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及安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熱水器的防電墻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能夠控制進出水方向且防電功能強的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及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熱水器防電墻技術能夠有效避免人體觸電,在電熱水器上獲得了大量的應用,其原理如下當某種原因使熱水器膽內的水帶上220V的電壓,普通的熱水器流出水時經過人體,就會在人體上形成了 220V的電壓差,這樣就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海爾防電墻熱水器,其膽內的水不直接流出,而是經過比較長的一段內套管后再流出,隨著管路長度的增加,其管內水的阻值也隨之增加,這樣膽內的水經過較長的內套管再流到人體上,其等效一個串連電路,由于管路比較長,所以其電阻值也相對很大,在其上面分壓相當高,在人體上的分壓相對來說就比較低,經過計算再人體上的分壓大約在12V左右,這樣的電壓對人體來說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從而有效的保障了人們的安全。
目前所使用的熱水器防電墻的本體和內套管、外套管是一體的,本體絕緣管螺頭與內膽的進出水管螺紋連接固定后,同時完成內套管和外套管的固定安裝,防電墻的本體在安裝過程中不斷旋進,緊固后外套管開口方向無法預知,致使熱水器進出水水流方向無法控制,對于對進出水方向有具體要求的熱水器,現有的防電墻裝配結構無法進行安裝,導致部分產品無法實現防電墻功能,影響熱水器的使用安全。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及安裝方法,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使得熱水器進出水方向調整簡單、方便;防電功能強,利于增強熱水器的安全性。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包括進出水管、防電墻本體、內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一端定位安裝于進出水管內壁,一端延伸到內膽內;所述內套管同防電墻本體固定安裝,穿入外套管內并通過防電墻本體與所述進出水管固接并形成密封。
特別的,所述外套管采用過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進出水管內壁上。
特別的,所述防電墻本體與內套管可以是一體注塑成型也可以是通過卡槽與卡扣密封裝配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外套管上套裝塑套后固定在進出水管內。
特別的,所述外套管與進出水管內壁通過凹槽和凸起配合定位。
特別的,所述防電墻本體與所述進出水管通過螺紋連接,中間加密封墊密封。
進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延伸到內膽內的一端可設定指向任意位置。
相應該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A,將進出水管固接在熱水器內膽上;
步驟B,將外套管定位固接在進出水管內;
步驟C,將內套管的一端與防電墻本體固接,另一端穿過所述外套管,防電墻本體與所述進出水管固接并形成密封。
進一步的,步驟B定位具體為裝配時將外套管的凹槽對準進出水管內的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B還包括在所述外套管上套裝塑套后固定在進出水管內。
本發明所述的防電墻裝配結構,該結構改變了現有防電墻組件的結構,使內外套管分體安裝在熱水器的進出水管上。使得裝配簡單,尤其是更換內套管非常方便。對因干燒等情況造成的內套管損壞的防電墻組件,可單獨更換內套管,降低了材料成本;在滿足防電墻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內管可以做的比外管短,節省材料成本;對進出水管安裝方向有要求的電熱水器可實現防電墻的安裝使用,增強其防電功能,增強熱水器的安全性。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的組裝示意圖2是所述外套管與進出水管定位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內膽;2、進出水管;3、防電墻本體;4、外套管;5、內套管;6、塑套;7、密封墊;8、凸起;9、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給出本發明所述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包括與內膽1連接的進出水管2、防電墻本體3、外套管4和內套管5,外套管4 一端定位安裝于進出水管2 內壁,一端延伸到內膽1內;外套管4與進出水管之間固定的同時亦起到相應定位的作用, 兩者可通過過盈配合實現固定和定位,圖2給出了兩者之間定位的一種方式,即外套管4與進出水管2內壁通過凹槽9和凸起8配合定位。
進一步的,外套管4上可套裝塑套6后固定在進出水管內。外套管4 一般是不銹鋼管或者塑料及其合成材料的管材,外套管4與水箱內膽1中的水接觸,主要實現導流,將水從固定的方向導入或者導出,通過外套管4與進出水管2的定位和固定,可實現外套管4 另一端延伸到內膽1內可設定指向任意位置,進而控制水流入流出的方向和位置。
所述內套管5同防電墻本體3固定安裝,兩者可以是一體注塑成型也可以是通過卡槽與卡扣密封裝配而成;內套管5穿入外套管4內并通過防電墻本體3與所述進出水管 2固接并形成密封,在本實施例中,防電墻本體3與所述進出水管2通過螺紋連接,中間加密封墊7密封。
內套管5 —般是PI3R等絕緣材料,內套管5與內膽1中的水接觸,是水流的路徑, 內套管5是主要實現防電墻功能的管路,內套管5與外套管4為間隙配合,且內套管5延伸到外套管4的長度小于外套管5此端到另一端彎頭或出水孔部位的長度,這樣可以實現內套管插入外套管中自由的移動和轉動。
安裝時的具體方法為,將進出水管固接在熱水器內膽上后,先將外套管4插入到內膽1的進出水管2內部,將外套管的凹槽對準進出水管內的凸起實現定位,還可以將所述外套管套裝塑套后與進出水管內壁固定。4
定位安裝好外套管4后,接下來要安裝內套管5,由于內套管5外徑小于外套管4 的內徑,內套管5可以輕而易舉插入外套管4,通過防電墻主體3的內螺紋與進出水管2的外螺紋9配合緊固連接在一起,在螺紋緊固過程中,進出水管2與防電墻主體3通過密封墊 8實現密封。這樣不僅有效控制了進出水管2裝后的位置和方向要求,也具備了防電墻功能,增加了熱水器的安全性能。
上述說明是針對本發明可行的實施例的具體說明,而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術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申請所請求保護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包括進出水管、防電墻本體、內套管和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一端定位安裝于進出水管內壁,一端延伸到內膽內;所述內套管同防電墻本體固定安裝,穿入外套管內并通過防電墻本體與所述進出水管固接并形成密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采用過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進出水管內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電墻本體與內套管可以是一體注塑成型也可以是通過卡槽與卡扣密封裝配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上套裝塑套后固定在進出水管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與進出水管內壁通過凹槽和凸起配合定位。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任一種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電墻本體與所述進出水管通過螺紋連接,中間加密封墊密封。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任一種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延伸到內膽內的一端可設定指向任意位置。
8.一種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A,將進出水管固接在熱水器內膽上;步驟B,將外套管定位固接在進出水管內;步驟C,將內套管的一端與防電墻本體固接,另一端穿過所述外套管,防電墻本體與所述進出水管固接并形成密封。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定位具體為裝配時將外套管的凹槽對準進出水管內的凸起。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 B還包括在所述外套管上套裝塑套后固定在進出水管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熱水器防電墻裝配結構及其安裝方法,裝配結構包括進出水管、防電墻本體、內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一端定位安裝于進出水管內壁,一端延伸到內膽內;所述內套管同防電墻本體固定安裝,穿入外套管內并通過防電墻本體與所述進出水管固接并形成密封。該結構改變了現有防電墻組件的結構,使內外套管分體安裝在熱水器的進出水管上,使得裝配簡單,尤其是更換內套管非常方便。對因干燒等情況造成的內套管損壞的防電墻組件,可單獨更換內套管,降低了材料成本;在滿足防電墻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內管可以做的比外管短,節省材料成本;對進出水方向有要求的電熱水器可實現防電墻的安裝使用,增強其防電功能,增強熱水器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F24H9/20GK102519146SQ201210005609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9日
發明者藺士磊, 陳炳泉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重慶海爾熱水器有限公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熱水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