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蓄熱采暖領域,具體是一種利用熱管傳熱采暖的電蓄熱爐。
背景技術:
目前電蓄熱采暖爐大都是用谷電加熱蓄熱體,將電能轉化的熱量儲存在蓄熱體內,然后用引風機抽出蓄熱體內的熱風,再用氣水換熱器把熱風的熱量傳遞給水,用水采暖。引風機無論在峰谷電時都要運行,電費較高。且因轉換環節較多,熱交換效率低,浪費能源,另外引風機的噪音問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熱管傳熱電蓄熱爐,技術方案如下:
所述熱管傳熱電蓄熱爐包括有底座、蓄熱器、換熱器、控制箱和測溫表等。底座位于蓄熱器下部,兩者螺栓連接;換熱器位于蓄熱器的上方,構成一體;控制箱位于蓄熱器側面;測溫表位于蓄熱器的側面上部。蓄熱器包括蓄熱體、保溫層、電加熱管或電加熱帶和熱管。熱管和電加熱器位于蓄熱體中;熱管從蓄熱體中向上伸入換熱器內部;保溫層位于蓄熱體四周;
熱管內為真空,內部填充液-汽相變介質,其相變溫度100--400℃,通過控制液-汽相變介質的類型和配比,控制器相變溫度。
蓄熱體為鎂鐵固體蓄熱體或熔鹽相變蓄熱體。
保溫層由陶瓷纖維棉或塊、硅酸鈣板、蛭石板、納米保溫板、聚氨酯板、酚醛板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厚度40mm--130mm,防止蓄熱體的熱量散失。
換熱器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
控制箱設定通電時間進行通斷電控制。
測溫表測量的是熱管溫度。
本發明一種熱管傳熱電蓄熱爐使用方法為:
①將220v或380v電源接到電加熱器上,用戶采暖供水管與進水口對接,采暖回水管與出水口對接;
②設定控制箱的通斷電時間條件;
③電加熱器通電發熱,加熱四周的蓄熱體;
④蓄熱體的熱量通過熱管傳遞給循環水;
⑤熱水送入室內取暖。
本發明取得的技術進步是:
本發明采用熱管換熱技術,依靠熱管內液-汽相變介質的自循環將蓄熱體的熱量通過熱管直接傳遞給采暖循環水,熱交換效率高。尤其是沒有引風機,不耗電、無噪音。本發明無風道和風機設計,蓄熱體熱量不向外界擴散,沒有熱損失,節約能源。
附圖說明
圖1為熱管傳熱電蓄熱爐示意圖。
其中:1-底座 2-蓄熱器 3-換熱器 4-熱管 5-蓄熱體 6-保溫層 7-電加熱器 8-測溫表 9-出水口 10-控制箱 11-進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熱管傳熱電蓄熱爐如附圖1所示,包括有底座1、蓄熱器2、換熱器3、控制箱10和測溫表8;底座1位于蓄熱器2下部,兩者螺栓連接;換熱器3位于蓄熱器2的上方;控制箱10位于蓄熱器2側面;測溫表8位于蓄熱器2的側面上部。
蓄熱器2包括熱管4、蓄熱體5、保溫層6和電加熱器7。熱管4貫穿在蓄熱器2和換熱器3內部,內部為真空,填充了相變溫度為120--150℃液-汽相變介質。蓄熱體5為鎂鐵固體蓄熱體。保溫層6由陶瓷纖維棉組成,厚度100mm,或由陶瓷纖維棉和酚醛板組成,厚度80mm。電加熱器7為電加熱管或電加熱帶。
換熱器3上設有進水口11和出水口9。
使用時,電加熱管或電加熱帶接通220v電源,采暖供水管與進水口對接,采暖回水管與出水口對接。設定控制箱的通電時間6--8小時,電加熱管或電加熱帶通電發熱,加熱四周的蓄熱體,鎂鐵固體蓄熱體或熔鹽相變蓄熱體儲存的熱量可滿足16小時取暖使用。采暖水自進水口流入換熱器的空腔,帶走熱管從蓄熱體內傳遞來的熱量,從出水口流出,這樣就把蓄熱器內儲存的熱量通過熱水送到了室內。
實施例2
熱管傳熱電蓄熱爐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同上。
熱管4填充了相變溫度為200--240℃液-汽相變介質。蓄熱體5為熔鹽相變蓄熱體。保溫層6由陶瓷纖維塊、硅酸鈣板或蛭石板組成,厚度120mm。
實施例3
熱管傳熱電蓄熱爐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同上。
熱管4填充了相變溫度為340--370℃液-汽相變介質。蓄熱體5為熔鹽相變蓄熱體。保溫層6由納米保溫板,厚度50mm,或由聚氨酯板和蛭石板組成,厚度80mm。
本發明采用熱管換熱技術,依靠熱管內液-汽相變介質的自循環將蓄熱體的熱量通過熱管直接傳遞給采暖循環水,熱交換效率高。沒有引風機,不耗電、無噪音。本發明無風道和風機設計,蓄熱體熱量不向外界擴散,沒有熱損失,節約能源。
隨著液-汽相變介質相變溫度的提高,加熱的暖氣片數量越多,采暖面積增加。在相同面積的情況下,采暖時屋內空氣溫度上升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