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管狀兩側過濾水處理濾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的水處理濾材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管狀兩側過 濾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水處理設備中過濾材料一般為板狀、管狀或其他形狀。過濾時水流從一個側 面進入,從另一個側面流出。污染物被阻擋在進水的一個側面,并在該側面沉 積或積聚,隨著過濾過程的進行,污染物會越來越厚,過濾阻力隨之增大,從 而影響水的流量,最終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這時需要對濾材進行清洗以去除 濾材表面的污染物,從而恢復其流量。人們希望從開始過濾到清洗之間的的時 間,在不影響水質的前提下,過濾的水量越大越好,而水過濾量跟過濾濾材面 積有關。在濾材孔徑一定的情況下過濾面積越大,水過濾量越大。
對于管狀濾材,要增加水過濾的量,需增加過濾材料的數量,也就是說,該 過濾材料的體積增加,從而使設備結構變得復雜,增加了制造成本。而該兩面 過濾水處理濾材的結構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過濾面積比普通管狀濾材的有效過
濾面積增加50%以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管狀兩側過濾水處理濾材結構,該結構包括兩支不同直徑 的管狀濾材(1)(2)套在一起, 一端用中心有孔的密封件(5)粘接,另一端用設有導 流孔A的密封連接件(3)粘接,使之形成一個密封且一端有導流孔A空腔I 。塑 料連接件(3)與塑料連接件(4)粘接,形成一個兩端帶有導流孔A和B的空腔II 。工作時,水從濾材(1)的內側和濾材(2)的外側進入空腔I,并經過導流 U進
入空腔n,最后從空腔n下部的導流孔B流出,從而達到凈化水的作用。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專利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l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箭頭方向表示工作時水流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這里的描述并不構 竭對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結合圖l、圖2所示。
將帶有導流孔A的塑料連接件(3)放入帶有導流孔B塑料連接件(4)中,并用膠 粘接,由于塑料件(4)的內側有一個臺階,粘接后在塑料件(3X4)之間形成一個空 腔II,空腔II與導流孔A和導流孔B相連。將濾材(l)與塑料連接件(3)粘接,濾 材(2)沿著濾材(1)的外側套入,并與塑料連接件(3)(4)粘接,再用塑料密封件(5) 將濾材(1)(2)的另一端粘接、密封,密封件(5)中間有孔,作為濾材(l)的進水通道, 這樣濾材(1)(2)的內側形成一個空腔I ,空腔I的下端有導流孔A,并與空腔II 相連通。
如圖2所示當工作時,水從濾材(1)的內側和濾材(2)的外側進入空腔I,并 經過導流孔A進入空腔II,最后從空腔II下部的導流 LB流出,從而達到凈化水 的作用。
權利要求
1. 一種管狀兩側過濾濾材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濾材(2)的內徑要大于濾材(1)的外徑,將兩者套在一起時,濾材(2)的內徑與濾材(1)外徑形成的間距可以根據水通量的需求而設定。一端密封連接件(5)的中心有孔,作為濾材(2)的進水通道。另一端密封連接件(3)上設有導流孔A,連接件(3)與連接件(4)粘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兩端有導流孔A和B的空腔II。工作時,水從濾材(1)(2)的兩側進入空腔I,并經過導流孔A進入空腔II,最后從空腔II下部的導流孔B流出,從而達到凈化水的作用。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管狀兩側過濾濾材的結構其特征在于一端設 有導流孔的密封連接體可有多種結構,只要達到水流從內腔I經導流孔B后能進 入一盛水的容器即可。
3. 根據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兩側過濾濾材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 材可為不同的材質,如硅藻土濾材,PP棉濾材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狀兩側過濾水處理濾材結構,該結構包括兩支不同直徑的管狀濾材(1)(2)套在一起,一端用中心有孔的密封件(5)粘接,另一端用設有導流孔A的密封連接件(3)粘接,使之形成一個密封且一端有導流孔A空腔I。塑料連接件(3)與塑料連接件(4)粘接,形成一個兩端帶有導流孔A和B的空腔II。工作時,水從濾材(1)(2)的兩側進入空腔I,并經過導流孔A進入空腔II,最后從空腔II下部的導流孔B流出,從而達到凈化水的作用。
文檔編號C02F1/00GK101439243SQ200810063669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3日
發明者杜建耀 申請人:杜建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