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塵裝置,具體是一種生活用紙加工設備自動吸塵裝置,屬于除塵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生活用紙加工設備在輸送原紙時,由于原紙不斷與輸送機構發生摩擦,會造成大量紙粉脫落形成粉塵,粉塵飄落到原紙支架底部的地面上堆積,當生產線停機時,原紙下垂會挨到地面,此時原紙支架底部地面上的粉塵會附著到紙面上,造成紙面污染。由于原紙支架的底部較低,堆積在其下地面上的粉塵清掃起來很困難,一般只能用氣槍吹,但氣槍吹會導致粉塵到處飛濺,既影響操作人員的健康,又容易對原紙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我們希望能開發一款可自動對生活用紙加工設備下方地面所堆積的原紙粉塵進行自動清掃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裝在生活用紙加工設備下方地面上的自動吸塵裝置,以解決現有生活用紙加工設備下方容易積塵且積塵清掃不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生活用紙加工設備自動吸塵裝置,包括吸氣管路、吹氣管路、過濾箱、離心風機、集塵箱、吹吸塵裝置和PLC控制器,其中吸氣管路的一端封閉,另一端經過濾箱后連接至離心風機的吸氣口,離心風機的出氣口通過管路連接集塵箱的入口,集塵箱的出口連接吹氣管路的一端,吹氣管路的另一端封閉;吸氣管路和吹氣管路并行鋪設,在吸氣管路和吹氣管路之間連接有多個吹吸塵裝置,各吹吸塵裝置分別鋪設在生活用紙加工設備原紙支架底部的地面上;所述離心風機的運行由PLC控制器進行控制。
每個吹吸塵裝置均包括多路吹氣支路和吸氣支路,各吹吸塵裝置的吹氣支路進氣端和吸氣支路出氣端均分別通過匯總管接頭對應連接至吹氣管路和吸氣管路,在每個匯總管接頭上還安裝有電動蝶閥,電動蝶閥由PLC控制器進行控制,進而控制各吹吸塵裝置投入或退出使用;每個吹吸塵裝置的吹氣支路和吸氣支路均分成各自吹吸相對的兩個組,兩個組的吹氣支路出氣端設在原紙支架底部地面中間的位置且背向排列,各吹氣支路出氣端均連接有一個扁形吹嘴,兩個組的吸氣支路進氣端分別設在原紙支架底部地面兩側的位置且相向排列,兩側的吸氣支路進氣端分別各匯總連接到一條吸塵長槽上,吸塵長槽的槽口和本組的吹氣支路的扁形吹嘴相對。
每個吹吸塵裝置內還設有一個H形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中部為橫向排列的兩對夾持桿,分別對兩個組的扁形吹嘴進行夾持固定,固定框架兩側的邊框貼地安裝,邊框兩端的端頭分別與兩個組的吸塵長槽兩端固定連接;在兩個組的扁形吹嘴上方還設有導風擋板,導風擋板上方焊接有一個由橫柵和豎柵組成的欄柵架,欄柵架的兩端焊接到兩個組的吸塵長槽上。所述吸塵長槽為長條形的開槽圓管,其槽口上沿設有向外伸出的導風板,其后端設有供吸氣支路進氣端插入的接插口。
所述集塵箱為一個帶支腳的立式密閉柜體,集塵箱入口設置在柜體的頂部,集塵箱出口設置在柜體的底部,柜體內部設有一個用于分離粉塵的過濾布袋,過濾布袋的開口和集塵箱入口相連接,柜體的一側設有可開閉的門。所述門上設有觀察窗,門對應的門框上設有密封膠條。
所述過濾箱的入口和出口設置在箱體前后兩側,箱體內部通過插槽插接有過濾網板,箱體頂面為活動門,活動門的一側通過鉸鏈和箱體鉸接,另一側還設有鎖扣和箱體連接,從而可以實現快速更換濾網。所述活動門頂面設有觀察窗口。
本實用新型的生活用紙加工設備自動吸塵裝置通過在原紙支架底部的地面上架設多個吹吸塵裝置,并配備離心風機、過濾箱、集塵箱和相應的連接管路組成一個循環吹吸的吸塵裝置,從而能夠自動對落在原紙支架底部地面上的粉塵進行有效除塵,非常方便。本生活用紙加工設備自動吸塵裝置在使用時,由PLC控制器控制各吹吸塵裝置依次輪流投入使用,每次只驅動單個吹吸塵裝置進行工作,因此整機功耗很小。另外由于每個吹吸塵裝置均分成各自吹吸相對的兩個組,且兩個組排列成由中部向兩側吹塵而兩側在同步吸塵的相互配合形式,吸塵效率高,灰塵不會堆積在原紙支架底部中間,且便于對吸塵長槽的維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過濾箱、離心風機、集塵箱和吸氣管路及吹氣管路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吹吸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吹吸塵裝置去除導風擋板和欄柵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固定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導風擋板和欄柵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4中的吸塵長槽在吸氣支路進氣端接插口處A-A截面的剖面圖。
圖8為集塵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集塵箱的正面視圖。
圖10為過濾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過濾箱的零件分解圖。
圖中:1-吸氣管路,2-吹氣管路,3-過濾箱,4-離心風機,5-集塵箱,6-吹吸塵裝置,7-吹氣支路,8-吸氣支路,9-匯總管接頭,10-電控蝶閥,11-扁形吹嘴,12-吸塵長槽,13-固定框架,14-夾持桿,15-邊框,16-導風擋板,17-欄柵架,18-開槽圓管,19-接插口,20-導風板,21-支腳,22-柜體,23-集塵箱入口,24-集塵箱出口,25-門,26-觀察窗,27-密封膠條,28-過濾布袋,29-箱體,30-過濾箱入口,31-過濾網板,32-活動門,33-鉸鏈,34-鎖扣,35-觀察窗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生活用紙加工設備自動吸塵裝置,包括吸氣管路1、吹氣管路2、過濾箱3、離心風機4、集塵箱5、吹吸塵裝置6和PLC控制器,其中吸氣管路1的一端封閉,另一端經過濾箱3后連接至離心風機4的吸氣口,離心風機4的出氣口通過管路連接集塵箱5的入口,集塵箱5的出口連接吹氣管路2的一端,吹氣管路2的另一端封閉;吸氣管路1和吹氣管路2并行鋪設,在吸氣管路1和吹氣管路2之間連接有多個吹吸塵裝置6,各吹吸塵裝置6分別鋪設在生活用紙加工設備原紙支架底部的地面上;所述離心風機4的運行由PLC控制器進行控制。
如圖3-7所示,每個吹吸塵裝置6均包括多路吹氣支路7和吸氣支路8,各吹吸塵裝置6的吹氣支路7進氣端和吸氣支路8出氣端均分別通過匯總管接頭9對應連接至吹氣管路2和吸氣管路1,在每個匯總管接頭9上還安裝有電動蝶閥10,電動蝶閥10由PLC控制器進行控制,進而控制各吹吸塵裝置6投入或退出使用;每個吹吸塵裝置6的吹氣支路7和吸氣支路8均分成各自吹吸相對的兩個組,兩個組的吹氣支路7出氣端設在原紙支架底部地面中間的位置且背向排列,各吹氣支路7出氣端均連接有一個扁形吹嘴11,兩個組的吸氣支路8進氣端分別設在原紙支架底部地面兩側的位置且相向排列,兩側的吸氣支路8進氣端分別各匯總連接到一條吸塵長槽12上,吸塵長槽12的槽口和本組的吹氣支路7的扁形吹嘴11相對。
每個吹吸塵裝置6內還設有一個H形固定框架13,固定框架13的中部為橫向排列的兩對夾持桿14,分別對兩個組的扁形吹嘴11進行夾持固定,固定框架13兩側的邊框15貼地安裝,邊框15兩端的端頭分別與兩個組的吸塵長槽12兩端固定連接;在兩個組的扁形吹嘴11上方還設有導風擋板16,導風擋板16上方焊接有一個由橫柵和豎柵組成的欄柵架17,欄柵架17的兩端焊接到兩個組的吸塵長槽12上。欄柵架17主要用于維持吹吸塵裝置6的整體結構穩定性,防止吹吸塵裝置6在搬運和鋪設時其邊角發生變形,影響吸塵效果。所述吸塵長槽12為長條形的開槽圓管18,其槽口上沿設有向外伸出的導風板20,其后端設有供吸氣支路8進氣端插入的接插口19。通過這樣的設計,落在生活用紙加工設備原紙支架底部的地面上的原紙粉塵通過導風擋板16、固定框架13兩側的邊框15以及吸塵長槽12的導風板20的限位,并在扁形吹嘴11和吸塵長槽12的吹吸作用下,可以迅速被吹吸塵裝置6清除干凈。
如圖8-9所示,所述集塵箱5為一個帶支腳21的立式密閉柜體22,集塵箱入口23設置在柜體22的頂部,集塵箱出口24設置在柜體22的底部,柜體22內部設有一個用于分離粉塵的過濾布袋28,過濾布袋28的開口和集塵箱入口23相連接,柜體22的一側設有可開閉的門25,當過濾布袋28內的原紙粉塵裝滿時,可將其進行拆除,傾倒原紙粉塵并清洗干凈后再在重新裝上。所述門25上設有觀察窗26,以便從外部柜體22內部過濾布袋28的工作情況,門25對應的門框上設有密封膠條27,防止吹氣從門縫泄露影響工作效率。
如圖10-11所示,所述過濾箱3的入口30和出口設置在箱體29前后兩側,箱體29內部通過插槽插接有過濾網板31,箱體29頂面為活動門32,活動門32的一側通過鉸鏈33和箱體29鉸接,另一側還設有鎖扣34和箱體29連接,從而可以實現快速更換過濾網板31。所述活動門32頂面設有觀察窗口35,以便從外部觀察箱體29內部的過濾網板31的積塵情況,以決定是否更換或拿出來清理。
本生活用紙加工設備自動吸塵裝置在使用時,在離心風機4的作用下,堆積在生活用紙加工設備下方地面上的原紙粉塵通過吹吸塵裝置6進入吸氣支路8,然后匯總到吸氣管路1上,再經吸氣管路1進入集塵箱5進行一級過濾,然后經離心風機4送入集塵箱5進行除塵分離,去除粉塵的吹風從集塵箱5出來后進入吹氣管路2,然后經匯總管接頭9分配至各吹吸塵裝置6的吹氣支路進行吹風,由此實現吹吸風循環利用。在PLC控制器的程序設計上,我們通過PLC控制器對各吹吸塵裝置6的電動蝶閥10進行控制,使各吹吸塵裝置6依次輪流投入使用,每次只驅動單個吹吸塵裝置6進行工作,且吹吸塵裝置6的每一次輪動均間隔一定時間,因此本自動吸塵裝置的整機功耗很小。
上述圖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典型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