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回轉窯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節省占地面積對粉料和顆粒狀物料進行干燥、加熱和熱脫附的雙層回轉窯。
背景技術:
:
回轉窯被廣泛應用于顆粒或粉狀物料的干燥、加熱和熱脫附等工藝過程中。其一般的工藝過程是將待加熱物料從一端送入,與逆向流動的熱氣流換熱后從另一端排出。其中物料主要依靠窯體的坡度才能向前運動,并且其行程是單向的,這導致窯體需要足夠的長度才能滿足物料的處理要求,大大增加了回轉窯的占地面積和布置難度。同時,回轉窯的工作溫度較高,通常為幾百攝氏度,其散熱損失達10%~20%,因此,減少窯體散熱,提高能量利用率,將大幅降低物料的處理成本。
并且回轉窯窯體較長,在物料行進過程中熱量損失大,并且加熱效果不均勻。并在設備安裝時需要根據需要使回轉窯的窯體兩端不處于同一水平面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層回轉窯。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回轉窯本體的殼體為套筒結構,殼體分為外殼體和內殼體,內殼體設置在外殼體內,所述內殼體為筒形,外殼體為桶形,內殼體的一端與進料口連通,另一端不與外殼體底部接觸;內殼體與外殼體之間設置有逆時針旋轉的螺旋狀葉片,內殼體內部設置有順時針旋轉的螺旋狀葉片。
桶形外殼體的底部設置有出氣口。
本發明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實用性強。在縮小設備占地面積的基礎上有效利用熱能對物料加溫。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1,回轉窯本體的殼體為套筒結構,殼體分為外殼體和內殼體,內殼體設置在外殼體內,所述內殼體為筒形,外殼體為桶形,內殼體的一端與進料口連通,另一端不與外殼體底部接觸;內殼體與外殼體之間設置有逆時針旋轉的螺旋狀葉片,內殼體內部設置有順時針旋轉的螺旋狀葉片。
桶形外殼體的底部設置有出氣口。
采用304或者316鋼板制作該回轉窯的內殼體6和外殼體8,其中內殼體半徑R1與外殼體半徑R2的比值為R1:R2=0.611:1;窯體的長度根據工藝的實際要求進行選擇,其中如圖1所示,外殼體8要能完全包裹內殼體6,并有適當的裕度。
取10mm厚度的304或者316鋼板制成逆時針旋轉的葉片11,葉片的高度h=2/3R1,螺旋間距根據工藝需要選取,例如可將其取為R1。然后,將葉片焊于內殼體6的內壁。
取10mm厚度的304或者316鋼板制成順時針旋轉的葉片12,其旋轉方向應與逆時針旋轉的葉片11相反,高度等于外殼體8和內殼體6半徑之差,并適當考慮焊接的要求,螺旋間距同樣根據工藝需要選取,例如也可取為R1。
將順時針旋轉的葉片12焊于外殼體8的內壁之上。然后將內殼體6放于外層螺旋板12中心位置,將兩者焊接在一起,使內外兩層窯體聯為一個整體。
在進料端加一個圓形的罩體2,其上部為進氣口4,下部為出料口3,將進料管1與罩體2焊接為一個整體。罩體2與回轉窯之間通過魚鱗片進行密封。
在窯體的末端加設密封擋板,擋板的中心位置開設出氣口13。
在回轉窯上增設托輪5等支撐機構,并焊上大齒圈10,與傳動齒輪7、電機9等組成動力機構。
為進一步增強保溫和加熱效果,可以在外殼體8的外表面敷設保溫層,達到相對一般回轉窯事半功倍的保溫效果。
運行時,該回轉窯的內殼體6和外殼體8在電機9的帶動下一起轉動。物料和加熱介質從進料管1進入內殼體6,在螺旋板11和重力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到達末端后自然落入外殼體8,在逆向螺旋板12和重力的作用下返回進料端,從出料口3排出。載氣介質從進氣口4進入窯體,從出氣口13排出窯體,帶走物料加熱產生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