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的技術屬于室內空氣凈化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針對中、小學生教學環境中的霧霾及PM2.5污染空氣進行凈化的教室新風系統,通過有效的系統結構設計減少霧霾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背景技術:
新風系統是由能夠換氣以及凈化空氣的換氣風機、管道以及一些附件組成的一套獨立空氣處理系統,換氣風機將室外新鮮氣體經過過濾、凈化,通過管道輸送到室內,同時將室內污濁的空氣排出室外。現有的新風系統,通常是從室外空間吸入空氣,經過凈化后排入室內空間,室內的污濁空氣再通過風機直接排出室外。這種新風系統對于家庭單元是可以起到較好的空氣凈化作用,但對于人群聚集場所,特別是學校教室就不再適用。學校教室內存在的空氣質量問題有:二氧化碳濃度偏高、氧含量偏低、甲醛和TVOC等污染物濃度偏高。通常學校解決上述問題是采用開門、開窗通風的方式。由于受室外大氣污染、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影響,門窗的開放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新風系統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途徑。然而,不同于一般住宅或商用新風凈化設備,教室新風凈化有其特殊的要求。(1)教室內學生人數眾多,對于設備換風量(通常由設備的體積所決定)要求較高,一般設備難以滿足;(2)教室內受教學功能限制,對于噪音有嚴格的標準;(3)教室內空間狹小,無法擺放一般大型設備;(4)教室對設備使用及安裝的安全性要求極高;(5)教室由于課間或教學需求,可能長期處于開門狀態,密閉性差,難以保證室內空氣處理效果。針對上述教室環境的特點,本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新型教室新風系統,從而滿足了中、小學生在校生活空氣環保、安全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實現現有新風系統在中、小學教室中的應用,結合學校教室的實際特點,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專為教室特殊環境設計的新風系統,該裝置安裝在使用頻率較低的教室內后墻位置進行落地固定,管道和出風口采用扁平式設計并充分利用現有教室的儲物柜體結構,設備整體體積大(排風量增加),但占地面積小,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生活,完全滿足教室的空間需求;整個裝置的管道走向和連接充分考慮減少噪音的要求,在容易產生噪音的位置安裝靜壓設備,大大降低噪音,滿足教學環境的噪聲標準。
實現上述發明目的的新風系統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教室新風系統,包括主機及進、排風管道,教學樓走廊上設置的走廊排風口通過排風管道與主機排風口相連接,將教室內的空氣排至走廊,主機進風口通過進風管道與教學樓外環境直接連通。上述結構中之所以選擇將室內回風排放至走廊,其目的在于:教室由于課間或教學需求,可能長期處于開門狀態,密閉性差,難以保證室內空氣的處理效果,教室回風是經過處理后的新鮮空氣在教室循環后的空氣,成份含量與室外空氣相比較,其所包含的污染成份較少,屬于較潔凈的空氣,將已經處理得到的較為潔凈的室內空氣排放至走廊,保證了走廊空氣相對潔凈,即使教室開門,也不會造成過大的污染。同時,由于整個系統的排風位置均處于教學樓內部(教室內的回風排放至走廊處),從而導致教學樓整體內部的空氣壓力要稍微高于外界的氣壓,即微正壓系統,這種微正壓狀態可以對外界環境空氣有抵觸、排斥作用,進一步降低了外界污染空氣對教室環境的污染。
本教室新風系統,在主機的放置位置也進行了仔細考慮,將主機在教室后墻位置進行落地固定,而不是通常采用的懸空固定,可以避免固定不穩定造成的安全隱患;同時,教室后墻位置通常為學生用品的儲物柜,主機及進、排風可以嵌裝在儲物柜中,不僅可減少噪音,而且主機的厚度可以盡量減少,而寬度根據教室后墻的尺寸增加,從而保證了在大換氣量的情況下,教室內的空間占用盡量縮小。
為進一步降低系統工作過程中噪音對教學的影響,走廊排風口與主機排風口之間串聯有消音器;主機的室內出風口通過靜壓箱連接教室內的室內新風出口,儲物柜側壁底部開設的室內回風百葉窗口通過室內回風靜壓箱與主機的室內回風口相連通,通過上述各個靜音設備的連接可以將整個系統的噪音降低80%以上,保證了教室環境的安靜。
整個新風系統通過室外進風、主機空氣凈化、熱量交換實現新風排放至教室內,教室回風排放至走廊后的二次利用;同時在主機安裝位置,各種靜音設備的選擇和利用上進行了考慮,實現了整個教學環境內的PM2.5、甲醛、二氧化碳、TVOC等有害污染物濃度降低,同時也滿足了教學區域的空間要求及噪音標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的教室新風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的教室新風系統在教室內的布局示意圖;
圖中,1、走廊排風口;2、消音器;3、室內回風百葉窗口;4、;5、儲物柜;6、主機;6-1、進風口;6-2、室內回風口;6-3、室內出風口;6-4;排風口;7、靜壓箱;8、室內新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結構進行詳細解釋說明。
如圖1所示的教室新風系統結構,該系統包括主機6及進、排風管道,教學樓走廊上設置的走廊排風口1通過排風管道與主機排風口6-4相連接,將教室內的空氣排至走廊,主機進風口6-1通過進風管道與教學樓外環境直接連通。走廊排風口所排空氣是教室內的回風空氣,其有害成分的含量要遠低于室外的霧霾空氣,可以保證了整個教學環境均處于較為清潔的空氣環境中。為減少系統主機位置安裝的安全隱患,將其固定落地于教室后墻位置并通過儲物柜5包裹,不僅減少了噪音,而且在教室空間的利用上更為合理,同時為滿足換氣量的要求,主機的厚度尺寸盡量降低,同時增加橫向尺寸。
儲物柜側壁底部開有室內回風百葉窗口3并串聯室內回風靜壓箱4與主機的室內回風口6-2相連通,可以實現學生儲物柜的高效利用,減少回風產生的噪音。
整個系統在降低教室內的噪聲上進行了充分考慮,如圖1所示,在走廊排風口與主機排風口之間串聯有消音器2;主機的室內出風口6-3通過靜壓箱7連接教室內的室內新風出口8,進、排風管道在教室內部緊貼墻面安裝并用柜體封包,從而保證了教學環境的安靜。
如圖2是本申請的新風系統在教室內安裝的位置示意圖,該系統的安裝和管道排布可以保證教學中的學生注意力不受系統工作的影響,同時在教室內部的空間上實現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整個教學環境中(教室內、走廊)都能實現清潔空氣的供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實質內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簡單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