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屬于空調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分體掛壁式空調器主要由室內機和室外機構成,并通過管路連接室內機和室外機。現有的分體掛壁式空調器的室內機大體上主要由外殼、進風口、過濾網、換熱器、集水盤、貫流風機、出風口等部分構成。通常分體掛壁式空調器的室內機橫置安裝于墻面上,安裝高度一般高于成年人的頭頂,出風口位于室內機的下部,貫流風扇設置在靠近出風口處, 換熱器設置在貫流風扇的吸氣側。從進風口吸入的空氣先穿過過濾網,再通過換熱器冷卻或加熱,然后被貫流風扇驅動直接從出風口吹出,故吹出的風的速度比較高。在夏季制冷時,高速的冷風吹在人身上會損害健康,尤其在睡眠狀態下,經墻壁反射吹過來的冷風也會使人得空調病。而在冬季制熱時,因為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熱空氣聚集在房間的上部,冷空氣沉集在房間的下部,室內機只能吸入房間上部的熱空氣而吸不到沉集在房間下部的冷空氣,熱空氣經升溫后向下吹出,吹出的熱空氣又很快上升到房間的頂部,造成房間上部獲得的熱量多而房間下部獲得的熱量少,所以形成房間上部溫度高而房間下部溫度低的環境。 這種上部溫度高而下部溫度低的環境不利于人的健康,給人一種臉上燥熱而腳下冰冷的感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實現同時朝多方向低速送風,并在冬季制熱時,能吸入房間下部的冷空氣,使房間上、下部的空氣都能被循環加熱,從而消除房間上、下部溫差的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本發明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換熱器、隔板、集水盤、上吸氣扇、下吸氣扇、罩殼以及固定風管和活動風管;所述背板上設有管束出口 ;所述換熱器設置在上吸氣扇與下吸氣扇的排氣側,換熱器的俯視形狀呈弧形或U形,換熱器上端設置有隔板、下端設置有集水盤,隔板設有上導風孔,且上導風孔內安裝有軸流式的上吸氣扇,集水盤設有下導風孔,且下導風孔內安裝有軸流式的下吸氣扇;所述罩殼鉸接在背板的一側,在罩殼包圍換熱器的部位設有出風口 ;所述固定風管安裝在背板上并位于下吸氣扇的下方,固定風管內設置有能向下移出固定風管的活動風管。本發明的室內機既可豎立掛在兩垂直墻面的陰角處,也可豎立掛在單墻面上,并能適應狹窄墻面的安裝。本發明設有通風面積大的出風口,可大幅度降低出風口吹風的速度,出風口的俯視形狀呈弧形或U形或多邊形,可實現同時朝多方向送風,不會在室內形成明顯的氣流,從而避免因冷氣流吹過人體而造成的空調病,營造令人舒適的空調環境,特別適合人在睡眠時使用。在冬季制熱時,通過換熱器下側的下吸氣扇,以及固定風管和向下伸出的活動風管,本發明的室內機能吸入接近地面的冷空氣,房間下部的冷空氣因此能被循環加熱,從而達到消除房間上、下部溫差,均衡室內上、下溫度的目的。本發明的背板上設有管束出口,使由汽管、液管、電線以及冷凝水管所扎成的通向室外的管束從管束出口引出并直接穿過墻體。本發明的罩殼鉸接在背板一側,罩殼能遮蓋管束以及穿墻孔,還能遮蓋電源線、電源插頭以及墻上的電源插座,使本發明外形美觀新穎,周圍干凈整潔。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1是本發明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掛在單墻面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C-C剖視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D向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采用三個相互套合的活動風管安裝在固定風管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電動機驅動三個活動風管上下伸縮移動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軟管安裝在固定風管內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頂罩,2-過濾網,3-隔板,3-1-上導風孔,4-換熱器,5_罩殼,5-1-出風口,6-集水盤,6-1-下導風孔,6-2-卡邊,6-3-穿管槽,6-4-排水孔,7-冷凝水管,8-固定風管,8-1-內擋圈,9-活動風管,9-1-外翻邊,9-2-橫加強條,9-3-上外擋圈,9-4-下內擋圈,10-拉索,11-滾輪,12-下吸氣扇,13-背板,13-1-管束出口,14-墻體,15-上吸氣扇, 16-止逆風門,17-軸,18-連桿,19-管束,20-收卷筒,21-電動機,22-滾輪軸,23-電源插座,24-復位彈片,25-支座,25-1-彈片座,26-蝸輪,27-蝸桿,28-蝸輪軸,29-機架,30-收停開關,31-反轉開關,32-觸發簧片,33-支軸。
具體實施例方式見圖1 6所示,本發明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包括背板13、換熱器4、隔板3、集水盤6、上吸氣扇15、下吸氣扇12、罩殼5以及固定風管8和活動風管9。見圖1 6所示,本發明的背板13兩側均設有管束出口 13-1,將汽管、液管、電線以及冷凝水管7扎成的通向室外的管束19可由背板13兩側的管束出口 13-1的任意一個引出并直接穿過墻體14。見圖1 6所示,本發明換熱器4設置在上吸氣扇15與下吸氣扇12的排氣側,上吸氣扇15將空氣向下吹送至換熱器4,下吸氣扇12將空氣向上吹送至換熱器4,空氣再穿過換熱器4而被冷卻或加熱。換熱器4的俯視形狀呈如圖3所示的弧形或呈如圖4所示的 U形。見圖1、3、5所示,換熱器4上端設置有隔板3、下端設置有集水盤6,換熱器4、隔板3、 集水盤6安裝于背板13上。見圖1、3所示,隔板3設有上導風孔3-1且上導風孔3-1內安裝有軸流式的上吸氣扇15,隔板3可將上吸氣扇15的吸氣側與排氣側隔開,防止排氣側的空氣回流到吸氣側。見圖1、2所示,集水盤6設有下導風孔6-1且下導風孔6-1內安裝有軸流式的下吸氣扇12,集水盤6可將下吸氣扇12的吸氣側與排氣側隔開,防止排氣側的空氣回流到吸氣側。見圖3 5所示,罩殼5鉸接在背板13的一側并能繞其鉸接中心轉動而打開或關閉,罩殼5將換熱器4、隔板3、集水盤6包圍在由背板13與罩殼5所構成的殼腔內,在罩殼 5包圍換熱器4的部位設有出風口 5-1。本發明的出風口 5-1很大,通風面積接近于換熱器 4的通風面積,使被換熱器4冷卻或加熱的空氣能直接穿過出風口 5-1而吹出,并可大幅度降低從出風口 5-1吹出的風的速度。為了實現同時朝多方向送風,出風口 5-1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是如圖3所示的弧形,也可以是如圖4所示的U形,還可以是多邊形。為了美觀和保護換熱器4,本發明的出風口 5-1設有格柵,或設有網罩,或設計為密排孔。因為本發明的室內機在制冷時從出風口 5-1吹出的風的速度低,并且同時朝多方向送風,所以不會在室內形成明顯的氣流,從而避免因冷氣流吹過人體而造成的空調病。見圖6所示,罩殼5能遮蓋通向室外的管束19以及穿墻孔,罩殼5還能遮蓋電源線、電源插頭以及墻體14的電源插座 23,使本發明的室內機外形美觀新穎,周圍干凈整潔。見圖1 10所示,本發明的固定風管8安裝在背板13上并位于下吸氣扇12的下方,固定風管8內設置有能向下移出固定風管8的活動風管9,可采用人工推拉活動風管9 可使活動風管9在固定風管8內上下移動,并依靠活動風管9與固定風管8之間的摩擦力, 活動風管9可以在固定風管8內定位。在冬季制熱時,可將本發明的活動風管9向下拉出, 使活動風管9的下管口接近地面,地面上的冷空氣通過活動風管9被下吸氣扇12吸上來, 再經過換熱器4加熱后穿過罩殼5上的出風口 5-1吹出,使接近地面的冷空氣越來越少,熱空氣則向下流動填補,從而使接近地面的溫度上升,消除房間上、下部的溫差。本發明的活動風管9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至少兩個并相互套合,如圖8、9所示可采用三個相互套合的活動風管9,各活動風管9的頂端設有上外擋圈9-3,其中,最里處的一個活動風管9的底端設有外翻邊9-1,其余的各活動風管9的底端設有下內擋圈9-4,固定風管8的底部設有內擋圈8-1。當活動風管9移動至最下位置時,固定風管8的內擋圈8-1 與其內側相鄰活動風管9的上外擋圈9-3相接觸,活動風管9的下內擋圈9-4與其內側相鄰活動風管9的上外擋圈9-3相接觸,使各風管不會相互脫離。當活動風管9縮進時,最里處的活動風管9的外翻邊9-1能將其余的活動風管9頂入固定風管8內。人工推拉活動風管9使最外側的活動風管9在固定風管8內上下伸縮移動,而非最外側的活動風管9則可在其外側相鄰活動風管9內上下伸縮移動。依靠活動風管9的上外擋圈9-3與其外側相鄰風管的內壁之間的摩擦力,最外側的活動風管9可以在固定風管8內定位,非最外側的活動風管9可以在其外側相鄰活動風管9內定位。見圖1、5 9所示,本發明的固定風管8、活動風管9的橫截面形狀采用圓形。本發明的固定風管8、活動風管9的橫截面形狀還可以采用方形、或三角形、或橢圓形。見圖5 7所示,本發明可以通過電動機21驅動活動風管9在固定風管8內的上下移動。該固定風管8上設置有支座25,該支座25也可以如圖6所示安裝在背板13上, 機架四鉸接在支座25上并可繞固定在支座25上的支軸33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擺動。見圖 6、7所示,活動風管9設有橫加強條9-2,活動風管9的外壁與固定風管8的內壁有間隙,使活動風管9在固定風管8內可以自由下落,而固定風管8上部安裝有滾輪軸22,滾輪11安裝在滾輪軸22上,支承在滾輪11上的拉索10 —端連接在活動風管9的橫加強條9-2上、
5另一端與支承在機架四上的收卷筒20連接。見圖7所示,復位彈片M —端安裝在機架四上、另一端安裝在支座25的彈片座25-1上,觸發簧片32 —端固定在機架四上、另一端設置在反轉開關31與收停開關30之間,反轉開關31和收停開關30安裝在支座25上,安裝在機架四上的電動機21的輸出軸與收卷筒20連接并驅動收卷筒20作雙向旋轉,使收卷筒20實現放索與收索。當電動機21驅動收卷筒20放索時,活動風管9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動;當電動機21驅動收卷筒20收索時,活動風管9被拉索10牽引而向上移動。當活動風管9移動到上、下兩個極限位置時,由于拉索10處于過度張緊或失去張力狀態,復位彈片M的彈性變形允許機架四繞支軸33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擺動,以緩沖拉索10的過度張緊或失去張力,觸發簧片32也跟隨機架四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擺動,從而觸發收停開關30 或反轉開關31,電動機21停轉或反轉,使收卷筒20停止收索或由放索反轉為收索。由于觸發簧片32具有彈性,所以在觸發收停開關30或反轉開關31時是柔性接觸,不會因觸發力過大而損壞開關。因此,本發明可以通過電動機21驅動至少兩個并相互套合的活動風管9的上下伸縮移動,見圖9所示,固定風管8的內擋圈8-1與其內側相鄰活動風管9的外壁有間隙,活動風管9的下內擋圈9-4與其內側相鄰活動風管9的外壁有間隙,活動風管9的上外擋圈 9-3與其外側相鄰風管的內壁有間隙,使各活動風管9均可以自由下落。最里處的活動風管9設有橫加強條9-2,支承在滾輪11上的拉索10 —端連接在活動風管9的橫加強條9-2 上、另一端與支承在機架四上的收卷筒20連接,電動機21驅動收卷筒20作雙向旋轉,使收卷筒20實現放索與收索,收卷筒20放索,活動風管9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動,收卷筒 20收索,活動風管9被拉索10牽引而向上移動。見圖7、9所示,本發明的電動機21通過減速機構與收卷筒20連接,減速機構為蝸輪蝸桿機構,電動機21的輸出軸與蝸桿27連接,安裝有蝸輪沈的蝸輪軸觀與收卷筒20 連接,蝸輪沈與蝸桿27嚙合,蝸輪軸28通過軸承支承在機架四上。本發明的減速機構也可以采用齒輪減速機構來驅動收卷筒20,或通過鏈條減速傳動機構驅動收卷筒20,還可以通過行星齒輪減速機構以及擺線針輪減速機構來驅動收卷筒20。見圖10所示,本發明的活動風管9還可采用可折疊的軟管,可通過電動機21驅動可折疊軟管的上下移動,或采用手動使軟管能在固定風管的內側移動。可軟管的下部設有橫加強條9-2,拉索10的一端安裝在橫加強條9-2上,通過拉索10控制可折疊軟管的上下移動。見圖1、5所示,本發明的背板13的頂部安裝有頂罩1,且頂罩1與罩殼5的頂部相接,頂罩1的上部設有至少二個止逆風門16,且各止逆風門16通過軸17與頂罩1轉動連接,各止逆風門16的上部與連桿18鉸接,從而實現止逆風門16同步開閉。本發明在每個止逆風門16上、位于軸17的左上部都設置一個配重,當上吸氣扇15停止不轉時,止逆風門 16在配重的重力驅動下繞軸17逆時針旋轉至水平位置,使止逆風門16關閉。本發明在制冷時,可關停上吸氣扇15而實現低強度制冷,由于上吸氣扇15停止不轉時止逆風門16會自動關閉,從而阻止由下吸氣扇12輸入的空氣從止逆風門16排出。見圖1、2所示,本發明通過集水盤6收集從換熱器4上淌下的冷凝水,冷凝水再通過排水孔6-4流入冷凝水管7而排出,集水盤6的下導風孔6-1的一側設有穿管槽6-3,汽管與液管經穿管槽6-3而穿過集水盤6,集水盤6的下導風孔6-1的另一側設有排水孔6-4,下導風孔6-1的下部設有卡邊6-2,穿管槽6-3與排水孔6-4分別設置在下導風孔6-1的兩側,能使汽管及液管不需要經過卡邊6-2而直接從管束出口 13-1穿出,或者冷凝水管7不需要經過卡邊6-2而直接從管束出口 13-1穿出。見圖1所示,本發明在背板13與罩殼5之間位于上吸氣扇15的上側和下吸氣扇 12的下側分別安裝有可拆卸的過濾網2,通過過濾網2對空氣進行過濾,能排出清潔的空氣。如圖1 9所示,在制熱時,本發明的室內機其上吸氣扇15關停,止逆風門16自動關閉以阻止下吸氣扇12吸入的冷空氣排出,啟動電動機21工作,并帶動收卷筒20轉動而放索,活動風管9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伸出到位后,電動機21停止工作,收卷筒20停止放索,活動風管9停止向下伸出。在制熱時,上吸氣扇15也可以開啟,實現高強度制熱,使室內快速升溫。當本發明的活動風管9向下伸出時碰到障礙物,活動風管9的重力被障礙物的支撐力抵消,拉索10失去張力,拉索10對收卷筒20的向右的拉力也隨之消失,機架四在復位彈片M的彈性轉矩的作用下朝逆時針方向擺動,帶動觸發簧片32作逆時針擺動,并觸發安裝在支座25上的反轉開關31,使電動機21反轉,收卷筒20收索,活動風管9被拉索 10向上拉起,作縮進運動,從而起到保護風管的作用。當關閉空調時,電動機21啟動使收卷筒20收索,活動風管9被拉索10向上拉起,作縮進動作,當活動風管9全部縮進且其頂部碰到滾輪軸22、或者最里處的活動風管9的外翻邊9-1接觸到固定風管8的內擋圈8-1 時,收卷筒20繼續收索會使拉索10對收卷筒20向右的拉力增大,使機架四朝順時針方向擺動,帶動觸發簧片32作順時針擺動,并觸發安裝在支座25上的收停開關30,使電動機21 停止工作,從而完成活動風管9縮進的全部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3)、換熱器 (4)、隔板(3)、集水盤(6)、上吸氣扇(15)、下吸氣扇(12)、罩殼(5)以及固定風管(8)和活動風管(9);所述背板(1 上設有管束出(13-1);所述換熱器(4)設置在上吸氣扇(15)與下吸氣扇(1 的排氣側,換熱器的俯視形狀呈弧形或U形,換熱器(4)上端設置有隔板(3)、下端設置有集水盤(6),隔板(3)設有上導風孔(3-1),且上導風孔(3-1)內安裝有軸流式的上吸氣扇(15),集水盤(6)設有下導風孔(6-1),且下導風孔(6-1)內安裝有軸流式的下吸氣扇(12);所述罩殼(5)鉸接在背板(13)的一側,在罩殼(5)包圍換熱器的部位設有出風口(5-1);所述固定風管(8)安裝在背板(13)上并位于下吸氣扇(12)的下方,固定風管(8)內設置有能向下移出固定風管(8)的活動風管(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風管(9)至少兩個并相互套合,各活動風管(9)的頂端設有上外擋圈(9-3),其中,最里處的一個活動風管(9)的底端設有外翻邊(9-1),其余的活動風管(9)的底端設有下內擋圈 (9-4),固定風管(8)的底部設有內擋圈(8-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在固定風管(8)內的活動風管(9)為可折疊的軟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其中之一所述的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風管(8)上設置有支座(25),機架09)鉸接在支座0 上,固定風管(8)上部安裝有滾輪軸(22),滾輪(11)安裝在滾輪軸0 上,支承在滾輪(11)上的拉索(10) —端連接在活動風管(9)上、另一端與支承在機架09)上的收卷筒00)連接,復位彈片04) —端安裝在機架09)上、另一端安裝在支座0 上,觸發簧片(3 —端固定在機架09)上、另一端設置在反轉開關(31)與收停開關(30)之間,反轉開關(31)和收停開關(30)安裝在支座05)上,安裝在機架09)上的電動機的輸出軸與收卷筒00) 連接,所述的電動機通過減速機構與收卷筒00)連接,減速機構為蝸輪蝸桿機構,電動機的輸出軸與蝸桿(XT)連接,安裝有蝸輪06)的蝸輪軸08)與收卷筒00)連接, 蝸輪(26)與蝸桿(27)嚙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3)的頂部安裝有頂罩(1),且頂罩(1)與罩殼(5)頂部相接,頂罩(1)的上部設有至少二個止逆風門(16),且各止逆風門(16)通過軸(17)與頂罩(1)轉動連接,各止逆風門 (16)的上部與連桿(18)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盤(6)的下導風孔(6-1)的兩側分別設有穿管槽(6-3)和排水孔(6-4),且集水盤(6)的下導風孔(6-1)的下部設有卡邊(6-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3)與罩殼(5)之間位于上吸氣扇(15)的上側和下吸氣扇(12)的下側分別安裝有可拆卸的過濾網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分體式空調器的豎掛于墻面的室內機,包括背板、換熱器、隔板、集水盤、上吸氣扇、下吸氣扇、罩殼以及固定風管和活動風管,背板上設有管束出口;換熱器設置在上吸氣扇與下吸氣扇的排氣側,換熱器的俯視形狀呈弧形或U形,換熱器的上端設置有隔板、下端設置有集水盤,隔板的上導風孔內安裝有軸流式的上吸氣扇,集水盤的下導風孔內安裝有軸流式的下吸氣扇;罩殼鉸接在背板的一側并將換熱器、隔板、集水盤包圍在背板與罩殼之間,在罩殼包圍換熱器的部位設有出風口;固定風管安裝在背板上并位于下吸氣扇的下方,固定風管內設置有能向下移出固定風管的活動風管。本發明能同時朝多方向低速送風,能消除房間上、下部的溫差。
文檔編號F24F1/00GK102364255SQ20111036273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高志堅 申請人: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