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缺氧酸化池,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包括酸化空腔,所述的酸化空腔中設有第一酸化空腔、第二酸化空腔和第三酸化空腔,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與第二酸化空腔間、第二酸化空腔與第三酸化空腔間分別通過間隔板相間隔,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第二酸化空腔和第三酸化空腔中分別設有酸化水下攪拌器,所述的第三酸化空腔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污泥納槽,所述的酸化空腔的外側壁設有與之相連通的酸化凈化池。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結構緊湊,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凈化效果出色。
【專利說明】 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缺氧酸化池,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
【背景技術】
[0002]常規的水處理,無法達到一定的標準,工藝流程復雜,而且處理代價高。
[0003]中國專利201220545341.3,公開一種己內酰胺污水處理裝置,它包括調節裝置、短程硝化反硝化生化反應器以及膜法曝氣生物濾料反應器;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調節池、至少一個以上的攪拌器;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化反應器包括生化反應池、曝氣裝置、泥水分離器和回流動力裝置;所述膜法曝氣生物濾料反應器包括反應池、生物膜濾料和曝氣裝置。此裝置涉及一種己內酰胺污水處理裝置,裝置的結構較簡單,處理凈化能力相對較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0004]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而且使能將污水與污泥進行初步脫離,并對污水進一步凈化的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0007]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包括酸化空腔,所述的酸化空腔中設有第一酸化空腔、第二酸化空腔和第三酸化空腔,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與第二酸化空腔間、第二酸化空腔與第三酸化空腔間分別通過間隔板相間隔,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第二酸化空腔和第三酸化空腔中分別設有酸化水下攪拌器,所述的第三酸化空腔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污泥納槽,所述的酸化空腔的外側壁設有與之相連通的酸化凈化池。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間隔板的長度小于酸化空腔的高度,所述的污泥納槽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狀。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分別與污水管和回流污泥管相連通,所述的酸化凈化池與初步凈化管相連通,所述的污泥納槽與污泥排出管相連通。
[0010]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結構緊湊,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凈化效果出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13]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包括酸化空腔1,所述的酸化空腔I中設有第一酸化空腔2、第二酸化空腔3和第三酸化空腔4,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2與第二酸化空腔間3、第二酸化空腔3與第三酸化空腔4間分別通過間隔板5相間隔,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2、第二酸化空腔3和第三酸化空腔4中分別設有酸化水下攪拌器6,所述的第三酸化空腔4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污泥納槽7,所述的酸化空腔I的外側壁設有與之相連通的酸化凈化池8。所述的間隔板5的長度小于酸化空腔I的高度,所述的污泥納槽7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狀。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2分別與污水管9和回流污泥管10相連通,所述的酸化凈化池8與初步凈化管11相連通,所述的污泥納槽7與污泥排出管12相連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酸化空腔(I),所述的酸化空腔(1)中設有第一酸化空腔(2)、第二酸化空腔(3)和第三酸化空腔(4),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2)與第二酸化空腔間(3)、第二酸化空腔(3)與第三酸化空腔(4)間分別通過間隔板(5)相間隔,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2)、第二酸化空腔(3)和第三酸化空腔(4)中分別設有酸化水下攪拌器(6),所述的第三酸化空腔(4)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污泥納槽(7),所述的酸化空腔(1)的外側壁設有與之相連通的酸化凈化池(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間隔板(5)的長度小于酸化空腔(I)的高度,所述的污泥納槽(7)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的缺氧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酸化空腔(2)分別與污水管(9)和回流污泥管(10)相連通,所述的酸化凈化池(8)與初步凈化管(11)相連通,所述的污泥納槽(7)與污泥排出管(12)相連通。
【文檔編號】C02F3/28GK203392920SQ201320409899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1日
【發明者】鄭緯元, 肖先輝 申請人:杭州廣業環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