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柴煤兩用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11266閱讀:1586來源:國知局
柴煤兩用爐灶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爐具,特別涉及一種柴煤兩用爐灶。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燃煤爐具中,通常是包括爐身和設置在爐身上的爐臺,爐臺用于支撐鍋具,在爐臺的中部設置有與爐身內的爐膛對應的出火口,通過將燃煤等燃料加入爐具中,燃料在爐具的爐膛內燃燒后,熱氣上升通過設置在爐具上端的出火口,進而加熱放置在爐具上的鍋具。

在目前的爐具結構中,其通常只包括上述的爐身和爐臺結構,由于爐膛的結構限制,在使用時,在爐膛內只能夠放置燃煤,而不能夠用于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限制了爐具的適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爐具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適用于柴和煤的爐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柴煤兩用爐灶,包括有底座和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爐身,所述爐身上端設置有爐臺,所述爐臺上設置有出火口,所述爐身內設置有爐橋,所述爐橋上可拆卸的設置有煤用爐芯,所述出火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煤用爐芯的外徑,所述爐橋上方的所述爐身上設置有加料槽,所述加料槽兩端敞開,所述加料槽一端與所述爐身的內部空間連通,另一端伸出爐身。在本實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在燃料為煤時,將煤用爐芯設置在爐橋上,即可實現煤的燃燒,當燃料為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時,將煤用爐芯取出,使得爐橋上方具有較大的燃燒空間,即可實現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進而實現了柴煤兩用,通過設置加料槽,也方便補充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到爐橋上。

優選的,所述加料槽位于所述爐身外的開口上設置有用于封閉該開口的蓋板,所述蓋板的一側與所述加料槽的一側樞軸連接。一方面是使進入爐身內的空氣量較少,保證爐橋上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爐身內熱氣從加料槽排出,保證使用者的安全。

優選的,所述爐身包括上層爐身和下層爐身,所述上層爐身的上端與所述爐臺的出火口相配合,所述爐橋設置在所述上層爐身和下層爐身之間。

在本申請中,爐橋設置在上層爐身和下層爐身之間,也就是說,上層爐身內是對應的爐膛位置,而下層爐身內是對于積灰室,所以,將爐身設置為上層爐身和下層爐身,而首先是方便了爐身的制造,簡化了爐身的制造難度,另一方面,也減小了爐膛對應爐身的高度,減小爐膛對應的爐身部分的變形風險。

優選的,所述煤用爐芯包括外殼和設置在所述外殼內的耐火層。通過在外殼內設置耐火層,一方面是使煤用爐芯的爐膛內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另一方面還減少爐膛輻射出的熱量,進而減小爐身外壁的溫度,提高爐灶使用的安全性。

優選的,所述煤用爐芯的上端所述超出所述出火口。避免爐身結構對煤用爐芯使用的影響,使得在使用煤用爐芯時,廚具的尺寸并不會因為爐身的結構而受到限制。

優選的,所述煤用爐芯的耐火層上端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外緣與所述外殼的內壁相配合。在使用時,煤用爐芯上可以直接放置鍋具,設置支撐板,一方面是使得鍋具能夠得到可靠的支撐,另一方面也保護了耐火層,避免耐火層被鍋具劃傷。

優選的,所述支撐板的上側面上設置有若干支撐塊。當鍋具需要放在支撐板上時,鍋具底部被支撐塊支撐,使得煤用爐芯的熱氣從鍋具與支撐板之間的間隙流出,有利于鍋具的加熱。

優選的,所述底座與所述爐臺之間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為若干根,若干根所述連桿繞所述爐身圓周均布。通過設置連桿,使爐身被可靠的夾持在爐臺與底座之間,進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請爐灶的可靠性。

優選的,所述上層爐身下端設置有第一卡箍,所述第一卡箍內設置有第一臺階,所述爐橋可拆卸的設置在所述第一臺階上。進一步的減小了上層爐身因為高溫而發生變形的風險,同時,也方便了路橋的安裝。

優選的,所述第一卡箍上側設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為環狀,所述上層爐身的下端套設在所述第一凸起外。通過第一凸起在徑向上支撐上層爐身的下端,進一步的防止上層爐身的變形。

優選的,所述上層爐身的上端部分設置有若干的進風孔。通過設置進風孔,并且下側爐身設置在底座上,使得爐橋處的空氣并不充分,進而使燃料在爐橋上第一次燃燒得到可燃氣體,可燃氣體上升到進風孔處時,與外部空氣混合實現第二次燃燒,通過兩次燃燒,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實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在燃料為煤時,將煤用爐芯設置在爐橋上,即可實現煤的燃燒,當燃料為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時,將煤用爐芯取出,使得爐橋上方具有較大的燃燒空間,即可實現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進而實現了柴煤兩用,通過設置加料槽,也方便補充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到爐橋上。

附圖說明

圖1為爐灶設置有桌板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爐灶設置有桌板時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爐灶拆除桌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爐灶拆除桌板、爐臺和護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積灰盒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爐灶的剖視圖;

圖7為圖6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標記:1-底座,2-上層爐身,3-下層爐身,4-爐臺,5-出火口,6-支撐部件,7-環板,8-封蓋,9-耐火層,10-加強件,11-排煙管,12-桌板,13-加強筋,14-支撐件,15-爐橋,16-第一卡箍,17-第一臺階,18-第一凸起,19-第二凸起,20-第二卡箍,21-第三凸起,22-第四凸起,23-進風孔,24-凹陷,25-出灰口,26-積灰盒,27-封板,28-手柄,29-加料槽,30-擋灰板,31-煤用爐芯,32-外殼,33-支撐板,34-支撐塊,35-連桿,36-護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如圖1-7所示:

適用于大尺寸鍋具的爐灶,包括底座1和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爐身,所述爐身上端設置有爐臺4,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出火口5,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用于支撐鍋具的支撐部件6,所述支撐部件6為上下兩端敞開的空心筒狀結構,所述支撐部件6環繞于所述出火口5外圍,所述支撐部件6的內壁與所述出火口5的邊緣隔開。

本實施例的爐灶,在爐臺4上設置了支撐部件6,支撐部件6的內壁與出火口5邊緣隔開,也就是說,支撐部件6與鍋具配合的位置位于鍋具直接放置在出火口5上被支撐位置的外圍,所以擴大了鍋具被加熱的面積,進而使得本實施例的爐灶可以適用于尺寸大于出火口5尺寸的鍋具;而且,由于支撐部件6為筒狀結構,當鍋具放置在支撐部件6上之后,鍋具的下端也不會封閉出火口5,所以,可以使出火口5穩定燃燒,保證爐灶對鍋具的可靠加熱。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件6的內壁直徑大于所述爐身的外徑。傳統爐灶,其通常受爐身尺寸和出火口5尺寸的限制,而本實施例的上述方案,使得本實施例的爐灶可以適用于鍋底尺寸大于爐身尺寸的鍋具,進一步的擴大了本實施例爐灶的適用范圍。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件6的上端可拆卸的設置有蓋板。在支撐部件6上端可拆卸的設置蓋板,在不需要加熱鍋具時,用蓋板封閉支撐部件6上端,降低爐身內燃料的燃燒速度,節約燃料。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蓋板包括有若干圓環狀的環板7,各個所述環板7沿徑向向外依次套接,最外側的環板7外緣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件6上。蓋板包括若干圓環狀的環板7,在對于尺寸小于支撐部件6的鍋具時,可以采用一個或者幾個環板7套設,在中部形成一個與鍋具相適應的加熱口,使得,本實施例的爐灶還可以適用于較小尺寸的鍋具的加熱,如此,進一步的擴大了本實施例爐灶的適用范圍。

在本實施例中,最內側的所述環板7內緣上可分離的設置有封蓋8。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封蓋8上設置有通孔。通過封蓋8和環板7的配合可以將支撐部件6的上端開口完全封閉,在不需要加熱鍋具時,降低燃料的燃燒速度,而在封蓋8上設置通孔,方便使用工具,比如彎鉤,將封蓋8取下,然后逐個取下其他環板7。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部件6的內側設置有耐火層9。通過設置耐火層9,一方面提高支撐部件6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也避免支撐部件6外壁過燙而燙傷使用者。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件6的上端設置有加強件10,所述加強件10的內緣與最外側的所述環板7外緣相配合。通過設置加強件10,加強件10可以采用鑄鐵等高強度、耐高溫的材料制得,對支撐部件6起到保護作用,降低支撐部件6變形的風險,也減鍋具對小支撐部件6的磨損。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強件10覆蓋在所述支撐部件6和耐火層9上。使加強件10能夠可靠的保護支撐部件6和耐火層9。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件6上設置有排煙管11,所述排煙管11與所述支撐部件6的內部空間接通。在支撐部件6上設置排煙管11,使得出火口5的火焰能夠順暢的進入到支撐部件6的內部空間中,實現對鍋具的高效加熱。

實施例2,如圖1-7所示:

桌面可更換的爐灶,包括有底座1和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爐身,所述爐身上端設置有爐臺4,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出火口5,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用于支撐鍋具的支撐部件6,所述支撐部件6上可拆卸的設置有桌板12,所述桌板12上設置有通孔,所述桌板12通過其上的通孔套設在所述支撐部件6的外壁上。本實施例的爐灶,在支撐部件6上可拆卸的設置桌板12,在需要時,可以安裝上桌板12,桌板12可以用于盛放餐具或者食材,方便爐灶的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桌板12與所述支撐部件6之間的間隙內可拆卸的設置有緊固圈(圖中未視)。首先是緊固圈可以封閉支撐部件6與桌板12之間的間隙,使桌板12穩固而不發生晃動,另一方面,由于緊固圈也起到支撐桌板12的作用,減小了桌板12內側因受熱而發生變形的風險。

在本實施例中,桌板12的上側面與所述支撐部件6的上端平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桌板12的外緣為圓形。本實施例的桌板12外緣還可以為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五邊形或者六邊形等多種形狀和尺寸,根據用于需要而選配,進一步的方便用戶的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桌板12為木質材料、鐵質材料、石質材料或者鋼化玻璃材料制得。本實施例的桌板12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選擇,進一步的方便的用于的選用。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桌板12下側面設置有加強筋13。首先是提高了桌板12的結構強度,同時也減小了桌板12因為受熱而發生變形的風險。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件6的外壁上設置有支撐件14,所述桌板12的加強筋13設置在所述支撐件14上,所述加強筋13與所述支撐件14之間為可拆卸的連接。通過支撐件14與加強筋13的連接,提高了桌板12安裝的可靠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件14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支撐件14繞所述支撐部件6圓周均布,所述加強筋13為若干個,每一根加強筋13對應的設置在一個支撐件14上,所述加強筋13沿所述支撐部件6的徑向設置。使得支撐件14能夠可靠的支撐桌板12,同時,也使得加強筋13能夠均勻的對桌板12進行加強,進一步的提高桌板12的可靠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強筋13上設置有螺柱,所述螺柱對應的所述支撐件14上設置有通孔。方便桌板12的安裝和拆卸。

實施例3,如圖1-7所示:

一種柴用爐灶,包括有底座1和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爐身,所述爐身上端設置有爐臺4,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出火口5,所述爐身內設置有爐橋15,所述爐身包括上層爐身2和下層爐身3,所述上層爐身2的上端與所述爐臺4的出火口5相配合,所述上層爐身2的下端設置在所述下層爐身3上,所述爐橋15設置在所述上層爐身2和下層爐身3之間。通過將爐身設置為上層爐身2和下側爐身,并設置爐橋15,在使用時,將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放置在爐橋15上,即可實現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的燃燒。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層爐身2的直徑由下至上逐漸縮小,形成中空的圓臺狀。由于上層爐身2直徑由下至上逐漸縮小,當在爐橋15上放置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后,燃料燃燒時,形成的火焰和可燃氣體在向上流動過程中逐漸匯集,形成較高的濃度可燃氣體,進而提高了出火口5處燃燒的強度,進一步的方便用戶烹飪過程中需要強力火焰的要求。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層爐身2下端設置有第一卡箍16,所述第一卡箍16內設置有第一臺階17,所述爐橋15可拆卸的設置在所述第一臺階17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箍16上側設置有第一凸起18,所述第一凸起18為環狀,所述上層爐身2的下端套設在所述第一凸起18外。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箍16下側設置有第二凸起19,所述第二凸起19為環狀,所述下層爐身3的上端套設在所述第二凸起19外。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層爐身2的上端設置有第二卡箍20,所述第二卡箍20的下側設置有第三凸起21,所述第三凸起21為環狀,所述上層爐身2的上端套設在所述第三凸起21外。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卡箍20的上側設置有第四凸起22,所述第四凸起22為環狀,所述爐臺4套設在所述第四凸起22外。

在上述的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卡箍16和第二卡箍20,使得上層爐身2和下側爐身之間被可靠的連接,而且在徑向上被良好的支撐,使得上層爐身2和下側爐身被加固,減小了爐身因受熱的變形的風險。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層爐身2的上端部分設置有若干的進風孔23。通過設置進風孔23,并且下側爐身設置在底座1上,使得爐橋15處的空氣并不充分,進而使燃料在爐橋15上第一次燃燒得到可燃氣體,可燃氣體上升到進風孔23處時,與外部空氣混合實現第二次燃燒,通過兩次燃燒,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若干的所述進風孔23繞所述爐身圓周均布,相鄰進風孔23之間隔開設置。使得圓周方向上的各個位置進風均勻,進而保證出火口5處的火焰均勻,提高爐灶的加熱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下層爐身3的下端對應的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凹陷24,所述下層爐身3的底部設置在所述凹陷24內。一方面是使得下層爐身3與底座1之間的連接穩固,另一方面也使得下層爐身3的下端被限制在凹陷24內,減小了下層爐身3受熱而發生變形的風險。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凹陷24對應的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出灰口25,所述出灰口25的下方設置有積灰盒26,所述積灰盒26可拆卸的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灰口25處設置擋灰板30,所述擋灰板30上連接有手柄28,所述手柄28伸出所述底座1外。所述手柄28驅動所述擋灰板30封閉所述出灰口25,或者是所述出灰口25敞開。在需要出灰時,通過手柄28移動擋灰板30,使出灰口25敞開,方便爐身內的燃料灰燼落出,而在燃料燃燒時,擋灰板30封閉出灰口25,減少爐身內空氣的進入量,保證爐橋15上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形成可燃氣體。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爐橋15上方的所述爐身上設置有加料槽29,所述加料槽29兩端敞開,所述加料槽29一端與所述爐身的內部空間連通,另一端伸出爐身。方便補充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到爐橋15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料槽29位于所述爐身外的開口上設置有用于封閉該開口的封板27,所述封板27的一側與所述加料槽29的一側樞軸連接。一方面是使進入爐身內的空氣量較少,保證爐橋15上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爐身內熱氣從加料槽29排出,保證使用者的安全。

實施例4,如圖1-7所示:

一種煤用爐灶,包括有底座1和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爐身,所述爐身上端設置有爐臺4,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出火口5,所述爐身包括上層爐身2和下層爐身3,在所述上層爐身2和下層爐身3之間還設置有爐橋15,所述爐橋15上可拆卸的設置有煤用爐芯31,所述煤用爐芯31包括外殼32和設置在所述外殼32內的耐火層9,所述出火口5的尺寸大于所述煤用爐芯31的外徑。煤用爐芯31設置在爐橋15上,在使用時,煤放置在煤用爐芯31內即可,而且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大小,不同規格的煤用爐芯31,提高本實施例爐灶的使用范圍。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煤用爐芯31的上端所述超出所述出火口5。避免爐身結構對煤用爐芯31使用的影響。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煤用爐芯31的耐火層9上端設置有支撐板33,所述支撐板33的外緣與所述外殼32的內壁相配合。在使用時,爐芯上可以直接放置鍋具,設置支撐板33,一方面是使得鍋具能夠得到可靠的支撐,另一方面也保護了耐火層9,避免耐火層9被鍋具劃傷。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板33的上側面上設置有若干支撐塊34。當鍋具需要放在支撐板33上時,鍋具底部被支撐塊34支撐,使得煤用爐芯31的熱氣從鍋具與支撐板33之間的間隙流出,有利于鍋具的加熱。

在本實施例中,若干的支撐塊34繞所述煤用爐芯31圓周均布。制得支撐塊34能夠可靠的支撐鍋具。

在本實施例中,底座1與所述爐臺4之間連接有連桿35。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桿35為若干根,若干根所述連桿35繞所述爐身圓周均布。通過設置連桿35,使爐身被可靠的夾持在爐臺4與底座1之間,進一步的提高了本實施例爐灶的可靠性。

在本實施例中,底座1與所述爐臺4之間還設置有護板36,所述護板36環繞在所述爐身外圍,所述護板36與所述爐身之間隔開設置。提高爐灶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用戶的燙傷。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護板36上設置有若干的開口。方便爐身上進風孔23進風。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件14上設置有排煙口,所述排煙口上連接有排煙管11。

實施例5,如圖1-7所示:

柴煤兩用爐灶,包括有底座1和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爐身,所述爐身上端設置有爐臺4,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出火口5,所述爐身內設置有爐橋15,所述爐橋15上可拆卸的設置有煤用爐芯31,所述出火口5的尺寸大于所述煤用爐芯31的外徑,所述爐橋15上方的所述爐身上設置有加料槽29,所述加料槽29兩端敞開,所述加料槽29一端與所述爐身的內部空間連通,另一端伸出爐身。在本實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在燃料為煤時,將煤用爐芯31設置在爐橋15上,即可實現煤的燃燒,當燃料為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時,將煤用爐芯31取出,使得爐橋15上方具有較大的燃燒空間,即可實現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進而實現了柴煤兩用,通過設置加料槽29,也方便補充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到爐橋15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料槽29位于所述爐身外的開口上設置有用于封閉該開口的封板27,所述封板27的一側與所述加料槽29的一側樞軸連接。一方面是使進入爐身內的空氣量較少,保證爐橋15上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爐身內熱氣從加料槽29排出,保證使用者的安全。

本實施例中,所述爐身包括上層爐身2和下層爐身3,所述上層爐身2的上端與所述爐臺4的出火口5相配合,所述爐橋15設置在所述上層爐身2和下層爐身3之間。

本實施例中,所述煤用爐芯31包括外殼32和設置在所述外殼32內的耐火層9。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煤用爐芯31的上端所述超出所述出火口5。避免爐身結構對煤用爐芯31使用的影響。

本實施例中,煤用爐芯31的其他結構與實施例2中的煤用爐芯31結構相同。

本實施例中,爐身結構與實施例3中的爐身結構相同。

實施例6,如圖1-7所示:

適用于大尺寸鍋具的柴煤兩用爐灶,包括有底座1和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爐身,所述爐身上端設置有爐臺4,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出火口5,所述爐臺4上設置有用于支撐鍋具的支撐部件6,所述支撐部件6為上下兩端敞開的空心筒狀結構,所述支撐部件6環繞于所述出火口5外圍,所述支撐部件6的內壁與所述出火口5的邊緣隔開,所述爐身內設置有爐橋15,所述爐橋15上可拆卸的設置有煤用爐芯31。

本實施例的適用于大尺寸鍋具的柴煤兩用爐灶,由于在爐臺4上設置支撐部件6,并且在爐身內設置爐橋15,在爐橋15上可拆卸的設置煤用爐芯31,在使用過程中,用戶需要用猛火進行炒菜等烹飪時,將煤用爐芯31取下,直接在爐橋15上放置柴或者其他生物質燃料,然后將較大的鍋具,如炒鍋放置在支撐部件6上,即可進行炒菜等烹飪工作;而在需要長時間穩定加熱,比如采用較小尺寸的蒸鍋或炊壺煮飯或者熱水時,將煤用爐芯31放置在爐橋15上,在煤用爐芯31內加入燃煤,然后再將蒸鍋或炊壺直接放置在煤用爐芯31上端即可,如此實現了柴用爐灶和煤用爐灶有機的結合,不僅節約了廚房空間,也節約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爐橋15上方的所述爐身上設置有加料槽29,所述加料槽29兩端敞開,所述加料槽29一端與所述爐身的內部空間連通,另一端伸出爐身。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件6上可拆卸的設置有桌板12。

本實施例中,支撐部件6與實施例1中的支撐部件6結構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桌板12與實施例2中的桌板12結構相同。

本實施例中,煤用爐芯31結構與實施例4中的煤用爐芯31結構相同。

本實施例中,爐身結構與實施例3中的爐身結構相同。

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嘉祥县| 巨野县| 马关县| 定襄县| 安泽县| 浦县| 湖口县| 北碚区| 赤壁市| 容城县| 永德县| 江山市| 和政县| 天峨县| 永福县| 临夏市| 原阳县| 宽城| 宜春市| 洛川县| 扬州市| 班玛县| 蚌埠市| 泸水县| 阿荣旗| 永安市| 崇州市| 延边| 涟水县| 长沙市| 拉孜县| 佳木斯市| 江口县| 高雄市| 四子王旗| 吉首市| 铜梁县| 民乐县| 寻甸|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