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屬于污水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污水處理也是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傳統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采用的是活性污泥,然而活性污泥無法為微生物提供足夠的營養成分,因此難以維持較高的微生物濃度,造成了水質不達標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在水解酸化和接觸氧化為基礎上進行生化處理,利用生物填料來提高生物濃度,從而提高凈水的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水收集池、調節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污水收集池的出水口處設置有過濾格柵,所述污水收集池的出水口與調節池的入水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調節池的出水口與水解酸化池的入水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水解酸化池位于高位,所述調節池與水解酸化池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提升泵,所述接觸氧化池位于水解酸化池出水口的下方,所述沉淀池位于接觸氧化池的下方,所述沉淀池與清水池通過管路連接,所述沉淀池與清水池之間的管路上也設置有提升泵。
所述污水收集池與調節池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調節污水量的流量閥。
所述接觸氧化池的底部設置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外端設置有進氣泵。
所述水解酸化池與接觸氧化池內均設置有生物填料。
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設置有提升泵。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裝置在污水收集池內添加了過濾柵格,在污水進入調節池之前就將大顆粒雜質進行過濾;另外的,在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內加設生物填料,使優勢菌群固定在生物填料上,從而提高了生物濃度,提高了凈水質量。
2、本裝置將水解酸化池設置于高位,并將污水自流入接觸氧化池內,自流的同時會提高水中的含氧量,與此同時,在接觸氧化池的底部通入空氣,空氣可進一步提高接觸氧化池內的氧含量,從而加快了優質菌群的生長和繁殖,使有機污染物快速降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污水收集池、2為調節池、3為水解酸化池、4為接觸氧化池、5為沉淀池、6為清水池、7為過濾格柵、8為提升泵、9為流量閥、10為進氣管、11為進氣泵、12為生物填料。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水收集池1、調節池2、水解酸化池3、接觸氧化池4、沉淀池5和清水池6,所述污水收集池1的出水口處設置有過濾格柵7,所述污水收集池1的出水口與調節池2的入水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調節池2的出水口與水解酸化池3的入水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水解酸化池3位于高位,所述調節池2與水解酸化池3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提升泵8,所述接觸氧化池4位于水解酸化池3出水口的下方,所述沉淀池5位于接觸氧化池4的下方,所述沉淀池5與清水池6通過管路連接,所述沉淀池5與清水池6之間的管路上也設置有提升泵8。
所述污水收集池1與調節池2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調節污水量的流量閥9。
所述接觸氧化池4的底部設置有進氣管10,所述進氣管10的外端設置有進氣泵11。
所述水解酸化池3與接觸氧化池4內均設置有生物填料12。
所述清水池6的出水口設置有提升泵8。
具體工作流程:
污水經收集后進入污水收集池1,污水收集池1中的過濾格柵7去除了大顆粒雜質以及無機固體顆粒,之后污水進入調節池2,調節池2主要用于存儲和均衡污水,污水經調節池均質、均量后由提升泵8提升至水解酸化池3中,水解酸化池3將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水解為小分子有機物,池內的生物填料12使優質菌群固定在生物填料12上,提高生物濃度,水解酸化池3中的水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4。
在接觸氧化池4的池體內同樣設置了生物填料12,優質菌群與基質充分接觸,通過氧化分解作用進行新陳代謝以維持自身生長和繁殖,同時使有機污染物降解,實現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接觸氧化池出水經沉淀池5后進行消毒處理,可殺死污水中的殘余細菌,通過提升泵8將沉淀池上部的清水泵出并進入清水池6,對清水池6中的水質進行檢驗,達標后通過提升泵8排放出來。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