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污泥干化流化床的換熱器。
背景技術:
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流化床是處理工藝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現有的流化床結構對于污泥的處理往往不帶加熱裝置,使得污泥在排除的時候,因自身水分較多而導致運輸成本較高。雖然研究者們也提出一些對污泥的處理方法,然而這些裝置或者方法存在著:結構復雜、使用壽命低、生產及運行成本較高、處理效果不明顯等缺陷。因此,提出一種能夠克服上述缺陷的污泥處理裝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污泥處理裝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污泥干化流化床的換熱器,其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運行安全可靠、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節能環保、應用范圍廣、能夠有效處理流化床的濕污泥以便達到降低運輸成本等優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污泥干化流化床的換熱器,該換熱器安裝在流化床的中部;并且該換熱器包括安裝框架、若干組換熱管、導熱介質;每組換熱管分別等間隔地設置在安裝框架的支架上,導熱介質填充于每組換熱管中;每組換熱管均包括換熱管入口和換熱管出口;每組換熱管的換熱管入口通過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相連接;每組換熱管的換熱管出口通過導熱介質出口連接管相連接;所述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上設置有進液流量調節閥;所述導熱介質出口連接管上設置有出液流量調節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換熱管為高強耐磨鋼,該高強耐磨鋼包括22MnB5、26MnB5或者30MnB5,每組換熱管的外部還設置有殼體,所述的殼體為Q345合金鋼;所述的導熱介質為高溫油。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換熱器還包括遠程或就地控制系統,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上還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溫控器,遠程或就地控制系統與溫度傳感器和溫控器通過數據線相連接;溫控器與導熱油加熱裝置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控制系統包括可編程的PLC控制器或者可編程的ARM控制器,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上還設置有流量傳感器,流量傳感器與控制系統通過數據線相連接,控制系統還與進液流量調節閥、出液流量調節閥通過數據線控制連接;控制系統還包括顯示器組件,該顯示器組件與可編程PLC控制器或者可編程ARM控制器相連接用于顯示導熱介質入口的溫度和流量值、導熱介質出口的流量值;所述的顯示器組件為七段碼顯示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導熱油加熱系統可采用燃油鍋爐或燃氣鍋爐,如果與熱水解消化系統同時使用,可采用沼氣鍋爐加熱。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換熱器還包括控制系統和設置在每組換熱管內的電加熱絲;每組電加熱絲通過導線與供電組件相連接,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上還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電磁溫控計,控制系統與溫度傳感器和電磁溫控計通過數據線相連接;電磁溫控計與供電組件控制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供電組件包括交流電或者與太陽能轉換器連接太陽能電池板。
與現有技術中的污泥處理裝置相比,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污泥干化流化床的換熱器具有如下優點:
(1)結構設計更加簡單合理,并且自動化程度較高,對流化床濕污泥的處理效果較好,能夠將濕污泥對其加熱,使得水分降低以便降低運輸成本。
(2)整體運行安全可靠,經過現場試驗發現,通過對控制系統的編程控制導熱油的溫度計流量,能夠使得濕污泥的處理效率提高30%-50%,處理效果相當明顯,成本也有效降低。
(3)使用壽命長,操作方便,并且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效率,能夠廣泛地被推廣及應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污泥干化流化床的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污泥干化流化床的換熱器在實際應用時多組安裝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污泥干化流化床的換熱器的結構作以詳細說明。
一種用于污泥干化流化床的換熱器,該換熱器安裝在流化床的中部;并且該換熱器包括安裝框架1、若干組換熱管模塊2;每組換熱管分別等間隔地設置在安裝框架的支架3上,導熱介質填充于每組換熱管中;每組換熱管均包括換熱管入口和換熱管出口;每組換熱管的換熱管入口通過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4相連接;每組換熱管的換熱管出口通過導熱介質出口連接管5相連接;所述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上設置有進液流量調節閥6;所述導熱介質出口連接管上設置有出液流量調節閥7。所述換熱管為高強耐磨鋼,該高強耐磨鋼包括22MnB5、26MnB5或者30MnB5,每組換熱管的外部還設置有殼體,所述的殼體為Q345合金鋼;所述的導熱介質為高溫油。所述的換熱器還包括遠程或就地控制系統,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上還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溫控器,遠程或就地控制系統與溫度傳感器和溫控器通過數據線相連接;溫控器與導熱油加熱裝置連接。所述的導熱油加熱系統采用燃油鍋爐、燃氣鍋爐或者沼氣鍋爐加熱。控制系統包括可編程的PLC控制器或者可編程的ARM控制器,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上還設置有流量傳感器,流量傳感器與控制系統通過數據線相連接,控制系統還與進液流量調節閥、出液流量調節閥通過數據線控制連接;控制系統還包括顯示器組件,該顯示器組件與可編程PLC控制器或者可編程ARM控制器相連接用于顯示導熱介質入口的溫度和流量值、導熱介質出口的流量值;所述的顯示器組件為七段碼顯示器。所述的換熱器還包括控制系統和設置在每組換熱管內的電加熱絲;每組電加熱絲通過導線與供電組件相連接,導熱介質入口連接管上還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電磁溫控計,控制系統與溫度傳感器和電磁溫控計通過數據線相連接;電磁溫控計與供電組件控制連接。所述的供電組件包括交流電或者與太陽能轉換器連接太陽能電池板。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實用新型。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里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揭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