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以及壁掛式電鍋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以及壁掛式電鍋爐,包括供暖循環系統,所述的供暖循環系統包括連接供暖設備并通過循環水泵將水送入至爐膽的供暖回水管,以及將爐膽內的水送入至供暖設備的供暖出水管;所述的供暖出水管與循環水泵進水一側連通有旁通管,所述的旁通管上設置有當供暖回水管的水壓大于循環水泵進水一側水壓并當水壓差大于預定值之后打開的旁通閥,當暖氣閥關閉之后,通過旁通管的設置,可防止避免循環水泵進水一側與出水一側的水壓差過大而導致水泵超負荷運轉。
【專利說明】
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以及壁掛式電鍋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住宅供熱設備,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以及壁掛式電鍋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技術中的壁掛式電鍋爐可分為燃氣式和電能式,燃氣式壁掛式電鍋爐在使用過程會產生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對環境會造成一定的污染;電能式壁掛式電鍋爐一般采用貯水式熱水器的加熱方式,先將熱水貯存在貯水箱中,使用時從貯水箱中放水來,該結構耗能高和不安全,使用范圍有限。
[0003]公開號為CN 201844460 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電熱式壁掛式電鍋爐,包括上擋板、面板、左右側板和下擋板裝配而成的殼體,殼體內設置有中擋板,膨脹水箱與水箱并排設置于殼體內的上半部分;水箱上設置有電加熱部件,該水箱與取暖組件相連接。水箱與膨脹水箱之間連接有循環水栗,該循環水栗設置于殼體內的下半部分;循環水栗固設于下擋板上。水箱為圓柱形的中空結構,電加熱部件設置于水箱的上部,且伸入水箱的內腔內。
[0004]當暖氣片全部關閉,供暖出水管與供暖回水管為一個斷開的回路,系統中的熱水突然由流動狀態轉變為靜止狀態,其中供水達到設定溫度后電加熱器會自動關閉,因為要把爐膽中的余熱帶走或者防止爐膽中的熱水氣化而腐蝕爐膽,所以需延時運行,而此時供暖循環系統的管路處于斷開狀態,會使循環水栗任在工作出水側壓力會逐漸升高,循環水栗進水側壓力會逐漸降低,此時循環水栗很容易超負荷運轉,導致循環水栗的壽命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路系統,當暖氣閥關閉之后,通過旁通管的設置,可防止避免循環水栗進水一側與出水一側的水壓差過大而導致水栗超負荷運轉。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包括供暖循環系統,所述的供暖循環系統包括連接供暖設備并通過循環水栗將水送入至爐膽的供暖回水管,以及將爐膽內的水送入至供暖設備的供暖出水管;所述的供暖出水管與循環水栗進水一側連通有旁通管,所述的旁通管上設置有當供暖回水管的水壓大于循環水栗進水一側水壓并當水壓差大于預定值之后打開的旁通閥。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供暖設備堵塞或者供暖設備上的閥門突然關閉,而導致供暖出水管的一側的水壓大于循環水栗進水一側的水壓,在旁通管上設置的旁通閥,旁通閥的作用是當循環水栗進水端與供暖出水管上的水壓較大的時候打開,使供暖出水管接通循環水栗的進水一側,從而使爐膽、供暖出水管、旁通管、循環水栗、供暖回水管、爐膽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從而防止了循環水栗進水一側的水壓過小而導致水栗超負荷的運轉,保護了水栗,提高了水栗的使用壽命;其中旁通閥可以選用單向閥,單向閥控制水從供暖出水管一側流向循環水栗進水一側,當供暖出水管與循環水栗進水一側之間的水壓差足夠克服單向閥彈簧的彈力時,單向閥上的閥瓣被頂開,通過旁通管接通供暖出水管與循環水栗進水的一側。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生活熱水系統,所述的生活熱水系統包括設置在爐膽內的盤管,所述的生活熱水洗系統包括將水送入盤管內進行熱交換的自然水進水管,以及將盤管內進行過熱交換的水送出的生活熱水出水管。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供暖回水管與供暖出水管直接連通爐膽的爐腔,而生活熱水對水質要求較高,因此在爐腔的內部設置盤管,自然水進水管與生活熱水出水管連接在盤管上,盤管內的生活熱水與爐膽內的熱水進行熱交換,經過熱交換后的熱水從生活熱水出水管流出進行使用,使生活熱水系統與供暖循環系統相互獨立設置,可以得到相對清潔的生活熱水。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盤管包括連接自然水進水管的進水端以及連接生活熱水出水管的出水端,所述的進水端與出水端均設置在爐膽的底部。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生活熱水出書管與自然水進水管均設置在爐膽的底部,可以有效的縮短自然水進水管、生活熱水出水管連接水路基板的長度,可以有效的節約成本,也減小了熱量在管路上的損耗。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自然水進水管上設有與供暖循環系統連通的補水管,所述的補水管上設置有補水閥。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供暖循環系統中的水壓下降到某一個特定值之后,可以通過打開補水管上的補水閥使自然水進入到供暖循環系統內,實現對供暖循環系統進行補水,這樣整個壁掛式電鍋爐只需要有一個自然水的進口即可,無需額外設置補水的結構。
[001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循環水栗進水的一側設置有接頭組件,所述的接頭組件分別連通旁通管、補水管、膨脹水箱連接管以及供暖回水接口。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水一側通過接頭組件完成連接,簡化了供暖回水管的結構,增加了供暖循環系統的集成度。
[001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接頭組件設有安全閥,所述的安全閥上設有泄壓
□ O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供暖循環系統中的壓強過大的時候,供暖循環系統的水會頂開安全閥,將水從安全閥上的泄壓口排出,防止供暖回水系統發生損壞。
[001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爐膽底部連通有排污管,所述的排污管設有排污閥。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爐膽下方設置在排排污管,用于將爐膽內的水垢、雜質排出,避免雜質、水垢堵塞供暖循環系統而導致壁掛式電鍋爐損壞,在排污管所何止排污閥,在壁掛式電鍋爐出廠的時候直接內置,無需用于額外去安裝。
[0021]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壁掛式電鍋爐,當暖氣閥關閉之后,通過旁通管的設置,可防止避免循環水栗進水一側與出水一側的水壓差過大而導致水栗超負荷運轉。
[0022]—種壁掛式電鍋爐,包括水路系統,水路系統包括水路基板,水路系統,包括供暖循環系統,所述的供暖循環系統包括連接供暖設備并通過循環水栗將水送入至爐膽的供暖回水管,以及將爐膽內的水送入至供暖設備的供暖出水管;其特征是:所述的供暖出水管與循環水栗進水一側連通有旁通管,所述的旁通管上設置有當供暖回水管的水壓大于循環水栗進水一側水壓并當水壓差大于預定值之后打開的旁通閥。
[002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供暖設備堵塞或者供暖設備上的閥門突然關閉,而導致供暖出水管的一側的水壓大于循環水栗進水一側的水壓,在旁通管上設置的旁通閥,旁通閥的作用是當循環水栗進水端與供暖出水管上的水壓較大的時候打開,使供暖出水管接通循環水栗的進水一側,從而使爐膽、供暖出水管、旁通管、循環水栗、供暖回水管、爐膽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從而防止了循環水栗進水一側的水壓過小而導致水栗超負荷的運轉,保護了水栗,提高了水栗的使用壽命。
[002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水路基板上設有與排污管、供暖出水管、生活熱水出水管、自然水進水管、供暖回水管相對應的排污接口、供暖出水接口、生活熱水接口、自然水接口、供暖回水接口,所述的排污接口、供暖出水接口、生活熱水接口、自然水接口、供暖回水接口均位于同一直線上。
[002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各個接口設置在同一直線上,方便用戶在外接管道的時候便于識別,各個接口靠近墻壁一側,在外接管道的時候可以緊貼著墻壁完成壁掛式電鍋爐的連接與安裝。
[002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旁通管位于供暖出水管與接頭組件靠近墻壁的一側。
[002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旁通管后置,減少了各個管路使各個管路的前面保持簡約,這樣方便檢修人員對壁掛式電鍋爐內的管路以及其他部件進行檢修,同時也避免檢修時旁通管的干涉。
[002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有益效果是:在供暖出水管與循環電機的進水一側連通旁通管,當供水管一端的水壓大于水栗進水一側水壓,并超過預定的值之后,使供暖出水管與循環水栗進水一側接通,從而避免循環水栗超負荷的運行。同時壁掛式電鍋爐內部的管路排布方便對壁掛式電鍋爐進行檢查與維修。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壁掛式電鍋爐實施例一打開罩蓋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為實施例一壁掛式電鍋爐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31 ]圖3為的水路基板的結構圖;
[0032]圖4為控制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5為控制面板與水路基板的連接結構圖;
[0034]圖6為控制面板與罩蓋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7為控制面板半開狀態圖;
[0036]圖8為控制面板180°打開的狀態圖;
[0037]圖9為爐膽的爆炸圖;
[0038]圖10為視角為正面的水路的結構圖;
[0039]圖11為視角為后面的水路的結構圖;
[0040]圖12為膨脹水箱的剖視圖;
[0041 ]圖13為膨脹水箱與固定架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14為罩蓋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15為實施例一中旁通閥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16為實施例二中旁通閥的結構示意圖。
[0045]附圖標記:
[0046]1、固定架;11、豎梁;111、支撐耳;112、插槽;113、卡鉤;114、安裝孔;12、橫梁;121、固定槽;13、安裝板;14、隔板;141、穿線孔;15、護板;
[0047]2、殼體;21、罩蓋;211、卡孔;212、卡置孔;213、排氣孔;214、插片;22、控制面板;221、連接座;222、加強筋;223、活動銷;224、卡塊;225、保護凸起;226、翻邊;227、固定孔;
[0048]3、水路基板;31、排污接口; 32、供暖出水接口; 33、生活熱水接口; 34、自然水接口 ;35、供暖回水接口; 36、檢查口; 361、封蓋;37、活動孔;371、第一活動段;372、連接段;373、第二活動段;38、水壓表固定座;381、水壓表;39、水栗安裝座;310、支撐部;311、補水閥操作口; 312、進線孔;313、保護槽;314、半開卡槽;
[0049]4、水路集成室;41、排污管;411、排污閥;42、供暖出水管;43、生活熱水出水管;44、自然水進水管;45、供暖回水管;46、旁通管;47、補水管;471、補水閥;48、膨脹水箱連接管;49、接頭組件;491、安全閥;492、泄壓口;
[0050]5、爐膽;51、水位感知器;52、溫度感知器;53、電加熱器;531、接線端;532、防護罩;533、穿線槽;54、盤管;541、進水端;542、出水端;55、排氣閥;56、支撐座;
[0051 ] 6、電氣系統;
[0052]7、膨脹水箱;71、箱體;72、皮膜;73、密封圈;74、進水嘴;75、氣嘴;76、充氮空腔;77、連接片;
[0053]8、循環水栗。
[0054]9、旁通閥;91、閥瓣、92、彈簧;93、彈簧座;94、調節手柄;95、閥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55]—種壁掛式電鍋爐,為了便于展現殼體2內部的結構,如圖1所示的是將殼體2上的罩蓋21去掉,爐膽5以及位于左邊的電氣系統6均被固定在固定架I的安裝板13上。爐膽5的側壁設置有溫度感知器52,用于檢測爐膽5內水的溫度,根據檢測到的溫度通過電氣系統6控制電加熱器53對爐膽5內的水進行加熱。爐膽5的頂部插置有水位感知器51,用于檢測爐膽5內水位的高度,當爐膽5內的水位高度低于設定的值之后,由電氣系統6控制循環水栗8對爐膽5內進行補水,保持爐膽5內的水位保持恒定。爐膽5和電氣系統6之間通過隔板14隔開,使帶有水的部分和帶有電的部分相互分尚,在隔板14的上設置有若干個穿線孔141,用于使供連接溫度感知器52和低水位感知器51的線路穿過,使低水位感知器51、溫度感知器52和電氣系統6相連接。
[0056]在壁掛式電鍋爐的底部設置有水路基板3,在水路基板3上設置有若干個接口,從左往右依次為:排污接口 31、供暖出水接口 32、生活熱水接口 33、自然水接口 34與供暖回水接口 35,上述的各個接口位于同一直線上,并且各個接口均位于水路基板3靠近墻壁的一側,這樣用戶在連接管路的時候,可以直接貼著墻壁將外接的管路連接到各個接口上,而無需通過彎頭或者軟管來進行轉接,讓用戶在安裝的時候更加方便。在水路基板3的上設置有水壓表固定座38,水壓表固定座38位于生活熱水接口 33與自然水接口之間,這樣增加了自然水接口 34與生活熱水接口 33之間的距離,在水壓表381左側的接口出來的均為熱水,而在水壓表381右側的接口均為冷水,這樣在檢查的時候可以非常清晰明了的對各個接口進行分辨,也就避免了因為誤判觸摸到熱水管而燙傷的問題。水壓表固定座38傾斜設置,檢測水壓內水壓的水壓表381被固定于水壓表固定座38上,水壓表381的表盤傾斜向外,便于用戶讀數。
[0057]水路基板3的右側還還設有進線孔312,電源線穿過進線孔312和電氣系統6上的接線柱進行連接,在水路基板3的右側還設有循環水栗安裝座39,用于固定循環水栗8,使得帶電部分全部集中在壁掛式電鍋爐的右側,而爐膽5以及管路等主要集中在左側,這樣在檢修的時候,各個部件的分布一目了然。
[0058]水路基板3靠近墻體的一側設置有下彎折的支撐部310,支撐部310的彎折的高度大于各個接口的高度,同時與壁掛式電掛爐的底端保持水平,用于使壁掛式電鍋爐可以穩定的放在平面上,另外支撐部310的設置可以在水路基板3的底部形成一個保護槽313,當壁掛式電鍋爐被放在平面上的時候可以防止水路基板3上的各個接口被平面磕壞,對水路基板3底部分布的各個部件起到保護的作用。
[0059]在爐膽5的下方與水路基板3之間為水路集成室4,在水路集成室4內分別設有與排污接口 31、供暖出水接口 32、生活熱水接口 33、自然水接口 34、供暖回水接口 35向對應的排污管41、供暖出水管42、生活熱水出水管43、自然水進水管44、供暖回水管35。排污管41、供暖出水管42、生活熱水出水管43、自然水進水管44、供暖回水管35的一端均與爐膽5相連接,將上述的管路統一集中設置在水路集成室4內,便于對水路進行集中的檢查與維修。
[0060]水路基板3上設置有圓形的檢查口36,檢查口 36與水路集成室4直接相通,用于檢修人員對水路集成室4內的管路進行檢查。電加熱器53從爐膽5的下方插入至爐膽5,從而對爐膽5的水進行加熱,電加熱器53和爐膽5的底部相互固定,這樣設置之后電加熱器53的接線端531朝下,與之配合的,檢查口36位于電加熱器53接線端531的正下方,這主要是考慮到電加熱器53為易損件,將檢查口 36設置在此,可以非常方便的對電加熱器53進行檢查、維修以及更換。圓形的檢查口 36的直徑大于電加熱器53的最大直徑,在更換電加熱器53的時候就不用拆開電加熱器53的外殼,直接完成對電加熱器53的更換以及維修。相比與現有技術,將電加熱器53插置在爐膽5的上方,本實施例插在下方的好處是,壁掛式電鍋爐掛在墻壁上,通常壁掛式電鍋爐下方的空間更加容易得到滿足,可以直接通過水路基板3上設置的檢查口 36完成檢修。在檢查口 36上固定有可拆卸的封蓋361,保持壁掛式電鍋爐的一體性。
[0061]在水路集成室4的靠近墻壁的一面設置有護板15,護板15的上端和下方的橫梁12固定,護板15的下方呈90°彎折固定于水路基板3的支撐部310上,水路集成室4由底部的水路基板3、后面的護板15、兩側面的罩蓋21圍成,將水路集成室4內的水路包裹在內,使用的時候,可以對水管起到保溫的作用,另外在安裝或者運輸的時候,可以保護水路集成室4內的管路不損壞,可增加壁掛式電鍋爐使用的穩定性。
[0062]連接排污接口31的排污管41向墻壁一側彎折并與排污接口 31連接,使得增加排污管41與檢查口 36的距離,防止人手被排污管41燙傷。排污管41于爐膽5連接的位置位于電加熱器53的左側,比較靠近電加熱器53,排污管41上的排污閥411向下設置,當需要排出爐膽5內水的時候,可以通過檢查口 36來操控排污閥411,由于排污閥411距離電加熱器53的位置比較近,操作排污閥411也會非常的簡單與輕松。連接自然水接口 34的自然水進水管44和連接供暖回水接口 35的供暖回水管45位于右側,由于其溫度相對較低,并且距離檢查口 36位置也相對較遠,因此的在通過檢查口 36檢修的時候,被管路燙傷的概率會大大的減小。
[0063]如圖2所示,罩蓋21的下方設有控制面板22,其中罩蓋21和固定架I固定連接;如圖3所示,在水路基板3上的兩側設置有Z形的活動孔37,Z形的活動孔37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活動段371和第二活動段373,或活動段371位于靠近墻壁的一側,而第二活動段373位于遠離墻壁的一側,平行的第一活動段371和第二活動段373之間為連接段372,連接段372向遠離墻壁的一側傾斜向下延伸并于第二活動段373連接,第二活動段373水平向外延伸,第一活動段371的長度和活動銷223的直徑相等。
[0064]如圖4所示,控制面板22底部朝向爐膽5的一側設有兩個連接座221,兩個連接座221—左一右分布在控制面板22的兩邊,連接座221上設置有兩條加強筋222,用于增加連接座221的結構強度。在連接座221的側面固定有活動銷223。如圖5所示,為了表示水路基板3與控制面板22的連接結構,其中罩蓋21上扣去了一個缺口,其中活動銷223可沿Z形槽內自由滑動,并且活動銷223還可以在Z形槽內自由旋轉。
[0065]如圖2所示,水路基板3的底部和控制面板22的翻邊226通過固定螺釘進行連接,如圖6所示,控制面板22的上方設置有卡塊224,在罩蓋21的上設有供卡塊224插入的卡孔211,在固定控制面板22的時候,將控制面板22上的卡塊224對準罩蓋21上的卡孔211并斜插入至卡孔211中,然后將控制面板22的底部的活動銷223推入至第一活動段371的底部,翻邊226上的固定孔227和水路基板3上的螺釘孔對應,此時將螺釘擰死。通過控制面板22上端的卡塊224與卡孔211的插接,以及下方通過螺釘進行固定,完成對控制面板22的完全固定。固定孔227的形狀呈長條形,這樣設計的原因是控制面板22未完全安裝到位的時候,依然可以通過固定孔227來完成控制面板22與水路基板3的固定,方便對控制面板22進行固定,在固定孔227的四周圍繞有保護凸起225。保護凸起225向下凸起的高度高于螺釘頭的高度,并與壁掛式電鍋爐的底部相齊平,因此保護凸起225的作用可以用來作為支撐,同時保護固定孔227內的螺釘頭不被磨損。
[0066]如圖3所示,水路基板3的底部設置有半開卡槽314,半開卡槽314的位置相比于連接段372的下方,如圖7所示,在打開控制面板22的時候,擰開控制面板22下方固定翻邊226的螺釘,使Z形孔內的活動銷223由第一活動段371向連接段372運動,此時活動面板上方的卡塊224從卡孔211中傾斜脫出,這樣控制面板22可以以活動銷223為旋轉中心,翻轉控制面板22的上端,使控制面板22的翻邊226抵接于半開卡槽314,而活動銷223與連接段372的上邊緣抵觸,以活動銷223和翻邊226的邊緣作為支撐點,使控制面板22保持半開;控制面板22半開的設計用于檢查控制面板22內側設置的水路是否出現故障,防止控制面板22突然一開到底而導致連接在控制面板22上的線路被扯斷,保護控制面板22和壁掛式電鍋爐內電氣系統6的連接穩定性。半開狀態的控制面板22,在檢查壁掛式電鍋爐內部水路結構的時候,方便觀察控制面板22上的數據顯示以及對控制面板22的案件進行操作,為檢修提供幫助。
[0067]需要控制面板22完全打開的時候,如圖8所示,將活動銷223移動到第二活動段373上并移動到第二活動段373的端部,此時控制面板22上的翻邊226已遠離半開卡槽314,繼續翻轉控制面板22,其中翻邊226到活動銷223的直線距離等于活動銷223到水路基板3底部的距離,因此控制面板22翻邊226的邊緣抵觸于水路基板3的底部,實現水路基板3的180°打開,這種狀態主要用于對壁掛式電鍋爐進行維修,防止控制面板22不會干涉到檢修人員,另外180°打開的控制面板22在維修的時候可以作為承載臺,用于防止維修用的工具,以及從壁掛式電鍋爐內拆下的零部件,防止零部件丟失。
[0068]如圖9所示,爐膽5上設置支撐座56,用于增加爐膽5和支撐座56之間的距離,可以減少熱量從爐膽5傳導到安裝板13上而導致能量散失,增加爐膽5與固定架I的距離之后,可以使檢查口 36也可以適當的相遠離墻壁一側遠離,在排污接口 31、供暖出水接口 32、生活熱水接口 33、自然水接口 34與供暖回水接口 35的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檢查口 36與各個管路之間的距離,從而進一步降低檢修過程中人手與管路觸碰的幾率,也就降低了人手被管路燙傷的概率,同時也增加了殼體2內活動的空間,特別是在通過檢查口36進行維修的時候,減少各個部件之間的相互干涉。
[0069I如圖9所示,爐膽5的內部設置有盤管54,盤管54的由其中的一端向上盤旋,盤旋到最高點的時候豎直向下延伸,使得盤管54的進水端541與出水端542均向下設置,且都位于爐膽5的底部。如圖1與圖10所示,自然水進水管44連通盤管54的進水端541,生活熱水管連接于盤管54的出水端542,相比與現有技術中將生活熱水管連接于爐膽5的側面,本實施例中的生活熱水管設置于底部,可以給壁掛式電鍋爐的裝配帶來方便;同時爐膽5底部距離水路基板3的距離相對較近,使的生活熱水管的長度相對較短,節省成本;另外出水端542位于爐膽5靠近墻壁的一側,這樣設置以后,生活熱水管與爐膽5連接的位置也位于爐膽5靠近墻壁的一側,這樣可以增加檢查口 36與生活熱水管的距離,從而避免被生活熱水管燙傷。實際的使用中,爐膽5內的電加熱器53對爐膽5內的水進行加熱,通過爐膽5內的水將熱量傳導到盤管54內,從而對盤管54內的水進行加熱,由于盤管54在爐膽5內的實際長度較長,增加了熱交換率,從而使壁掛式電鍋爐實現源源不斷的輸送出生活熱水。
[0070]在電加熱器53尾端部上的接線端531完全罩設,防止電線以及電加熱器53的尾部裸露在外,增加防護罩532之后,可以防止人在維修的過程中觸碰到裸露的接線端531,防護罩532和接線端531之間可拆卸連接,在電加熱器53的接線端531上設置有螺紋孔,防護罩532的底部設置有與螺紋孔相對應的螺釘,在固定的時候,將螺釘穿過固定孔227與螺紋孔固定,從而將防護罩532牢牢的固定在接線端531上,這樣無論壁掛式電鍋爐在運輸或者使用的時候防護罩532都不容易脫落。
[0071]防護罩532側壁開設有穿線槽533,側壁的穿線槽533—直延伸至防護罩532的開口處,形狀呈U形,本實施例中優選的采用三相電來對爐膽5進行加熱,則防護罩532上穿線槽533的個數為三個,用于供電源線穿入,每個穿線槽533對應一根電線,在固定好防護罩532之后,可以對電線進行定位,防止電線散亂。
[0072]爐膽5內盛裝的水主要用于對暖氣片進行供熱,連接供暖出水接口32的供暖出水管42連接于爐膽5的上方并于爐膽5直接接通,將供暖出水接口 32設置與爐膽5的上方是因為爐膽5內上方的水溫度會相對比較恒定,由于從爐膽5上方流出的熱水水溫恒定,不會因為爐膽5內增加冷水而導致供暖出水管42內流出的水的溫度發生變化;供暖出水接口 32從爐膽5接出之后,向墻壁一側彎折,并通過一 Z形段完成對供暖出水接口 32的連接。這樣設置使供暖出水管42可以遠離檢查口 36,這樣人手伸入檢查口 36的時候,可以防止手被高溫的管道燙傷。供暖循環系統的熱水流向如下:
[0073](I)連接于爐膽5頂部的供暖出水管42連通水路基板3上的供暖出水接口 32,使爐膽5內的熱水從供暖出水接口32流出;
[0074](2)從供暖出水接口 32流出的熱水經過暖氣片進行供暖,完成熱交換;
[0075](3)暖氣片內經過熱交換的水流回至供暖回水接口 35;
[0076](4)供暖回水接口 35內的水經過循環水栗8通過供暖回水管45重新進入到爐膽5內,由爐膽5內的電加熱器53重新進行加熱;
[0077]如此往復循環,是壁掛式電鍋爐的熱量持續不斷進行輸出。
[0078]為了保證供暖循環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如圖11所示,在接頭組件49上還設置有安全閥491,安全閥491上設置有泄壓口 492,在泄壓口 492上插接引水軟管,當供暖循環系統內的水壓過大的時候,高壓的水頂開安全閥491,將泄壓口 492排出經過引水軟管流出壁掛式電鍋爐,保持供暖循環系統內的水壓恒定。另外爐膽5的頂部設置有自動排氣閥55,當爐膽5內的氣壓較大的時候,排出爐膽5內的氣體,防止爐膽5被脹壞,在罩蓋21的頂部設置排氣孔213,使排氣閥55內排出的氣體從壁掛式電鍋爐內排出。通過排氣閥55以及安全閥491的雙重保護,使的供暖循環系統穩定的運行。
[0079]當暖氣片全部關閉,供暖出水管42與供暖回水管45為一個斷開的回路,系統中的熱水突然由流動狀態轉變為靜止狀態,其中供水達到設定溫度后電加熱器53會自動關閉,但循環水栗8會延時運行一段時間才會停止(因為要把爐膽5中的余熱帶走或者防止爐膽5中的熱水氣化而腐蝕爐膽5,所以需延時運行)。由于暖氣片的突然關閉,循環管路處于斷開狀態,會是循環水栗8任在工作出水側壓力會逐漸升高,循環水栗8進水側壓力會逐漸降低,當自動旁通閥99出入口的壓差達到一定值后旁通閥99會自動打開,將自動旁通閥99出入口的壓差恢復到設定值以下,直到內置循環水栗8停止工作。正因為自動旁通閥99的這一動作可以防止循環水栗8干轉,延長了循環水栗8的使用壽命,也不會損傷系統中的其它電子元件及設備,使整個壁掛式電鍋爐在使用時更穩定、更智能。
[0080]如圖15所示,旁通閥9為一個單向閥,單向閥控制水流從供暖出水管流向循環水栗進水的一側,當供暖出水管一側的水壓過大的時候,水就會頂開單向閥內部的彈簧92,從而使供暖出水管的水流向循環水栗的進水一側,由于彈簧92彈力的存在,因此只要當單向閥兩側水壓的水壓差大于預定值時,彈簧92才能被頂開。
[0081]旁通管46從靠近墻壁的一側連通供暖出水管42與接頭組件49,這樣打開控制面板22進行檢查的時候,避免了旁通管46的干涉,另外也使水路基板3檢查口 36上方保持空曠,方便維修人員對管路系統進行檢查與維修。
[0082]自然水接口34通過自然水接口 34連通盤管54進水端541的同時,自然水進水管44設有連通接頭組件49的補水管47,補水管47上設置有補水閥471,補水閥471用于控制自然水進入到接頭組件49。當水壓表381顯示爐膽5內的水壓不足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控制補水閥471使自然水通過補水管47進入到供暖循環系統內,對供暖循環系統進行補水,使供暖循環系統內的壓力恒定。在水路基板3的底部設置有補水閥471操作口 311,補水閥471的閥柄延伸出水路基板3的底部,方便用戶對補水閥471進行操作。
[0083]接頭組件49除了連通自然水進水管44、循環水栗8、以及供暖回水接口35以外,還通過膨脹水箱連接管48連接圓形的膨脹水箱7,如圖5所示,膨脹水箱7位于安裝板13相對于爐膽5的一側。如圖12所示,膨脹水箱7包括箱體71、箱體71內的皮膜72組成,皮膜72—側為進水面,與水循環系統相連通,皮膜72另一側與箱體71組成充氮空腔76,為了達到水與氮氣之間的良好密封,皮膜72與箱體71之間采用密封圈73安裝結構,密封圈73沿皮膜72周邊固定,膨脹水箱7的上方設置有與充氮空腔76相通的氣嘴75,而膨脹水箱7的下方設置與進水面連通的進水嘴74,在進水嘴74上設置有膨脹水箱7水管連通供暖循環系統,當供暖循環系統內的水溫升高時,水體積膨脹,供暖循環系統壓力增大,多出來的水體積壓縮皮膜72進入膨脹水箱7;供暖循環系統內的水溫下降時,皮膜72以自身氣壓將膨脹水箱7里的水壓回供暖回水管45,以保持供暖循環系統水壓穩定。
[0084]如圖13所示,固定架I包括橫梁12和豎梁11,豎梁11和橫梁12均由鈑金沖壓成型。豎梁11上設置有安裝孔114,壁掛式電鍋爐通過安裝孔114固定于墻壁之上。在豎梁11上設置有兩個向內彎折的支撐耳111,支撐耳111的作用是用于放置橫梁12,安裝的時候直接將橫梁12放置到支撐耳111上,通過螺釘將橫梁12與支撐耳111固定到豎梁11上。橫梁12有兩根,與之對應的,豎梁11上設置兩組和橫梁12相對應的兩組上下分布的支撐耳111。在裝配的時候,先將一根橫梁12放置到下方的支撐耳111上并通過螺釘進行固定,橫梁12的中間設置固定槽16,固定槽16用于將膨脹水箱7的邊緣插入,箱放好之后,再將上方的橫梁12放到上方的支撐耳111上,上方橫梁12的固定槽16扣到膨脹水箱7的上邊緣,并通過螺釘對上方的橫梁12進行固定,兩個橫梁12的間距小于圓形的膨脹水箱7的直徑,使膨脹水箱7嵌入到兩個橫梁12上的固定槽16內,對膨脹水箱7起到夾持的作用。進一步的增加膨脹水箱7與橫梁12之間連接的穩定性,膨脹水箱7的外側面設置有連接片77,連接片77上設置有安裝面,安裝面和橫梁12的下表面齊平并貼合,通過螺釘進行固定。膨脹水箱7的厚度小于固定架I的厚度,將膨脹水箱7設置在固定架I的空間內部,合理的利用了空間,最大限度的減小了壁掛式鍋爐厚度方向的尺寸,減小空間的占用。
[0085]如圖12所示,豎梁11上設置有豎直的插槽112;如圖14所示,在罩蓋21上的邊緣設置有插片214,插片214的長度略短于插槽112的長度,在豎梁11的上端設置有卡鉤113,卡扣朝上設置,在罩蓋21上設置有比卡鉤113頭部要長的卡置孔212,安裝的時候罩蓋21上的插片214插入到豎梁11的插槽112內,同時,豎梁11內的卡鉤113插入到罩蓋21的卡置孔212內,將罩蓋21由上往下推動,推動到底,直到與水路基板3的上表面抵觸,罩蓋21的下表面與水路基板3之間通過螺釘進行固定,從而完成對罩蓋21的安裝。
[0086]實施例二:
[0087]—種壁掛式電鍋爐,其他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點在于,旁通閥9的結構存在區別,如圖16所示,包括閥體95,閥瓣91通過彈簧92被壓在閥體95上,使得旁通管斷開,保持供暖循環系統正常的運行;所述的閥體95上設置有調節手柄94,在閥體95內設置有和調節手柄94相連的彈簧座93,彈簧92的兩端連接在彈簧座93和閥體95上,在閥體95設置有與調節手柄94配合的螺紋,通過旋轉調節手柄94來控制彈簧92的長度,從而改變彈簧92對閥瓣91的彈力。隨著彈簧92的給予閥瓣91的彈力不同,所對應的打開旁通閥9的水壓也有所不同。
[008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包括供暖循環系統,所述的供暖循環系統包括連接供暖設備并通過循環水栗(8)將水送入至爐膽(5)的供暖回水管(45),以及將爐膽(5)內的水送入至供暖設備的供暖出水管(42);其特征是:所述的供暖出水管(42)與循環水栗(8)進水一側連通有旁通管(46),所述的旁通管(46)上設置有當供暖回水管(45)的水壓大于循環水栗(8)進水一側水壓并當水壓差大于預定值之后打開的旁通閥(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其特征是:還包括生活熱水系統,所述的生活熱水系統包括設置在爐膽(5)內的盤管(54),所述的生活熱水洗系統包括將水送入盤管(54)內進行熱交換的自然水進水管(44),以及將盤管(54)內進行過熱交換的水送出的生活熱水出水管(4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盤管(54)包括連接自然水進水管(44)的進水端(541)以及連接生活熱水出水管(43)的出水端(542),所述的進水端(541)與出水端(542 )均設置在爐膽(5 )的底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自然水進水管(44)上設有與供暖循環系統連通的補水管(47),所述的補水管(47)上設置有補水閥(471)。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循環水栗(8)進水的一側設置有接頭組件(49),所述的接頭組件(49)分別連通旁通管(46)、補水管(47)、膨脹水箱連接管(48)以及供暖回水口( 35)。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接頭組件(49)設有安全閥(491),所述的安全閥(491)上設有泄壓口( 49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壁掛式電鍋爐的水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爐膽(5)底部連通有排污管(41),所述的排污管(41)設有排污閥(411)。8.一種壁掛式電鍋爐,其特征是: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水路系統。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壁掛式電鍋爐,其特征是:包括水路基板(3),所述的水路基板(3)上設有與排污管(41)、供暖出水管(42)、生活熱水出水管(43)、自然水進水管(44)、供暖回水管(45)相對應的排污接口( 31)、供暖出水接口( 32)、生活熱水接口( 33)、自然水接口(34),供暖回水接口(35),所述的排污接口(31)、供暖出水接口(32)、生活熱水接口(33)、自然水接口( 34)、供暖回水接口( 35)均位于同一直線上。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壁掛式電鍋爐,其特征是:所述的旁通管(46)位于供暖出水管(42)與接頭組件(49)靠近墻壁的一側。
【文檔編號】F24D19/10GK205690522SQ201620641149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公開號201620641149.2, CN 201620641149, CN 205690522 U, CN 205690522U, CN-U-205690522, CN201620641149, CN201620641149.2, CN205690522 U, CN205690522U
【發明人】申秀峰, 金敬烈, 金永澤, 許春立, 李德華
【申請人】北京奧林匹亞鍋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