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96503閱讀:947來源:國知局
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制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



背景技術:

現有的空氣源熱泵機組不能同時提供冷源和熱源,在提供冷源或熱源需求時都需要將不需要的熱量或者冷量排到大氣中,造成能量浪費,使得空氣源熱泵機組的能效低。

現有的空氣源熱泵機組在冬季提供熱源時,在翅片式換熱器表面溫度低于0℃時,翅片式換熱器便會結霜,需要對翅片式換熱器進行除霜,除霜過程需將四通閥進行換向以轉為制冷模式,改變翅片式換熱器內的冷媒流向以進行逆循環除霜。在逆循環除霜過程中由于冷媒壓力波動對壓縮機沖擊較大,會縮短壓縮機的使用壽命,同時在逆循環除霜過程中,使用側熱源溫度周期性急劇下降而造成舒適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可以同時向使用側提供冷源和熱源或者生活熱水。同時,該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在除霜過程中,制熱運行沒有中斷,機組持續向使用側提供熱量,保證了用戶的使用舒適性。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包括:壓縮機,所述壓縮機具有吸氣口和排氣口;多個翅片式換熱器和多個四通換向閥,所述多個四通換向閥與所述多個翅片式換熱器分別一一對應,每個所述四通換向閥包括第一至第四閥口,每個所述四通換向閥的所述第一閥口與所述排氣口相連,每個所述四通換向閥的所述第二閥口與所述翅片式換熱器的一端相連,每個所述四通換向閥的所述第三閥口與所述吸氣口相連,每個所述四通換向閥的所述第四閥口均連接有一個止回閥,每個所述止回閥的出口通過第三管道連通;每個所述翅片式換熱器的另一端均連接有一個單向閥和制熱節流元件,每個所述單向閥的出口和每個所述制熱節流元件通過公用管路彼此連接;第一殼管式換熱器,所述第一殼管式換熱器具有第一至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與所述吸氣口相連,所述第二管口與制冷節流元件相連,所述制冷節流元件的另一端分別和制熱單向閥的出口、制冷單向閥的出口相連,所述制冷單向閥的進口和所述公用管路相連;第二殼管式換熱器,所述第二殼管式換熱器具有第三至第四管口,所述第三管口與所述第三管道相連,所述第四管口和所述制熱單向閥的進口相連;制熱電動閥,所述制熱電動閥的一端和所述制熱單向閥的出口相連,所述制熱電動閥的另一端和所述公用管路相連;制冷電動閥,所述制冷電動閥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管道相連,所述制冷電動閥的另一端和所述吸氣口相連;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通過設置多個翅片式換熱器、多個四通閥、第一殼管式換熱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從而不僅可以同時向使用側提供冷源和熱源或者生活熱水,將冷量和熱量全部回收,提高了空氣源熱泵機組的效率,同時也可以進行單一冷源或者熱源的利用,并且可以由同時提供冷源和熱源的模式無縫切換為提供單一冷源或熱源的模式。且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可以在冬季對翅片換熱器進行除霜時不間斷提供熱源,避免傳統的因翅片換熱器除霜而導致的使用側溫度周期性急劇下降而帶來的舒適性降低,提高了用戶的使用舒適性,且在除霜期間制熱運行持續穩定,未引起系統壓力變化,因此未對壓縮機造成沖擊,延長了壓縮機的使用壽命。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四通換向閥的所述第一閥口通過第一管道連通,所述排氣口與所述第一管道相連。從而使得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的結構簡單。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多個四通換向閥的所述第三閥口通過第二管道連通,所述吸氣口與所述第二管道相連。從而使得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的結構簡單。

可選地,所述制熱電動閥為電磁閥或其他電驅動閥門。

可選地,所述制冷電動閥為電磁閥或其他電驅動閥門。

可選地,所述制冷節流元件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

可選地,每個所述制熱節流元件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

具體地,所述壓縮機為制冷壓縮機。

可選地,所述壓縮機為螺桿壓縮機。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處于制冷運行時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處于同時制冷、制熱運行時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處于制熱運行時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處于制熱運行且第四翅片式換熱器處于除霜狀態的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處于制熱運行且第三翅片式換熱器處于除霜狀態的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處于制熱運行且第二翅片式換熱器處于除霜狀態的示意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處于制熱運行且第一翅片式換熱器處于除霜狀態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壓縮機10、排氣口b、吸氣口a、

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第一閥口d、第二閥口c、第三閥口s、第四閥口e、

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

第一單向閥40a、第二單向閥40b、第三單向閥40c、第四單向閥40d、

第一制熱節流元件130a、第二制熱節流元件130b、第三制熱節流元件130c、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d、公用管路180

第一止回閥90a、第二止回閥90b、第三止回閥90c、第四止回閥90d、

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第一管口f、第二管口g、

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第三管口h、第四管口j、

制冷節流元件60、制冷單向閥50、制熱單向閥110、

制熱電動閥120、制冷電動閥80

第一管道150、第二管道160、第三管道170

第一排水口m、第二排水口n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項”、“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參考圖1-圖7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需要說明的是,在下述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中,只描述了該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包括四個翅片式換熱器和四個四通換向閥的情況,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不限于此,普通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顯然知道的是,在閱讀了本發明此處公開的教導,可以將該實施例應用于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包括兩個、三個及四個以上的翅片式換熱器和兩個、三個及四個以上的四通換向閥的情況,其中,翅片式換熱器的數量和四通換向閥的數量相等且分別一一對應,這也落入到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下面對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6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包括:壓縮機10、四個四通換向閥(20a、20b、20c、20d)、四個翅片式換熱器(30a、30b、30c、30d)、四個單向閥(40a、40b、40c、40d)、四個制熱節流元件(130a、130b、130c、130d)、四個止回閥(90a、90b、90c、90d)、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制冷節流元件60、制冷單向閥50、制熱單向閥110、制冷電動閥80、制熱電動閥120,其中,壓縮機10具有吸氣口a和排氣口b,具體地,壓縮機10為制冷壓縮機。可選地,壓縮機10為螺桿式壓縮機,需要說明的是,壓縮機10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等均為現有技術,這里就不詳細描述。

四個四通換向閥與四個翅片式換熱器分別一一對應,每個四通換向閥包括第一閥口d、第二閥口c、第三閥口s和第四閥口e,每個四通換向閥的第一閥口d與排氣口b相連,每個四通換向閥的第二閥口c與翅片式換熱器的一端相連,每個四通換向閥的第三閥口s與吸氣口a相連,每個四通換向閥的第四閥口e均連接有止回閥,每個止回閥的出口通過第三管道170聯通;每個翅片式換熱器的另一端均連接有一個單向閥和制熱節流元件,每個單向閥的出口和每個制熱節流元件通過公用管路180彼此連接。

具體地,四個四通換向閥分別為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第三四通換向閥20c和第四四通換向閥20d,四個翅片式換熱器分別為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和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其中,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的第一閥口d與排氣口b相連,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的第二閥口c與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的一端相連,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的第三閥口s與吸氣口a相連,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的第四閥口e與第一止回閥90a相連。

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的第一閥口d與排氣口b相連,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的第二閥口c與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的一端相連,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的第三閥口s與吸氣口a相連,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的第四閥口e與第二止回閥90b相連。

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的第一閥口d與排氣口b相連,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的第二閥口c與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的一端相連,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的第三閥口s與吸氣口b相連,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的第四閥口e與第三止回閥90c相連。

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一閥口d與排氣口b相連,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二閥口c與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的一端相連,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三閥口s與吸氣口b相連,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四閥口e與第四止回閥90d相連。

第一止回閥90a的出口、第二止回閥90b的出口、第三止回閥90c的出口、第四止回閥90d的出口分別連接至第三管道170上,也就是說,第一止回閥90a在從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的第四閥口e到第三管道17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第二止回閥90b在從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的第四閥口e到第三管道17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第三止回閥90c在從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的第四閥口e到第三管道17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第四止回閥90d在從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四閥口e到第三管道17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

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一單向閥40a和第一制熱節流元件130a,第一單向閥40a的出口、第一制熱節流元件130a通過公用管路180相連,具體而言,第一單向閥40a的進口和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相連,第一單向閥40a的出口與公用管路180相連,第一制熱節流元件130a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公用管路180相連,也就是說,第一單向閥40a和第一制熱節流元件130a并聯,且第一單向閥40a在從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到公用管路18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

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單向閥40b和第二制熱節流元件130b,第二單向閥40b的出口、第二制熱節流元件130b通過公用管路180相連,具體而言,第二單向閥40b的進口和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相連,第二單向閥40b的出口與公用管路180相連,第二制熱節流元件130b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公用管路180相連,也就是說,第二單向閥40b和第二制熱節流元件130b并聯,且第二單向閥40b在從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到公用管路18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

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三單向閥40c和第三制熱節流元件130c,第三單向閥40c的出口、第三制熱節流元件130c通過公用管路180相連,具體而言,第三單向閥40c的進口和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相連,第三單向閥40c的出口與公用管路180相連,第三制熱節流元件130c的兩端分別與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公用管路180相連,也就是說,第三單向閥40c和第三制熱節流元件130c并聯,且第三單向閥40c在從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到公用管路18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

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的另一端連接有第四單向閥40d和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d,第四單向閥40d的出口、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d通過公用管路180相連,具體而言,第四單向閥40d的進口和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相連,第四單向閥40d的出口與公用管路180相連,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d的兩端分別與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公用管路180相連,也就是說,第四單向閥40d和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d并聯,且第四單向閥40d在從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到公用管路18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

可選地,第一至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a、130b、130c、130d)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

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具有第一管口f、第二管口g,第一管口f與吸氣口a相連,第二管口g與制冷節流元件60相連。其中,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還包括出水口m,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的工作原理等均為現有技術,這里就不詳細描述。

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具有第三管口h、第四管口j,第三管口h與第三管道170相連,第四管口j與制熱單向閥110的進口相連。其中,需要說明的是,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還包括出水口n,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的工作原理等均為現有技術,這里就不詳細描述。

制冷節流元件60的另一端分別和制熱單向閥110的出口、制冷單向閥50的出口相連,制冷單向閥50的進口和公用管路180相連,也就是說,制熱單向閥110在從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的第四管口j到制冷節流元件6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制冷單向閥50在從公用管路180到制冷節流元件60的方向上單向導通;可選地,制冷節流元件100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

制熱電動閥120的一端和制熱單向閥110的出口相連,另一端和公用管路180相連;可選地,制熱電動閥120為電磁閥或其他電驅動閥門。

制冷電動閥80的一端和第三管道170相連,另一端和吸氣口a相連;可選地,制冷電動閥80為電磁閥或其他電驅動閥門。

如圖1所示,當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處于制冷運行時,此時每個四通換向閥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c導通且第三閥口s和第四閥口e導通,制冷電動閥80打開,制熱電動閥120關閉;此時從壓縮機10的排氣口b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通過四個四通換向閥(20a、20b、20c、20d)分別進入到對應的四個翅片式換熱器(30a、30b、30c、30d)內,冷媒在四個翅片式換熱器內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每個翅片式換熱器流出的液體冷媒通過對應的單向閥(40a、40b、40c、40d)進入到公用管路180內,液體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匯合后通過制冷單向閥50后到達制冷節流元件60處,經過制冷節流元件60的節流降壓后進入到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冷媒在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吸熱蒸發后成為氣體,氣體冷媒進入到壓縮機10的吸氣口a,被壓縮機10吸入,冷媒在壓縮機10內再次壓縮后排出,完成制冷循環。此時,循環冷媒不經過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內的冷媒經過第三管道170、制冷電動閥80后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從而參與到制冷循環中。

由于循環冷媒在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中吸熱蒸發,從而可在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的出水口m處向使用側提供冷源。

如圖2所示,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在同時制冷、制熱運行時,此時每個四通換向閥的第一閥口d和第四閥口e導通且第二閥口c和第三閥口s導通,制冷電動閥80關閉,制熱電動閥120關閉;此時從壓縮機10的排氣口b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先后經過四個四通換向閥(20a、20b、20c、20d)、四個止回閥(90a、90b、90c、90d)進入到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內,冷媒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液體冷媒通過制熱單向閥110后到達制冷節流元件60處,經過制冷節流元件60的節流降壓后進入到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冷媒在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吸熱蒸發后成為氣體,氣體冷媒進入到壓縮機10的吸氣口a,被壓縮機10吸入,冷媒在壓縮機10內再次壓縮后排出,完成同時制冷、制熱循環。此時,循環冷媒不經過四個翅片式換熱器(30a、30b、30c、30d),四個翅片式換熱器(30a、30b、30c、30d)內的冷媒經過與之對應的四個四通換向閥(20a、20b、20c、20d)后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從而參與到同時制冷、制熱循環中。

由于循環冷媒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從而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的出水口n處向使用側提供熱源。

由于循環冷媒在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中吸熱蒸發,從而可在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的出水口m處向使用側提供冷源。

如圖3所示,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在制熱運行時,此時每個四通換向閥的第一閥口d和第四閥口e導通且第二閥口c和第三閥口s導通,制冷電動閥80關閉,制熱電動閥120打開;此時從壓縮機10的排氣口b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先后經過四個四通換向閥(20a、20b、20c、20d)、四個止回閥(90a、90b、90c、90d)進入到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內,冷媒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液體冷媒先后通過制熱單向閥110、制熱電動閥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內,公用管路180內的冷媒分成四路,該四路冷媒分別通過四個制熱節流元件(130a、130b、130c、130d)節流降壓后進入到對應的四個翅片式換熱器(30a、30b、30c、30d)內進行蒸發吸熱以形成氣體,從每個翅片式換熱器排出的氣體經過對應的四個四通換向閥(20a、20b、20c、20d)后進入到壓縮機10的吸氣口a,被壓縮機10吸入,冷媒在壓縮機10內再次壓縮后排出,從而完成制熱循環。此時,循環冷媒不經過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的冷媒通過第一管口f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從而參與到制熱循環中。

由于循環冷媒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從而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的出水口n處向使用側提供熱源。

如圖4所示,當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處于制熱運行且需要對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進行除霜時,此時第一至第三四通換向閥(20a、20b、20c)的第一閥口d和第四閥口e導通且第二閥口c和第三閥口s導通,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c導通且第三閥口s和第四閥口e導通,制冷電動閥80關閉,制熱電動閥120打開;此時從壓縮機10的排氣口b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分為四路,其中三路分別先后經過第一至第三四通換向閥(20a、20b、20c)、第一至第三止回閥(90a、90b、90c)進入到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內,冷媒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液體冷媒先后通過制熱單向閥110、制熱電動閥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內;另一路冷媒通過第四四通換向閥20d進入到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內,該另一路冷媒在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在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內的液體冷媒壓力達到系統(即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運行壓力時,第四單向閥40d才能導通,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內的液體冷媒才能經過第四單向閥40d排出,從第四單向閥40d排出的另一路液體冷媒和從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排出的液體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內匯合。匯合后的液體冷媒分為三路,分別通過第三制熱節流元件130c、第二制熱節流元件130b和第一制熱節流元件130a節流降壓后進入到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和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內進行蒸發吸熱以形成氣體,從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排出的氣體冷媒分別通過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第一四通換向閥20a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冷媒在壓縮機10內再次壓縮后排出,從而完成制熱循環。此時,循環冷媒不經過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的冷媒通過第一管口f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從而參與到制熱循環中。

由于循環冷媒中的三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從而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的出水口n處向使用側提供熱源,由于循環冷媒中的另一路在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中釋放熱量,從而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表面的霜層被融化。由此實現了除霜過程中,制熱運行不中斷。

如圖5所示,當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處于制熱運行且需要對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進行除霜時,此時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一閥口d和第四閥口e導通且第二閥口c和第三閥口s導通,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c導通且第三閥口s和第四閥口e導通,制冷電動閥80關閉,制熱電動閥120打開;此時從壓縮機10的排氣口b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分為四路,其中三路分別先后經過第一、第二、第四四通換向閥(20a、20b、20d),第一、第二、第四止回閥(90a、90b、90d)進入到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內,冷媒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液體冷媒先后通過制熱單向閥110、制熱電動閥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內;另一路冷媒通過第三四通換向閥20c進入到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內,該另一路冷媒在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在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內的液體冷媒壓力達到系統(即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運行壓力時,第三單向閥40c才能導通,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內的液體冷媒才能經過第三單向閥40c排出,從第三單向閥40c排出的另一路液體冷媒和從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排出的液體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內匯合。匯合后的液體冷媒分為三路,分別通過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d、第二制熱節流元件130b和第一制熱節流元件130a節流降壓后進入到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和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內進行蒸發吸熱以形成氣體,從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排出的氣體冷媒分別通過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第一四通換向閥20a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冷媒在壓縮機10內再次壓縮后排出,從而完成制熱循環。此時,循環冷媒不經過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的冷媒通過第一管口f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從而參與到制熱循環中。

由于循環冷媒中的三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從而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的出水口n處向使用側提供熱源;由于循環冷媒中的另一路在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中釋放熱量,從而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表面的霜層被融化。由此實現了除霜過程中,制熱運行不中斷。

如圖6所示,當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處于制熱運行且需要對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進行除霜時,此時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一閥口d和第四閥口e導通且第二閥口c和第三閥口s導通,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c導通且第三閥口s和第四閥口e導通,制冷電動閥80關閉,制熱電動閥120打開;此時從壓縮機10的排氣口b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分為四路,其中三路分別先后經過第一、第三、第四四通換向閥(20a、20c、20d),第一、第三、第四止回閥(90a、90c、90d)進入到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內,冷媒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液體冷媒先后通過制熱單向閥110、制熱電動閥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內;另一路冷媒通過第二四通換向閥20b進入到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內,該另一路冷媒在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在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內的液體冷媒壓力達到系統(即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運行壓力時,第二單向閥40b才能導通,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內的液體冷媒才能經過第二單向閥40b排出,從第二單向閥40b排出的另一路液體冷媒和從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排出的液體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內匯合。匯合后的液體冷媒分為三路,分別通過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d、第三制熱節流元件130c和第一制熱節流元件130a節流降壓后進入到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和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內進行蒸發吸熱以形成氣體,從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排出的氣體冷媒分別通過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第一四通換向閥20a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冷媒在壓縮機10內再次壓縮后排出,從而完成制熱循環。此時,循環冷媒不經過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的冷媒通過第一管口f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從而參與到制熱循環中。

由于循環冷媒中的三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從而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的出水口n處向使用側提供熱源;由于循環冷媒中的另一路在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中釋放熱量,從而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表面的霜層被融化。由此實現了除霜過程中,制熱運行不中斷。

如圖7所示,當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處于制熱運行且需要對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進行除霜時,此時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一閥口d和第四閥口e導通且第二閥口c和第三閥口s導通,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c導通且第三閥口s和第四閥口e導通,制冷電動閥80關閉,制熱電動閥120打開;此時從壓縮機10的排氣口b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分為四路,其中三路分別先后經過第二、第三、第四四通換向閥(20b、20c、20d),第二、第三、第四止回閥(90b、90c、90d)進入到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內,冷媒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液體冷媒先后通過制熱單向閥110、制熱電動閥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內;另一路冷媒通過第一四通換向閥20a進入到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內,該另一路冷媒在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中釋放熱量后成為液體,在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內的液體冷媒壓力達到系統(即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運行壓力時,第一單向閥40a才能導通,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內的液體冷媒才能經過第一單向閥40a排出,從第一單向閥40a排出的另一路液體冷媒和從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排出的液體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內匯合。匯合后的液體冷媒分為三路,分別通過第四制熱節流元件130d、第三制熱節流元件130c和第二制熱節流元件130b節流降壓后進入到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和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內進行蒸發吸熱以形成氣體,從第四翅片式換熱器30d、第三翅片式換熱器30c、第二翅片式換熱器30b排出的氣體冷媒分別通過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第二四通換向閥20b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冷媒在壓縮機10內再次壓縮后排出,從而完成制熱循環。此時,循環冷媒不經過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內的冷媒通過第一管口f與壓縮機10的吸氣口a相連,被壓縮機10吸入,從而參與到制熱循環中。

由于循環冷媒中的三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中釋放熱量,從而可在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的出水口n處向使用側提供熱源;由于循環冷媒中的另一路在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中釋放熱量,從而第一翅片式換熱器30a表面的霜層被融化。由此實現了除霜過程中,制熱運行不中斷。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四個四通換向閥單獨工作,即四個四通換向閥之間互不干涉,上述的描述是需對一個翅片式換熱器進行除霜時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的冷媒循環的具體說明,值得理解的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在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處于制熱運行時,可同時對兩個或三個翅片式換熱器進行除霜,也可以對四個翅片式換熱器進行輪流循環除霜。其中進行除霜的翅片式換熱器可以任意組合以進行先后順序的除霜過程。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通過設有多個翅片式換熱器、多個四通閥、第一殼管式換熱器70以及第二殼管式換熱器100,從而不僅可以不間斷同時向使用側提供冷源和熱源或者生活熱水,將冷源和熱源全部利用,提高了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的效率,同時也可以進行單一冷源或者熱源的利用,并且可以由同時提供冷源和熱源的模式無縫切換為提供單一冷源或熱源的模式。且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可以在冬季對翅片換熱器進行除霜時不間斷提供熱源,避免傳統的因翅片換熱器除霜而導致的使用側溫度周期性急劇下降而帶來的舒適性降低,提高了用戶的使用舒適性,且在除霜期間制熱運行持續穩定,未引起系統壓力變化,因此未對壓縮機10造成沖擊,延長了壓縮機10的使用壽命。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圖7所示,四個四通換向閥的第一閥口d通過第一管道150連通,壓縮機10的排氣口與第一管道150相連。也就是說,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的第一閥口d、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的第一閥口d、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的第一閥口d和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一閥口d通過第一管道150連通。從而使得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的結構簡單。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如圖1-圖7所示,四個四通換向閥的第三閥口s通過第二管道160連通,壓縮機10的吸氣口與第二管道160相連。也就是說,第一四通換向閥20a的第三閥口s、第二四通換向閥20b的第三閥口s、第三四通換向閥20c的第三閥口s和第四四通換向閥20d的第三閥口s通過第二管道160連通。從而使得不間斷制熱多功能空氣源熱泵機組1000的結構簡單。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昔阳县| 阳江市| 开江县| 方城县| 黄骅市| 德阳市| 陵川县| 汉川市| 连南| 平凉市| 顺昌县| 武山县| 桂平市| 重庆市| 高淳县| 绵竹市| 阿瓦提县| 崇仁县| 武功县| 土默特右旗| 聊城市| 洱源县| 岢岚县| 高安市| 平昌县| 疏附县| 太原市| 肥东县| 桐柏县| 东阿县| 武平县| 绩溪县| 吴江市| 政和县| 宁国市| 巴彦县| 青阳县| 朝阳县| 嘉荫县|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