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散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取暖電器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
新型散熱器。
背景技術:
現代生活中,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于居室的舒適程度,尤其 是溫度更是非常敏感。對于我國來說,絕大多數地區冬天都比較寒冷,而對于廣大的南方地 區的冬天,卻是潮濕陰冷,這樣的天氣通常居室中的溫度都相當低,人們處于這樣的環境會 感覺相當難受,再者,大城市里高層建筑越來越多,低層次的房子陽光照射時間極短,因此 采用必要的取暖設施是十分必要的。 現有技術中,發熱材料以金屬電熱絲、陶瓷發熱管、石英發熱管、鹵素管等作為發
熱元件為主,這些材料通常制熱效率較低,使用壽命短。如作為取暖使用,存在升溫慢,空間
溫度不均勻,熱效率低下,干燥,有噪音,而且整個裝置的使用壽命短,耗費能源。 這樣就給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帶來了很大的障礙,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
很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取暖設備,其能夠大面積快速升溫、且空間溫度均勻、熱 效率高、不干燥、無噪音、節能高效、安全耐用、適用范圍較為廣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新型散熱器,該新 型散熱器設計獨特,結構新穎,能夠大面積快速升溫、且空間溫度均勻、熱效率高、不干燥、 無噪音、節能高效、安全耐用、適用范圍較為廣泛。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散熱器具有如下構成 該新型散熱器,包括散熱外殼和設置在所述散熱外殼中的發熱體,其特點是,所述 發熱體與所述散熱外殼之間具有通風道,所述發熱體包括至少一發熱片,兩以上所述發熱 片并排間隔排列。 較佳地,相鄰的兩所述發熱片之間的間距為1 6厘米。 較佳地,所述發熱片的數目為1 4。 較佳地,所述發熱片為碳晶材料電發熱片、半導體電發熱片、化學物質電發熱片或 者金屬電發熱片。 更佳地,所述碳晶材料電發熱片由絕熱耐溫層、碳晶材料發熱層和絕熱耐溫層依 次貼合組成。 較佳地,所述新型散熱器還包括自限溫裝置,所述自限溫裝置設置在所述散熱外
殼中,所述發熱體通過所述自限溫裝置與電源線相連接。 更佳地,所述自限溫裝置為雙金屬片、熱敏開關或電子溫控器。 較佳地,所述新型散熱器還包括電源線和插接頭,所述發熱片通過所述電源線與所述插接頭相連接,所述電源線穿設所述散熱外殼。 較佳地,所述散熱外殼設置有進氣口和出氣口 ,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出氣口分別連 通所述通風道。 更佳地,所述進氣口設置在所述散熱外殼的底部,所述出氣口設置在所述散熱外 殼的頂部。 較佳地,所述散熱外殼包括邊框、金屬前板和金屬后板,所述金屬前板和所述金屬
后板插接限位在所述邊框中,所述發熱體位于所述金屬前板和所述金屬后板之間并安設在
所述邊框中,所述通風道位于所述發熱體與所述金屬前板及所述金屬后板之間。 更佳地,所述邊框包括上邊框、左邊框、下邊框和右邊框,所述邊框由所述上邊框、
所述左邊框、所述下邊框和所述右邊框相互插接而成。 采用了該實用新型的新型散熱器,由于該新型散熱器的發熱體為一片或數片極薄 的、并排排列的發熱薄片,發熱體與散熱外殼之間具有通氣道,發熱片之間間隔設置,設計 獨特,結構新穎,同時該發熱體可以采用半導體碳晶材料為電-熱轉換的載體,也可以采用 半導體電發熱片、化學物質電發熱片或者金屬電發熱片,發熱體還具有自限溫裝置,溫度過
高自動斷電,半導體碳晶材料為電-熱轉換的載體其電熱轉換率接近i : i,在增加空氣循
環的作用下能夠使得居室內快速升溫,而且空間溫度均勻,熱效率高,不干燥,無噪音,節能 高效,安全耐用,適用范圍較為廣泛。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碳晶材料電發熱片的層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散熱器包括散熱外殼1和設置在所述散熱
外殼1中的發熱體2,所述發熱體2與所述散熱外殼1之間具有通風道3,所述發熱體2包
括至少一發熱片21,兩以上所述發熱片21并排間隔排列。 較佳地,相鄰的兩所述發熱片21之間的間距為1 6厘米。 較佳地,所述發熱片21的數目為1 4。 較佳地,所述發熱片21為碳晶材料電發熱片、半導體電發熱片、化學物質電發熱 片或者金屬電發熱片。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發熱片21為碳晶材料電發熱 片,所述碳晶材料電發熱片由絕熱耐溫層22、碳晶材料發熱層23和絕熱耐溫層24依次貼 合組成。所述的碳晶材料發熱層23在本實用新型中作為電-熱轉換的載體,其采用一種半 導體碳晶材料,電熱轉換率接近1 : 1。該材料是由碳纖維為原料進行球磨加工改性后制 得,該材料本身的組成成分以及碳晶材料發熱層的具體制備方法參見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證 書"電熱材料新結構"(專利號ZL 200820151352. 7)。 較佳地,所述新型散熱器還包括自限溫裝置4,所述自限溫裝置4設置在所述散熱 外殼l中,所述發熱體2通過所述自限溫裝置4與電源線相連接。更佳地,所述自限溫裝置4為雙金屬片、熱敏開關或電子溫控器。還可以是其它能夠自動進行溫度控制的功能模塊。 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自限溫裝置4為電子溫控器。請參見圖l所示,在所述 的新型散熱器的散熱外殼1的正面右側設置有按鈕控制區,數字控制,可設定溫度和定時 開關。也可遙控器控制。 較佳地,所述新型散熱器還包括電源線和插接頭,所述發熱片21通過所述電源線 與所述插接頭相連接,所述電源線穿設所述散熱外殼1。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發 熱片21通過電子溫控器連接電源線。 較佳地,所述散熱外殼l設置有進氣口 ll和出氣口 12,所述進氣口 ll與所述出氣 口 12分別連通所述通風道3。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進氣口 ll設置在所述散 熱外殼1的底部,所述出氣口 12設置在所述散熱外殼1的頂部。 較佳地,所述散熱外殼1包括邊框13、金屬前板14和金屬后板15,所述金屬前板 14和所述金屬后板15插接限位在所述邊框13中,所述發熱體2位于所述金屬前板14和所 述金屬后板15之間并安設在所述邊框13中,所述通風道3位于所述發熱體2與所述金屬前 板14及所述金屬后板15之間。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邊框13包括上邊框、 左邊框、下邊框和右邊框,所述邊框13由所述上邊框、所述左邊框、所述下邊框和所述右邊 框相互插接而成。金屬前板14和金屬后板15采用鋁合金。 在本實用新型中,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散熱器可以任意大小,只是根據目 前實際情況,主要制成三種規格885mmX647mmX65mm、675mmX647mmX65mm和 465mmX 647mmX 65mm。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散熱器可以另配支架安裝在墻壁上。如底部裝配支架,也可立 于地上。 采用了上述的新型散熱器,由于所述的發熱體2可以采用半導體碳晶材料為 電-熱轉換的載體,其電熱轉換率接近l : l,從而在電的引發激勵下,通過碳分子熱運動產 生熱能,生成大量的紅外線熱輻射,最終能夠達到使空間快速升溫。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散熱器是利用碳晶分子熱運動產生熱量,由紅外線輻射提供熱 量的。其電能與熱能轉換率在98 %以上,碳晶電熱片紅外輻射距離達0. 9 1. 5米,傳熱速
度很快,同時碳晶電熱片之間雙重紅外輻射,形成強勁熱對流隧道,風溫約85t:以上,風速
達3m/s,在室內迅速對流循環。即用即熱,室內迅速均熱,舒適生活時時刻刻。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散熱器產生的遠紅外線波長在8 ii m 18 ii m區域內,人長
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改善體內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有舒
筋活血、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能。對腰腿疾病、關節炎,有明顯的舒緩和改善作用。其經濟
性如下 (l)本實用新型的發熱片采用碳晶電熱材料,電熱轉換效率為l : l,升溫快,其散
熱效果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通過散熱器金屬面的良好散熱效果向空間散熱;二、散熱器
中間有通風道3,發熱體2溫度較高,達到180°C以上,與外部溫差極大,會產生巨大對流效
果,從而使整個空間的空氣得到循環,空間溫度均勻,供暖效果好,節能效果極佳; (2)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分室供暖,使用調溫開關可隨時將暫時無需采暖區域低
溫保溫防凍,節能效果明顯,可按采暖空間大小選擇不同規格的散熱器,精確采暖,節能效
果顯著;
5[0040] (3)本實用新型功率設定為50-70W/平方米,可使環境升溫6-20度,節能環保,
一天數度電,溫暖一冬天,暫定三種功率600W, 800W, 1200W,并可根據市場需要開發其他功 率; (4)經國家權威機構檢測認證,本產品的主件——碳晶電熱片使用壽命在10萬小 時以上,從而免卻維修煩惱。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散熱器設計獨特,結構新穎,能夠大面積快速升溫、且空
間溫度均勻、熱效率高、不干燥、無噪音、節能高效、安全耐用、適用范圍較為廣泛。 在此說明書中,本實用新型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
作出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
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散熱器,包括散熱外殼和設置在所述散熱外殼中的發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體與所述散熱外殼之間具有通風道,所述發熱體包括至少一發熱片,兩以上所述發熱片并排間隔排列。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所述發熱片之間的間距 為1 6厘米。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片的數目為1 4。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片為碳晶材料電發熱片、 半導體電發熱片、化學物質電發熱片或者金屬電發熱片。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晶材料電發熱片由絕熱耐 溫層、碳晶材料發熱層和絕熱耐溫層依次貼合組成。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散熱器還包 括自限溫裝置,所述自限溫裝置設置在所述散熱外殼中,所述發熱體通過所述自限溫裝置 與電源線相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限溫裝置為雙金屬片、熱敏 開關或電子溫控器。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散熱器還包括電源線和 插接頭,所述發熱片通過所述電源線與所述插接頭相連接,所述電源線穿設所述散熱外殼。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外殼設置有進氣口和出 氣口 ,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出氣口分別連通所述通風道。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設置在所述散熱外殼 的底部,所述出氣口設置在所述散熱外殼的頂部。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外殼包括邊框、金屬前 板和金屬后板,所述金屬前板和所述金屬后板插接限位在所述邊框中,所述發熱體位于所 述金屬前板和所述金屬后板之間并安設在所述邊框中,所述通風道位于所述發熱體與所述 金屬前板及所述金屬后板之間。
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包括上邊框、左邊框、 下邊框和右邊框,所述邊框由所述上邊框、所述左邊框、所述下邊框和所述右邊框相互插接 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散熱器,包括散熱外殼和設置在散熱外殼中的發熱體,發熱體與散熱外殼之間具有通風道,發熱體包括至少一發熱片,兩以上發熱片并排間隔排列,較佳地,相鄰的兩發熱片之間的間距為1~6厘米,發熱片的數目為1~4,發熱片為碳晶材料電發熱片、半導體電發熱片、化學物質電發熱片或者金屬電發熱片,還包括自限溫裝置,自限溫裝置設置在散熱外殼中,發熱體通過自限溫裝置與電源線相連接,電源線穿設散熱外殼,散熱外殼設置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與出氣口分別連通所述通風道。本實用新型設計獨特,結構新穎,能夠大面積快速升溫、且空間溫度均勻、熱效率高、不干燥、無噪音、節能高效、安全耐用、適用范圍較為廣泛。
文檔編號F24D19/10GK201439963SQ20092007667
公開日2010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9日
發明者童中平, 陳仕猛, 鹿峰 申請人:慈溪尚諾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