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冷風扇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水箱及具有該水箱的水冷風扇。
背景技術:
人站在海邊時,海風輕輕吹過時感覺特別涼爽,這是因為海水吸收空氣中的熱量而蒸發,使空氣溫度下降,從而帶給我們涼爽的冷空氣。蒸發式水冷風扇就是根據這一自然現象,將大自然現象與高科技的人工蒸發制冷技術相結合,研發出的新一代環保、節能型風扇。
水冷風扇采用冷水或冰水為冷卻介質,通過局部制冷方式對環境進行降溫?,F有的水冷風扇包括網罩支撐架和風機,網罩支撐架內固定有換熱管路,風機轉動吹出的風經過換熱管路,與換熱管路進行熱交換,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換熱管路內的冷卻介質為冷水,并通過外部水路將冷水通入換熱管路內,使得水冷風扇占地面積大,不方便使用,且停水后不可用。
現有技術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水冷風扇,其采用循環水泵不間斷地把水箱內的水抽出,并通過布水系統均勻地噴淋在蒸發過濾層上,室外熱空氣進入蒸發降溫冷卻介質,在蒸發降溫冷卻介質內與水充分進行熱量交換,由低噪音風機加壓送入室內,從而達到室內降溫的目的。但是,此種水冷風扇盡管無需外部管路,但是經過熱交換吸熱后的水會流入水箱內,與水箱內的冷水混合,從而提高了水箱內冷水的溫度,因此使得進水溫度較高,制冷效果較差。
因此,如何解決現有水箱冷熱水混合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箱,以解決現有水箱冷熱水混合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該水箱的水冷風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箱,包括水箱本體,所述水箱本體具有至少兩個箱體,任意相鄰兩個所述箱體通過開口連通;
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箱體為進水箱體,至少一個所述箱體為回水箱體,所述開口高于所述進水箱體和回水箱體的最低水位。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進水箱體內設置有制冷裝置。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制冷裝置為半導體制冷裝置。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進水箱體內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進水箱體內的冷卻介質送出的冷卻水進水道。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回水箱體內設置有用于將冷卻介質送回所述回水箱體內的冷卻水回水道。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水箱本體內設置有隔板,通過所述隔板將所述水箱本體分隔成所述進水箱體和所述回水箱體,所述隔板頂部為連通所述進水箱體和所述回水箱體之間的開口。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隔板為固定于所述水箱本體的一側側壁上的盒狀結構,且所述隔板和所述水箱本體的側壁圍成所述進水箱體。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隔板上設置有保溫隔熱層。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水箱本體的內壁上設置有保溫隔熱層。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水箱本體的底部開設有連通所述回水箱體的注排水口,所述注排水口處可拆卸地設置有封堵裝置。
優選地,在上述水箱中,所述封堵裝置為膠塞。
一種水冷風扇,包括風扇本體,所述風扇本體包括換熱管路,還包括設置于風扇本體上的水箱和循環水泵,所述水箱為如上任一項所述的水箱,所述循環水泵的進水口與所述進水箱體連通,所述循環水泵的出水口與換熱管路的入水口連通,所述換熱管路的回水口與所述回水箱體連通。
優選地,在上述水冷風扇中,所述循環水泵為間歇式通斷水泵。
優選地,在上述水冷風扇中,所述換熱管路為蚊香型盤管。
優選地,在上述水冷風扇中,所述水箱內設置有水電分隔板,所述水電分隔板將所述水箱分隔成用于容納冷卻介質的冷卻介質腔和用于安裝電控元件的電控腔,所述冷卻介質腔內形成所述進水箱體和所述回水箱體。
優選地,在上述水冷風扇中,所述風扇本體包括:
用于輸出冷風的風扇頭部,所述循環水泵設置于所述風扇頭部;
支撐連桿,所述水箱設置于所述支撐連桿上,所述風扇頭部設置于所述水箱上。
優選地,在上述水冷風扇中,所述風扇頭部包括:
風機;
設置于所述水箱上的網罩,所述換熱管路設置于所述網罩上。
優選地,在上述水冷風扇中,所述風機包括電機和設置于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的風葉。
優選地,在上述水冷風扇中,所述支撐連桿的底部設置有底盤。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箱,設置有至少兩個箱體,且其中至少一個進水箱體和至少一個回水箱體,進水箱體用于給換熱管路供水,回水箱體用于承接換熱管路流出的水。經過熱交換吸熱后的水并不會馬上流入進水箱體內,而是首先流入回水箱體,隨著回水箱體內水位的升高,在水位達到開口處時,回水箱體內的水會溢流至進水箱體內。在采用該水箱的水冷風扇工作初期(即回水箱體內水位未達到開口高度時),并不會影響進水箱體內的水溫。盡管后期回水箱體內的水會溢流至進水箱體內,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水箱分隔成至少兩個箱體,解決現有水箱冷熱水混合的問題,僅需要對進水箱體內的水進行制冷處理,無需對整個水箱內的水進行制冷處理,因此制冷速度更快,從而能夠保證水冷風扇的進水溫度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提高了水冷風扇的制冷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水箱的局部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水冷風扇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水冷風扇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換熱管路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換熱管路,11為入水口,12為回水口,2為風葉,3為循環水泵,4為紅外接收裝置,5為觸摸板,6為支撐連桿,7為底盤,8為網罩,9為電機,10為水箱,101為水箱本體,102為進水箱體,103為回水箱體,104為冷卻水進水道,105為冷卻水回水道,106為制冷裝置,107為開口,108為封堵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水箱,以解決現有水箱冷熱水混合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種水冷風扇。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內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于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水箱的局部剖面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箱,該水箱可為用于水冷裝置的水箱,也可用于其它設備的水箱。該水箱包括水箱本體101,其中,水箱本體101具有至少兩個箱體,任意相鄰兩個箱體通過開口107連通;其中至少一個箱體為進水箱體102,至少一個箱體為回水箱體103,開口107高于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的最低水位,優選地,開口107位于進水箱體102的頂部。本實用新型采用連通器結構設計,通過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將不同溫度的水隔絕開,防止換熱管路回來的吸熱后的水與進水箱體102內的水立即匯合,降低進水處冷水的溫度,解決現有水箱冷熱水混合的問題。為了保證進水箱體102內具有循環水進入,因此設置了連通相鄰箱體之間的開口107,使得箱體之間處于連通狀態,而且開口107高于回水箱體103的最低水位,防止換熱管路回來的吸熱后的水直接通過回水箱體103流入進水箱體102,只有在水位上升到開口107的位置時,才能流入進水箱體102,因此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箱使不同溫度的水既能相隔又能相通。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以具有兩個水箱為例,即僅具有一個進水箱體102和一個回水箱體103為例進行介紹。水箱內用于放置冷卻介質,該冷卻介質優選為水。水箱內冷卻介質的容量,應該能夠保證,在進水箱體102內的冷卻介質沒有被抽干時,回水箱體103內的冷卻介質便會溢流至進水箱體102內,以保證冷卻介質能夠實現循環。為了便于理解,后文冷卻介質以水為例進行介紹。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箱,設置有至少兩個箱體,且其中至少一個進水箱體102和至少一個回水箱體103,進水箱體102用于給換熱管路供水,回水箱體103用于承接換熱管路流出的水。經過熱交換吸熱后的水并不會馬上流入進水箱體102內,而是首先流入回水箱體103,隨著回水箱體103內水位的升高,在水位達到開口107處時,回水箱體103內的水會溢流至進水箱體102內。在采用該水箱的水冷風扇工作初期(即回水箱體103內水位未達到開口107發高度時),并不會影響進水箱體102內的水溫。盡管后期回水箱體103內的水會溢流至進水箱體102內,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水箱分隔成至少兩個箱體,因此僅需要對進水箱體102內的水進行制冷處理,無需對整個水箱內的水進行制冷處理,因此制冷速度更快,從而能夠保證水冷風扇的進水溫度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增大了與環境溫度溫差△T(進水溫度與環境溫度的差值),提高了水冷風扇的制冷效果。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箱不但可用于如水冷風扇等制冷設備上,也可用于制熱設備上,只需要更換介質即可。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進水箱體102內設置有制冷裝置106,該制冷裝置106優選為半導體制冷裝置,通過該制冷裝置106對進水箱體102內的水進行冷卻,使其保證具有較大的與環境溫度溫差△T。需要說明的是,也可在進水箱體102內放置冰塊等吸熱的物體,來降低進水箱體102內水的問題,無需設置制冷裝置106。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制冷裝置106,相比需加冰的空調扇,采用冷水循環制冷的方式,解決了需不斷加冰的煩惱,方便了用戶使用,而且不需要冰晶和冰盒,使用成本更低。
為了方便循環水泵將進水箱體102內的水泵出,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進水箱體102內設置有用于將進水箱體102內的冷卻介質送出的冷卻水進水道104。循環水泵的進水口與冷卻水進水道104連通便可將進水箱體102內的水泵出。冷卻水進水道104的底部水口盡量靠近進水箱體102的底部設置,以便于能夠更多的泵出進水箱體102內的水。需要說明的是,也可將連通循環水泵進水口的管路直接放入進水箱體102內,同樣能夠實現泵出的效果。
基于同樣的理由,回水箱體103內設置有用于將冷卻介質送回回水箱體103內的冷卻水回水道105。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冷卻水回水道105能夠防止冷卻介質的濺落。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水箱本體101內設置有隔板,通過隔板將水箱本體101分隔成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隔板頂部為連通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之間的開口107。隔板可以為一平板,將水箱本體101分隔成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
當然,隔板也可為固定于水箱本體101的一側側壁上的盒狀結構,且隔板和水箱本體101的側壁圍成進水箱體102。隔板的底板位置可以高于水箱本體101的底板位置,盒狀結構圍成的范圍為進水箱體102,水箱本體101除了進水箱體102的范圍外為回水箱體103,使得進水箱體102的最低水位高于回水箱體103的最低水位,進水箱體102的最高水位低于回水箱體103的最高水位。需要說明的是,前文描述的最高水位,并非指,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實際能夠達到的最高水位,而是指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的箱體本身的最高水位。因為開口107的存在,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實際能夠達到的最高水位應該是相等的,即開口107的高度,因為回水箱體103于開口107以上還具有側壁,若封堵開口107或者進水箱體102內的水滿后,回水箱體103的水位能夠高于開口107的高度。
為了降低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之間的熱交換,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隔板上設置有保溫隔熱層,保溫隔熱層能夠有效阻止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之間的熱交換,進一步降低了進水處冷水的溫度。相應地,水箱本體101的內壁上也可設置有保溫隔熱層,以降低水箱本體101與外界的熱交換。
由于水冷風扇中的介質為水,水中可能會含有細菌,需定期排空水箱中的水,因此,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水箱本體101的底部開設有連通回水箱體103的注排水口,注排水口處可拆卸地設置有封堵裝置108,封堵裝置108優選為膠塞。在需要注水或排水時,需要首先打開封堵裝置108,然后通過該注排水口將新水注入或將臟水排出水箱。
請參閱圖2-圖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水冷風扇的正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水冷風扇的側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換熱管路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水冷風扇,包括風扇本體,風扇本體包括換熱管路1,換熱管路1優選為蚊香型盤管,占用空間小,換熱效率高。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在于,還包括設置于風扇本體上的水箱10和循環水泵3,水箱為上述實施例公開的水箱,循環水泵3的進水口與進水箱體102連通,循環水泵3的出水口與換熱管路1的入水口11連通,換熱管路1的回水口12與回水箱體103連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水冷風扇,包括上述實施例公開的水箱,因此兼具上述水箱所有的技術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水冷風扇的工作原理為:
常溫水從注排水口注入,循環水泵3未開啟,此時水只能進入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換熱管路1中無水。循環水泵3開啟,水進入換熱管路1中,同時為注入換熱管路1中的水進行加壓,進水箱體102中水液面降低,水量減少,制冷裝置106開啟,對進水箱體102中少量的水制冷,將溫度降低。循環水泵3再次開啟,此次進入換熱管路1的是制冷后的冷水,進水箱體102中的水正好滿足換熱管路1中的水量,原換熱管路1中的水被壓到回水箱體103中?;厮潴w103液面慢慢上升,進而進入進水箱體102中,此時進水箱體102中有與剛才一樣少量的水,制冷裝置106對其進行制冷。冷水在換熱管路1中冷量被風帶走,變成熱水(相對于進水箱體102制冷后的水),熱水被循環水泵3壓入回水箱體103中,回水箱體103液面慢慢上升,進而進入進水箱體102中,此時進水箱體102中有與剛才一樣少量的水,制冷裝置106對其進行制冷,進而循環往復。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循環水泵3為間歇式通斷水泵,使冷水在整條回路中存在較長一段時間;也可設置為常開,但采用壓力值小的循環水泵3,壓力小,水的流速較低。以上兩種設置保證冷水在整條回路中流通的速率與制冷裝置106的制冷速率相吻合。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水箱10內設置有水電分隔板,水電分隔板將水箱10分隔成用于容納冷卻介質的冷卻介質腔和用于安裝電控元件的電控腔,冷卻介質腔內形成進水箱體102和回水箱體103。
風扇本體包括用于輸出冷風的風扇頭部,循環水泵3設置于風扇頭部,以及支撐連桿6,水箱10設置于支撐連桿6上,風扇頭部設置于水箱10上。風扇頭部包括風機和網罩8。其中,網罩8設置于水箱10上,換熱管路1設置于網罩8上。風機包括電機9和設置于電機9的輸出軸上的風葉2。支撐連桿6的底部設置有底盤7,以提高穩定性。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