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器,尤其是一種鋼制板式散熱器。
背景技術:
暖氣散熱器是我國北方冬季主要的取暖設備。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203336992 U公開了一種鋼制散熱器,提高了散熱量。但是,這種結構的散熱器是通過提高增加熱水流量實現提高散熱效果的,在熱水供應量不足的情況下,散熱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鋼制板式散熱器,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高了對于熱水中熱量的利用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鋼制板式散熱器,包括與進水管相連的進水端散熱器和與回水管相連的回水端散熱器,進水端散熱器與回水端散熱器相互貼合并且交替設置,進水端散熱器與回水端散熱器之間設置有若干個第一通孔,所述進水端散熱器內設置有若干個內套管,內套管與進水端散熱器的側壁之間連接有導熱翅片,內套管內水平設置有若干個擋板,擋板上設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上沿設置有導流套管,導流套管的頂部內徑大于底部內徑,擋板內水平設置有毛細管,毛細管的一端與內套管的外側相通,毛細管的另一端與第二通孔相通;所述回水端散熱器內垂直設置有隔板。
作為優選,所述進水端散熱器的寬度大于回水端散熱器的寬度,相鄰進水端散熱器與回水端散熱器之間的間隙內設置有金屬絲網層。
作為優選,所述進水端散熱器和回水端散熱器通過豎管分別與進水管和回水管連接,豎管與進水管和回水管的連接處設置有球頭。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相互獨立的進水端散熱器和回水端散熱器可以降低回水水流對于進水端熱水利用率的影響。在進水端散熱器內,通過設置內套管和導熱翅片,可以有效提高熱水在進水端散熱器內與外部傳熱的接觸面積。熱水流過導流套管后,流速增加,在第二通孔內的毛細管內形成局部負壓,從而實現熱水通過毛細管在內套管的內外流動,這種進水端散熱器內部的局部循環流動可以有效提高熱水在進水端散熱器內的熱量傳遞量,從而通過對于熱水的充分利用,而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效果。回水端散熱器內的隔板用于防止兩側進水端散熱器內水壓不同而造成的熱水通過回水端散熱器反流入進水端散熱器的問題。金屬絲網層可以有效地降低回水端散熱器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從而提高溫度較低的回水端散熱器的熱傳導量。球頭可以降低豎管與進水管和回水管的連接處的內部水壓,防止連接處的滲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內套管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回水端散熱器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仰視圖。
圖中:1、進水管;2、進水端散熱器;3、回水管;4、回水端散熱器;5、第一通孔;6、內套管;7、導熱翅片;8、擋板;9、第二通孔;10、導流套管;11、毛細管;12、隔板;13、金屬絲網層;14、豎管;15、球頭;16、空腔;17、彎折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標準零件均可以從市場上購買,異形件根據說明書的和附圖的記載均可以進行訂制,各個零件的具體連接方式均采用現有技術中成熟的螺栓、鉚釘、焊接、粘貼等常規手段,在此不再詳述。
參照圖1-4,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包括與進水管1相連的進水端散熱器2和與回水管3相連的回水端散熱器4,進水端散熱器2與回水端散熱器4相互貼合并且交替設置,進水端散熱器2與回水端散熱器4之間設置有若干個第一通孔5,所述進水端散熱器2內設置有若干個內套管6,內套管6與進水端散熱器2的側壁之間連接有導熱翅片7,內套管6內水平設置有若干個擋板8,擋板8上設置有第二通孔9,第二通孔9的上沿設置有導流套管10,導流套管10的頂部內徑大于底部內徑,擋板8內水平設置有毛細管11,毛細管11的一端與內套管6的外側相通,毛細管11的另一端與第二通孔9相通;所述回水端散熱器4內垂直設置有隔板12。在進水端散熱器2內,通過設置內套管6和導熱翅片7,可以有效提高熱水在進水端散熱器2內與外部傳熱的接觸面積。熱水流過導流套管10后,流速增加,在第二通孔9內的毛細管11內形成局部負壓,從而實現熱水通過毛細管11在內套管6的內外流動,這種進水端散熱器內部的局部循環流動可以有效提高熱水在進水端散熱器2內的熱量傳遞量,從而通過對于熱水的充分利用,而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效果。回水端散熱器4內的隔板12用于防止兩側進水端散熱器2內水壓不同而造成的熱水通過回水端散熱器4反流入進水端散熱器2的問題。進水端散熱器2的寬度大于回水端散熱器4的寬度,相鄰進水端散熱器2與回水端散熱器4之間的間隙內設置有金屬絲網層13。金屬絲網層13可以有效地降低回水端散熱器4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從而提高溫度較低的回水端散熱器4的熱傳導量。進水端散熱器2和回水端散熱器4通過豎管14分別與進水管1和回水管3連接,豎管14與進水管1和回水管3的連接處設置有球頭15。球頭15可以降低豎管14與進水管1和回水管3的連接處的內部水壓,防止連接處的滲漏。
另外,在回水端散熱器4未與進水端散熱器2接觸的外表面設置有空腔16,空腔16內設置有若干個彎折板17。空腔16可以作為散熱緩沖層,提高回水熱量向外傳遞的熱效率,彎折板17提高了空腔16內熱空氣與外界的熱量傳導效率。
其中,散熱器外部管路的連接關系在背景技術引用的專利文獻中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公開,在此不再詳述。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