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冷箱,尤其是一種能采用電池供電的智能移動制冷箱,屬于移動制冷箱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移動制冷箱是冷鏈物流尾端環節必不可少的制冷設備,通過移動制冷箱能滿足將冷藏的物品運輸到戶的需求。目前,制冷箱通常采用普通的壓縮機制冷,主要存在功耗大、體積大的問題,且在傾斜、震動、顛簸環境下使用會導致壓縮機的損壞,無法使用電池供電來滿足制冷要求,即現有的制冷箱無法滿足在移動、便攜情況下的制冷工作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采用電池供電的智能移動制冷箱,其結構緊湊,采用內置電池進行供電,滿足在移動便攜情況下的制冷工作要求,智能化程度高,安全可靠。
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能采用電池供電的智能移動制冷箱,包括移動制冷箱體,所述移動制冷箱體包括箱主體以及與所述箱主體適配的上開門蓋板;在所述箱主體內的上部設有內膽體,在所述內膽體的下方設置蒸發器以及與所述蒸發器匹配連接的立式壓縮機模組,所述立式壓縮機模組與用于控制制冷狀態的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板的電源端以及立式壓縮機模組的電源端與用于提供電能的電池連接,所述電池置于箱主體內的底板上。
所述箱主體的下部設置能開關的電池倉門,電池通過電池倉門能置入箱主體內,置入箱主體內的電池通過電池輸出座與箱內電源插座電連接,電池通過箱內電源插座提供控制電路板以及立式壓縮機模組的工作電能。
在所述箱主體內的底板上設置用于對電池置入過程導向的置入導向板,在底板上還設置若干用于對置入箱主體內電池進行定位的電池定位體;電池上還設有用于對充電的電池充電座。
在所述箱主體內的下部設置散熱器,箱主體上設置散熱格柵,散熱器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在所述箱主體內的上部設有側壁保溫層,所述側壁保溫層包裹在內膽體上,通過在側壁保溫層安裝有若干用于檢測內膽體內實時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測溫頭端穿過內膽體的側壁,且溫度傳感器測溫頭端與內膽體側壁平齊,溫度傳感器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控制電路板內預置有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控制電路板能將溫度傳感器采集的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比較;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不匹配時,控制電路板調節立式壓縮機模組的運行頻率,直至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相匹配。
在上開門蓋板上設置用于信息顯示的顯示屏以及用于信息輸入的按鍵模塊,所述顯示屏以及按鍵模塊均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所述上開門蓋板內設有用于收納保溫袋的保溫袋收納倉,且在上開門蓋板的內表面上鋪設有上蓋板保溫層。
所述控制電路板包括制冷箱控制器,所述立式壓縮機模組、電源均與制冷箱控制器連接,所述制冷箱控制器還與用于讀取溫度標簽相應溫度值的RFID讀卡器連接,制冷箱控制器將RFID讀卡器讀取的溫度值設定為移動制冷目標溫度。
控制電路板上還包括用于獲取移動制冷箱體位置信息的定位模塊。
控制電路板上還包括用于無線數據傳輸的無線通訊模塊,控制電路板通過無線通訊模塊與云端服務器連接。
本發明的優點:在箱主體內通過立式壓縮機模組與蒸發器配合,實現對內膽體的制冷需求,從而能滿足電池的供電需求,采用立式壓縮機模組能確保在傾斜、震動、顛簸環境下的使用可靠性,真正滿足在移動便攜情況下的制冷工作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外觀示意圖。
圖3為圖4的A-A剖視圖。
圖4為圖3的B-B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圖3中C的放大圖。
圖6為本發明的接口框圖。
附圖標記說明:1-控制電路板、2-扶手、3-上開門蓋板、4-保溫袋、5-上蓋板保溫層、6-溫度傳感器、7-側壁保溫層、8-蒸發器、9-電池充電座、10-電池、11-萬向輪、12-電池定位體、13-電池輸出座、14-箱內電源插座、15-立式壓縮機模組、16-散熱風扇、17-箱主體、18-顯示屏、19-箱體側格柵、20-散熱器格柵、21-電池倉門、22-存儲空間、23-內膽體、24-置入導向板、25-底板、26-無線通訊模塊、27-制冷箱控制器、28-按鍵模塊、29-RFID讀卡器、30-定位模塊、31-定位鋼珠以及32-定位彈簧與33-保溫袋收納倉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為了能采用內置電池進行供電,滿足在移動便攜情況下的制冷工作要求,本發明包括移動制冷箱體,所述移動制冷箱體包括箱主體17以及與所述箱主體17適配的上開門蓋板3;在所述箱主體17內的上部設有內膽體23,在所述內膽體23的下方設置蒸發器8以及與所述蒸發器8匹配連接的立式壓縮機模組15,所述立式壓縮機模組15與用于控制制冷狀態的控制電路板1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板1的電源端以及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電源端與用于提供電能的電池10連接,所述電池10置于箱主體17內的底板25上。
具體地,箱主體17呈方形或其他所需的形狀,上開門蓋板3的形狀與箱主體17的形狀相適配,上開門蓋板3位于箱主體17的頂端,上開門蓋板3的一端與箱主體17相鉸接,通過上開門蓋板3能封閉箱主體17的上端,且通過上開門蓋板3能向內膽體23放入或拿取需要冷藏輸送的物品,上開門蓋板3與箱主體17間的具體配合使用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一般地,為了能夠實現便攜式移動的使用效果,在箱主體17的底端還設有均勻分布的萬向輪11,箱主體17上還設置扶手2,通過萬向輪11能實現整個移動制冷箱體的移動要求;通過扶手2能拉動整個移動制冷箱體的移動。
內膽體23位于箱主體17內的上部,通過內膽體23能夠形成存儲空間22,所述形成的存儲空間22能夠用于冷藏運輸物品的放置,具體實施時,通過上開門蓋板3能封閉內膽體23的存儲空間22,提高整個內膽體23的冷藏輸送效果,降低與外部熱量的交換,減低運輸過程中的能量消耗。蒸發器8位于內膽體23的底端,立式壓縮機模組15位于蒸發器8的下方,蒸發器8與立式壓縮機模組15連接,通過蒸發器8與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配合,能夠實現對內膽體23的制冷需要,立式壓縮機模組15與蒸發器8配合實現對內膽體23內物品制冷的具體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中,電池10采用內置在箱主體17的形式,具體地,電池10以及立式壓縮機模組15均安裝于箱主體17的底板25上,電池10提供立式壓縮機模組15以及控制電路板1的工作電壓,通過控制電路板1能對整個立式壓縮機模組15工作狀態進行控制,確保滿足對內膽體23內需冷藏運輸物品的運輸要求。
具體實施時,在采用立式壓縮機模組15與蒸發器8配合實現制冷需求時,由于立式壓縮機模組15具有較高的制冷效率,且功耗低,因此,相比現有采用車載供電的移動制冷箱而言,可選擇內置電池10的供電方式,真正實現移動便攜的供電要求;此外,由于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特性可知,相比現有采用非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移動制冷箱而言,不會存在傾斜、震動、顛簸環境下使用會損壞的問題,從而使得本發明的移動制冷箱體能滿足多種運輸狀態下的使用穩定性以及可靠性。
進一步地,所述箱主體17的下部設置能開關的電池倉門21,電池10通過電池倉門21能置入箱主體17內,置入箱主體17內的電池10通過電池輸出座13與箱內電源插座14電連接,電池10通過箱內電源插座14提供控制電路板1以及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工作電能。
本發明實施例中,電池倉門21位于箱主體17的下部,通過電池倉門21能打開或封閉箱主體17的下部。當通過電池倉門21打開箱主體17的下部時,能將電池10置入箱主體17內。當電池10置入箱主體17內時,電池10的電極與箱主體17內的電池輸出座13接觸,由于電池輸出座13在箱主體17內與箱內電源插座14電連接,從而能使得電池10與箱內電源插座14的電連接。電池10與箱內電壓插座14電連接后,通過箱內電源插座14提供控制電路板1以及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工作電能,箱內電源插座14與控制電路板1以及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具體電路連接形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只要能滿足對控制電路板1以及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供電需要即可,具體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在所述箱主體17內的底板25上設置用于對電池10置入過程導向的置入導向板24,在底板25上還設置若干用于對置入箱主體17內電池10進行定位的電池定位體12;電池10上還設有用于對充電的電池充電座9。
本發明實施例中,在箱主體17的底板25上設置呈豎直分布的置入導向板24,兩置入導向板24間的距離與電池10的寬度相適配,從而通過置入導向板24能對電池10的置入過程進行導向,直至電池10與電池輸出座13連接配合;此后,可以關閉電池倉門21。
在電池10與電池輸出座13連接配合后,為了保證電池10在箱主體17內保持供電的穩定性,利用電池定位體12能對電池10進行定位。如圖5所示,為電池10與電池定位體12的配合放大圖,其中,電池定位體12包括定位鋼珠31以及定位彈簧32,所述定位鋼珠31支撐于定位彈簧32的頂端,定位彈簧32位于底板25內,電池10置入箱主體17內后,利用定位彈簧32與定位鋼珠31之間的配合,能頂住電池10,確保在使用過程中,電池10保持與電池輸出座13連接的穩定性,即確保電池10供電的穩定性。
電池10可以采用鋰電池,置入箱主體17內的電池10還可以利用電池充電座9進行充電,電池充電座9鄰近電池倉門21,即當需要對電池10進行充電時,打開電池倉門21,通過電池充電座9與外部的電源連接即可,電池10利用電池充電座9與外部電源連接后,可以通過常用的充電方式對電池10進行充電,具體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在所述箱主體17內的下部設置散熱器16,箱主體17上設置散熱格柵20,散熱器16與控制電路板1電連接。本發明實施例中,散熱器16位于箱主體17的底板25上,散熱器16靠近立式壓縮機模組15,散熱格柵20與電池倉門21分別位于箱主體17對應的側面,通過散熱器16對箱主體17內的熱量進行有效散熱,散熱器16的具體工作過程由控制電路板1進行控制,控制電路板1與散熱器16間的具體工作配合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此外,在箱主體17上還設置箱體側格柵19,箱體側格柵19位于箱主體17的一側,并鄰近散熱格柵20。
進一步地,在所述箱主體17內的上部設有側壁保溫層7,所述側壁保溫層7包裹在內膽體23上,通過在側壁保溫層7安裝有若干用于檢測內膽體23內實時溫度的溫度傳感器6,所述溫度傳感器6的測溫頭端穿過內膽體23的側壁,且溫度傳感器6測溫頭端與內膽體23側壁平齊,溫度傳感器6與控制電路板1電連接;
控制電路板1內預置有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控制電路板1能將溫度傳感器6采集的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比較;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不匹配時,控制電路板1調節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運行頻率,直至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相匹配。
本發明實施例中,為了確保內膽體23的冷藏效果,需要在內膽體23的外壁包裹側壁保溫層7,側壁保溫層7可以采用現有常用的保溫材料,具體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目前,對內膽體23內溫度的測量一般是直接將溫度傳感器6與蒸發器8接觸,通過蒸發器8的溫度間接判斷內膽體23內的溫度,而這種測溫方式無法精確獲取內膽體23內的真實溫度。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側壁保溫層7安裝溫度傳感器6,且將溫度傳感器6的測溫頭端穿過內膽體23的側壁,即使得溫度傳感器6的測溫頭端能接觸到內膽體23內部,為了保證不影響內膽體23的存放物品,需要將溫度傳感器6的測溫頭端與內膽體23的側壁平齊。當將溫度傳感器6采用上述安裝布置形式時,需要保證溫度傳感器6與內膽體23接觸部位的密封性能以及對溫度傳感器6的防水性,確保內膽體23以及溫度傳感器6使用過程中的可靠性,具體密封性以及防水性的措施可以采用本技術領域常用的形式,只要滿足具體的使用即可,此處不再贅述。
溫度傳感器6與控制電路板1電連接后,能將檢測內膽體23的實時溫度傳輸至控制電路板1內。具體實施時,根據不同運輸物品的需要,可以在控制電路板1內設置所需的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所述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即是滿足物品運輸過程中的最近溫度或最佳溫度范圍,不同物品的移動制冷目標溫度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在控制電路板1內設定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后,需要將溫度傳感器6采集的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比較;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不匹配,具體是指移動制冷當前溫度不在移動制冷目標溫度的范圍內,如,移動制冷當前溫度低于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或高于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控制電路板1通過調節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運行頻率,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運行頻率不同時,能有效改變內膽體23內的當前溫度,從而使得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匹配。本發明實施例中,控制電路板1通過調節立式壓縮機模組15的運行頻率,使得移動制冷當前溫度與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匹配時,也能有效節省電池10的供電消耗。
如圖1和圖6所示,在上開門蓋板3上設置用于信息顯示的顯示屏18以及用于信息輸入的按鍵模塊28,所述顯示屏18以及按鍵模塊28均與控制電路板1電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中,顯示屏18設置于上開門蓋板3上,通過顯示屏18能夠信息顯示,通過顯示屏18顯示的信息可以包括物品輸送的目的地、移動制冷當前溫度、移動制冷目標溫度等,通過按鍵模塊28能向控制端電路板1內輸入所需的信息,如通過按鍵模塊28向控制電路板1內輸入移動制冷目標溫度等,顯示屏18、按鍵模塊28以及溫度傳感器6工作時所需的電能均由電池10提供。具體實施時,可以通過觸摸屏同時實現顯示屏18以及按鍵模塊28的功能,具體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所述上開門蓋板3內設有用于收納保溫袋4的保溫袋收納倉,且在上開門蓋板3的內表面上鋪設有上蓋板保溫層5。
本發明實施例中,保溫袋收納倉位于上開門蓋板3內,通過保溫袋收納倉來收納保溫袋4;在上開門蓋板3的端部設有保溫袋收納倉門33,通過保溫袋收納倉門33能夠實現保溫袋4的拿取或放入。當取出保溫袋4時,可以將內膽體23內的物品放入保溫袋4內,便于將需冷藏運輸的物品運輸到移動制冷箱體不便于運行的位置區域。上蓋板保溫層5覆蓋在上開門蓋板3的內壁,通過上蓋板保溫層5能有效提高上開門蓋板3的保溫性能。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電路板1包括制冷箱控制器27,所述立式壓縮機模組15、電源10均與制冷箱控制器27連接,所述制冷箱控制器27還與用于讀取溫度標簽相應溫度值的RFID讀卡器29連接,制冷箱控制器27將RFID讀卡器29讀取的溫度值設定為移動制冷目標溫度。
本發明實施例中,制冷箱控制器27可以采用常用的微處理芯片,如單片機、ARM等,具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此處不再贅述。制冷箱控制器27控制整個制冷箱的工作狀態,因此,立式壓縮機模組15、電源10均與制冷箱控制器27電連接。具體實施時,顯示屏18以及按鍵模塊28均與制冷箱控制器27電連接,除了可以通過按鍵模塊28向制冷箱控制器27內設置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外,還可以通過RFID讀卡器29讀取對應的溫度標簽的方式向制冷箱控制器27內設置所需的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具體實施時,RFID讀卡器29與制冷箱控制器27連接,RFID讀卡器29能讀取不同溫度標簽的溫度值,當讀取溫度標簽所代表的溫度值后,制冷箱控制器27將相應讀取的標簽溫度設定為移動制冷目標溫度。RFID讀卡器29讀取溫度標簽內存儲溫度值的過程,以及RFID讀卡器29與制冷箱控制器27配合實現移動制冷目標溫度的具體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控制電路板1上還包括用于獲取移動制冷箱體位置信息的定位模塊30連接。控制電路板1上還包括用于無線數據傳輸的無線通訊模塊26,控制電路板1通過無線通訊模塊26與云端服務器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塊30可以采用GPS定位模塊或北斗定位模塊,定位模塊30與制冷箱控制器27連接,制冷箱控制器27可以將定位模塊30獲取的位置信息通過顯示屏18進行顯示輸出。無線通訊模塊26可以采用藍牙模塊、WIFI模塊、GPRS模塊、3G模塊或4G模塊等形式,只要能滿足無線傳輸的需求即可。制冷箱控制器27通過無線通訊模塊26與云端服務器連接,在與云端服務器連接后,能實現制冷箱控制器27與云端服務器之間的通訊。
制冷箱控制器27與云端服務器通訊后,能將移動制冷箱運輸過程中的移動制冷當前溫度、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實時位置信息以及電池10等的工作狀態全部傳輸至云端服務器,由云端服務器對整個運輸過程的狀態進行有效記錄與監控,后續可根據運輸過程中記錄信息進行追溯。定位模塊30、無線通訊模塊26工作時所需的電能也均由電池10提供。
云端服務器還可以通過無線通訊模塊26設置制冷箱控制器27內的移動制冷目標溫度,此外,制冷箱控制器27還可以通過無線通訊模塊26與多種手持終端等連接,手持終端與制冷箱控制器27連接后,也能調整制冷箱控制器27內的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即實現多種途徑下的移動制冷目標溫度設定。云端服務器與制冷箱控制器27無線通信、手持終端與制冷箱控制器27無線通信后,可采用本技術領域常用得到技術手段設置移動制冷目標溫度,具體設置移動制冷目標溫度的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在箱主體17內通過立式壓縮機模組15與蒸發器8配合,實現對內膽體23的制冷需求,從而能滿足電池10的供電需求,采用立式壓縮機模組15能確保在傾斜、震動、顛簸環境下的使用可靠性,真正滿足在移動便攜情況下的制冷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