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
背景技術:
換熱器機組是一種能夠進行熱能交換的設備,一種典型的換熱器機組包括有換熱器主體、氣液分離器以及壓縮機,換熱器主體、氣液分離器與壓縮機依次連接,由換熱器主體實現熱能交換。
在現有技術中,換熱器主體在運行狀態下整體質量較大,氣液分離器以及壓縮機等組件的質量較小,這樣換熱器主體、氣液分離器與壓縮機均布在底架上,容易使得換熱器機組的重心向換熱器主體偏離,造成換熱器機組運行的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一)技術問題
綜上所述,如何提高換熱器機組運行的穩定性,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包括有換熱器主體、與所述換熱器主體連接的主管路、與所述主管路連接的氣液分離器以及同時與所述氣液分離器連接的壓縮機以及油分離裝置,所述氣液分離器、所述壓縮機以及所述油分離裝置連接組成一個工作單元。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矩形結構的底架,所述底架為中心對稱結構,所述底架具有寬邊中心線;
所述工作單元設置有四個,四個所述工作單元沿所述底架的長度方向等間隔設置,四個所述工作單元形成工作組,所述工作組與所述換熱器主體以所述寬邊中心線為對稱中心分設于所述底架上。
優選地,所述底架包括有鋼制構架,于所述鋼制構架的上側設置有安裝板,所述換熱器主體以及所述工作組均固定設置于所述安裝板上;于所述鋼制構架的下側設置有平面結構的穩定板。
優選地,所述安裝板為鋼板。
優選地,所述底架的側邊上設置有吊裝環,所述吊裝環為金屬吊裝環。
(三)有益效果
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將氣液分離器、壓縮機以及油分離裝置連接虛擬成一個設備,即工作單元,并且工作單元設置四個,四個工作單元組成工作組,這樣,工作組的整體質量與換熱器主體的整體質量接近,工作組以及換熱器主體分設在寬邊中心線的兩側,上述結構設計能夠使得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的重心維持在底架的中心線上,保證機組在搬運和運行的過程中都更加平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的俯視圖;
在圖1和圖2中,部件名稱與附圖編號的對應關系為:
換熱器主體1、主管路2、氣液分離器3、壓縮機4、油分離裝置5、底架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請參考圖1和圖2,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的俯視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包括有換熱器主體1、與換熱器主體1連接的主管路2、與主管路2連接的氣液分離器3以及同時與氣液分離器3連接的壓縮機4以及油分離裝置5。
在上述結構設計中:
管殼式換熱器采用現有技術中常用的列管式換熱器,其是以封閉在殼體中管束的壁面作為傳熱面的間壁式換熱器。這種換熱器結構較簡單,操作可靠,可用各種結構材料(主要是金屬材料)制造,能在高溫、高壓下使用,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換熱器類型。
在換熱器主體1的外側設置有一條與其平行的主管路2,主管路2用于其他設備的連接安裝。
氣液分離器3是一種安裝在氣體壓縮機4的出入口位置、用于氣液分離的裝置。與氣液分離器3同時連接的有壓縮機4以及油分離裝置5,油分離裝置5的作用是將制冷壓縮機4排出的高壓蒸汽中的潤滑油進行分離,以保證裝置安全、高效地運行。根據降低氣流速度和改變氣流方向的分油原理,使高壓蒸汽中的油粒在重力作用下得以分離。一般氣流速度在1m/s以下,就可將蒸汽中所含直徑在0.2mm以上的油粒分離出來。通常使用的油分離器有洗滌式、離心式、填料式和過濾式四種。
為了能夠對各個組件進行集成化安裝,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矩形結構的底架6,底架6為中心對稱結構,底架6具有寬邊中心線。寬邊中心線是一條過底架6寬邊中心并與寬邊垂直的虛擬線。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沒有對換熱器主體1、主管路2、氣液分離器3、壓縮機4以及油分離裝置5進行結構改進,而是在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整體設備中對各個組件的設置數量進行結構限定以及安裝位置的限定。
具體地,氣液分離器3、壓縮機4以及氣液分離器3連接并組成有一個工作單元,工作單元設置有四個,四個工作單元沿底架6的長度方向等間隔設置,四個工作單元形成工作組,工作組與換熱器主體1分設于寬邊中心線的兩側,并在底架6上對稱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管殼式換熱器的整體重量為656kg,單個壓縮機的重量為159kg。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將氣液分離器3、壓縮機4以及油分離裝置5連接虛擬成一個設備,即工作單元,并且工作單元設置四個,四個工作單元組成工作組,這樣,工作組的整體質量與換熱器主體1的整體質量接近,工作組以及換熱器主體1分設在寬邊中心線的兩側,上述結構設計能夠使得新型管式換熱器機組的重心維持在底架6的中心線上,保證機組在搬運和運行的過程中都更加平穩。
為了提高底架6的結構強度以及其他組件安裝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對底架6進行了結構優化。在本實施例中,底架6包括有鋼制構架,于鋼制構架的上側設置有安裝板,換熱器主體1以及工作組均固定設置于安裝板上;于鋼制構架的下側設置有平面結構的穩定板。
具體地,安裝板為鋼板。
具體地,底架6的側邊上設置有吊裝環,吊裝環為金屬吊裝環。吊裝環環繞底架6的外緣等間隔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吊裝環為金屬板材沖孔形成,其通過焊接方式固定設置在底架6上。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