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提供一種適用與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生態方法包括多個由吸氮聚磷材料制成的單體;多個單體由塑料筐或金屬筐圍成球形或方形;所述每個單體內設有孔道。
【專利說明】一種適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與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屬于生態環境工程領域,特別是涉及到河道、湖泊生物修復和生態恢復。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大量未經有效處理的污水排放使我國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我國城市水環境污染主要體現在河道、湖泊水體黑臭或富營養,而治理技術大多采用截污、駁岸、清淤等工程手段,由于城市河湖面源污染和內源污染的存在,工程手段不可能徹底解決城市水環境黑臭或富營養問題,特別是富營養問題。生物修復和生態恢復是近幾年興起的城市水環境治理方法,實踐證明,生物修復和生態恢復是城市河道、湖泊治理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手段。城市水環境生物修復和生態恢復主要采用植物修復、生物操縱技術、人工濕地、氧化塘技術、人工礫石接觸氧化等技術和手段,其根本在于恢復河道湖泊潔凈好氧生態系統,提高其自凈能力。而我國目前大部分城市河(湖)護岸主要考慮其蓄洪、排洪泄洪功能,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或混凝土砌塊襯砌,護坡堅固,阻隔了水土的生態聯系,造成河岸光禿,水生植物無法生長;河岸帶無多孔結構,微型動物、魚類、昆蟲等無法棲息繁衍;混凝土護岸在日光直接照射下,表面溫度比實際氣溫高,特別是斜坡護岸使河道兩邊水層薄,加劇水溫升高,有利于藻類的生長繁殖,容易發生“水華”;且混凝土護岸色彩單調、結構單一、景觀效果差。以上原因造成城市河(湖)生物多樣性差、自凈能力降低、生態系統脆弱、一旦少量污水排入,即可能造成河湖水體富營養甚至黑臭。雖然有人對混凝土護岸進行了部分改進,但混凝土介質無大的孔道,不利于鳥類和魚類棲息繁衍;仍然不能滿足河湖生態恢復的需要。再者,對于已建成的混凝土護坡,如果改成生態混凝土護坡,必須將原來的護坡全部敲碎、清掉,施工難度大,費用高,不利于生態護坡改造技術的推廣。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適用與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生態方法包括多個由吸氮聚磷材料制成的單體;多個單體由塑料筐或金屬筐圍成球形或方形;所述每個單體內設有孔道。
[0005]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發明的生態方法可直接應用于混凝土護坡的改造,通過網格將其固定在現有的混凝土護坡上,其上種植水生植物,使之成為生態護岸,根據河道湖泊自然形態和景觀需要布置成不同形狀。多孔介質組成的生態護岸具有吸N、聚P、促生能力,能有效地富集N、P等營養鹽,促進微生物附著和微型動物生長繁殖,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長和水質凈化;多孔單體孔道及單體之間的空隙同時也是魚類、昆蟲、鳥類等覓食、繁衍的好場所;多孔單體造成的不同水體流態環境如靜水區、紊流區等,有利于增加水體溶氧量和水生生物的生長,微生物、微型動物、水生植物、高等動物等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共同組成復合型河岸生態系統和食物鏈,有機污染物和N、P營養鹽既通過沉淀、過濾、吸附、吸收、分解等過程被除去,也可通過食物鏈由有機碎屑向微生物、微型動物、高等動物一魚類轉移,更可通過水生植物對營養鹽進行吸收,大大提高河湖自然凈化能力。
【具體實施方式】
[0006]多孔單體是一種由吸N聚P促生材料燒結制成的復合生態多孔單體,為園筒狀,其大小約為外徑90mm、厚度20mm,高度90mm,體內設有I條或多條直徑約為50mm左右的孔道,當孔道為多條時,多條孔道之間縱橫交錯相通,空隙率達20-30%,以供微型動物棲息。孔道壁上還布滿了軟性絲狀物,使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等附著生長,為浮游動物提供棲息場所,進一步去除水體中有機污染物和藻類。塑料筐或金屬筐將單體圍成球形、方形等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單體組合,使用時用網格將其固定在已有的河湖混凝土護坡上,其上種植水生植物,在河(湖)岸形成植物、微型動物、微生物和魚類等高等動物等組成的復合水質凈化系統。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包括多個由吸氮聚磷材料制成的介質單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單體由塑料筐或金屬筐圍成球形或方形;所述每個單體內設有孔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示的一種適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單體為圓筒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示的一種適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內設置有軟性絲狀物。
【文檔編號】C02F3/00GK104418425SQ201310367920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2日
【發明者】高嵩 申請人:高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