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氣調節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站空調及基站空調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數據中心或野外等自然條件較為嚴苛的區域設置的基站中,機房的空氣環境是電子設備正常運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這里所定義的空氣環境包括熱環境、濕環境以及空氣品質三個組成部分。其中熱環境和濕環境通過設置在機房中的空調設備進行調整,保證溫度、濕度達到理想狀態。
現有技術中的基站空調一般不對空氣品質進行調節。這存在以下問題:機房空氣環境內有大量尺寸在0.1μm至1000μm的固體粒子和液體粒子,這些固體粒子和液體粒子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一旦進入機柜,或者進入空氣調節設備的本體內,都會長期附著,嚴重影響設備散熱及導電性能,甚至造成短路。如果機房內的濕度超過一定范圍,還會出現腐蝕電路板的情況。此外,在基站空調中還設置有排水結構,排水結構用于將換熱器產生的冷凝水排出殼體外,避免對設備造成損壞。但是,由于基站空調的使用環境較差,排水機構的排水口可能會由于集水盤中固體粒子的吸附沉積而堵塞,這會導致冷凝水流至空調器內的其它區域,造成對設備的破環。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設計一種基站空調,在為機房提供良好的溫度環境、濕度環境和空氣品質的同時,避免冷凝水由于排水口堵塞損壞空調設備。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站空調,包括換熱器、壓縮機以及形成在換熱器和壓縮機之間的制冷劑循環,還包括集水盤,所述集水盤設置在所述換熱器下方,所述集水盤包括側壁以及沿所述側壁延伸方向向上伸出所述側壁邊緣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與所述側壁一體成型;所述集水盤上開設有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其中,所述第一排水孔開設在所述凸起部上,所述第二排水孔開設在所述側壁上,所述第一排水孔的最低點高于所述側壁的邊緣。
進一步的,所述集水盤傾斜設置,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集水盤的設置位置較低的一端;所述第一排水孔的直徑小于第二排水孔的直徑。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一電磁閥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水孔處,所述第一電磁閥接收控制單元輸出的控制信號并動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孔連接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管壁中敷設有電加熱管。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在空調房間內的殼體,所述殼體中設置有蒸發器,所述蒸發器傾斜設置,所述集水盤設置在所述蒸發器下方,所述集水盤的傾斜方向與所述蒸發器的傾斜方向相同,所述凸起部形成在蒸發器和殼體背板之間,所述殼體下方開設有進風口;還包括凈化裝置,所述凈化裝置設置在所述進風口內側,所述凈化裝置上設置有過濾檢測裝置,所述過濾檢測裝置輸出檢測信號至所述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接收所述檢測信號,當所述檢測信號超過設定閾值時,輸出控制信號至所述第一電磁閥,控制所述第一電磁閥動作。
進一步的,所述凈化裝置包括凈化濾網和限位組件,限位組件包括至少一組相向設置的限位構件,所述限位構件的第一端部設置在所述殼體內壁上,限位構件的第二端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間具有間隔,所述間隔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進風口平行,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之間形成有夾角;所述凈化濾網設置在相向設置的限位構件形成的所述間隔中,所述凈化濾網只有一個邊緣和所述限位構件接觸;所述過濾檢測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凈化濾網的內外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組件包括第一限位構件和第二限位構件,所述第一限位構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端部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構件與所述第一限位構件相向設置的第二端部的長度;所述第一限位構件設置在所述進風口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構件設置在所述進風口的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間隔中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將間隔區分為多個容納部,所述凈化濾網設置在所述容納部中。
優選的,所述凈化濾網的過濾精度為0.5μm至100μm。
本發明所提供的基站空調,特別為需要在嚴苛條件下運行且針對高空氣質量的要求設計,通過過濾裝置和制冷劑循環的配合,實現對空調房間中的溫度環境、濕度環境的空氣質量的全面調節,同時,通過特別設計的保護排水結構,確保即使不對空調房間的設備進行檢測,也可以及時獲得設備的使用狀態,避免出現冷凝水溢出的情況,保障了設備的正常運行。
同時公開了一種基站空調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過濾檢測裝置檢測凈化濾網內、外兩側的氣體參數并輸出至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利用內、外兩側氣體參數的比值計算所述凈化濾網的積塵程度值;
當所述積塵程度值小于第一閾值時,所述控制單元輸出第一控制信號至第一電磁閥,第一電磁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號,動作至第一開度;
當所述積塵程度值小于第二閾值時,所述控制單元輸出第二控制信號至第一電磁閥,第一電磁閥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號,動作至第二開度;
流量檢測裝置檢測第一排水孔中的流量,當第一排水孔中有液體流動時輸出流量檢測信號至控制單元,控制單元記錄輸出流量檢測信號時的積塵程度值并輸出警示信號;
更換凈化濾網后,第一電磁閥接收控制單元的控制信號恢復初始狀態;在下一個周期的運行過程中,如果第一排水孔中有液體流動,或者達到控制單元記錄的積塵程度值時,控制單元輸出警示信號;
其中,第一閾值為30%,第二閾值為10%。
本發明所提供的基站空調的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種自主化程度更好且具有實時統計和警示功能的方式,使得基站空調的運行過程更為平穩,降低了設備的損壞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基站空調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2所示集水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后視圖;
圖5為圖1所示基站空調處于運行狀態時凈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為圖5中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為圖1所示基站空調處于裝卸狀態時凈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0為圖8中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1為凈化濾網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凈化濾網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參見圖1所示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基站空調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定義的基站空調是應用在機房、野外、沙漠、荒郊或者類似地區設置的基站中,工作在較為嚴苛的條件下,并且同時對空調房間的空氣質量具有較高要求區域的空氣調節裝置。相較于傳統的民用空調,本實施例所公開的基站空調的應用領域存在以下特殊性,其一在于應用場合可能毗鄰鐵路、碼頭、機場或化工廠等大量揮發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的區域;其二在于其房間本身要求的空氣質量較民用場合較高;其三在于需要在連續長時間工況下運行。基于上述三個特殊要求,同時考慮到環境因素,要求基站空調具有調節濕度、溫度、空氣質量以及連續長時間工作四點要求。在本實施例所公開的基站空調中,為解決上述問題,調節濕度和溫度通過形成在換熱器和壓縮機之間制冷劑循環實現,連續長時間工作通過多套冗余電源系統配合工作實現。此外,作為輔助保證長時間連續工作的一項前提準備,在本實施例中,壓縮機設置在空調房間內的殼體1中,對壓縮機進行保護,避免使得壓縮機在嚴苛的工況下工作,降低壓縮機的性能要求,同時提高壓縮機的使用壽命。
參見圖2至圖4所示,與現有技術中傳統的民用空調一樣,在空調器的運行過程中,換熱器會形成一定量的冷凝水,所以,通常在換熱器的下方設置有集水盤10,通過集水盤10和開設在集水盤10上的排水口的引流作用,將冷凝水引出室外排放,避免冷凝水對電氣設備或者空調房間內的其它設備造成不可逆的損壞。但是,由于對于基站空調來說,包含在空氣中的自然塵和人工形成的灰塵來源中的微粒濃度較高,且隨著時間不同有很大的變動。這些微粒隨著進風口2的進風進入空調器殼體1內部,不僅會沉積降落在電子設備上,還會隨著冷凝水集聚在集水盤10中,并隨著冷凝水的排放堵塞排水口。集水盤10中的冷凝水在集聚到一定程度后溢出流動至殼體10中的其它位置,造成對設備不可逆的損壞。由于基站空調的空調房間中并不是一直處于有人狀態,所以溢出的冷凝水不會被及時清理,一旦有冷凝水溢出,則可能會溢出殼體造成更大的破壞。針對上述問題,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站空調,在保證基站空調工作狀態要求的前提下,提供一種保護結構。在基站空調的換熱器下方設置有集水盤10。如圖所示,集水盤10由側壁10-3圍成,上方形成有開口,換熱器形成的冷凝水從所述開口處進入集水盤10中匯聚。與現有技術完全不同,在本實施例中,集水盤10的側壁10-3上形成有沿側壁10-3延伸方向向上伸出所述側壁10-3邊緣的凸起部10-6,凸起部10-6與側壁10-3一體成型。凸起部10-6可以如圖1和圖2所述豎直設置,也可以呈逐漸向內略收的形態,避免冷凝水匯聚到一定量時流出集水盤10。在集水盤10上開設有第一排水孔10-1和第二排水孔10-2,其中第一排水孔10-1開設在凸起部10-6上,第二排水孔10-2開設在側壁10-3上,第一排水孔10-1的開設位置高于第二排水孔10-2的開設位置,且第一排水孔10-1的最低點高于側壁10-3的邊緣。通過第一排水孔10-1和第二排水孔10-2的組合,實現了一種針對排水孔堵塞情況的冗余保護方案,當集水盤10中的積水超過第二排水孔10-2的上沿繼續上漲時,第一排水孔10-1可以及時地向外疏導集聚的冷凝水,避免流入殼體1內對其它電子設備進行破壞。第一排水孔10-1的孔徑優選小于第二排水孔10-2的孔徑,在一個正常的檢修周期中起到對冷凝水的分流作用。
由于第一排水孔10-1是設計的保護結構,所以,必須保證第一排水孔10-1在需要使用時是暢通的。作為排水孔設計的一個優選方案在第一排水孔10-1處設置有第一電磁閥10-7。通過第一電磁閥10-7控制在正常工作狀態時,第一排水孔10-1閉合,避免有微粒集聚在第一排水孔10-1中,造成第一排水孔10-1在需要進行疏水時出現堵塞,無法達到對應的技術效果。第一排水孔10-1通過第一排水管連接到室外。同樣基于基站空調應用環境嚴苛的考慮,為了避免第一排水管在排水的過程中出現結冰無法排水的情況,在第一排水管的管壁10-4中敷設有蛇形或螺旋形的電加熱管。同時,在第一排水孔10-1閉合時,電加熱管不工作。當然,也可以在集水盤10的底板中同樣敷設電加熱管,起到整體防止結冰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排水孔10-1的導通和關閉通過開關電平信號實現自動控制。在第二排水孔10-2堵塞時,第一排水孔10-1自動開啟起到疏水的作用。可以單獨在第二排水孔10-2處設置傳感設備檢測其通斷,還可以通過以下結構采樣第二排水孔10-2的工作狀態。具體來說,通過以下方案實現,針對基站空調可能需要應用在大量揮發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的區域的需求,在本實施例中,特別設計了一組凈化裝置,可以對凈化裝置的采樣得到第二排水孔的工作狀態。具體來說,如圖所示,以室內端為例,設置在空調房間內的殼體1上開設有進風口2,進風口2沿著殼體1方向延伸并具有固定的進風截面積。凈化裝置設置在進風口2內側。開設在殼體1上的進風口2設置在殼體1下側,在空氣循環的過程中,進風口2的進氣是空調房間內經過基站空調處理過的氣體,相對于嚴苛的外部環境來說,是可以獲得的潔凈氣源。為了實現對空氣品質的進一步調節,凈化裝置包括凈化濾網3,凈化濾網3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由不銹鋼、黃銅等金屬制成的具有連續氣孔構造的多孔性燒結金屬網,或者以塑料或塑料粉末為原料燒結成型的連續氣孔構造的過濾材料等等,針對基站空調的使用環境,凈化濾網3的過濾精度為0.5μm至100μm。
為了達到一定的過濾精度,凈化濾網3的目數是確定的。同時第二排水孔10-2的直徑也是確定的。所以,當凈化濾網3到達一定的過濾極限時,可以通過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判定第二排水孔10-2中必定有微塵集聚處于一定的堵塞狀態。基于上述關系,在凈化濾網3的兩側分別設置一個過濾檢測裝置13,過濾檢測裝置13可以是檢測光強的傳感器,也可以是檢測壓力的傳感器,通過檢測凈化濾網3兩端的光強和壓力判斷凈化濾網3上的積塵程度。當凈化濾網3上的積塵程度到達設定閾值時,過濾檢測裝置13輸出檢測信號至控制單元11,通過控制單元11輸出控制信號至第一電磁閥10-7,控制第一電磁閥10-7打開,使得第一排水孔10-1處于準備狀態。在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控制單元11,可以是單片機、或者類似的具有輸入輸出端口可以輸出邏輯信號的集成電路。接收一個模擬檢測信號并輸出邏輯控制信號是現有技術中公知的,在此不對具體的信號處理進行進一步介紹。通過過濾檢測裝置13檢測到的凈化濾網3的積塵狀態,進一步得到第二排水孔10-2的使用狀態,即可以作為第一排水孔10-1通斷的依據。
對于基站空調設備來說,凈化濾網3在固定的周期中會清洗或者更換。清洗更換后的凈化濾網3需要安裝過濾檢測裝置13,同時,用戶可以對集水盤10進行清理。過濾檢測裝置13檢測新更換的凈化濾網3上的積塵程度屬于初始設定的范圍,過濾檢測裝置13通過控制單元輸出相反的控制信號至第一電磁閥10-7,控制第一電磁閥10-7關閉,第一排水孔10-1處于關閉狀態,為執行下一個周期做好準備。
對于傳統的空調設備或者通風設備來說,可能也設計有類似的凈化濾網3。所采用的方式是將凈化濾網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殼體1的內壁上。由于基站空調使用環境的限制,凈化濾網3的使用壽命遠遠低于民用空調,所以更換周期更為頻繁。如果采用傳統的螺栓連接方式,一方面由于殼體1內部的布設方式比較緊湊,如果需要安裝過濾檢測裝置13,則進一步擠壓了殼體1內部可以使用的空間,維修人員在殼體1內側基本沒有地方進行更換操作,另一方面,如果螺栓銹蝕,則必須采用破壞性的方式進行拆卸,且新濾網的安裝基本無法進行,進一步導致設計的冗余排水結構無法自動工作;第三,如果基站空調更換一個使用環境,則無法對濾網進行擴展,所以這種方式對于本實施例所公開的基站空調來說是不可取的。為了克服上述問題,在本實施例中,設計了一種限位組件和凈化濾網3的配合結構。
參見圖5至圖12所示,具體來說,限位組件包括至少一組相向設置的限位構件,為了便于描述,分別定義為第一限位構件4和第二限位構件5。其中第一限位構件4的第一端部41設置在殼體1的內壁上,第一限位構件4的第二端部42沿第一方向D1延伸。在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之間具有間隔43,間隔43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之間形成夾角。對應的,第二限位構件5的第一端部51也設置在殼體1的內壁上,由于第二限位構件5和第一限位構件4相向設置,所以第二限位構件5的第二端部52也沿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延伸,同樣在第二限位構件5的第一端部51和第二端部52之間也具有間隔53。這樣,通過相向設置的第一限位構件4和第二限位構件5,在二者之間形成了通過第二端部限位的可以容納凈化濾網3的間隔區域,形成在第一限位構件4和第二限位構件5中的兩個間隔43和53之間的距離基本與凈化濾網3的一個邊緣到另一個邊緣之間的距離匹配,足以滿足凈化濾網3的安裝需求。
出于便于描述的考慮,定義凈化濾網3的對應設置的一組邊緣為第一邊緣31和第二邊緣32。對于異形的濾網,如圓形濾網,第一邊緣31和第二邊緣32為同一條直徑上的圓上兩點,如橢圓濾網,則為其長軸上的兩點。第一邊緣31和第二邊緣32在結構上并無明顯差異。在通過間隔區域安裝凈化濾網3時,將凈化濾網3的第一邊緣31從形成在第一限位構件4中的間隔43中伸入直至第一邊緣31接觸到第一限位構件4。當凈化濾網3的第一邊緣31和第一限位構件4接觸時,第二限位構件5的第二端部52和凈化濾網3的第二邊緣32沿第一方向D1存在縫隙6。凈化濾網3的第二邊緣32沿第二方向D2移動并進入形成在第二限位構件5中的間隔53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凈化濾網3的第二邊緣32和第二限位構件5接觸,第一邊緣31和第一限位構件4分離。在第一限位構件4的第二端部42和第二限位構件5的第二端部52的限位作用下,凈化濾網3保持在間隔中,完成安裝。在安裝過程中所定義的外力可以是作用在凈化濾網3上的重力或彈力。
在拆卸凈化濾網3時,首先保持凈化濾網3在所述間隔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將凈化濾網3的第二邊緣32和第二限位構件5分離,直到所述凈化濾網3的第一邊緣31和第一限位構件4接觸,使得凈化濾網3的第二邊緣32和第二限位構件5的第二端部52之間再次形成沿第一方向D1的縫隙6,凈化濾網3的第二邊緣32沿第二方向D2移動并從形成在第二限位構件5中的間隔中脫離,完成拆卸。
考慮到基站空調的風道設計,進風口2的設置位置在殼體1的兩側以及殼體1的前面板上,且沿著基站空調殼體1的延伸方向延伸。對應引流蝸殼9的設置位置,進風口2優選設置在殼體1下方。所以,第一限位構件4和第二限位構件5優選分別設置在進風口2的上方和下方,采用以上描述的方法完成凈化濾網3的安裝和拆卸。設置在進風口2上方的第一限位構件4第二端部42的長度大于第二限位構件5的第二端部52的長度。采用這種結構,當安裝凈化濾網3時,安裝人員將凈化濾網3的第一邊緣31從形成在第一限位構件4中的間隔43中伸入直至第一邊緣31接觸到第一限位構件4。由于第一限位構件4的第二端部42的長度大于第二限位構件5的第二端部的52長度,安裝人員可以將凈化濾網3的第二邊緣32沿第二方向D2移動。在重力的作用下,凈化濾網3的第二邊緣32和第二限位構件5接觸,第一邊緣31和第一限位構件4分離,保持凈化濾網3的正常使用。
采用本實施例所公開的凈化裝置,殼體1中送風口7和對應設置在送風口7處的功能部件,如引流蝸殼或者電控板等,之間僅需要預留凈化濾網3邊框厚度的1至1.2倍用于對凈化濾網3的安裝、拆卸和更換,遠小于用于拆卸螺栓等連接部件的預留空間。通過采用該凈化裝置,可以在無需使用其它工具的條件下完成對凈化濾網3的安裝和更換。更重要的是,殼體1中省出的空間可以進一步用于安裝過濾檢測裝置13,并且進一步可以進行基站空調的風道的改進,提供優化風道設計的空間。
在上述實施例所詳細描述的凈化裝置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之間的夾角可以在0至90度之間,考慮到限位組件的材料強度,優選將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之間的夾角設定為90度。第一限位構件4和第二限位構件5可以和殼體1內壁一體成型設置,或者焊接在殼體1上,以避免使用螺栓等連接件,提高出現銹蝕等問題的風險。
基于基站空調尤為特殊的使用需求,凈化裝置中可以設置多層凈化濾網3,以提高凈化效果。為應對這一使用需求,在第一限位構件4和第二限位構件5對應形成的間隔中還設置有限位凸起44和54,限位凸起44和54將間隔43和53區分為多個容納部。每一個容納部中均可以容納一個凈化濾網3,通過多層濾網改變過濾精度。凈化濾網3孔眼的形狀可以是圓形、菱形或者十字孔式。由于凈化裝置設置在進風口2的內側需要同時考慮到進風口2的風量、風速,所以,優選選用重疊設置的具有斜向交錯設置的具有不同目數的凈化濾網3,可以對粉塵顆粒進行有效過濾。如圖所示為采用兩種目數不同的凈化濾網3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在基站空調的使用過程中,一旦根據自動檢測或人工檢測方式發現凈化濾網3需要更換,操作人員即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凈化濾網3及過濾檢測裝置13的拆裝。同樣的,當基站空調需要改變使用環境,則可以選擇更換一種濾網或多種濾網,或者改變多種濾網的目數使得過濾裝置達到理想的使用效果。由于基站空調的進風口2多采用定截面的方式進風,還可以通過改變過濾裝置中凈化濾網3的孔徑和孔眼形狀達到改變進風風量的效果。
在基站空調的引流蝸殼處設置進風口2,以及配套進風口2設置的凈化裝置可以對基站空調的進風進行有效的過濾和凈化。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所公開的基站空調中,第一進風口21、第二進風口2對應設置在殼體1兩側,且其開設位置與所述引流蝸殼9的設置位置平齊沿殼體1向下延伸,第三進風口23開設在殼體1的前面板上。殼體1內部設置的換熱器,即蒸發器8,斜向設置在所述引流蝸殼9上方,蒸發器8的上端靠近殼體1背板12設置,下端靠近前面板設置。壓縮機優選設置在引流蝸殼9下方。配合傾斜設置的蒸發器8,集水盤10也成呈傾斜狀態設置,凸起部10-6形成在集水盤10較低的一端,優選設置在集水盤10的一角10-5處,集水盤10的傾斜方向與蒸發器8的傾斜方向相同,凸起部10-6形成在蒸發器8和殼體1背板12之間,進一步起到引流的作用,避免冷凝水流入殼體中。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基站空調,特別為需要在嚴苛條件下運行且針對高空氣質量的要求設計,通過過濾裝置和制冷劑循環的配合,實現對空調房間中的溫度環境、濕度環境的空氣質量的全面調節,通過設計二次排水結構,避免冷凝水在無人檢測時由于第二排水空堵塞溢出,對設備造成不可逆的損壞。同時,通過特別設計的過濾裝置結構,一方面有效地縮小了更換過濾裝置所需的預留空間,另一方面簡化了過濾裝置的安裝和拆卸流程,同時避免了出現銹蝕等現象造成無法更換濾網的情況。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在本發明中還提供了一種優化的控制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設置在凈化濾網3上的過濾檢測裝置13檢測凈化濾網3內、外兩側的氣體參數并輸出至控制單元。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1是具有存儲、運算功能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或者類似的處理器,控制單元11設置在殼體1中,對應的殼體1的側壁完整,對控制單元11進行保護。控制單元11接收實時監測的凈化濾網3內外兩側的氣體參數,如透光率、壓力等,并利用對應的數據計算內外兩側對應參數之間的比率作為凈化濾網3的積塵程度值。
當積塵程度值小于第一閾值時,控制單元11輸出第一控制信號至第一電磁閥10-7,第一電磁閥10-7接收第一控制信號,動作至第一開度。第一控制信號可以是電流信號,用于使得第一電磁閥10-7動作使得第一排水孔10-1具有50%的開度,為可能出現的溢流進行準備。當積塵程度值小于第二閾值時,則說明第二排水孔10-2堵塞的可能性非常大,控制單元11輸出第二控制信號至第一電磁閥10-7,第一電磁閥10-7接收第二控制信號,動作至第二開度。如果第一控制信號是電流信號,則第二控制信號是與第一控制信號幅值不同的電流信號,控制第一排水孔10-1動作至第二開度,即處于全開狀態。第一閾值和第二閾值通過凈化濾網3目數和直徑之間的比例關系經過試驗確認。
當第一排水孔10-1中有水流流過時,即可以判斷第二排水孔10-2已經部分出現堵塞,集水盤10中的冷凝水很可能要流入殼體1中。因此,在第一排水孔10-1,或者與第一排水孔10-1連通的第一排水管中設置有流量檢測裝置,當第一排水孔10-1中有液體流動時輸出流量檢測信號至控制單元11。控制單元11一方面記錄輸出流量檢測信號時的積塵程度值并輸出警示信號,自動警示工作人員凈化濾網3已經不滿足使用需要且可能會有冷凝水溢出,需要進行更換。
在更換凈化濾網3后,第一電磁閥10-7在控制單元11的控制下恢復初始的常閉狀態。進入下一個使用周期。在下一個周期的運行過程中,在接收到兩個并列的輸入信號時,控制單元11都會輸出警示信號。兩個并列的輸入信號即包括當第一排水孔10-1中有液體流動,或者即使沒有液體流動,但是達到控制單元11在上一個周期中記錄的積塵程度值時,控制單元11均輸出警示信號。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杜絕有冷凝水溢出,也可以通過多個周期中記錄的積塵程度值計算統計在當前運行環境中,凈化濾網的積塵程度和設備內部元件積塵程度的關系,為制定合理的更換周期提供數據支持。根據試驗,其中,第一閾值優選為30%至50%,第二閾值優選為10%至20%。
本發明所提供的基站空調的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種自主化程度更好,并且同時具有實時統計和警示功能的方式,使得基站空調的運行過程更為平穩,降低了設備的損壞率。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