b處相互間隔開。第一和第二支腿124a和124b在第二端106b處 通過橫桿126相互連接。
同樣,第二Jf關桿臂108也具有第一端108a,第二端108b,和中 間點108c,并包括第一和第二支腿128a和128b。第一和第二支腿128a 和128b從第一端108a到中間點108c稍微相互分開延伸。第一和第 二支腿128a和128b在中間點108c處通過中間一黃桿130相互連接。 在中間點108c處的樞軸連接132有助于太陽能跟蹤器100的仰角運 動。在中間點108c處,第一和第二支月逸128a和128b分岔,并相互 分開延伸,以便形成一三角形形狀,因此第一和第二支腿128a和128b 在第二端108b處相互間隔開。第一和第二支柱128a和128b通過穩、 定橫桿134相互連接。
第一執行元件110具有第一端110a和中間部分110b。第一執行 元件110的第一端110a在樞軸連接136處樞轉式連接到太陽能裝置 陣列102上,而第一執行元件的中間部分110b通過樞軸連接138樞 轉式附接到構架104上。因此,隨著第一執行元件IIO伸縮進出,第 一執行元件IIO使太陽能裝置陣列102繞樞軸架116樞轉,同時控制 太陽能裝置陣列102方位角方向上的運動。因此,樞軸架116限定用 于太陽能跟蹤器100方位角運動的樞軸線。
第二執行元件112具有第一桿件112a和中間圓柱體112b。第二 執行元件112的第一桿件112a在中間一黃桿130處通過樞軸140樞轉 式連接到第二聯桿臂130上。第二執行元件112的中間圓柱體112b 通過樞軸連接142樞轉式附接到穩定橫桿134上。隨著第二執行元件112伸縮進出,第一聯桿臂106繞第一和第二支腿固定件114a和114b 樞轉,同時使太陽能裝置陣列102繞樞軸連接144樞轉,所述樞軸連 接144將第一聯桿臂106連接到第一和第二支腿固定114a和114b上。 這樣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102在仰角方向上的運動。因此第一和第二 支腿固定件114a和114b與第二聯桿臂106的連接限定用于太陽能跟 蹤器100的仰角運動的樞軸線。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執行 元件110和112是線性執行元件。
支腿固定件114a和114b分別在第一聯桿臂106的第二端106b 處樞轉式附接到第一if芙桿臂106的第一和第二支腿124a和124b上。 支腿固定件114c和114d分別在第二聯桿臂108的第二端108b處樞 轉式附接到第二聯桿臂108的第一和第二支腿128a和128b上。樞軸 連接144樞轉式將支腿固定件114a-114b樞轉式連接到第一和第二聯 桿臂106和108上。
圖9示出太陽能跟蹤器100處于收藏位置的透視圖。與太陽能跟 蹤器IO相同,太陽能跟蹤器100可以處于升起位置(圖7)或收藏位 置。為了將太陽能跟蹤器100移動到收藏位置,第二執行元件112收 縮進去并使第二聯桿臂108在樞軸連接132處樞轉,以便使第二聯桿 臂108的中心點108c朝地面方向移動。隨著第二if關桿臂108的中心 點108c降低,第二聯桿臂108的第二端108b也繞第三和第四支腿固 定件114c和114d樞轉,所述第三和第四支力逸固定件114c和114d保 持平靠著地面。隨著第二聯桿臂108在樞軸連接132處旋轉和中心點 108c下降,第二聯桿臂108的第一端108a也朝地面方向移動。第二 聯桿臂108的這種向下運動使第一聯桿臂106的第一端106a繞樞軸 連接120樞轉,并且也朝地面方面移動,同時用它拉動太陽能裝置陣 列。隨著第一聯桿臂106的第一端106a朝地面方向移動,第一聯桿 臂106的第二端106b繞第一和第二支腿固定件114a和114b樞轉, 直至太陽能跟蹤器100處于完全收藏位置。在收藏位置中,太陽能跟 蹤器100降低到地面,因此更好的受保護免受極端天氣條件和可能損 壞太陽能裝置陣列102的飛動碎片的損害。
本發明的太陽能跟蹤器能承受極端的天氣條件,并可在升起位置 和收藏位置之間移動。在正常運行期間,太陽能跟蹤器處在升起位置, 以便吸收最大量的太陽光。在極端天氣如大風期間,太陽能跟蹤器可以將太陽能裝置陣列收縮成收藏位置。兩個線性執行元件控制太陽能 跟蹤器的仰角和方位角運動,以便在白天使太陽能裝置陣列與太陽對 準,并在上升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間移動太陽跟蹤器。太陽能跟蹤器還 分散太陽能裝置陣列的載荷,因此,可以將太陽能跟蹤器安裝在建筑 結構上。
在太陽能跟蹤器的第 一 實施例中,太陽能跟蹤器的太陽能裝置陣 列通過桁架支承。桁架設計成使太陽能跟蹤器具有增加的側面載荷阻 力,并用多個三角形桁架分段形成,所述多個桁架分段通過多個管件 相互連接。在太陽能跟蹤器的第二實施例中,太陽能跟蹤器包括第一 和第二聯桿臂,所述第 一和第二聯桿臂樞轉式相互連接并連接到太陽 能裝置陣列上。第二聯桿臂還可在聯桿臂的中心點處樞轉,以便使太 陽能跟蹤器能朝地面方向收縮。
盡管參照優選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該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 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形式和細節可以進行改 變
權利要求
1. 一種雙軸太陽能跟蹤器,能承受極端天氣條件,所述太陽能跟蹤器包括太陽能裝置陣列,用于吸收太陽光;構架,連接到太陽能裝置陣列上;底座,樞轉式連接到構架上,其中底座限定用于太陽能裝置陣列的仰角運動的樞軸線;樞軸架,樞轉式連接到構架上,其中樞軸架限定用于太陽能裝置陣列的方位角運動的樞軸線;第一執行元件,用于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的仰角運動;和第二執行元件,用于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的方位角運動;其中太陽能跟蹤器可在升起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間樞轉。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樞軸架是街架,所 述桁架給太陽能跟蹤器提供側面載荷阻力。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桁架用玻璃強化的 熱塑性塑沖+形成。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街架用擠壓金屬形成。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
6.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擠壓金屬是鋁。 其中桁架具有三角形形狀,
7.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還包括執行元件固定件, 其中太陽能裝置陣列在執行元件固定件處樞轉式附接到底座上。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底座包括樞轉式相 互連接的第 一聯桿臂和第二聯桿臂。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第一和第二聯桿臂 的至少其中之 一 可繞第 一 連接和第二連接樞轉。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執行元 件是線性執行元件。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樞軸架與第一和第 二執行元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相結合工作,以便使太陽能跟蹤器在升起 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間樞轉。
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還包括多個用于將太陽能跟蹤器固定到表面上的支腿固定件。
13. —種雙軸太陽能跟蹤器,能承受極端天氣,并可在升起位置 和收藏位置之間樞轉,太陽能跟蹤器包括太陽能裝置陣列,用于吸收太陽光; 構架,連接到太陽能裝置陣列上;底座,樞轉式連接到構架上,用于由側面載荷阻力穩定太陽能跟 蹤器,其中底座限定用于太陽能裝置陣列在第一方向運動的樞軸線;樞軸架,連接到構架上,其中樞軸架限定用于太陽能裝置陣列在 第二方向運動的樞軸線;第一機構,用于沿第一方向對準太陽能裝置陣列; 第二機構,用于沿第二方向對準太陽能裝置陣列;和 支腿固定件,用于將太陽能跟蹤器固定到表面上。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用于對準太陽能 裝置陣列的第 一和第二機構包括線性執行機構。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樞軸架與第一和 線性執行機構的至少其中之一相結合工作,以便使太陽能跟蹤器在升 起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間樞轉。
16.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樞軸架是支承太 陽能裝置陣列的街架。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桁架由多個街架 分段形成,所述多個桁架分段相互連接,以便形成細長的三角形形狀。
18.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桁架由擠壓金屬 或玻璃強化的熱塑性塑料形成。
19.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底座包括相互樞 轉式連接的第 一 聯桿臂和第二聯桿臂。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太陽能跟蹤器,其中第一和第二聯桿 臂每個都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
全文摘要
一種雙軸太陽能跟蹤器能承受極端天氣條件。太陽能跟蹤器包括太陽能裝置陣列、構架、底座、樞軸架、及第一和第二執行機構。太陽能裝置陣列安裝到構架上并吸收太陽光。底座樞轉式連接到構架上,并限定用于太陽能裝置陣列仰角運動的樞軸線。樞軸架也樞轉式連接到構架上,并限定用于太陽能裝置陣列方位角運動的樞軸線。第一執行機構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的仰角運動,和第二執行機構控制太陽能裝置陣列的方位角運動。太陽能跟蹤器可在升起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間樞轉。
文檔編號F24J2/54GK101454619SQ200780017811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16日
發明者J·J·涅特, R·H·多爾德 申請人:聯合工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