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一種智能風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型風機。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能源日趨緊張,在社會建設中節能的要求更加迫切。其中高速發展的電信行業面臨節能形勢更迫切。運營商加速建設基站、機房,為了保證基站或機房中設備的工作溫度,需要在基站、機房中安置大功率的空調系統,然而這些設備使用也不得不面臨高昂的能源消耗。例如,2009年中國電信耗電總量約為98億度,比08年增長41.6%。其中生產用電以基站和數據中心機房增長為主,相比08年分別增長209%和21%。同時部分設備技術落后或者陳舊老化;缺乏準確的分類、分項的能耗數據,缺乏對節能成果量化評測手段;沒有科學的節能診斷,重點耗能設備運行不科學;對于用能與節能缺乏統一的監測與管理。因此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采取節能措施勢在必行。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必需的物質基礎,進入二十一世紀,能源緊缺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十一五”期間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其中對用電量的考核更加嚴格。對電信業的營業廳,獨立傳輸機房,辦公樓,機房樓,通訊基站等進行耗電量的數據采集、分析和控制。開發的節能控制系統,能有效節省能源、減少大氣污染及C02排放。采用節能控制系統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進,以降低其能耗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式。對于上述設備來說,減少能耗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利用環境的溫度對設備進行散熱,從而減少高能耗的空調器壓縮機的使用頻率,基于上述問題,在此提出一種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
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用于基站、機房、廠房等一些不確定環境中的空調系統的風機。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備改造費用低、方便安裝、通風效果好的風機。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完全實行自動控制的智能型風機。技術方案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主要包括新風送風裝置、排風裝置和控制裝置,新風送風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室外防雨罩、室內導風彎頭、風閥、過濾網和風扇,在室外防雨罩的入口端設置有防蟲網,風閥由風閥驅動器驅動,風扇則由電機驅動,風閥驅動器和電機都電連接到控制裝置上并受控制裝置的控制。、
所述排風裝置依次包括離心風機、排風機風閥和排風機室外防雨罩,排風機風閥由排風機風閥控制器控制排風機風閥的啟閉,在排風機室外防雨罩的排風口端設置有排風機防蟲網,所述離心風機和排風機風閥控制器都電連接到控制裝置上。所述新風送風裝置的橫截面為矩形或圓形。所述排風裝置的橫截面為圓形。所述過濾網設置的便于取出清洗或更換。所述風扇為2個,分別設置在電機的兩側。在風扇的出風口為室內出風口,在室內出風口處設置有新風送風裝置的室內濾網。風機的主體采用不銹鋼板制成。
有益效果具體地說,本發明的優點如下對設備的改造費用較低,通風效果好,跟采用壓縮機的空調器相比能耗大大降低,可以實現完全的自動智能控制。由于采用模塊化的設備方式,方便安裝維護。
圖I為智能風機的新風送風裝置室內部分的側視圖;圖2為智能風機的新風送風裝置室內部分的主視圖;圖3為智能風機的新風送風裝置室外部分防雨罩的側視圖;圖4為防雨罩中防蟲網的示意圖;圖5為智能風機的排風裝置的排風機室外防雨罩的側視圖;圖6為智能風機的排風裝置的風扇、風閥部分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和圖2所示,為智能風機的新風送風裝置室內部分的側視圖和主視圖。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主要包括新風送風裝置、排風裝置和控制裝置,新風送風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室外防雨罩9、室內導風彎頭I、風閥2、過濾網3和風扇5,在室外防雨罩9的入口端設置有防蟲網10,風閥2由風閥驅動器7驅動,風扇5則由電機4驅動,風閥驅動器7和電機4都電連接到控制裝置上并受控制裝置的控制。室外防雨罩9的一部分或室內導風彎頭I的一部分可以嵌入并穿過墻壁。室外防雨罩9和室內導風彎頭I可以通過螺釘密封地對接到一起。室外的新風經過室內導風彎頭1,在風扇5所產生的負壓下被吸入室內。對于新風送風裝置來說其橫截面可以采用矩形的、圓形的或其他形狀,在附圖的實施例中給出了矩形的形狀。新風經過室內導風彎頭I后依次經過風閥2、過濾網3和風扇5,其中風閥2由風閥驅動器7驅動控制,與電機4的動作聯動,用于控制整個送風裝置風道的開啟與關閉。過濾網3設置在風閥2的下面,用于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過濾,過濾網3適宜設置成便于更換或清洗的方式,可方便地用于對設備的維護和清潔。對于新風送風裝置部分的風扇部分,風扇5可以設置2個而且是由電機4直接驅動的,其中的電機4和風閥驅動器7都電連接到控制裝置上,控制裝置可以是單片機或其他控制器,控制裝置還連接有溫度傳感器、電源等其他部件,在此就不再詳述。在風扇5的室內出風口 6處還設置有室內濾網8,室內濾網8主要是保護性的濾網。如圖3和圖4所示,智能風機的新風送風裝置室外部分防雨罩及防蟲網,其中出于防雨水的考慮,室外防雨罩9是一個開口向下的彎頭,在室外防雨罩9的進風口一端設置有防蟲網10,防蟲網10用于防止在換風的時候將飛蟲等雜物吸入室內。如圖5和圖6中所示,智能風機的排風裝置包括排風機室外防雨罩、風扇、風閥部分。在新風送風裝置啟動的時候,由于大量的室外空氣被引入室內,為此往往也需要將室內的熱空氣及時向室外排出,這是需要同時開啟排風裝置。排風裝置的橫截面可以采用圓形,在墻壁上挖出一個圓形,采用設置在室內的離心風機14將室內的空氣經過排風機風閥15再通過排風機室外防雨罩12向外排出,處于防雨的考慮,排風機室外防雨罩12設計成端口(排風口)向下的導風彎頭,在導風彎頭的排風口端設置有排風機防蟲網,用于防止飛蟲等進入室內。排風裝置中的排風機風閥由風閥的控制器控制,該控制器也電連接到控制裝置上,用于協同新風送封裝置一同動作或單獨動作,同樣所述排風機風閥15也是用于控制排風裝置風道的開啟或關閉的。其中的排風機室外防雨罩12的部分或排風機風閥15的一部分可以嵌入并穿過墻壁。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一個可行性實施例的具體說明,但是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 效實施例或變更,例如,等變化的等效性實施例,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主要包括新風送風裝置、排風裝置和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新風送風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室外防雨罩(9)、室內導風彎頭(I)、風閥(2)、過濾網(3)和風扇(5),在室外防雨罩(9)的入口端設置有防蟲網(10),風閥⑵由風閥驅動器(7)驅動,風扇(5)則由電機⑷驅動,風閥驅動器(7)和電機(4)都電連接到控制裝置上并受控制裝置的控制; 所述排風裝置依次包括離心風機(14)、排風機風閥(15)和排風機室外防雨罩,排風機風閥(15)由排風機風閥控制器控制排風機風閥(15)的啟閉,在排風機室外防雨罩(12)的排風ロ端設置有排風機防蟲網(13),所述離心風機(14)和排風機風閥控制器都電連接到控制裝置上。
2.根據權利要求I中的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送風裝置的橫截面為矩形或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中的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裝置的橫截面為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中的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其特征在干所述過濾網(3)設置的便于取出清洗或更換。
5.根據權利要求4中的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其特征在干所述風扇(5)為2個,分別設置在電機⑷的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5中的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其特征在干在風扇(5)的出風ロ為室內出風ロ(6),在室內出風ロ(6)處設置有新風送風裝置的室內濾網(8)。
7.根據權利要求6中的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其特征在于風機的主體采用不銹鋼板制成。
全文摘要
一種基站用空調系統的智能風機,主要包括新風送風裝置、排風裝置和控制裝置,新風送風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室外防雨罩(9)、室內導風彎頭(1)、風閥(2)、過濾網(3)和風扇(5),在室外防雨罩(9)的入口端設置有防蟲網(10),風閥(2)由風閥驅動器(7)驅動,風扇(5)則由電機(4)驅動,風閥驅動器(7)和電機(4)都電連接到控制裝置上并受控制裝置的控制。
文檔編號F24F7/08GK102705951SQ20121000773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李彬 申請人: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