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空調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新風空調機。
背景技術:
當前隨著工業的發展,空氣的污染度較高,人們對于室內空氣質量越來越重視,特別是某些密閉空間、空氣流通不暢的地方(比如廚房、浴室、臥室、棋牌室等)需要保持流暢的空氣疏通,因此促使了市場上新風機的誕生。
而現有技術中的新風機,例如中國專利文獻資料公開了JZK型直流式熱管熱回收空調機組,[申請號:201020692173.1;授權公告號:CN202066128U],該機組采用組合式空調機組箱體,機組內有箱體,在機組回風側有直流回風段和排風機段,回風和新風之間放置熱管換熱器,新風側有新風過濾段、檢修段和空氣加熱、表冷段,然后是加濕段和送風段;新風和排風之間用隔板分開,這個機組置于槽鋼底架之上,各工作段可整體制作或分開制作后在使用現場拼接,拼接的接觸面粘有密封條,各段之間用螺栓連接,機組設有檢修門。
該種結構的新風機適用于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場所,而且該種結構的新風機的空調機組是拼接的,管路較長,結構較為復雜,通風速度慢,該種結構的新風機應用到廚房、浴室、臥室和棋牌室等生活娛樂場所時,效果較差,室內的人們幾乎感受不到新風,室內人們的舒適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新風空調機,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新風空調機向室內供風的速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風空調機,包括內機和外機,所述內機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中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分隔成互不連通的進風腔和出風腔,所述進風腔的背面具有第一進風口,所述進風腔的正面具有第一出風孔,所述第一進風口處安裝有第一熱交換器,且所述第一熱交換器靠近殼體的背面,所述第一熱交換器與第一出風孔之間設有進風機,所述進風機工作能將室內和室外或者室外的空氣通過第一進風口吸入到進風腔中并從第一出風孔排入到室內,所述出風腔的背面具有第二出風孔,所述出風腔的正面具有第二進風口,所述第二進風口處安裝有第二熱交換器,所述第二熱交換器靠近殼體的正面,所述第二熱交換器與第二出風孔之間具有出風機,所述出風機工作能將室內的空氣通過第二進風口吸入到出風腔中并從第二出風孔排出到室外,所述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均與外機相連,所述外機能使第一熱交換器制冷和第二熱交換器制熱,或者使第一熱交換器制熱和第二熱交換器制冷。
本新風空調機安裝在室內,殼體的背面與室內的墻體之間具有間隙,第一進風口正對墻體上的通風孔,第二出風孔通過外接通風管穿過墻體與室外相連。當室外空氣溫度適中時,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均不工作,進風機和出風機工作,進風機將室外的空氣和部分室內的空氣通過第一進風口吸入到進風腔中,然后將該部分空氣從第一出風孔送入到室內,出風機將室內渾濁的空氣通過第二進風口吸入到出風腔中,然后將該部分空氣從第二出風孔排出到室外,對室內完成換氣,使室內的空氣保持清新,提高室內人們的舒適性;當室外空氣溫度較高時,第一熱交換器制冷,第二熱交換器制熱,空氣的流動方向跟上述一致,第一熱交換器對進入到進風腔中的空氣進行制冷,使進入到室內的空氣清新的同時溫度相對較低,提高室內人們的舒適性,而且從室內排出的溫度相對較低的空氣對第二熱交換器進行散熱降溫,散熱效果好;當室外的空氣溫度較低時,第一熱交換器制熱,第二熱交換器制冷,空氣的流動方向跟上述一致,第一熱交換器對進入到進風腔中的空氣進行制熱,使進入到室內的空氣清新的同時溫度相對較暖和,提高室內人們的舒適性,而且從室內排出的溫度相對較高的空氣與第二熱交換器混合,使排出的氣體的溫度較低,起到環保的作用,當第一進風口通過外接管子與室外相連通時,第一進風口吸收的空氣全部為室外的空氣。本新風空調機內機的體積較小,第一進風口和第一出風孔之間的距離較短,第二進風口和第二出風孔之間的距離較短,而且第一熱交換器靠近殼體的背面,第二熱交換器靠近殼體的正面,使進入到室內的新風流動的管路短,流動速度快,換氣效率高,從而使室內的人們感覺到新風的進入,提高人們的舒適性,本新風空調機特別適合應用于廚房、浴室、臥室、棋牌室、醫院和辦公室等生活娛樂工作場所。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第一進風口的面積大于第一出風孔的面積,所述第二進風口面積大于第二出風孔的面積。第一進風口的面積大于第一出風孔的面積,使室內和室外或者室外的空氣能更多、更快的進入到進風腔中,使第一出風孔排入的空氣的流速快,從而使第一出風孔吹出的新風能吹到更遠的地方,從而提高室內換氣、制冷、制熱的效率,提高室內人們的舒適度,第二進風口的面積大于第二出風孔的面積,使室內渾濁的空氣能夠更多、更快的進入到出風腔中,使第二出風孔排出的渾濁的空氣的流速快,從而使第二出風孔吹出的渾濁的空氣能吹到更遠的地方,使該渾濁的空氣不會再次從墻體的通風孔進入到室內,提高室內換氣、制冷、制熱的效率,提高室內人們的舒適度。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殼體呈長方體狀,所述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對角設置,所述第一出風孔和第二出風孔對角設置。殼體呈長方體狀,可以將本新風空調機安裝在室內頂部的角落處,與室內的墻體結構相匹配,占據的空間小,而且對角設置,可以有效的減少殼體所需要的體積,使新風進入的管路短,安裝時占據的空間小,同時提高換風效率。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上述進風機和出風機均呈沿軸向貫穿的筒狀結構,所述進風機的圓柱面上開孔與第一出風孔相連通,所述出風機的圓柱面上開孔與第二出風孔相連通。進入到進風腔中的空氣從進風機的兩側進入到進風機中,然后從第一出風孔排入到室內,該種結構,延長進風腔中的空氣與第一熱交換器的接觸時間,提高制冷、制熱效果,出風機處的原理跟進風機的原理一致。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外機包括壓縮機,所述壓縮機通過連接管分別與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相連,所述連接管上設有四通閥,所述四通閥切換連接管的管路來控制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的制冷或者制熱。通過四通閥切換管路,從而改變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的制冷或者制熱,結構簡單。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殼體的底部具有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位于第一熱交換器和進風機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排水槽位于第二熱交換器和出風機的正下方。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在制冷時會產生部分的水,水流到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中,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起到盛水的作用,使水不會滴落,使本新風空調機不會出現漏水的情況。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殼體外的底部邊沿處具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與第一排水槽相連通,所述第二出水管與第二排水槽相連通。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起到排水的作用,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分別將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中的水及時的排出,使本新風空調機不會出現漏水的情況。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進風腔和出風腔之間設有隔溫層。進風腔和出風腔中的空氣的溫度是不同的,通過設置隔溫層,使進風腔和出風腔中的空氣不會發生熱交換,從而提高室內制冷或者制熱的效率。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出風腔中通過隔板隔出設備腔,所述出風腔和設備腔互不連通。設備腔中用來安裝本新風空調機中的一些零部件,設備腔和出風腔互不連通,出風腔中的冷氣或者熱氣不會影響到設備腔中的零部件,提高使用壽命。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第一出風孔處外接有進風管道。進風管道延長第一出風孔的長度,使第一出風孔中排入的空氣能進入到室內合適的位置,從而提高室內空氣換氣的效率。
在上述的一種新風空調機中,所述殼體的底部固連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部穿過殼體的頂部,所述支撐桿位于殼體內的兩端部處。支撐桿用來提高殼體的強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風空調機具有以下優點:
1、本新風空調機根據實際需要可以當做新風機使用,來對室內的空氣進行更換,使室內的空氣保持清新,也可以當做空調使用,在當做空調使用的同時具有新風機的功能,對室內的空氣進行更換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的同時使室內保持在合適的溫度,提高室內人們的舒適度。
2、本新風空調機殼體中的零部件較少,通過合理的分隔設置,使室內、室外的空氣能進行合理、高效的循環,而且殼體體積較小,通風的管路較短,本新風空調機送風的速度快,換風量大,使室內的人們能夠感受到室外新風的進入,提高室內人們的舒適度。
3、本新風空調機包括內機和外機,內機安裝在室內,外機安裝在室外,壓縮機安裝在外機中,即壓縮機產生的噪聲是位于室外的,不會影響到室內的人們,從而提高室內人們的舒適度。
4、本新風空調機在安裝時,殼體的背面與墻體之間具有間隙,第一進風口中吸入的氣體包括室外的氣體和部分室內的氣體,該種氣體的進入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本新風空調機所需要的功率,具有省電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新風空調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新風空調機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新風空調機安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機;2、外機;3、殼體;4、進風腔;5、出風腔;6、第一進風口;7、第二出風孔;8、第二進風口;9、第一出風孔;10、第一熱交換器;11、進風機;12、第二熱交換器;13、出風機;14、壓縮機;15、連接管;16、四通閥;17、第一排水槽;18、第二排水槽;19、第一出水管;20、第二出水管;21、隔溫層;22、設備腔;23、支撐桿;24、進風管道;25、墻體;26、通風孔;27、外接通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新風空調機包括內機1和外機2。
如圖2所示,內機1包括呈長方體狀的殼體3,本實施例中,殼體3由鐵皮材料制成,在實際生產中,殼體3也可以由鋁片或者塑料材料制成。殼體3中通過隔溫層21將殼體3內的空腔分隔成進風腔4和出風腔5,
殼體3的背面具有第一進風口6和第二出風孔7,正面具有第一出風孔9和第二進風口8,第一進風口6和第一出風孔9均與進風腔4相連通,第二進風口8和第二出風孔7均與出風腔5相連通,第一進風口6和第二進風口8對角設置,第一出風孔9和第二出風孔7對角設置,第一進風口6的面積大于第一出風孔9的面積,第二進風口8的面積大于第二出風孔7的面積。
第一進風口6處設有第一熱交換器10,第一熱交換器10靠近殼體3的背面,第一出風孔9處設有進風機11,第一熱交換器10和進風機11均位于進風腔4中,第二進風口8處設有第二熱交換器12,第二熱交換器12靠近殼體3的正面,第二出風孔7處設有出風機13,第二熱交換器12和出風機13均位于出風腔5中,第一熱交換器10和第二熱交換器12均與外機2相連,外機2包括壓縮機14,壓縮機14通過連接管15分別與第一熱交換器10和第二熱交換器12相連,連接管15上設有四通閥16,四通閥16切換連接管15的管路來控制第一熱交換器10和第二熱交換器12的制冷或者制熱。進風機11和出風機13沿水平方向設置,進風機11和出風機13均呈沿軸向貫穿的筒狀結構,進風機11的圓柱面上開孔與第一出風孔9相連通,出風機13的圓柱面上開孔與第二出風孔7相連通。
殼體3的底部具有第一排水槽17和第二排水槽18,殼體3外的底部邊沿處具有第一出水管19和第二出水管20,第一排水槽17位于第一熱交換器10和進風機11的下方,第一出水管19與第一排水槽17相連通,第二排水槽18位于第二熱交換器12和出風機13的下方,第二出水管20與第二排水槽18相連通。出風腔5中通過隔板隔出設備腔22,出風腔5和設備腔22互不連通。殼體3的底部固連有支撐桿23,支撐桿23的頂部穿過殼體3的頂部,支撐桿23位于殼體3內的兩端。第一出風孔9處外接有進風管道24。
如圖3所示,本新風空調機安裝在室內的墻體25上,安裝后,殼體3與室內的墻體25之間具有間隙,第一進風口6正對墻體25上的通風孔26,第二出風孔7通過外接通風管27穿過墻體25。
使用時,當室外空氣溫度適中時,第一熱交換器10和第二熱交換器12均不工作,進風機11和出風機13工作,進風機11將從通風孔26中進入的室外的空氣以及部分室內的通過第一進風口6吸入到進風腔4中,然后將該進入到進風腔4中的空氣從第一出風孔9中送入到室內,出風機13將室內渾濁的空氣通過第二進風口8吸入到出風腔5中,然后將該進入到出風腔5中的空氣從第二出風孔7中排出到室外,完成室內的換氣,使室內的空氣保持清新。當室外空氣溫度較高時,例如夏天時,外機2啟動使第一熱交換器10制冷、第二熱交換器12制熱,進風機11將從通風孔26中進入的室外的空氣以及部分室內的空氣通過第一進風口6和第一熱交換器10吸入到進風腔4中,第一熱交換器10對進入到進風腔4中的空氣進行制冷,然后將該進入到進風腔4中的溫度較低的空氣從第一出風孔9送入到室內,對室內進行降溫,室內的空氣被出風機13從第二進風口8和第二熱交換器12吸入到出風腔5中,該空氣對正在制熱的第二熱交換器12進行散熱,散熱效果好,然后位于出風腔5中的空氣從第二出風孔7中排出到室外,在降低室內溫度的同時完成室內和室外的空氣循環,使室內的空氣溫度較低而且較為清新。當室外的空氣溫度較低時,例如冬天,外機2啟動使第一熱交換器10制熱、第二熱交換器12制冷,進風機11將從通風孔26中進入的室外的空氣以及部分的室內空氣通過第一進風口6和第一熱交換器10吸入到進風腔4中,第一熱交換器10對吸入的空氣進行升溫,然后將該進入到進風腔4中的溫度較高的空氣從第一出風孔9送入到室內,對室內的空氣進行升溫,室內的空氣被出風機13從第二進風口8和第二熱交換器12吸入到出風腔5中,該空氣與正在制冷的第二熱交換器12進行混合,使排出的氣體的溫度較低,起到環保的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內機1、外機2、殼體3、進風腔4、出風腔5、第一進風口6、第二出風孔7、第二進風口8、第一出風孔9、第一熱交換器10、進風機11、第二熱交換器12、出風機13、壓縮機14、連接管15、四通閥16、第一排水槽17、第二排水槽18、第一出水管19、第二出水管20、隔溫層21、設備腔22、支撐桿23、進風管道24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