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變隙式纖維束過濾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過濾是水處理中最常用的工藝,在所有水的凈化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步驟。過濾不僅能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而且隨著懸浮物的去除,還能降低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重金屬離子濃度、含油量及色度等。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給水需求量日益增長,使凈化水市場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傳統給水處理工藝一般采用各種濾池過濾、壓力式過濾器、一體式凈水設備等,均采用石英砂為關鍵性濾料,但水中粒徑小于1μm納米級污染物,如微細的粘土礦物質、合成有機物、腐殖質、油和藻類等物質的處理較為困難,因為這類污染物的組成極為復雜,造成絮體上浮,濾池容易穿透,導致出水水質下降,運行費用大幅增加等局面,所以采用常規凈化工藝已無法處理當前受到各類污染的水體。而且,常規過濾器存在著水池數量眾多、占地面積大、土建工程復雜、設備笨重、污染物處理效果不佳、藥劑投加量大、反洗耗水多、投資大等缺點,嚴重制約著給水工業的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變隙式纖維束過濾器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水中懸浮物去除困難、過濾精度低、出水質量差、過濾流速慢、清洗困難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變隙式纖維束過濾器,包括殼體以及設置在殼體上的過濾進水管和過濾出水管,所述過濾進水管位于殼體進水端,過濾出水管位于殼體的出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設有傳動桿和纖維束濾元,所述纖維束濾元位于殼體進水端與出水端之間,所述過濾出水管伸入纖維束濾元,且所述過濾出水管伸入纖維束濾元的一端設有多個分支集水器,所述過濾進水管上設有絮凝裝置,所述殼體外部設有與傳動桿連接的驅動件,所述傳動桿的上端安裝有設有若干通水孔的上連接板,所述傳動桿的下端安裝有下連接板,所述纖維束濾元的兩端分別與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可拆卸連接,傳動桿帶動上連接板移動調整纖維束濾元的壓縮間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先通過絮凝裝置提高廢水的結絮,然后通過纖維束濾元實現水源過濾處理,纖維束濾元采用可調節壓縮結構便于根據過濾需求調節過濾密度,而且過濾出水管伸入纖維束濾元內使得水源必須經過纖維束濾元過濾后才能排出,降低了水源側流程度,提高了過濾效果,流速高、過濾快,纖維束濾元可以重復清洗使用,成本低。
進一步,所述下連接板上均勻分散設有若干布氣頭,所述布氣頭伸入纖維束濾元內,所述殼體上安裝有與布氣頭連接的反清洗進氣管,所述殼體上設有反清洗出水管、清洗水進出管和排氣閥。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連接板上下移動,配合布氣頭噴水沖洗纖維束濾元,實現對纖維束濾元的反復搓洗,布氣頭伸入纖維束濾元內使得氣體直接在纖維束濾元內爆破式噴發,產生強勁沖擊力使得污垢脫離纖維束濾元并隨氣泡向上流動,清潔方便快速徹底,有利于重復使用,成本低;而且通過清洗水進出管進水,反清洗出水管排水實現上向流清洗,通過過濾進水管進水,清洗水進出管排水,徹底將清洗水排盡,避免影響水的過濾效果,通過氣閥排出氣體,使得水源可以穩定順利的進行過濾,加長水源絮凝時間、均衡滲透、均衡納污。
進一步,所述絮凝裝置為絮凝劑添加裝置,所述絮凝劑添加裝置包括加藥箱、管道式混合器和計量泵,所述管道式混合器安裝在過濾進水管上,所述計量泵安裝在加藥箱上,通過計量泵將加藥箱中的絮凝劑輸送到管道式混合器中與過濾進水管中的水源混合。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計量泵將加藥箱中的絮凝劑輸送到管道式混合器中,通過絮凝劑添加裝置使得待過濾水源進行沉淀,提高水過濾效果,通過計量泵控制絮凝劑的藥量,配合管道式混合器使得以較低的藥劑量發揮穩定的絮凝效果,提高水源的過濾效果。
進一步,所述絮凝裝置為電絮凝裝置,所述電絮凝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出水端與過濾進水管連接,所述箱體內設有中心軸,所述箱體外設有帶動中心軸轉動的馬達,所述中心軸沿其軸向上螺旋固定纏繞有絞龍葉片,所述箱體內設有與絞龍葉片形成電場的電網。
進一步,所述絞龍葉片靠近箱體進水端的密集度大于絞龍葉片靠近箱體出水端的密集度,所述電網沿中心軸的軸向設置,圍住絞龍葉片的一側,且所述絞龍葉片為正電極,所述電網為負電極。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馬達帶動中心軸轉動,中心軸帶動絞龍葉片攪拌水源,使得水源的有毒物質降解更充分,而且絞龍葉片采用先密集后疏松的布局方式,使得水源的攪拌力度逐漸變弱,在絞龍葉片的密集處先對水源內的大量有毒物質降解,在疏松處再對少量的有毒物質進一步降解,間距密度不同的絞龍葉片,攪拌力度也更充分,逐步降解使得有毒物質降解更充分;絞龍葉片采用正電極使得絞龍葉片可以轉動,有利于降低絞龍葉片結垢的程度,延長使用壽命,絞龍葉片在工作過程中轉動使得絞龍葉片全面與電網形成電場,電網采用半包圍住絞龍葉片的結構使得在保證電解效果的同時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
進一步,所述絮凝裝置為電絮凝裝置,所述電絮凝裝置包括筒體,所述筒體內設有與筒體同心設置的正電極網,所述筒體和正電極網之間設有負電極網,且負電極網與正電極網同心設置,所述過濾進水管伸入筒體中心,所述筒體外部設有帶動正電極網轉動的驅動電機。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同心設置的正電極網和負電極網形成的電場先對水源的有毒物質均勻降解,同時結絮,正電極網設置在靠近過濾進水管的位置,過濾進水管設置在筒體中心,使得水源需要通過電場電解后才能通過過濾進水管排出,同時過濾進水管靠近正電極網有利于將結絮水源快速排出進行過濾,避免絮狀雜質四處漂浮,驅動電機驅動正電極網轉動,有利于降低正電極網結垢的程度,延長使用壽命。
進一步,所述纖維束濾元的兩端設有掛鉤,所述掛鉤為Ω型結構,所述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上設有與掛鉤配合的安裝孔。
采用上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Ω型結構的掛鉤便于快速裝配,擠壓掛鉤的開口端使得開口大小變形便可以快速伸入安裝孔內,松開掛鉤便復位掛在安裝孔上,纖維束濾元與掛鉤的閉合端連接。
一種變隙式纖維束過濾器的使用方法,該方法是把若干由纖維濾絲制成的纖維束濾元掛設在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并通過傳動桿帶動上連接板壓縮調節纖維束濾元至過濾工作狀態,待過濾水源經過絮凝裝置絮凝后由過濾進水管流入殼體內通過上連接板的通水孔進入纖維束濾元過濾,水源過濾后經集水器收集并由過濾出水管排出,水源過濾完成后對纖維束濾元進行清洗后再循環用于下一次水源過濾。
進一步,在纖維束濾元清洗過程中,先通過驅動件驅動傳動桿轉動使上連接板上移拉動纖維束濾元伸展至蓬松狀態,由清洗水進出管引進清洗用水,同時布氣頭連續噴發氣體,附有氣泡的清洗水由纖維束濾元底部向上前進通過反清洗排水管排出完成纖維束濾元的初洗過程;然后由清洗水進出管引進清洗用水,同時布氣頭間歇式噴發氣體,附有氣泡的清洗水由纖維束濾元底部向上前進帶走初洗過程中的污垢,并通過反清洗排水管排出完成纖維束濾元的細洗過程;然后通過驅動件驅動傳動桿轉動使上連接板上下循環移動反復搓洗纖維束濾元完成纖維束濾元的精洗過程;最后驅動件驅動傳動桿轉動使上連接板移動帶著纖維束濾元到壓縮運行位,待過濾水源由過濾進水管進入,并通過清洗水進出管排出,并打開排氣閥排出殼體內的空氣完成纖維束濾元的清洗。
進一步,在纖維束濾元精洗過程中,上連接板向下移動時停止供水供氣,上連接板向上移動時同時供水供氣。
該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步驟少、操作簡單、水源過濾和纖維束濾元清洗互不干擾,一個設備便于實現了過濾和纖維束濾元的徹底清洗,提高過濾效果,同時纖維束濾元可以實現重復循環利用,降低了經濟成本。在初洗過程中,采用連續性噴發氣體,先使得污垢在強力沖擊下脫離纖維束濾元,在細洗過程中,采用間歇性噴發氣體,使得脫離的污垢可以在氣體和清洗水的作用下排出,先采用連續噴氣是為了使得污垢完全脫離纖維束濾元,后采用間歇式噴氣是為了對漂浮的污垢做牽引,使得污垢不易被濾元阻擋,避免降低清洗效果和加長清洗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纖維束濾元壓縮狀態的工作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絮凝裝置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絮凝裝置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絮凝裝置的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零件標號說明
1 過濾進水管;
2 反清洗出水管;
3 清洗水進出管;
4 反清洗進氣管;
5 過濾出水管;
6 下連接板;
7 布氣頭;
8 纖維束濾元;
9 傳動桿;
10 驅動件;
11 上連接板;
12 加藥箱;
13 計量泵;
14 管道式混合器;
15 排氣閥;
16 集水器;
17 殼體;
18 掛鉤;
19 原水泵;
20 馬達;
21 中心軸;
22 箱體;
23 絞龍葉片;
24 電網;
25 筒體;
26 正電極網;
27 負電極網;
28 驅動電機;
29 排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須知,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的范疇。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變隙式纖維束過濾器,包括殼體17以及設置在殼體17上的過濾進水管1和過濾出水管5,過濾進水管1位于殼體17進水端,過濾出水管5位于殼體17的出水端,殼體17內設有纖維束濾元8和傳動桿9,纖維束濾元8位于殼體17進水端與出水端之間,過濾出水管5伸入纖維束濾元8使得水源必須經過纖維束濾元8過濾后才能排出,降低側流機率,提高過濾效果。
如圖1至圖5所示,傳動桿9安裝在殼體17內,傳動桿9的上端安裝有上連接板11,傳動桿9的下端安裝有下連接板6,纖維束濾元8的兩端分別與上連接板11和下連接板6連接。纖維束濾元8的上端與上連接板11連接,纖維束濾元8的下端與下連接板6連接,纖維束濾元8與上連接板11和下連接板6連接時可以采用掛接或者卡接,采用可拆卸式連接便于安裝更換纖維束濾元8。如圖2所示,纖維束濾元8的兩端設有掛鉤18,掛鉤18為Ω型結構,上連接板11和下連接板6上設有與掛鉤18配合的安裝孔,設置掛鉤18時,可以將纖維束濾元8根據纖維束慮絲的數量分割成一束,每一束濾元上設置一個掛鉤,有利于提高連接的穩固性;纖維束濾元8還可以采用整體式結構直接與上連接板11和下連接板6連接或者采用接頭卡裝。殼體17外部設有與傳動桿9連接的驅動件10,驅動件10可以為氣缸、液壓缸、電機,在本發明中,驅動件10優選采用電機,傳動桿9為螺旋絲桿,驅動件10帶動傳動桿9轉動,傳動桿9帶動上連接板11移動調整壓縮纖維束濾元8的壓縮狀態,從而調整改變纖維束濾元8的孔隙密度,實現水源過濾密度的調整。
如圖1所示,過濾出水管5設置在殼體17的出水端,在本實施例中過濾出水管5設置在殼體17的下部,待過濾的液體通過過濾進水管1進入流殼體17通過纖維束濾元8過濾,并通過過濾出水管5排出。上連接板11上均勻分散設有若干用于待過濾水源流入纖維束濾元8的通水孔,設置通水孔有利于水流從過濾進水管1進入殼體17內由上至下涌向通水孔處均勻滲透到纖維束濾元8內,使得纖維束濾元8納污均衡、降低側流機率。為了二次降低側流機率,過濾出水管5也伸入了纖維束濾元8內。過濾出水管5伸入纖維束濾元8的一端設有多個分支集水器16,流速快,集水器16穿過下連接板6伸入纖維束濾元8內,通過纖維束濾元8包裹住集水器16,使得過濾水源必須經過纖維束濾元8才能排出,與傳統的直接在殼體底部設置出水管的過濾器相比,集水器16采用伸入纖維束濾元8中的結構設計可以避免在通水孔堵塞時水流側流而直接排出。
如圖1和圖2所示,纖維束濾元8是由若干軟性纖維束濾絲制成的納米級變隙式過濾器,過濾效率高,水流流速快,纖維束濾絲質地柔軟,便于壓縮折疊彎曲,而且易清洗。通過上連接板11運行調整纖維束濾元8的孔隙度,孔隙率分布均勻,在過濾時水流大小一致,截污量大而均勻,纖維束濾元8端面垂直孔隙形成上下間隙不同梯度分布,有利于水中固體懸浮物的有效分離。若上連接板11向下運行壓縮纖維束濾元8時,纖維束濾元8的孔隙度由上至下逐漸變大,若下連接板6向上運行壓縮纖維束濾元8時,纖維束濾元8的孔隙度由上至下逐漸變小,采用上連接板11和下連接板6可以根據需求調整纖維束濾元8的。而且在調整時,可以先由上連接板11向下運行壓縮纖維束濾元8使得纖維束濾元8孔隙度變小,上連接板11再上行一段距離,使得纖維束濾元8的上部先松散,從而使得纖維束濾元8的孔隙度由上至下逐漸變小,操作方式多樣化,簡單方便,有利于適應不同過濾需求。
如圖1和圖2所示,殼體17的進水端設有反清洗出水管2,在本實施例中,反清洗出水管2設置在殼體17的上部,殼體17的出水端設有清洗水進出管3,在本實施例中,清洗水進出管3設置在殼體17的下部。殼體17的上部設有排氣閥15,通過排氣閥15排放氣體,有利于加長待過濾水絮凝時間,有利于待過濾水均衡滲透。下連接板6上均勻分散設有若干布氣頭7,布氣頭7位于纖維束濾元8內,殼體17上設有與布氣頭7連接的反清洗進氣管4,將布氣頭7采用分散式設置在纖維束濾元8,使得布氣頭7噴氣時與清洗水對纖維束濾元8產生強有力的直接沖擊,相比于直接通入氣體沖擊力得到了顯著改善。
如圖3至圖5所示,過濾進水管1上設有絮凝裝置,通過絮凝裝置先對廢水進行絮凝處理,再通過纖維束濾元8進行過濾,提高過濾效果。絮凝裝置具有以下實施方式,但并非局限于以下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3所示,該絮凝裝置為絮凝劑添加裝置,絮凝劑添加裝置包管道式混合器14、加藥箱12和計量泵13,管道式混合器14安裝在過濾進水管1上,計量泵13安裝在加藥箱12上,通過計量泵13運轉將加藥箱12中的絮凝劑輸送到管道式混合器14中與過濾進水管1中的待過濾水源充分混合。通過計量泵13控制絮凝劑的添加量,避免浪費藥量,提高絮凝效果,通過在待過濾水源中提前加入絮凝劑,使得水源中的雜質可以結絮,提高過濾效果。
實施例二:如圖4所述,該絮凝裝置為電絮凝裝置,電絮凝裝置包括箱體22,箱體22的出水端與過濾進水管1連接,過濾進水管1上設有原水泵19,為了保證原水泵19抽吸力度,箱體22為密封結構。箱體22內設有中心軸21,箱體22外設有帶動中心軸21轉動的馬達20,馬達20采用微型馬達,體積較小,占用空間小,但又能提供足夠的動力帶動中心軸21轉動。中心軸21沿其軸向上螺旋固定纏繞有絞龍葉片24,絞龍葉片23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螺旋固定在中心軸21上,或者絞龍葉片23與中心軸21一體成型制造。箱體22內設有與絞龍葉片23形成電場的電網24,電網固定安裝在箱體22上,電網24沿中心軸21的軸向設置,并圍住絞龍葉片23的一側,呈半包圍狀圍著絞龍葉片23,電網24與絞龍葉片23外沿具有間距,合適的間距有利于提高降解效果,絞龍葉片23和電網24由鐵制造而成,成本低。由于絞龍葉片23會不停轉動,采用半包圍結構可以加快水源流速,同時保證電解效果的同時利用較少原材料,節約成本,絞龍葉片23會不斷的與電網形成電場對實驗廢水中的有毒金屬離子電解,同時對一些雜質進行絮凝,為后期過濾做準備。絞龍葉片23靠近箱體22進水端的密集度大于絞龍葉片23靠近箱體22出水端的密集度,即靠近進水端的相鄰絞龍葉片的間距小于靠近出水端的相鄰絞龍葉片的間距,采用該結構使得絞龍葉片23轉動過程中會對實驗廢水形成不同程度的攪拌,使得實驗廢水充分反應。絞龍葉片23為正電極,電網24為負電極,絞龍葉片23采用正電極是由于正電極容易吸附雜質,將絞龍葉片23作為轉動的正電極,一方面可以推動雜質的流動,另一方面絞龍葉片23轉動可以降低結垢程度。
實施例三:如圖5所示,該絮凝裝置為電絮凝裝置,電絮凝裝置包括筒體25,筒體25內設有與筒體25同心設置的正電極網26,筒體25和正電極網26之間設有負電極網27,且負電極網27與正電極網26同心設置,過濾進水管1伸入筒體25中心,筒體25外部設有帶動正電極網26轉動的驅動電機28,筒體25的底部設有排水管29,便于充分排出余水。正電極網26和負電極網27均采用圓筒狀結構,且端部可以采用封閉結構,從而使得水源必須經過正電極網26和負電極網27形成的電場進行電解有毒物質和絮凝后才由過濾進水管1排出。過濾進水管1上設有原水泵19,為了保證原水泵19抽吸力度,筒體25采用封閉結構,有利于加快水源輸送。
在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三中,絮凝裝置采用電絮凝裝置時,正電極的部件與負電極的部件可以采用電極正負交替變換使用,作為正電極的部件在使用過程中自身會逐漸腐蝕消耗磨損,作為負電極的部件在使用過程中一些物質或者正電極部件消耗的物質會還原后附著在負電極上,因此正電極的部件和負電極的部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可以變換電極后再繼續使用,大大提高了絮凝裝置的使用壽命,降低了成本。
在傳統的水過濾過程中,當水經過過濾器時,水流中夾帶的懸浮顆粒在某些因素如:攔截、慣性擴散、沉降和流體動力等作用下會脫離水流流線,向濾元表面靠近,在范德華力、靜電力以及物理化學吸附力的作用下,懸浮顆粒會粘附在濾元的表面上或粘附在原來已被吸附的懸浮表面,稱之為表層過濾。但濾元和懸浮顆粒之間粘合程度并不牢固,因此在水力作用下,一部份已附著的懸浮顆粒從表面脫落下來,被水流帶入下一層濾元,重新被吸附截留,稱之為濾元深層過濾。在本發明中纖維束濾元8的孔隙自上而下由大到小分布,這種變孔徑過濾通道主要靠分子間作用力將顆粒吸附。水中有機物的存在形式主要為兩種:一種是膠體形式,另一種是真溶液分子形式。對于膠體形式的有機物主要靠脫穩后的物理吸附和未脫穩的靜電吸附去除。納米級的纖維束濾元8是一種改性有機物,根據“相似相容原理”,纖維束濾元8對真溶液的有機物分子的吸附能力要比無機吸附(如石英砂或無煙煤)強得多。
上述變隙式纖維束過濾器的使用方法為:將若干纖維束慮絲制成的纖維束濾元,纖維束濾元掛設在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之間,驅動件驅動傳動桿轉動,通過傳動桿帶動上連接板將纖維束濾元壓縮到過濾工作狀態,通過絮凝裝置對待過濾水源進行絮凝加工,再通過過濾進水管將待過濾水源送入殼體內通過上連接板的通水孔進入纖維束濾元過濾,通過纖維束濾元內的集水器收集后由過濾出水管排出使用,為了保證水源的過濾效果,通過該變隙式纖維束濾元器在進行一定量的水源過濾后需要進行清洗,清洗后的纖維束濾元可以反復循環使用,纖維束濾元8的清洗過程中為:
首先,將殼體17內的余水排盡,避免影響清洗效果;
其次,通過驅動件驅動傳動桿9帶動上連接板11勻速上移拉動纖維束濾元8伸展至蓬松狀態;
再次,由清洗水進出管3引進清洗用水,水位由下往上逐漸上升,同時反清洗進氣管4連續供氣使得布氣頭7連續噴發氣體,附有氣泡的清洗水由纖維束濾元8底部向上前進,附有氣泡的清洗水在上升過程中爆破對纖維束濾元8上的污垢形成沖擊脫離纖維束濾元8,并隨著氣泡和清洗水上升,通過反清洗排水管2排出完成過濾機構的初洗過程;
然后,由清洗水進出管3繼續引進清洗用水,同時反清洗進氣管4間歇式供氣使得布氣頭7間歇式噴發氣體,如供氣3秒,停止3秒循環間歇供氣,采用間歇式噴氣是為了牽引帶出初洗過程中掉落的污垢,采用間歇式噴發使得污垢不易被纖維束濾元8阻擋,避免降低清洗效果,減少了清洗時間,附有氣泡的清洗水由纖維束濾元8的底部向上前進帶走初洗過程中的污垢,并通過反清洗排水管2排出完成過濾機構的細洗過程;
然后,通過驅動件10驅動傳動桿9帶動上連接板11上下循環移動反復搓洗纖維束濾元8,上連接板11向下移動時停止供水和供氣,上連接板11向上移動時同時供水和供氣,使得纖維束濾元8在壓縮和蓬松狀態之間反復變化,形成搓洗效果,搓洗過程中使得在細洗過程中沒有脫離纖維束濾元8的污垢脫離纖維束濾元8,提高清洗效果,污垢和清洗用水由反清洗排水管2排出完成過濾機構的精洗過程。
最后,驅動件10通過傳動桿9帶動上連接板11運行將纖維束濾元8壓縮到用于待過濾水過濾的運行位,待過濾水由過濾進水管1進入,并打開排氣閥15排出殼體17內的空氣,待過濾水通過清洗水進出管3排出,確保將殼體17的清洗水排盡,為過濾水的過濾做好準備。
通過上述使用方法進行清洗纖維束濾元8的耗水量約在上一次過濾水量的3%-5%,清洗耗水量低,而且纖維束濾元8清洗后恢復程度高,可以反復循環使用、壽命長,成本低。與傳統的過濾器相比,若原水濁度:≦500NTU時;該過濾器的凈化水濁度:≦1NTU;SS去除率:≧99%;濾速是常規處理的3-4倍;占地面積是常規處理的1/5;運行壓力是常規處理的1/2;采用絮凝劑添加裝置時,藥劑添加量是常規處理的1/10;采用電絮凝裝置時,為零藥劑添加;自沖洗耗水量是常規處理的1/3-1/4。
而且與傳統的過濾器相比,納米級微絮凝變隙式過濾器具有:堆積孔隙大,密度小,流速高,水量損失很小,藥劑添加少,反清洗效果好,吸水率很高。而且當采用電絮凝工藝時,能有效去除水中膠體和懸浮類污染物質,并對乳化油、大分子有機物、微生物、重金屬離子、氟離子、濁度和部分有色類物質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零藥劑添加環保、綠色。由于纖維束濾元8采用變隙式設計,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積,可吸附大量懸浮物,可獲得很高的脫除率和容量負荷。微絮凝變隙式過濾器對大分子濁度、有機物、病毒、細菌、膠體、鐵等雜質具有較好的去除作用,可廣泛應用于水處理工藝中的雜質分離。而且,過濾精度高、出水水質優良、過濾流速快、使用周期長、納污量大、纖維束濾元沖洗徹底可恢復性高、沖洗耗水量低、纖維束濾元更換簡單方便,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大幅減少占地面積,系統運行能耗大幅下降,纖維束濾元更換周期大幅延長,運行成本極低。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