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暖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采暖爐。
背景技術:
:
近年來隨著黨的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逐步深入,由之而生的所謂“新型節能采暖爐”層出不窮,但是這些采暖爐只是在外形上做了美化調整,內部結構依舊是傳統的采暖爐結構,即爐膛為圓柱狀或方形,這種結構容易積灰使得燃料不能充分及時燃燒;且煙道為圓柱形或方形,此種結構火力分散,導致火力小,不利于未完全燃燒的氣體進一步完全燃燒,進入空氣中的有害一氧化碳氣體較多,污染環境;另外只有爐體的外壁包設水套,較少量的水能夠用于取暖,導致整個屋內升溫慢,造成燃料使用量大。總之傳統的采暖爐結構不但產生的熱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由之產生的燃料浪費大幅增加,這不但沒有節約燃料,反而加大了有害氣體的排放。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暖爐,解決目前采暖爐既浪費材料又加大有害氣體排放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采暖爐,其包括爐體,所述爐體內部設置有爐膛,所述爐膛下方的所述爐體內部插設有儲灰倉,所述爐膛與所述儲灰倉之間的所述爐體內部設置有爐條,所述爐條為中空管狀結構,所述爐體上方一側設有煙道,所述煙道與所述爐膛內部連通,所述煙道由第一豎直側壁、第二豎直側壁、第三豎直側壁和第四傾斜側壁依次連接成的筒狀結構,所述煙道的出煙口小于所述煙道的進煙口,所述第四傾斜側壁置于所述爐體頂部內側,所述煙道下方正對的所述爐膛內壁為由內至外且由下向上傾斜的傾斜內壁;沿所述爐體的爐壁包設有第一水套,所述第一水套與所述爐條的中空腔體連通,沿所述煙道的外壁包設有第二水套,所述第一水套與所述第二水套連通,所述爐體側壁底部的第一水套上設置有進水口,所述煙道側壁頂部的第二水套上設置有出水口。
可選地,所述爐膛的縱截面為上大下小的梯形結構。
可選地,沿所述煙道的所述第四傾斜側壁均勻布設有多根與所述第二水套連通的第一傳熱管,所述傾斜內壁的底部與所述第四傾斜側壁底部之間設有多根與所述第二水套連通的第二傳熱管。
可選地,所述煙道的頂端鉸接有煙道擋板。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爐使得進入煙道的火力集中,進而使得未在爐膛內燃燒的有害氣體可以進一步在煙道中燃燒,且沿爐體爐壁包設第一水套,煙道外壁包設第二水套,將爐條做成中空管狀結構,且爐條的中空腔體、第一水套和第二水套均連通,這樣使得燃料燃燒的熱能可以充分轉換為水的熱能,進而為用戶提供熱量,進而達到燃料用量少且升溫快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附圖說明如下:1、爐體;2、爐膛;3、儲灰倉;4、爐條;5、煙道;6、第一豎直側壁;7、第三豎直側壁;8、第一水套;9、第二水套;10、進水口;11、出水口;12、第一傳熱管;13、第二傳熱管;14、煙道擋板;15、第二豎直側壁;16、第四傾斜側壁;17、傾斜內壁。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采暖爐,其包括爐體1,爐體1內部設置有爐膛2,爐膛2的縱截面為上大下小的梯形結構,此種結構的爐膛2不容易積灰,有利于爐膛2內燃料的充分燃燒。
爐膛2下方的爐體1內部插設有儲灰倉3,爐膛2與儲灰倉3之間的爐體1內部設置有7根爐條4,爐條4為中空管狀結構,爐體1上方一側設有煙道5,煙道5與爐膛2連通,煙道5為由第一豎直側壁6、第二豎直側壁15、第三豎直側壁7和第四傾斜側壁16依次連接形成的筒狀結構,煙道5的出煙口尺寸小于煙道5的進煙口尺寸,第四傾斜側壁16置于爐體1頂部內側,煙道5下方正對的爐膛2內壁為由內至外且由下向上傾斜的傾斜內壁17,這種結構的煙道5設計使得進入煙道5的火力集中,這樣使得未在爐膛2內燃燒的有害氣體可以進一步在煙道5中燃燒。
沿爐體1的爐壁包設有第一水套8,第一水套8與爐條4的中空腔體連通,沿煙道5的外壁包設有第二水套9,第一水套8與第二水套9連通,爐體1側壁底部的第一水套8上設置有進水口10,煙道5側壁頂部的第二水套9上設置有出水口11,其中進水口10與家中暖氣的出水口連接,出水口11與家中暖氣的進水口連接,沿煙道5的第四傾斜側壁16均勻布設有多根與第二水套9連通的6根第一傳熱管12,傾斜內壁17的底部與第四傾斜側壁16底部之間設有3根與第二水套9連通的第二傳熱管13,這種結構使得水的受熱面積大,進而使得燃料燃燒的熱能可以快速轉換為水的熱能,進而為用戶快速提供熱量,達到燃料用量少且升溫快的目的。
煙道5的頂端鉸接有煙道擋板14,在采暖爐內燃料燃燒不冒煙時,將煙道擋板14蓋在煙道5上,封閉煙道5,使得采暖爐可以保持恒溫,溫度不會迅速下降,極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對于60-70平方米的房子來說使用現有結構采暖爐一冬天需要6-7噸煤,而采用本實施例的采暖爐一冬天只需要2-3噸煤,節能效果達到60%-70%左右。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