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調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分體式空調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空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電器,空調通常分為一體機和分體機,無論是一體機和分體機通常包括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器等部件組成,對于一體機而言,通常固定在窗口中,而對于分體機而言,室內機通過管道與室外機連接,室內機安裝在室內而室外機需要外掛在墻外。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空調安裝后,空調的位置將很難移動,用戶無法根據需要自由的移動空調以改變其工作位置,同時,空調對整個房間進行控溫,能耗較大。如何設計一種提高使用便利性和舒適性,并降低能耗的空調是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分體式空調設備,實現提高分體式空調設備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適性,并降低能耗。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分體式空調設備,包括室外機和蓄能器;所述室外機包括機殼以及設置在所述機殼中的壓縮機、第一換熱器、回熱器、節流裝置和水泵;所述機殼上設置有兩個第一外接端口,所述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節流裝置和所述回熱器的第一換熱通道連接形成循環流路;所述水泵與所述回熱器的第二換熱通道連接,所述水泵和所述回熱器的第二換熱通道分別連接對應的所述第一外接端口;所述蓄能器包括保溫外殼、第二換熱器和多個儲能袋,所述保溫外殼設置有兩個第二外接接口,所述保溫外殼中形成保溫腔體,所述保溫外殼還設置有開關所述保溫腔體的門體,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兩端口連接對應的所述第二外接接口,所述第二換熱器位于所述保溫外殼中,所述儲能袋位于所述保溫腔體中;所述第一外接端口與對應的所述第二外接端口可拆卸的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的,所述保溫外殼中設置有內膽,所述內膽形成所述保溫腔體;所述第二換熱器貼在所述內膽的外表面,或者,所述第二換熱器位于所述保溫腔體中。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接端口和所述第二外接端口均設置有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保溫外殼設置有與所述保溫腔體連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或所述出風口中設置有風機。
進一步的,所述進風口和所述出風口均設置有可開關的風門。
進一步的,所述風門為百葉窗式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儲能袋中設置有相變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回熱器為板式換熱器或套管式換熱器。
本發明提供的分體式空調設備,通過采用分體設計的室外機和蓄能器,蓄能器能夠通過第一外接端口和第二外接端口配合實現與室外機連接,而連接室外機后,在壓縮機的作用下,將通過回熱器將冷量傳給第二換熱器,而第二換熱器釋放冷量對蓄能器中的儲能袋進行制冷,當用戶需要制冷時,蓄能器能夠與室外機脫離開而并移動到室內的任意位置處,用戶能夠根據需要取出儲能袋進行散冷,從而可以對用戶所在的區域進行冷卻而無需對整個房間進行制冷,通過室外機將儲能袋先積蓄冷量,而無需室外機頻繁開關機,有效的降低了能耗,實現提高了分體式空調設備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適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分體式空調設備實施例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分體式空調設備,包括室外機1和蓄能器2;所述室外機1包括機殼(未圖示)以及設置在所述機殼中的壓縮機11、第一換熱器12、回熱器13、節流裝置14和水泵15;所述機殼上設置有兩個第一外接端口101,所述壓縮11、第一換熱器12、節流裝置14和所述回熱器13的第一換熱通道131連接形成循環流路;所述水泵15與所述回熱器13的第二換熱通道132連接,所述水泵15和所述回熱器13的第二換熱通道132分別連接對應的所述第一外接端口101;所述蓄能器2包括保溫外殼(未圖示)、第二換熱器22和多個儲能袋21,所述保溫外殼設置有兩個第二外接接口201,所述保溫外殼中形成保溫腔體,所述保溫外殼還設置有開關所述保溫腔體的門體(未圖示),所述第二換熱器22的兩端口連接對應的所述第二外接接口201,所述第二換熱器22位于所述保溫外殼中,所述儲能袋21位于所述保溫腔體中;所述第一外接端口101與對應的所述第二外接端口201可拆卸的連接在一起。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分體式空調設備中的室外機1可以設置在房屋的外部,而蓄能器2可以根據需要放置在房間中,室外機1和蓄能器2之間通過第一外接端口101和第二外接端口201配合實現連接。當室外機1和蓄能器2連接在一起后,壓縮機11啟動進行制冷,使得回熱器13的第一換熱通道131和第二換熱通道132熱交換,使得水泵15驅動流動的熱交換液變冷并通過第二換熱器22對儲液袋21進行制冷,在儲液袋21中的液體冷卻到設定的溫度后,壓縮機11停機,斷開室外機1和蓄能器2,蓄能器2能夠根據需要移動到所需的位置處,并且,當用戶需要冷卻周圍溫度時,通過從保溫外殼中取出儲液袋21,儲液袋21釋放冷量便可以對用戶所在的區域內進行制冷,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用戶能夠根據自身需要拿取特定數量的儲液袋21進行制冷改變環境溫度,而無需對整個房間進行制冷,可以有效的降低設備的能耗。其中,第一外接端口101和所述第二外接端口102可以采用具有自封閉功能的接口,也可以在第一外接端口101和所述第二外接端口201上均設置有閥門,以第二外接口201為例,第二外接端口201與第二換熱器22之間便設置有閥門23,當斷開室外機1和蓄能器2,閥門23關閉,避免第二換熱器22中的熱交換液流出。另外,保溫外殼中設置有內膽(未圖示),所述內膽形成所述保溫腔體;所述第二換熱器22貼在所述內膽的外表面,或者,所述第二換熱器22位于所述保溫腔體中。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的保溫外殼可以設置有與所述保溫腔體連通的進風口(未圖示)和出風口(未圖示),所述進風口或所述出風口中設置有風機(未圖示)。具體的,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風機將保溫外殼內部的冷空氣出吹,而蓄能器2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移動到所需要的位置處,在風機的作用下能夠對更大的區域進行溫度控制。優選的,所述進風口和所述出風口均設置有可開關的風門(未圖示),在用戶不使用時,通過風門關閉進風口和出風口,避免冷量的散失,而風門可以采用百葉窗式結構。
更進一步,為了使得儲能袋21能夠存儲更多的冷量,儲能袋21中設置有相變材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相變材料在被制冷的過程中發生相變以吸收更多的冷量,同樣的,在用戶需要制冷時,相變材料能夠發生相變將延長制冷的時間。
本發明提供的分體式空調設備,通過采用分體設計的室外機和蓄能器,蓄能器能夠通過第一外接端口和第二外接端口配合實現與室外機連接,而連接室外機后,在壓縮機的作用下,將通過回熱器將冷量傳給第二換熱器,而第二換熱器釋放冷量對蓄能器中的儲能袋進行制冷,當用戶需要制冷時,蓄能器能夠與室外機脫離開而并移動到室內的任意位置處,用戶能夠根據需要取出儲能袋進行散冷,從而可以對用戶所在的區域進行冷卻而無需對整個房間進行制冷,通過室外機將儲能袋先積蓄冷量,而無需室外機頻繁開關機,有效的降低了能耗,實現提高了分體式空調設備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適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