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料鍋爐用等量自動喂料裝置。
背景技術:
生物質燃料顆粒運用在鍋爐燃燒領域不僅可以大大的減少煤炭等傳統燃料的使用量,而且生物質燃料是通過廢棄的麥秸稈加工而成的密度比較大的染料顆粒,可將麥秸稈等進行二次利用,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燃燒成本,而且生物質染料因其具有較大的密度,故在鍋爐內燃燒的時間長,保溫效果更好,節省燃料。
但是生物質燃料顆粒在加料過程中需要實現等量加料,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鍋爐內的溫度和火候,更好的實現充分燃燒的目的,而現有的生物質燃料在進料時沒有一個合理、精確化的進料機構,導致進料盲目,不能實現等量進料的目的,致使鍋爐內的溫度忽高忽低,不利于鍋爐的高效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燃料鍋爐用等量自動喂料裝置,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進料機構能夠實現等量進料的目的,而且該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實用性強,并且進料效率高,不會存在卡料的現象。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燃料鍋爐用等量自動喂料裝置,包括進料箱體,所述進料箱體上端設有過渡料斗,所述過渡料斗上設有磁吸式密封蓋,在所述過渡料斗的兩側均設有側面進料機構,兩個所述側面進料機構形成雙向進料機構,所述過渡料斗的兩個槽壁的底部分別與其對應的所述側面進料機構貫通連接,在所述過渡料斗的下方設有錐形下料斗,所述進料箱體內沿長度方向連接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的其中一端通過主電機傳動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設置一圈旋轉槽;兩個所述側面進料機構包括側料箱,在所述側料箱內設有圓弧槽,在所述圓弧槽內沿長度方向設置送料軸;在每個所述旋轉槽兩槽壁頂端均設置密封配合件一,所述錐形下料斗的兩個側壁底端均設有與所述密封配合件一相配合的密封配合件二。
作為優選,所述送料軸上均設置送料葉片,并且所述送料軸的兩端部均通過軸承設置在所述側料箱的兩端部。
作為優選,兩個所述側面進料機構的送料軸同一端均與所述主電機的傳動端之間通過皮帶傳動連接。
作為優選,在所述送料葉片上還設置一排錐形送料齒。
作為優選,每個所述旋轉槽的橫截面均為碗狀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密封配合件一與所述密封配合件二均包括主體槽以及設置在所述主體槽內的一排滾珠。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改進之處在于,
首先,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碗狀的旋轉槽,并在旋轉槽上設置密封配合件一,錐形下料斗的槽壁上設置密封配合件二,當每個旋轉槽旋轉至旋轉軸的最上端時,此時密封配合件一與密封配合件二,密封配合,同時生物質燃料顆粒從錐形下料斗中下料,并落入旋轉槽內,因密封配合件一與密封配合件二之間均通過滾珠接觸,該接觸不僅能夠實現下料過程中的密封接觸,而且還能減少兩者密封接觸后、料下滿后旋轉槽向下一個位置旋轉過程中的阻力,密封設置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空氣進入,反向燒生物質顆粒;
其次,本實用新型為了提高進料端的下料均勻性,故設置雙向的側面進料機構,并通過帶有錐形送料齒的送料葉片進行送料,能夠保證在側面進料機構中的物料均勻下落至過渡料斗內,而且自動化程度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D部分的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后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錐形下料斗槽壁的仰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過渡料斗槽壁的主視示意圖。
其中:1-進料箱體,2-過渡料斗,21-貫通槽,3-錐形下料斗,4-旋轉軸,41-旋轉槽,5-主電機,6-下料口,7-皮帶,8-側面進料機構,81-側料箱,82-圓弧槽,83-送料軸,84-送料葉片,85-錐形送料齒,9-主體槽,10-滾珠,11-磁吸式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描述。
參照附圖1-6所示的燃料鍋爐用等量自動喂料裝置,包括進料箱體1,進料箱體1底部設有下料口6,所述進料箱體1上端設有過渡料斗2,所述過渡料斗2上設有磁吸式密封蓋11,通過磁吸式密封蓋11可以實現密封蓋合,并且方便拆卸,磁吸式密封蓋11的磁性為弱磁性,磁吸式密封蓋11的設置能夠防止外界的空氣反向進入鍋爐內,在所述過渡料斗2的兩側均設有側面進料機構8,所述過渡料斗2的兩個槽壁的底部分別通過貫通槽21與其對應的所述側面進料機構8貫通連接,生物質燃料由側面進料機構8進料,再通過貫通槽21直接進入過渡料斗2內,在所述過渡料斗2的下方設有錐形下料斗3,所述進料箱體1內沿長度方向連接旋轉軸4,所述旋轉軸4的其中一端通過主電機5傳動連接,在所述旋轉軸4上設置一圈旋轉槽41,每兩個旋轉槽41之間緊密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中,兩個所述側面進料機構8包括側料箱81,在所述側料箱81內設有圓弧槽82,在所述圓弧槽82內沿長度方向設置送料軸83,所述送料軸83上均設置送料葉片84,并且所述送料軸83的兩端部均通過軸承設置在所述側料箱81的兩端部;兩個所述側面進料機構8的送料軸83同一端均與所述主電機5的傳動端之間通過皮帶7傳動連接,在所述送料葉片84上還設置一排錐形送料齒85;該圓弧槽82為四分之一圓弧槽82,這樣生物質燃料通過該四分之一圓弧槽82就能快速的滑落至側面進料機構8內,進而在錐形送料齒85的配合下,將側面進料機構8中所進的料全部通過貫通槽21撥入過渡料斗2內,所述主電機5的傳動端與兩個送料軸83的同一端部位于同一側面,并且所述主電機5的傳動端、兩個送料軸83三者的每兩者之間均通過所述皮帶7傳動連接,在送料軸83的兩端部均設置軸承,不僅固定效果好,而且旋轉的阻力小。
在本實用新型中,每個所述旋轉槽41的橫截面均為碗狀結構,該碗狀結構是由斜邊和豎直邊一體加工而成;在每個所述旋轉槽41兩槽壁豎直邊的頂端均設置密封配合件一,在所述錐形下料斗3的兩個側壁底端均設有與所述密封配合件一相配合的密封配合件二,所述密封配合件一與所述密封配合件二均包括主體槽9以及設置在所述主體槽9內的一排滾珠10,當每個旋轉槽41旋轉至旋轉軸4的最上端時,此時密封配合件一與密封配合件二,密封配合,同時生物質燃料顆粒從錐形下料斗3中下料,并落入旋轉槽41內,因密封配合件一與密封配合件二之間均通過滾珠10接觸,該接觸不僅能夠實現下料過程中的密封接觸,而且還能減少兩者密封接觸后、料下滿后旋轉槽41向下一個位置旋轉過程中的阻力,密封設置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空氣進入,反向燒生物質顆粒;上面滾珠10的球面具有光滑的效果,阻力小,但結合后又具有密封效果,一舉兩得,既減輕了旋轉過程中主電機5的動力輸出,又實現了密封效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