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凹凸棒土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保高效的凹凸棒土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凹凸棒土又稱縷石、千土王等,世界多國均有分布。但我國占全部可開采量的85%,總量達5億噸,為本產品大批量生產奠定了基礎。凹凸棒土具有非常優良的鏈層狀結構,由于凹凸棒石粘土具有的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性能,使其在石油、化工、建材、造紙、醫藥、農業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國內的凹凸棒土加工工廠對凹凸棒土原料處理時,將其放置于室外場地翻曬,這樣的方式容易造成空氣污染,不利用人體健康,破壞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環保高效的凹凸棒土烘干裝置,可以對凹凸棒土進行高效烘干處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凹凸棒土直接在室外曬干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環保高效、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較高。
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環保高效的凹凸棒土烘干裝置,包括烘干桶和設于烘干桶底部的機架,烘干桶內設有內桶體,烘干桶和內通體均為橫向設置的圓柱形結構,烘干桶和內桶體的軸心線相同,內桶體左右兩端開口且固接于烘干桶內壁,烘干桶還包括設于側壁的進料口與出料口、設于頂壁的鼓風機和設于底壁的底部風孔,進料口位于出料口上方,進料口和出料口均與內桶體內腔相連通,進料口和出料口上均設有活動密封蓋,鼓風機出風口垂直向下設置,內桶體頂壁開設有頂部風孔,底部風孔和頂部風孔均設有多個,頂部風孔與鼓風機出風口錯開設置,烘干桶內壁和內桶體外壁之間還設有風道,風道一端連接至鼓風機,風道另一端連接至內桶體頂壁并與內桶體相連通,風道內設有加熱機構,內桶體內腔還設有攪拌機構。
優選地,所述烘干桶外壁設有plc控制器,加熱機構為加熱管,鼓風機和加熱管均通過導線連接至plc控制器。
優選地,所述攪拌機構包括轉軸、連接桿和攪拌件,烘干桶外壁中央設有變頻電機,變頻電機上設有減速機,減速機和變頻電機均通過導線連接至plc控制器,進料口和變頻電機對立設于烘干桶兩側,轉軸一端穿過烘干桶側壁與變頻電機轉動連接,連接桿設有多個且固接于轉軸外壁,連接桿與轉軸相垂直,攪拌件分布設于連接桿上。
優選地,所述攪拌件為抄板,所述抄板為折彎結構。
優選地,所述攪拌件為螺旋件,螺旋件圍設于連接桿外壁。
優選地,所述烘干桶底壁還設有排液管,排液管與烘干桶內腔相連通,排液管上設有閥門。
優選地,所述內桶體底部還設分導塊,出料口的水平高度和內桶體左右兩端開口的最低水平高度相同,分導塊的縱截面為直角三角形且其斜邊朝向出料口傾斜設置。
優選地,所述風道與內桶體連通處還設有隔檔件,隔檔件的縱截面為倒置的梯形結構,隔檔件底面設有隔網。
優選地,所述烘干桶外壁設有帶活動門的操作口,進料口外側還設有進料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可以對凹凸棒土進行高效烘干處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凹凸棒土直接在室外曬干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較高,具體如下:
(1)、本發明使用時,先打開進料口上的活動密封蓋,通過進料口將凹凸棒土投入內桶體內,鼓風機開啟,配合風道內的加熱機構,向內桶體內吹出熱風,從而對凹凸棒土進行烘干干燥處理,另外,頂部風孔和底部風孔用于使得烘干桶和內桶體內腔相通,便于排出氣流;
(2)、本發明設置plc控制器,用于控制加熱管和鼓風機,間接可控制吹出熱風的時間,實現本發明的自動化性能,減少人工操作,提高使用的靈活性;
(3)、本發明設置攪拌機構包括轉軸、連接桿和攪拌件,配合減速機和變頻電機,使得攪拌件可以隨著轉軸和連接桿旋轉,從而翻動內桶體內的凹凸棒土,使其分散均勻,加快烘干速度;
(4)、本發明設置攪拌件為折彎的抄板或者螺旋件,便于更全面的翻動凹凸棒土,使其分散更均勻,加快干燥速度,提高本發明的工作效率;
(5)、本發明設置設置排液管,用于排出水蒸氣凝結成的水滴或者其他水分,提高實用性;
(6)、本發明設置分導塊,并且其縱截面為直角三角形且其斜邊朝向出料口傾斜設置,便于提高出料的速度以及避免凹凸棒土殘留于內桶體內部;
(7)、本發明設置隔檔件和隔網,用于防止凹凸棒土進入風道影響本發明的烘干操作;
(8)、本發明設置帶活動門的操作口,便于出現故障時進行檢修或者便于定期清洗內桶體和烘干桶,進料口外側還設有進料斗,使得更方便地投入凹凸棒土進行烘干。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縱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縱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和2的側視圖;
圖中標記為:1、烘干桶;11、加熱管;12、鼓風機;13、底部風孔;14、風道;15、操作口;16、排液管;2、內桶體;21、頂部風孔;22、進料口;221、進料斗;23、出料口;231、活動密封蓋;24、轉軸;241、連接桿;242、抄板;243、螺旋件;25、分導塊;26、隔檔件;3、變頻電機;31、減速機;4、機架;5、plc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有”、“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現結合說明書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結構特點。
實施例1
參見圖1和圖3,一種環保高效的凹凸棒土烘干裝置,包括烘干桶1、內桶體2、變頻電機3和機架4。機架4設于烘干桶1底部,內桶體2設于烘干桶1內腔。
烘干桶1和內桶體2的連接方式具體為:烘干桶1和內通體2均為橫向設置的圓柱形結構,烘干桶1和內桶體2的軸心線相同,內桶體2左右兩端開口且固接于烘干桶1內壁。
烘干桶1的結構具體為:烘干桶1還包括設于側壁的進料口22與出料口23、設于頂壁的鼓風機12和設于底壁的底部風孔13,進料口22位于出料口23上方,進料口22和出料口23均與內桶體2內腔相連通,進料口22和出料口23上均設有活動密封蓋231,鼓風機12出風口垂直向下設置。
內桶體2的結構具體為:內桶體2頂壁開設有頂部風孔21,底部風孔13和頂部風孔21均設有多個,頂部風孔21與鼓風機12出風口錯開設置,烘干桶1內壁和內桶體2外壁之間還設有風道14,風道14一端連接至鼓風機12,風道14另一端連接至內桶體2頂壁并與內桶體2相連通,風道14內設有加熱機構,內桶體2內腔還設有攪拌機構。
本發明的凹凸棒土烘干裝置,使用時,先打開進料口22上的活動密封蓋231,通過進料口22將凹凸棒土投入內桶體2內,鼓風機12開啟,配合風道14內的加熱機構,向內桶體2內吹出熱風,從而對凹凸棒土進行烘干干燥處理,另外,頂部風孔21和底部風孔13用于使得烘干桶1和內桶體2內腔相通,便于排出氣流。本發明可以對凹凸棒土進行高效烘干處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凹凸棒土直接在室外曬干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較高。
參見圖3,進一步說,烘干桶1外壁設有plc控制器5,加熱機構為加熱管11,鼓風機12和加熱管11均通過導線連接至plc控制器5。
設置plc控制器5,用于控制加熱管11和鼓風機12,間接可控制吹出熱風的時間,實現本發明的自動化性能,減少人工操作,提高使用的靈活性。
參見圖1,進一步說,攪拌機構包括轉軸24、連接桿241和攪拌件,烘干桶1外壁中央設有變頻電機3,變頻電機3上設有減速機31,減速機31和變頻電機3均通過導線連接至plc控制器5,進料口22和變頻電機3對立設于烘干桶1兩側,轉軸24一端穿過烘干桶1側壁與變頻電機3轉動連接,連接桿241設有多個且固接于轉軸24外壁,連接桿241與轉軸24相垂直,攪拌件分布設于連接桿241上。
設置攪拌機構包括轉軸24、連接桿241和攪拌件,配合減速機31和變頻電機3,使得攪拌件可以隨著轉軸24和連接桿241旋轉,從而翻動內桶體2內的凹凸棒土,使其分散均勻,加快烘干速度。
參見圖1,進一步說,攪拌件為抄板242,抄板242為折彎結構。
設置攪拌件為折彎的抄板242,便于更全面的翻動凹凸棒土,使其分散更均勻,加快干燥速度,提高本發明的工作效率。
參見圖1和圖3,進一步說,烘干桶1底壁還設有排液管16,排液管16與烘干桶1內腔相連通,排液管16上設有閥門。
設置排液管16,用于排出水蒸氣凝結成的水滴或者其他水分,提高實用性。
參見圖1,進一步說,內桶體2底部還設分導塊25,出料口23的水平高度和內桶體2左右兩端開口的最低水平高度相同,分導塊25的縱截面為直角三角形且其斜邊朝向出料口23傾斜設置。
設置分導塊25,并且其縱截面為直角三角形且其斜邊朝向出料口23傾斜設置,便于提高出料的速度以及避免凹凸棒土殘留于內桶體2內部。
參見圖1,進一步說,風道14與內桶體2連通處還設有隔檔件26,隔檔件26的縱截面為倒置的梯形結構,隔檔件26底面設有隔網。
設置隔檔件26和隔網,用于防止凹凸棒土進入風道影響本發明的烘干操作。
參見圖3,進一步說,烘干桶1外壁設有帶活動門的操作口15,進料口22外側還設有進料斗221。
設置帶活動門的操作口15,便于出現故障時進行檢修或者便于定期清洗內桶體2和烘干桶1,進料口22外側還設有進料斗221,使得更方便地投入凹凸棒土進行烘干。
實施例2
參見圖2和圖3,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攪拌件為螺旋件243,螺旋件243圍設于連接桿241外壁。
設置攪拌件為螺旋件243,便于全面的翻動凹凸棒土,使其分散更均勻,加快干燥速度,提高本發明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