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交換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新風機上用于回收室內濁風的能量的全熱交換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突出,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環境,其中空氣污染的問題尤為突出,由于空氣的污染空氣中具有極微小的顆粒即PM2.5和有毒有害氣體,如甲醛等,此外對排出室外的空氣中的能量得不到回收利用,如果冬天需要室內溫度較高,特別是北方往往在室外開有暖器,而此時傳統的新風機會將室內的熱能排到室外,導致暖器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進行制暖;相反,而在較熱的天氣,室內開設有空調整,但如果同時使用了傳統的新風機,就會將冷空氣排到室外,這同樣導致空調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進行制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應用于新風機以回收能量的新風機的全熱交換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風機的全熱交換結構,新風機包括箱體、設在箱體室外一側的室外新風口、室外排風口、設在箱體室內一側的室內送風口、室內回風口以及設在箱體內的全熱交換器;
所述全熱交換器包括至少一個換熱芯體,所述換熱芯體包括由氣流分隔板分隔形成的室內濁風換熱通道和室外新風換熱通道,并且所述室內濁風換熱通道和室外新風換熱通道以正交叉的方式設置;
所述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通過室內回風通道與所述室內回風口連通,所述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通過室外排風通道與所述室外排風口連通;
所述室外新風換熱通道通過室內送風通道與所述室內送風口連通,所述室外新風換熱通道通過室外新風通道與所述室外新風口連通。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室外新風通道上設有第一風閥,所述室內回風通道與室內送風通道之間設有第二風閥;
所述第一風閥打開時,所述室外新風通道打開,所述第一風閥關閉時,所述室外新風通道關閉;
所述第二風閥關閉時,所述室內回風通道與所述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連通且與所述室內送風通道隔絕,所述第二風閥打開時,所述室內回風通道與所述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隔絕且與所述室內送風通道連通。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室內送風通道上依次設有過濾器和送風機,所述室外排風通道上設有排風機。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過濾器包括沿所述室內送風通道的送風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初效過濾網、活性炭吸附層、高效濾紙層。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送風機為可調式風機。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排風機采用負壓排風機。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全熱交換器的換熱芯體內設置氣流分隔板形成以正交叉形式設置的室內濁風換熱通道和室外新風換熱通道,室內濁風和室外新風通過分隔板形成傳熱傳質現象,引起全熱交換過程,回收新風機的排放能量,節約能量,降低新風機的運行成本,并且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新風機在新風全熱交換凈化工作模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新風機在回風內循環凈化工作模式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和圖2中的箭頭表示氣流流動路徑。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實施例獲得其他的實施例。
參照圖1、圖2,一種新風機的全熱交換結構,新風機包括箱體1、設在箱體1室外一側的室外新風口2、室外排風口3、設在箱體1室內一側的室內送風口4、室內回風口5以及設在箱體1內的全熱交換器6;
全熱交換器6包括至少一個換熱芯體,換熱芯體包括由氣流分隔板分隔形成的室內濁風換熱通道和室外新風換熱通道,并且室內濁風換熱通道和室外新風換熱通道以正交叉的方式設置;
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通過室內回風通道與室內回風口5連通,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通過室外排風通道與室外排風口3連通;
室外新風換熱通道通過室內送風通道與室內送風口4連通,室外新風換熱通道通過室外新風通道與室外新風口2連通。優選的,室內送風通道上依次設有過濾器9和送風機10,室外排風通道上設有排風機11。
具體的,以全熱交換器6設有一個換熱芯體為例進行說明,室內濁風換熱通道和室外新風換熱通道以正交叉的形式設置在換熱芯體內,室內濁風換熱通道和室外新風換熱通道之間通過氣流分隔板隔開,形成各自的氣流通道,室內濁風從氣流分隔版的室內濁風通道一側通過,室外新風從氣流分隔版的室外新風通道一側通過,由于氣流分隔版兩側的氣流的溫度和蒸汽分壓都不一樣,存在溫差和蒸汽分壓差,兩股氣流通過氣流分隔板發生傳熱傳質現象,引起全熱交換過程。新風機在夏季運行時,室外新風從室內濁風獲得冷量,使溫度降低,同時被室內濁風干燥,使室外新風含濕量降低;冬季運行時,室外新風從室內濁風獲得熱量,溫度升高。這樣,通過換熱芯體的全熱換熱過程,讓室外新風從室內濁風中回收能量,降低能耗,節約能量。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新風機具有新風全熱交換凈化以及回風內循環凈化兩種工作模式,為實現新風機在兩種工作模式之間的切換,室外新風通道上設有第一風閥7,室內回風通道與室內送風通道之間設有第二風閥8;
第一風閥7打開時,室外新風通道打開,第一風閥7關閉時,室外新風通道關閉;
第二風閥8關閉時,室內回風通道與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連通且與室內送風通道隔絕,第二風閥8打開時,室內回風通道與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隔絕且與室內送風通道連通。
具體的,具體的,新風機在新風全熱交換凈化工作模式時,第一風閥7打開,第二風閥8關閉,室外新風通道打開,室內回風通道與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連通且與室內送風通道隔絕;室外新鮮空氣在送風機10的作用下通過室外新風口2、全熱交換器6、過濾器9、室內送風口4送入室內,同時室內污濁空氣在排風機11的作用下通過室內回風口5、全熱交換器6、室外排風口3排出室外。
新風機在回風內循環凈化工作模式時,第一風閥7關閉,第二風閥8打開,室外新風通道關閉,室內回風通道與室內濁風換熱通道隔絕且與室內送風通道連通,室內污濁空氣在送風機10的作用下通過室內回風口5、過濾器9、室內送風口4在室內與新風機之間循環凈化,保證室內空氣質量。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過濾器9包括沿室內送風通道的送風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初效過濾網、活性炭吸附層、高效濾紙層。通過上述幾道過濾裝置吸收空氣中的甲醛等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過濾空氣中的粉塵等微顆粒污染物物,保證室內空氣質量。
具體的,第一初效過濾網由兩層初效網集合一層中效濾棉組成,初效網可反復清洗。第一初效過濾網對進入新風機的空氣進行初、中效過濾,阻隔較大粒徑的粉塵、纖維等雜質,對下一步空氣凈化進行預處理,保護后端凈化模塊,延長使用壽命。
活性炭吸附層是利用木炭、木屑、椰子殼一類的堅實果殼,果核及優質煤等做原料,經過高溫炭化,并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采用活化、酸性、漂洗等一系列工藝而制成的黑色、無毒、無味的物質構成。活性炭吸附層具有高度發達的孔隙結構——毛細管構成一個強大吸附力場。當氣體污染物碰到毛細管時,活性炭孔周圍強大的吸附力場會立即將氣體分子吸入孔內,達到 凈化空氣的作用。
高效濾紙層由非常細小的有機纖維交織而成,對微粒的捕捉能力較強,孔徑微小,吸附容量大,凈化效率高,并具備吸水性,對PM2.5凈化率>95%。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送風機10和排風機11均采用可調式風機,可以根據室內空氣的調節需要調整送風機10和排風機11的風速;具體的,送風機10可以采用變頻器可調式風機,排風機11可以采用負壓排風機11。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全熱交換器的換熱芯體內設置氣流分隔板形成以正交叉形式設置的室內濁風換熱通道和室外新風換熱通道,室內濁風和室外新風通過分隔板形成傳熱傳質現象,引起全熱交換過程,回收新風機的排放能量,節約能量,降低新風機的運行成本,并且結構簡單。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