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形涉及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生態擋水墻。
背景技術:
在水處理的過程中,污水的處理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水力停留時間和過濾效果,污水在過濾過程中停留的時間較長,則可達到較為充分的清潔效果。
授權公告號為CN204080756U、授權公告日為2015年01月07日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生態擋水墻,用于隔離生態池的水體,包括由松木樁并列設置形成的墻體,所述墻體一側設置有第一土工布層,另一側設置有第二土工布層,所述第一土工布層和第二土工布層與墻體連接處均設置有固定釘,所述第一土工布層和第二土工布層的底部均設置有等距離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土工布層和第二土工布層的插件。所述插件包括互成直角且一體成形的固定部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貫穿土工布層并與池底固定。本實用新形的生態擋水墻,表面設置的土工布層適合水生微生物的成長,更利于水體的凈化;另外,也減小了擋水墻之間的間隙,進一步增加了水力停留時間。
現有技術通過固定釘將第一土工布層、第二土工布層和墻體連接形成整體,通過固定于第一土工布層和第二土工布層的底部的插件將擋水墻與池底固定,其中,土工布層和松木樁組成的墻體均適于微生物生長,使水體得到凈化。水依次通過第一土工布層、松木樁之間形成的縫隙以及第二土工布層進行凈化。水力停留時間主要通過松木樁之間形成的縫隙來增加,縫隙阻擋水緩慢通過,從而增加了其與土工布層接觸的時間,從而達到凈化作用。然而,真正起到過濾水中雜質的部位為土工布層,當處理時間較長時,雜質易堵塞土工布層,致其無法通過水,從而無法達到凈化污水的效果。若對土工布層進行更換,則須考將插件從池底拔出,將擋水墻從水中取出,再將固定釘拆卸,更換用于過濾的土工布層,操作較為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形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擋水墻,其解決了用于過濾的土工布層難以更換以至于難以達到理想的過濾效果的問題,具有便于更換過濾部件的優點。
本實用新形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生態擋水墻,包括墻體,所述墻體由石柱排列形成,相鄰所述石柱之間設置有用于可拆卸連接石柱的連接結構,所述石柱上開設有滑槽,所述連接結構兩端設置有突邊且突邊可沿滑槽一端滑移以扣接連接結構與石柱,所述連接結構包括多塊連接件且連接件沿突邊的兩端固定連接,相鄰所述連接件之間設置有間隙,且通過多層連接件固定連接而成,所述連接件上開設有若干個過濾通道,所述過濾通道的兩端口設置有網格狀濾網,相鄰所述連接件上的過濾通道錯開排列。
采用上述結構,在石柱上開設滑槽,連接結構兩端設置突邊,通過突邊沿滑槽一端滑移,使連接結構與其兩端的石柱相扣接,增加兩者的連接強度。連接結構有多塊連接件固定連接而成,連接件上設置有若干個兩端帶有網格狀濾網的過濾通道,污水通過過濾通道時可起到過濾作用;相鄰的連接件之間設置有間隙,污水受到相互間作用力后,通過一塊連接件上的過濾通道和間隙,并向下一塊過濾通道上的過濾通道流動,相鄰的連接件上的過濾通道錯開排列,增加了污水流動的空間,從而延長了污水停留時間,使其中的雜質充分被過濾通道上的濾網過濾,達到充分凈化作用。當濾網被堵塞無法使用時,可將連接結構沿著滑槽拉出,進行更換,操作步驟少且簡單。另外,石柱不易腐爛,可長期使用,生態環保。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過濾通道呈圓臺形。
采用上述結構,污水從圓臺形過濾通道面積較大的一端向面積較小的一端流動,由于流動方向的面積較小,較難通入。因此,可使污水在過濾通道內的停留時間延長,進而使過濾更為充分。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過濾通道呈彎曲的圓柱形。
采用上述結構,增大污水流過的長度,增加污水與過濾通道的接觸面積,從而延長污水在過濾通道內的停留時間,使其過濾更為充分。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過濾通道的內壁上設置有螺旋狀凹槽。
采用上述結構,過濾通道內壁上的螺旋狀凹槽增加了與污水的接觸面積,當污水流經過濾通道時,可延長其在過濾通道內的停留時間,從而使污水通過連接結構的速度較為緩慢,達到充分過濾的效果。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滑槽和突邊的端頭均呈球形。
采用上述結構,連接結構與石柱相扣接時,呈球形的滑槽和突邊端頭更為安全,避免兩者相互碰撞而受損;同時還使連接結構與石柱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大,從而提高了兩者之間的連接強度。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石柱之間套設有用于連接石柱的連接帶。
采用上述結構,連接帶將排列的石柱連接形成整體,使石柱與石柱、石柱與連接結構之間的連接強度增大,延長其使用壽命。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連接帶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結構,聚四氟乙烯具有優異的抗酸、抗堿、耐高溫和耐腐蝕功能,不易受污水中各成分的影響,可長期保持石柱與石柱、石柱與連接結構之間優異的連接強度。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石柱外部連接有樹皮。
采用上述結構,樹皮可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場所,促使其生長和繁殖,進而對污水進行凈化。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石柱為空心設置。
采用上述結構, 空心設置的石柱可減少石材使用,重量較輕,且不影響使用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鄰的連接件之間具有間隙,且連接件上設置有若干個兩端設置有網格狀濾網的過濾通道,使通過的污水流經過濾通道,流向相鄰連接件之間的間隙,再流向相互錯開的相鄰連接件上的過濾通道中,進行進一步過濾。在過濾的過程中,污水需流經多層連接件及其過濾通道,且過濾通道相互錯開設置,從而延長了污水的停留時間并提高了過濾效果。多塊連接件形成的連接結構與石柱之間通過突邊和滑槽連接,方便對連接結構進行更換。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生態擋水墻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連接件的局部剖視圖,示出了連接件、過濾通道和間隙的結構;
圖3是圖2中A的放大圖,示出了呈圓臺形的過濾通道、濾網、連接件和間隙的結構;
圖4是實施例2中連接件的局部剖視圖,示出了連接件、過濾通道和間隙的結構;
圖5是實施例2中連接件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出了螺旋狀的凹槽、濾網、過濾通道的結構。
圖中,1、石柱;2、滑槽;3、連接結構;4、突邊;5、連接件;6、間隙;7、過濾通道;8、濾網;9、凹槽;10、連接帶;11、樹皮;12、固定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形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形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形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形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生態擋水墻,如圖1所示,包括由若干根中空石柱1并排且用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連接帶10連接形成的墻體,石柱1與石柱1之間具有間隙6,且石柱1外部連接有樹皮11,在其底部設置有錐狀的用于插入水池中的固定結構12。相鄰兩根石柱1之間連接有連接結構3,其中,每根石柱1沿排列方向上均開設有兩條呈球形的滑槽2,連接結構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端頭呈球形的突邊4,該突邊4可扣接于該滑槽2內。
參照圖2和圖3,連接結構3包括三塊連接件5,三塊連接件5的兩端固定連接于一體形成突邊4,且每塊連接件5上分散排列有若干個呈圓臺形的過濾通道7,第一、第三塊連接件上的過濾通道7集中分布于左側,而第二塊連接件5上的過濾通道7集中分布于右側,且第一、第二、第三塊連接件之間設置間隙6。過濾通道7的兩端設置有網格狀的濾網8。
污水通過過濾通道7時,濾網8可起到過濾作用;相鄰的連接件5之間設置有間隙6,污水受到相互間作用力后,通過一塊連接件5上的過濾通道7和間隙6,并向下一塊過濾通道7上的過濾通道7流動,相鄰的連接件5上的過濾通道7錯開排列,增加了污水流動的空間,從而延長了污水停留時間,使其中的雜質充分被過濾通道7上的濾網8過濾,達到充分凈化作用。當濾網8被堵塞無法使用時,可將連接結構3沿著滑槽2拉出,進行更換,操作步驟少且簡單。
實施例2:生態擋水墻,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5所示,過濾通道7呈彎曲的圓柱形,且過濾通道7的內壁上設置有多條螺旋狀凹槽9。過濾通道7內壁上的螺旋狀凹槽9增加了與污水的接觸面積,當污水流經過濾通道7時,可延長其在過濾通道7內的停留時間,從而使污水通過連接結構3的速度較為緩慢,達到充分過濾的效果。且螺旋狀凹槽9可增大污水流過的長度,增加污水與過濾通道7的接觸面積,從而延長污水在過濾通道7內的停留時間,使其過濾更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