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空調掃風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空調內的掃風組件大多包括掃風連桿及設置在掃風連桿上的掃風葉片,還包括與掃風連桿連接的驅動件,驅動件雖能驅動掃風連桿來回移動以使掃風葉片來回轉動實現掃風,但是掃風組件未設置驅動組件的一端響應較慢,且由于掃風葉片與掃風連桿材質較軟配合間隙較大,使掃風組件未設置驅動組件的一端轉動位置的偏差較大,影響送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掃風位置偏差小的空調掃風組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空調掃風組件,包括掃風連桿及設置在掃風連桿上的掃風葉片,所述的掃風連桿至少為兩個,所述的相鄰掃風連桿之間設有驅動掃風連桿的驅動結構。
優選的,所述的驅動結構包括動力件以及由動力件驅動的連接桿,所述的連接桿兩端分別連接相鄰掃風連桿的端部并帶動掃風葉片轉動。
優選的,所述的驅動結構還包括與動力件上轉軸周向限位的曲柄,所述的曲柄自由端與連接桿中部轉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連接桿端部與掃風連桿端部轉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連接桿端部設有卡槽,所述的掃風連桿端部設有與卡槽相配的球形卡塊。
優選的,所述的連接桿端部設有球形卡塊,所述的掃風連桿端部設有與球形卡塊相配的卡槽。
優選的,所述的連接桿與掃風連桿連接處設有供連接桿沿垂直于掃風連桿的方向運動的配合間隙。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的空調掃風組件,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通過設置至少兩個獨立的掃風連桿,并在相鄰掃風連桿之間設有驅動掃風連桿的驅動結構,即大大減少了驅動結構驅動掃風葉片的距離,解決了掃風組件未設置驅動組件的一端響應較慢,且解決了掃風葉片轉動偏差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空調掃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空調掃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是圖2中A處放大圖。
圖中所示:1、掃風連桿;2、掃風葉片;3、驅動結構;31、動力件;32、連接桿;33、曲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掃風組件,包括掃風連桿1及設置在掃風連桿1上的掃風葉片2,所述的掃風連桿1至少為兩個,所述的相鄰掃風連桿1之間設有驅動掃風連桿1的驅動結構3,通過設置至少兩個獨立的掃風連桿1,并在相鄰掃風連桿1之間設有驅動掃風連桿1的驅動結構3,即大大減少了驅動結構3驅動掃風葉片2的距離,解決了掃風組件未設置驅動組件的一端響應較慢,且解決了掃風葉片2轉動偏差大的問題。
所述的驅動結構3包括動力件31以及由動力件31驅動的連接桿32,所述的連接桿32兩端分別連接相鄰掃風連桿1的端部并帶動掃風葉片2轉動,所述的驅動結構3還包括與動力件31上轉軸周向限位的曲柄33,所述的曲柄33自由端與連接桿32中部轉動連接,通過動力件31驅動曲柄33,由曲柄33驅動連接桿32,再由連接桿32同時驅動連接桿32兩端的掃風連桿1,不僅驅動可靠且能同時驅動兩個掃風連桿1,且兩個掃風連桿1的運動軌跡相同,整個驅動結構3簡單穩定,運行順暢。
所述的連接桿32端部與掃風連桿1端部轉動連接,由于驅動件帶動的曲柄33為圓周運動,使與曲柄33轉動連接的連接桿32運動過程中會沿垂直于掃風連桿1的方向運動一定路程,通過掃風連桿1端部與連接桿32轉動連接,減少連接桿32沿垂直于掃風連桿1的方向運動對掃風連桿1的影響,使掃風連桿1形變量較少,使掃風連桿1運動更加順暢。
所述的連接桿32端部與掃風連桿1端部轉動連接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所述的連接桿32端部設有卡槽,所述的掃風連桿1端部設有與卡槽相配的球形卡塊;所述的連接桿32端部設有球形卡塊,所述的掃風連桿1端部設有與球形卡塊相配的卡槽,通過卡槽和球形卡塊實現轉動連接,即方便安裝,且不影響轉動效果。
所述的連接桿32與掃風連桿1連接處設有供連接桿32沿垂直于掃風連桿1的方向運動的配合間隙,由于驅動件帶動的曲柄33為圓周運動,使與曲柄33轉動連接的連接桿32運動過程中會沿垂直于掃風連桿1的方向運動一定路程,通過配合間隙減少連接桿32沿垂直于掃風連桿1的方向運動對掃風連桿1的影響,使掃風連桿1形變量較少,使掃風連桿1運動更加順暢。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