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空調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井水空調系統,其包括水井(1)、輸水裝置、熱交換裝置和水塔(4);輸水裝置包括水泵(2);熱交換裝置包括熱交換管(31)和風機(32),熱交換管(31)安裝在風機(32)的進風或/和出風口處;水泵(2)通過進水管(51)與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31)的進水口相連接;水泵(2)安裝在水井(1)中;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31)的出水口通過出水管(52)與水塔(4)相連接;所述的水井(1)分為淺水井(11)和深水井(12)兩個,淺水井(11)與深水井(12)中分別安裝有水泵。其生態環保、制冷或者制熱速度快效果好、節約水電、適應范圍廣泛、造價成本少、運行費用低。
【專利說明】井水空調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井水對室內空氣進行調溫的系統,特別是一種井水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從們為解決熱天避署、冬天取暖的問題,在室內廣泛采用空調。目前的空調主要包括室外壓縮機和室內熱交換機,室外壓縮機負責制冷或者制熱,室內熱交換機負責將室外壓縮機制得的冷或熱源與室內空氣進行能量交換,即要么將室內的熱能帶走,達到將室內空氣降溫的目的,要么向室內空氣傳遞熱量,以提高室內空氣溫度。這種空調雖然可以用達到一定的避署、取暖的目的,但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0003]1.這種電能空調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給國家造成很重的能源負擔;例如,每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的空調用電量要占到電力負荷的50%以上;
[0004]2.電能昂貴,一個小臥室一個月若經常使用空調,費用一般也得三百元左右;客廳使用大空調則費用更高;這對于一般的家庭特別是鄉村住戶來說,很難承受如此高昂電費,而人們往往是放棄使用或者很少使用,忍受酷暑炎熱或者嚴寒;
[0005]3.大量采用空調會帶來嚴重環境問題:a、破壞臭氣層。目前大多空調所用的氟里昂(雪種,又叫冷媒)是一種含有氯元素的化學物。氯元素是會破壞地球上空15到25公里的臭氧層,從而使更多的太陽光紫外線照射到地球上,危害人體的健康,雖然目前已有使用R410A,但還不普遍;2、造成溫室效應。由于氟里昂在化學分解過程中會生成大量的溫室氣體,如CO2等。造成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即使使用HFC制冷劑,比如R410A,現在被看作是能夠滿足要求的最好的制冷劑選擇,仍然會存在天然溫室氣體效應。
[0006]目前也有采用井水對室內調溫的做法,但其難以省水、省電,熱交換慢,設備復雜,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井水空調系統,其生態環保、制冷或者制熱速度快效果好、節約水電、適應范圍廣泛、造價成本少、運行費用低。
[0008]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井水空調系統,其包括水井、輸水裝置、熱交換裝置和水塔;輸水裝置包括水泵;熱交換裝置包括熱交換管和風機,熱交換管安裝在風機的進風或/和出風口處;水泵通過進水管與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的進水口相連接;水泵安裝在水井中;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的出水口通過出水管與水塔相連接。
[0009]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熱交換管為盤管,即盤曲的水管,熱交換管盤曲的形狀與風機進風口或/和出風口的形狀相適應。
[0010]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熱交換管上連接有多片熱交換塊,多片熱交換塊沿熱交換管軸向均勻布置。
[0011]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進水管上還串接有單向閥,以防止水倒流。[0012]本發明還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水塔還為生活用水水塔;出水管上還串接三通或者是水塔上連接有生活用水管。
[0013]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水塔與水井之間還連接有溢水管。
[0014]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水井為兩個,一個為淺水井,一個為深水井;輸水裝置也為兩個,兩個輸水裝置的水泵分別安裝在淺水井與深水井中,兩個輸水裝置的水泵分別通過進水管與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進水口相連接。
[0015]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淺水井的深度為五至三十米,深水井的深度為三十
至五百米。
[0016]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水塔與淺水井和深水井之間分別連接有溢水管。
[0017]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0018]1.采用井水進行熱交換,30米淺水井水溫一年四季比較恒定,一般為當地年平均氣溫,例如在中我國中部地區,水井溫度在18°C左右,這個溫度正好適應人類長期生存,是人感覺到最舒服的溫度,這種天然地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需另外開銷,也不會破壞生態環境;
[0019]2.直接將井水與室內空氣進行交換,無需進行空氣壓縮等轉換,也無需通過其它介質轉換,制冷或者制熱速度快,效果好;
[0020]3.與生活用水公用水塔,一方面可以用防止井水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約重新抽取井水用于生活所需要的電能,即可以實現“一水多用,一抽多用”的目的,大大節約井水和電能,同時也是“一塔多用”;
[0021]4.多余井水可以回流,節約井水并可防止井水枯竭;
[0022]5.特別適合鄉村使用,因為取井方便,水塔建設也方便;當然城鎮也可以使用,那就需要整體規劃水井與水塔。
[0023]6.大大節約了能源,水泵使用的電源與同等效果的空調使用的電源大大降低,一般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0024]7.設計兩個不同深度的水井大大提高了本發明的溫差適應范圍,并提高了本發明的效率,特別是冷天抽的水更少。
[0025]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詳細結構作進一步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圖1沿A線范圍內的放大圖;
[0029]圖4為圖2沿B線范圍內的放大圖;
[0030]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實施例1
[0032]如圖1-4所示:一種井水空調系統,其包括水井1、輸水裝置、熱交換裝置和水塔4 ;水井I深五至三十米,如果太淺,水溫不恒定;輸水裝置包括水泵2 ;熱交換裝置包括熱交換管31和風機32,熱交換管31為盤管,即盤曲的水管,熱交換管31上連接(一般采用焊接)有多片熱交換塊311,多片熱交換塊311沿熱交換管31軸向均勻布置,多片熱交換塊311可以提高熱交換的效率,盤曲的熱交換管31安裝在風機32的進風或出風口處(也可以同時在進風或出風口處安裝,即風機32的進風或出風口處分別安裝有熱交換管31),以便風機32的吹風可以經過熱交換管31,實現熱交換的目的,熱交換管31盤曲的形狀與風機32進風或出風口的形狀相適應,即基本上可以遮住風機32的進風或出風口,熱交換裝置安裝在需要降溫或者取暖的室內;水泵2通過進水管51與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31的進水口相連接,進水管51上還可以串接閥門等常用的管路附件,例如截止閥(即單向閥,以防止水倒流)等閥門,水泵2安裝在水井I中;水塔4可以兼作生活用水水塔,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31的出水口通過出水管52與水塔4相連接,這樣可以將已經是進行了熱交換的井水儲存起來,以給生活用水,一方面可以用防止井水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約因重新抽取井水用于生活所需要的電能,即可以實現“一水多用,一抽多用”的目的,出水管52上還可串接三通,三通上還連接有生活用水管(附圖中沒有示出這種情況),以給生活用水開設支路,當然也可以單獨直接將生活用水管53單獨連接到水塔4上(如圖1所示),水塔4與水井I之間還連接有溢水管54,當本發明需要不停地工作而水塔4中的水已經滿時,水可以通過溢水管54回流水井I中,以保證本發明連續工作的同時不浪費井水。
[0033]所述的水塔4不僅僅為人們講的通用水塔4,其可以為水桶、水箱、通用水塔4等蓄水器。
[0034]實施例2
[0035]如圖5所示:一種井水空調系統,其包括水井1、輸水裝置、熱交換裝置和水塔4 ;其與實施例1主要區別在于:水井I為兩個,一個為淺水井11,一個為深水井12,淺水井11的深度為五至三十米,深水井12的深度為三十至五百米,一般深度為兩百米左右比較適合中部地區使用,五百米主要適應高寒地帶使用,按照地溫梯度的規律,每增加100米深度,水溫可以提高3°C ;輸水裝置也為兩個,兩個輸水裝置的水泵分別安裝在淺水井11與深水井12中,兩個輸水裝置的水泵分別通過進水管(511、512)和進水三通513與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31進水口相連接(三通513不局限于所示的結構,其可以位于進水管(511、512)的任何位置,即三通513不一定直接與熱交換管31進水口相連接),三通513可以為電控三通閥,控制更加方便,水塔4與兩個水井(11、12)之間分別還連接有溢水管(541、542);這樣可以根據天氣需要,一般是熱天啟用淺水井11中的水泵進行工作,以提高制冷效率,冷天可以啟用深淺水井12中的水泵進行工作,以提高制熱的效率,設計兩個不同深度的水井(11、12)大大提聞了本發明的溫差適應范圍,并提聞了本發明的效率;其它結構技術特征同實施例1。
[0036]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熱天通過溫度較氣溫低的井水將室內空氣熱量帶走,達到降溫的目的;冷天通過溫度較氣溫高的井水將室內空氣加熱,達到取暖的目的;雙水井設計可以使降溫與取暖的效率更高。
[0037]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結構,只要是具有本發明基本相同結構(例如雙水井(11、12)設計)的井水對空氣進行調溫的裝置就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其包括水井(I)、輸水裝置、熱交換裝置和水塔(4);輸水裝置包括水泵(2);熱交換裝置包括熱交換管(31)和風機(32),熱交換管(31)安裝在風機(32)的進風或/和出風口處;水泵(2)通過進水管(51)與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31)的進水口相連接;水泵(2)安裝在水井(I)中;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31)的出水口通過出水管(52)與水塔(4)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熱交換管(31)為盤管,SP盤曲的水管,熱交換管(31)盤曲的形狀與風機(32)進風口或/和出風口的形狀相適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熱交換管(31)上連接有多片熱交換塊(311),多片熱交換塊(311)沿熱交換管(31)軸向均勻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進水管(51)上還串接有單向閥,以防止水倒流。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塔(4)還為生活用水水塔;出水管(52)上還串接有三通或者是水塔(4)上連接有生活用水管(53)。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塔(4)與水井(I)之間還連接有溢水管(54)。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井(I)為兩個,一個為淺水井(11),一個為深水井(12);輸水裝置也為兩個,兩個輸水裝置的水泵分別安裝在淺水井(11)與深水井(12)中,兩個輸水裝置的水泵分別通過進水管(511、512)與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管(31)進水口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淺水井(11)的深度為五至三十米,深水井(12)的深度為三十至五百米。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塔(4)與淺水井(11)和深水井(12)之間分別連接有溢水管(541、542)。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井水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塔(4)與淺水井(11)和深水井(12)之間分別連接有溢水管(541、542)。
【文檔編號】F24F5/00GK103673177SQ201310698529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9日
【發明者】廖哲春, 廖振強, 廖婷 申請人:廖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