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音結構和具有該消音結構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大型空調機組的制冷量或制熱量較高,處理風量大,一般大型空調機組內均使用高功率的風機、電機、壓縮機等部件。在運行過程中,功率較高的各個部件的傳動摩擦以及共振作用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空調機組通常會產生較大的噪音。
在一些大型項目中,為了達到降噪的效果,通常在機組的四壁上貼裝消音板。由于不同機組四壁的大小不一、結構不同,貼裝消音板的操作通常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制作及裝配效率較低。而且,對于空調機組的底壁以及其它受到內部部件遮擋或阻礙的空調機組壁板,貼裝消音板的操作難以實施,導致無法在空調機組的整個外周形成完整的吸音降噪結構,使得降噪效果不佳。此外,貼裝的消音板占據空調機組內部有限的使用空間,不利于提高空調機組內部設計的整潔性和美觀性。另一降低空調機組噪音的方法為在空調機組內增加消音段,并設置特制的消音裝置,以降低空調機組的整機運行噪音,但該種方法導致空調體積增大,制作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消音結構和具有該消音結構的空調器。目的在于,提供能夠直接作為空調機組壁板使用、具有更強降噪能力的空調器消音結構。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消音結構,包括:
第一面板;
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與所述第一面板相連接,所述第二面板與所述第一面板之間形成容納空間;
填充結構,所述填充結構設置于所述容納空間內、并能夠用于降噪,所述填充結構自所述第一面板一側至所述第二面板一側、依次包括第一發泡層、強化層和第二發泡層,所述強化層為降噪材料層。
優選地,所述強化層由多孔吸音材料制成,且所述強化層的吸音系數大于所述第一發泡層的吸音系數和所述第二發泡層的吸音系數。
優選地,所述強化層為聚氨酯纖維吸音板、或植物纖維吸音板。
優選地,所述第一發泡層、所述強化層和所述第二發泡層的厚度大小依次遞減。
優選地,所述第一發泡層、所述強化層和所述第二發泡層的厚度之比為(2.5-3):1.5:(0.5-1)。
優選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均為U形板狀結構,所述第一面板的U形開口和所述第二面板的U形開口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二面板能夠罩設于所述第一面板的外側;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共同形成具有所述容納空間、且兩端開口的空心板狀結構。
優選地,還包括第一安裝隔板和第二安裝隔板;
所述第一安裝隔板設置于所述強化層和所述第一發泡層之間,用于分隔所述強化層和所述第一發泡層;
所述第二安裝隔板設置于所述強化層和所述第二發泡層之間,用于分隔所述強化層和所述第二發泡層。
優選地,所述第一安裝隔板和所述第二安裝隔板均為熱鍍鋅板、或至少一側涂覆有吸音植物纖維層的熱鍍鋅板。
優選地,當所述第一面板為所述U形板狀結構時,所述第一面板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處均設置有能夠與所述第一安裝隔板相適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安裝隔板通過所述第一滑槽與所述第一面板滑動連接;
所述第一面板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處均設置有能夠與所述第二安裝隔板相適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安裝隔板通過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第一面板滑動連接。
一種空調器,包括所述的消音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所述消音結構的構造簡單,制造成本較低,可以直接替代現有空調機組外殼中的任意一處壁面,使得空調機組外部能夠形成完整的消音結構,從而改善空調機組的降噪消音效果;無需在空調機組外殼壁上進行貼裝消音板的操作,有利于簡化裝配步驟,降低人工成本,且避免貼裝設置的消音板占據空調機組內部的使用空間,提高空調機組內部設計的整潔性和美觀性。
2、所述填充結構包括第一發泡層、第二發泡層和夾設于二者之間的強化層,與現有用于吸音降噪的發泡板相比,三層復合的填充結構有利于提高所述消音結構的消音性能,減小所述消音結構的厚度,從而減小具有所述消音結構的空調機組的整體體積和重量,降低運輸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消音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消音結構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消音結構的A處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圖中:1、第一面板;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2、第二面板;3、填充結構;31、第一發泡層;32、強化層;33、第二發泡層;4、第一安裝隔板;5、第二安裝隔板;6、海綿。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以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如圖1-3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消音結構,包括:
第一面板1;
第二面板2,所述第二面板2與所述第一面板1相連接,所述第二面板2與所述第一面板1之間形成容納空間;
填充結構3,所述填充結構3設置于所述容納空間內、并能夠用于降噪,所述填充結構3自所述第一面板1一側至所述第二面板2一側、依次包括第一發泡層31、強化層32和第二發泡層33,所述強化層32為降噪材料層。所述第一發泡層31和所述第二發泡層33均由發泡材料制成,其內均密集設置有大量微小的孔洞結構。所述第一發泡層31和第二發泡層33均具有吸音和保溫的作用。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優選均由鈑金材料制成。
與單層消音板相比較,具有多層復合結構的消音結構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使用時,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中的一個朝向產生噪音的所述空調機組內部的各部件設置,而另一個則朝向外界環境設置。以所述第一面板1朝向空調機組內部的噪音源為例,當噪音到達所述第一面板1處時,一部分噪音被所述第一面板1反射,返回所述空調機組內部,降低噪音強度,剩余部分噪音穿透所述第一面板1,并進入所述第一發泡層31,聲波與所述第一發泡層31內的大量孔洞結構發生摩擦,部分聲能轉化為熱能散失,從而進一步降低噪音強度。
之后,未被完全吸收的聲波到達所述強化層32,所述強化層32為降噪材料層,更具體地,所述強化層32可以由隔音材料、吸音材料或對聲波具有良好反射性能的材料制成。即,所述強化層32自身可以具有使聲波強度衰減、或者反射聲波的能力,當所述強化層32使聲波強度衰減,則穿過所述強化層32后的噪音強度得到進一步地降低;當所述強化層32將大量聲波反射回所述第一發泡層31,則聲波可以再次被所述第一發泡層31進行吸收,也可有效降低通過所述強化層32的噪音強度。優選地,所述強化層32由多孔吸音材料制成,且所述強化層32的吸音系數大于所述第一發泡層31的吸音系數和所述第二發泡層33的吸音系數。具有較強吸音能力的所述強化層32的設置有利于減小所述填充結構3的整體厚度,使所述消音結構的體積更小,組裝更加方便,并有利于降低空調機組的占用空間,降低運輸成本。成多孔結構設置的所述強化層32還能夠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使得所述填充結構3與現有發泡消音板相比,具有更加良好的保溫性能,對于空調機組的制冷系統外機,可顯著升高機組的能效,在同等能耗下,使制冷效果大幅提高。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強化層32為聚氨酯纖維吸音板、或植物纖維吸音板。
通過所述強化層32的噪音進入所述第二發泡層33,所述第二發泡層33的吸音原理與所述第一發泡層31相同,經過所述第二發泡層33的吸收作用后,未完全衰減消失的噪音到達所述第二面板2處,所述第二面板2還能夠將其中部分聲波反射回所述第二發泡層33進行二次吸收。經過以上所述第一面板1、具有三層復合結構的所述填充結構3和所述第二面板2的多重降噪作用,通過所述消音結構的噪音的強度能夠得到大幅度降低,從而使所述消音結構具有良好的降噪能力。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填充結構3中,最先與噪音相接觸的材料層設計為具有最大的厚度,以使強度較高的噪音在所述第一發泡層31內能夠進行有效地衰減。以所述第一面板1面對空調機組內部的噪音源,以所述第二面板2面對外界環境,所述第一發泡層31、所述強化層32和所述第二發泡層33的厚度大小依次遞減。優選地,所述第一發泡層31、所述強化層32和所述第二發泡層33的厚度之比為(2.5-3):1.5:(0.5-1)。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均為U形板狀結構,所述第一面板1的U形開口和所述第二面板2的U形開口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二面板2能夠罩設于所述第一面板1的外側;更具體地,所述第一面板1包括依次相連的第一折板、第一主體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第一主體和第二折板組成U形板狀結構;所述第二面板2包括依次相連的第三折板、第二主體和第四折板,所述第三折板、第二主體和第四折板也組成U形板狀結構。當所述第二面板2罩設于所述第一面板1的外側時,所述第三折板與所述第一折板平行設置,且所述第三折板設置于所述第一折板的外側,所述第三折板和所述第一折板之間形成空隙,可以在該空隙內填充設置海綿6或粘結材料。所述第四折板與所述第二折板平行設置,且所述第四折板設置于所述第二折板的外側,所述第四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之間形成空隙,該空隙內也填充設置海綿6或粘結材料。此時,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包圍形成兩端開口的空心板狀結構,所述空心板狀結構內部的中空腔體即為所述容納空間。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所說的“兩端開口”,指的是,所述空心板狀結構上相對設置的兩端由于未受遮擋,形成與所述容納腔體相連通的開口結構。所述兩端開口可以用于向所述容納腔體內、所述強化層32的兩側灌注發泡材料,從而直接在所述容納空間內形成所述第一發泡層31和所述第二發泡層33,避免了加工以及組裝第一發泡層31和第二發泡層33的操作,有利于簡化所述消音結構的加工工序,節約材料成本,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灌注的發泡材料可以代替粘結劑起到粘接固定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面板1通過所述第一發泡層31與所述強化層32相粘接固定,所述第二面板2通過所述第二發泡層33與所述強化層32相粘接固定,從而形成整體所述消音結構。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消音結構還包括第一安裝隔板4和第二安裝隔板5;
所述第一安裝隔板4設置于所述強化層32和所述第一發泡層31之間,用于分隔所述強化層32和所述第一發泡層31;
所述第二安裝隔板5設置于所述強化層32和所述第二發泡層33之間,用于分隔所述強化層32和所述第二發泡層33。
設置所述第一安裝隔板4和所述第二安裝隔板5,有利于在制造所述消音結構的過程中,快速確定不同材料層的設置位置,使制造過程更加快捷高效,而且,加設所述第一安裝隔板4和所述第二安裝隔板5有利于增大所述消音結構的結構強度。優選地,所述第一安裝隔板4和所述第二安裝隔板5均為熱鍍鋅板、或至少一側涂覆有吸音植物纖維層的熱鍍鋅板。所述熱鍍鋅板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有利于提高所述消音結構的整體結構強度和結構穩定性,且熱鍍鋅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使用壽命較長。在所述熱鍍鋅板的至少一面上涂覆吸音植物纖維層,使得所述第一安裝隔板4和所述第二安裝隔板5在具有以上有益效果之外,也具有吸音作用,能夠進一步加強所述消音結構的消音降噪性能。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當所述第一面板1為所述U形板狀結構時,所述第一面板1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處均設置有能夠與所述第一安裝隔板4相適配的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安裝隔板4通過所述第一滑槽11與所述第一面板1滑動連接;
所述第一面板1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處均設置有能夠與所述第二安裝隔板5相適配的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安裝隔板5通過所述第二滑槽12與所述第一面板1滑動連接。
更具體地,所述第一面板1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中,每個所述側壁上設置一條所述第一滑槽11,兩側壁上的兩條所述第一滑槽11相對設置且相互平行。同樣地,所述第一面板1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中,每個所述側壁上設置有一條所述第二滑槽12,兩條所述第二滑槽12相對設置且相互平行。滑動連接方式使所述第一安裝隔板4和所述第二安裝隔板5的安裝更加簡單,而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安裝或拆卸,使所述消音結構的使用更加靈活。所述第一滑槽11和所述第二滑槽12的具體結構可以為向其所在的側壁的外部突出設置的U形槽,如圖3所示。
所述消音結構的構造簡單,制造成本較低,可以直接替代現有空調機組外殼中的任一一處壁面,或者直接使用多個所述消音結構組成空調機組外殼,使得空調機組外部能夠形成完整的消音結構,從而改善空調機組的降噪消音效果;使用所述消音結構無需在空調機組外殼壁上進行貼裝消音板的操作,有利于簡化裝配步驟,降低人工成本,且避免貼裝設置的消音板占據空調機組內部的使用空間,具有消音、保溫作用的所述填充結構3設置于所述消音結構內部,便于清理,且能夠提高空調機組內部設計的整潔性和美觀性。
本具體實施方式還涉及一種空調器,包括所述的消音結構,所述消音結構可以用作所述空調器的外殼中的任意一側殼壁,或者,使用所述消音結構組成空調器的整體外殼,使空調器內部產生噪音的各部件被完全包裹在該整體外殼內,從而顯著降低空調器的運行噪音,使所述空調器具有更好的靜音性能。
下面介紹一下本發明的工作原理:
本發明在于設計一種有效提高發泡板降噪能力,同時提高發泡板的隔熱效果的消音結構。所述消音結構主要用于空調機組制冷系統的外機處。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為:
采用發泡料-聚氨脂纖維吸音板-發泡料的三重隔離方式,提高消音結構的消音降噪能力。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1.采用三重隔音降噪材料,有效將噪聲源與外部環境隔離,大大提高空調機組的降噪能力。
2.發泡板結構僅采用兩折邊(U形板狀結構)。折邊處設置U型卡槽結構,這樣可以用以設置第一安裝隔板4和第二安裝隔板5,以形成三個獨立空間。另外,采用兩端開口的形式,既便于灌注,又可節省材料。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3.可以大大降低機組整體重量,減少運輸成本,降低安裝風險,非常適用于吊裝機組。通過合理控制三層的各自比例,可以得到強度、降噪、隔熱的最優化配置方案。
綜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不沖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組合、疊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