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除濕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濕器,包括底板和外殼,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上設有壓縮機及設置在壓縮機左側的冷熱交換器,所述壓縮機通過高壓管組件與所述冷熱交換器連通,所述壓縮機連接有電磁閥;所述冷熱交換器連接有溫濕度傳感器,所述冷熱交換器的下方設有接水盤;所述壓縮機的右側位于底板的上端面上設有導風板,所述導風板的中部設有通風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與所述壓縮機的位置相對應,所述導風板的外壁上與通孔對應設有離心風葉,所述離心風葉驅動連接有電機。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除濕器高效節能,設計精巧,外形尺寸小,能適應低矮的空間;適應環境溫度范圍廣,在1-40度的環境溫度下使用,能達到除濕量的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除濕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濕度調節裝置,具體屬于一種除濕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現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生活空間內的環境也逐步提高,特別是對生活空間內的溫濕度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溫度調節有空調或暖氣來完成,而濕度調節就需要加濕器或除濕器來完成。市場上現有的除濕器尺寸大,能耗高除濕量小;而且適應環境溫度范圍有限,一般只能在5-35度環境溫度下使用,給使用者帶來一定的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除濕器,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一種除濕器,包括底板和外殼,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上設有壓縮機及設置在壓縮機左側的冷熱交換器,所述壓縮機通過高壓管組件與所述冷熱交換器連通,所述壓縮機連接有電磁閥,所述電磁閥設置在壓縮機上部的外壁上;所述冷熱交換器連接有溫濕度傳感器,所述冷熱交換器的下方設有接水盤,所述接水盤連通有水泵;所述壓縮機的右側位于底板的上端面上設有導風板,所述導風板的中部設有通風通孔且所述通孔的位置與所述壓縮機的位置相對應,所述導風板的外壁上與所述通孔對應設有離心風葉,所述離心風葉驅動連接有電機;所述離心風葉的外圍設有蝸殼,所述蝸殼上設有通風孔;所述外殼的左右兩側面上均設有通風窗,所述左側面上的通風窗對應所述蝸殼的通風孔,所述右側面上的通風窗對應冷熱交換器。
[0006]進一步的,所述冷熱交換器包括冷凝器和蒸發器,所述冷凝器通過毛細管與所述蒸發器連通。
[0007]進一步的,所述離心風葉的外圍設有蝸殼,所述蝸殼上設有通風孔,所述蝸殼固定在所述導風板上,所述電機設置在所述蝸殼的外側壁上。
[0008]進一步的,所述外殼的左右兩側面上均設有通風窗,所述左側面上的通風窗對應所述蝸殼的通風孔,所述有側面上的通風窗對應冷熱交換器,所述通風窗的內側設有濾網。
[0009]進一步的,所述外殼的前側面上對應蝸殼出風口處設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外接有通風管。
[0010]進一步的,所述電機連接有控制電路板,所述控制電路板連接有操作面板,所述控制電路板設置在外殼內部的電控箱內,所述操作面板設置在外殼的外壁上。
[0011]進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設有至少三個調節底座,優選為四個調節底座。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除濕器高效節能,設計精巧,外形尺寸小,能適應低矮的空間;適應環境溫度范圍廣,在1-40度的環境溫度下使用,能達到除濕量的要求。【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除濕器內部結構示意圖一;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除濕器內部結構示意圖二 ;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除濕器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
[0018]1、冷熱交換器;2、電磁閥;3、蝸殼;4、離心風葉;5、導風板;6、底板;7、壓縮機;8、接水盤;9、調節底座;10、毛細管;11、溫濕度感應器;12、電機;13、通風孔;14、通風口 ;15、通風窗;16、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3所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除濕器,包括底板6和外殼16,外殼16固定在底板6上,所述底板6的上端面上設有壓縮機7及設置在壓縮機7左側的冷熱交換器1,所述壓縮機7通過高壓管組件與所述冷熱交換器I連通,所述壓縮機7連接有電磁閥2,所述電磁閥2設置在壓縮機7上部的外壁上;所述冷熱交換器I包括冷凝器和蒸發器,所述冷凝器通過毛細管10與所述蒸發器連通,所述冷熱交換器I連接有溫濕度傳感器11,所述冷熱交換器I的下方設有接水盤8,接水盤8上設有泡棉,能增大容水量,所述接水盤8連通有水泵,水泵外接一根排水管;所述壓縮機7的右側位于底板6的上端面上設有導風板5,所述導風板5的中部設有通風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與所述壓縮機7的位置相對應,這樣除濕器內的風可以經過壓縮機7。所述導風板5的外壁上與通孔對應設有離心風葉4,所述離心風葉4驅動連接有電機12,所述離心風葉4的外圍罩有蝸殼3,所述蝸殼3上對外的一側設有通風孔,所述蝸殼3固定在導風板5上,電機12設置在所述蝸殼3的外側壁上。
[0020]所述外殼16的左右兩側面上均設有通風窗15,所述左側面上的通風窗15對應所述蝸殼3的通風孔,所述右側面上的通風窗15對應冷熱交換器1,所述通風窗15的內側設有濾網,外殼兩側的通風窗15可以保證外部的風可以橫穿壓縮機7,有效降低壓縮機7的溫度。所述外殼16的前側面上對應蝸殼3出風口處設有通風口 14,所述通風口 14外接有通風管,通風管可以連通到特定的區域,針對濕度比較大的區域,提供除濕效果,同時降低噪
曰?
[0021]所述電機12連接有控制電路板,所述控制電路板連接有操作面板,電路板上設有分段化霜程序,不同的環境濕度使用不同的化霜程序,保證最佳的化霜效果。所述控制電路板設置在外殼內部的電控箱內,所述操作面板設置在外殼16的外壁上,方便操作。
[0022]所述底板6的下端面上設有至少三個調節底座9,優選為四個調節底座9,調節底座9可以調整設備的水平度,保證設備內部的水位平穩。
[0023]本實用新型的除濕 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風機轉動吸進環境里的空氣,溫濕度傳感器11感知是否啟動或關閉機器,如果啟動機器,壓縮機7壓出高溫高壓氣態的氟利昂,通過冷凝器冷卻成氣態,放出熱量;再經毛細管10節流進入蒸發器,吸收空氣熱量。形成環境濕度之間的差異,從而導致蒸發器表面水珠凝露,這些凝露落于接水盤8上,流向水泵,水到達水位后,水泵抽水,當環境濕度由于機器的運作,達到設定濕度時機器停止運行,濕度上升后有重新啟動機器。[0024]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除濕器,包括底板(6)和外殼(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的上端面上設有壓縮機(7 )及設置在壓縮機(7 )左側的冷熱交換器(I),所述壓縮機(7 )通過高壓管組件與所述冷熱交換器(I)連通,所述壓縮機(7 )連接有電磁閥(2 ),所述電磁閥(2 )設置在壓縮機(7)上部的外壁上;所述冷熱交換器(I)連接有溫濕度傳感器(11),所述冷熱交換器(I)的下方設有接水盤(8),所述接水盤(8)連通有水泵;所述壓縮機(7)的右側位于底板(6)的上端面上設有導風板(5),所述導風板(5)的中部設有通風通孔且所述通孔的位置與所述壓縮機(7)的位置相對應,所述導風板(5)的外壁上與所述通孔對應設有離心風葉(4),所述離心風葉(4)驅動連接有電機(12);所述離心風葉(4)的外圍設有蝸殼(3),所述蝸殼(3)上設有通風孔;所述外殼(16)的左右兩側面上均設有通風窗(15),所述左側面上的通風窗(15)對應所述蝸殼(3)的通風孔,所述右側面上的通風窗(15)對應冷熱交換器(I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熱交換器(I)包括冷凝器和蒸發器,所述冷凝器通過毛細管(10)與所述蒸發器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殼(3)固定在所述導風板(5)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12)設置在所述蝸殼(3)的外側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窗(15)的內側設有濾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6)的前側面上對應蝸殼(3)出風口處設有通風口( 14),所述通風口( 14)外接有通風管。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12)連接有控制電路板,所述控制電路板連接有操作面板,所述控制電路板設置在外殼(16)內部的電控箱內,所述操作面板設置在外殼(16)的外壁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的下端面上設有至少三個調節底座(9)。
【文檔編號】F24F1/02GK203731569SQ201320782042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周瑞 申請人:寧波保稅區瑞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