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池。
背景技術:
反應池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絮凝劑與污水混合反應的池體,為了達到較好的混合效果,促進絮凝劑與污水的作用,一般會在反應池中設計攪拌機構。在現有的運行中,反應池一般為長方體形池體,底部為平面設計,反應池底部區域及其四周反應不充分,容易成為反應淤積區域,淤積大量的污泥,這樣以來減小了反應池的容積,減低了混合效果。現有技術急需一種可以對淤積淤泥進行清洗處理的反應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對淤積淤泥進行清洗處理的反應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反應池,包括池體和設置在池體上的機械攪拌裝置,所述機械攪拌裝置包括三相電機、由三相電機驅動的攪拌桿和固定在攪拌桿下端的槳葉;所述池體底部形成錐形的集泥槽,所述集泥槽底部連通有排泥管;所述池體側壁上設有淤泥沖洗裝置。
通過使用本申請所述的反應池,可以通過淤泥沖洗裝置對池體側壁上的淤積污泥進行沖洗,沉淀之后通過錐形的集泥槽聚集到集泥槽底部通過排泥管排除,進而保證了反應池的容積,提高了混合效果。
作為優選地,所述淤泥沖洗裝置包括清洗管道和均布在清洗管道上的清洗噴頭,所述清洗管道貼近池體側壁分布,所述清洗噴頭的噴射方向朝向池體側壁。這樣的設計可以通過清洗噴頭對池體側壁進行清洗。
作為優選地,所述清洗管道的輸入端與氣泵或者水泵連接。這樣的設計可以通過水流或者氣流對池體側壁進行清洗,同時也能增加攪拌效果。
作為優選地,所述池體側壁和集泥槽表面設置有表面光滑的聚四氟乙烯層,所訴聚四氟乙烯層的厚度為0.1~1cm。這樣的設計通過聚四氟乙烯層的低摩擦性能降低側壁的附著能力,降低清洗難度。
作為優選地,所述池體內面吸附有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內參雜有磁粉,所述池體側壁內嵌有鐵制吸附片,所述鐵制吸附片到池體側壁表面距離為0.1mm。這樣的設計可以通過聚四氟乙烯薄膜降低側壁的附著能力,降低清洗難度;對于難以沖洗的局部還可以通過更換的方式更新,聚四氟乙烯薄膜內參雜的磁粉可以將聚四氟乙烯薄膜與池體側壁內嵌的鐵制吸附片吸附,便于拆卸和固定。
作為優選地,所述槳葉呈框形,所述框形的槳葉與攪拌桿固定連接。這樣的設計是對方案的一種優化。
作為優選地,所述三相電機輸出軸與攪拌桿之間設有減速裝置。這樣的設計是對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通過使用本申請所述的反應池,可以通過淤泥沖洗裝置對池體側壁上的淤積污泥進行沖洗,沉淀之后通過錐形的集泥槽聚集到集泥槽底部通過排泥管排除,進而保證了反應池的容積,提高了混合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聚四氟乙烯層與池體側壁復合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聚四氟乙烯薄膜與池體側壁配合示意圖。
圖中:1、池體;2、三相電機;3、攪拌桿;4、槳葉;5、集泥槽;6、排泥管;7、清洗管道;8、清洗噴頭;9、聚四氟乙烯層;10、聚四氟乙烯薄膜;11、磁粉;12、鐵制吸附片;13、減速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3所示,一種反應池,包括池體1和設置在池體1上的機械攪拌裝置,所述機械攪拌裝置包括三相電機2、由三相電機2驅動的攪拌桿3和固定在攪拌桿3下端的槳葉4;所述池體1底部形成錐形的集泥槽5,所述集泥槽5底部連通有排泥管6;所述池體1側壁上設有淤泥沖洗裝置。
所述淤泥沖洗裝置包括清洗管道7和均布在清洗管道7上的清洗噴頭8,所述清洗管道7貼近池體1側壁分布,所述清洗噴頭8的噴射方向朝向池體1側壁。
所述清洗管道7的輸入端與氣泵或者水泵連接。
所述池體1側壁和集泥槽5表面設置有表面光滑的聚四氟乙烯層9,所訴聚四氟乙烯層9的厚度為0.1~1cm。
所述池體1內面吸附有聚四氟乙烯薄膜10,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10內參雜有磁粉11,所述池體1側壁內嵌有鐵制吸附片12,所述鐵制吸附片12到池體1側壁表面距離為0.1mm。
所述槳葉4呈框形,所述框形的槳葉4與攪拌桿3固定連接
所述三相電機2輸出軸與攪拌桿3之間設有減速裝置13。
在使用時,反應池的池體1側壁和底部容易淤積污泥,在污泥淤積的情況下,將氣泵或者水泵開啟,氣流或者水流從清洗管道7導流后從清洗噴頭8噴射而出,將側壁上的污泥沖洗而下;在未攪拌的狀態下,污泥在錐形的集泥槽5導向作用下,聚集在排泥管6附近,通過吸泥泵將其吸出。
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清洗功能,在體側壁和集泥槽5表面設置有表面光滑的聚四氟乙烯層9,所訴聚四氟乙烯層9的厚度為0.1~1cm。這樣的設計通過聚四氟乙烯層9的低摩擦性能降低側壁的附著能力,降低清洗難度;
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清洗功能,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方式,池體1內面吸附有聚四氟乙烯薄膜10,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10內參雜有磁粉11,所述池體1側壁內嵌有鐵制吸附片12,所述鐵制吸附片12到池體1側壁表面距離為0.1mm。這樣的設計可以通過聚四氟乙烯薄膜10降低側壁的附著能力,降低清洗難度;對于難以沖洗的局部還可以通過更換的方式更新,聚四氟乙烯薄膜10內參雜的磁粉11可以將聚四氟乙烯薄膜10與池體1側壁內嵌的鐵制吸附片12吸附,便于拆卸和固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