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面源來水流經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用于沉淀面源來水攜帶的泥沙固體物質的沉淀池、用于去除面源來水中部分污染物質的生態凈化區,所述沉淀池上方設有用于攔截水中懸浮物的提籃格柵裝置,面源來水進過提籃格柵裝置之后進入沉淀池,沉淀池與生態凈化區之間通過磚砌結構的配水花墻連接,配水花墻上設有確保水力條件的預留孔洞,所述生態凈化區內填充有作為微生物載體的生物吸附填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籃格柵裝置包括由4個面積為0.25m2的正方形立面、1個面積為0.25m2的正方形底面,共5個柵攔面拼接組成的正方體提籃結構,所述正方體提籃結構的頂面敞開,所述正方體提籃結構的兩側立面分別各自設置有一用于提出清掏的弧形把手,在所述正方體提籃結構其中一個立面上設置兩個直角掛鉤,所述直角掛鉤伸出格柵正方體提籃結構200mm后向下彎90°延伸250mm,掛在沉淀池水池側壁上;
所述正方體提籃結構的各格柵面的長、寬、高均為500mm,各格柵面包括由30×30×5角鋼焊接而成的框架、以及設置在所述框架內的多根平行、間距設置的柵條,所述柵條的直徑為10mm的圓鋼,柵條的材質為304不銹鋼,相鄰兩根柵條間隙為3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為長1m,寬1m,深1.5m的磚砌構筑物,所述沉淀池底部設有采用填土夯實的地基,所述地基上方鋪設有700g土工膜,所述土工膜上方由下至上依次鋪設有厚150mm、粒徑30-80m的粗砂層,所述粗砂層的厚200mm、粒徑30-80mm的礫石,厚100mm、粒徑8-10mm的礫石,100mm厚的粗砂層,200mm厚的種植土層,所述種植層上生長有濕生植物。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濕生植物至少包括蘆葦、香蒲、茭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凈化區內填充的生物吸附填料為粒徑20-30mm、密度0.8至1.2g/cm3的火山巖。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凈化區內火山巖填充體積為生態凈化區整體體積的80%-9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花墻深1.5m,寬1m,每間隔60-120mm設有1預留個孔洞,所述預留孔洞的直 徑大小為10-15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凈化區出水墻根據溢流水位為1.3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生態溝凈化區結構尺寸為長2m,寬1m,深1.5m,磚砌構筑物。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體提籃結構上設有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