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污水處理,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生活污水廠的污泥預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1、在生活污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含水量一般在60-85%左右。高含水量的污泥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后續處理難度大、運輸成本高、占用大量空間等。目前需要將污泥含水量下降到65%以下才能更好地進行后續處理,如采用生物技術、微生物好氧發酵工藝進一步降低含水量至40%。
2、然而,現有的預處理方法在降低污泥含水量方面存在不足。傳統的污泥脫水方法,如機械脫水,雖然可以降低污泥含水量,但效率較低,且能耗較高,廢水造成二次污染。化學脫水方法雖然效果較好,但往往需要添加大量化學藥劑,不僅增加了處理成本,還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一些新興的脫水技術,如熱干化或冷凍干化,雖然效果顯著,但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較高,難以在大規模污水處理廠廣泛應用。
3、現有的板框壓濾機等設備在處理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僅增加了環境負擔,還可能影響后續處理工藝的效果。同時,這些方法往往需要較長的處理時間,降低了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的效率。此外,現有技術在處理不同類型和性質的污泥時,往往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難以滿足不同污水處理廠的具體需求。
4、針對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亟需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活污水廠的污泥預處理方法,具有降低污泥含水量、提高處理效率、減少二次污染、適應性強的優點。
2、本申請提供了生活污水廠的污泥預處理方法,技術方案如下:包括以下步驟:
3、a)輔料選擇:選擇干的碳源輔料和/或氮源輔料。
4、b)添加輔料:將步驟a)中選擇好的碳源輔料和/或氮源輔料按照設定的比例添加到污泥中。
5、c)混勻翻拋:使用合適的翻拋設備對步驟b)中添加輔料后的污泥進行充分攪拌,使輔料與污泥均勻混合,得到混合物。
6、d)靜置或脫水處理: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將步驟c)中得到的混合物靜置一段時間,使水分進一步滲出并被輔料吸收。
7、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出了,所述碳源輔料選用秸桿、樹枝樹葉或者鋸木屑。
8、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出了,所述氮源輔料選用動物糞便。
9、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出了,步驟b)中,所述碳源輔料和/或氮源輔料的添加比例根據污泥的初始含水量、碳源和氮源輔料的含水量及吸附性能確定。
10、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出了,所述污泥重量與輔料總重量之比為(7:3):1。
11、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出了,步驟b)中,所述翻拋時間為2-3小時。
12、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出了,步驟b)中,所述靜置時間控制在5-6小時,使污泥含水量能夠穩定下降到65%以下。
13、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出了,步驟d)中,將所述混合物用翻料設備對所述混合物進行翻拋后繼續攤開靜置5-6小時。
14、由上可知,本申請提供的一種生活污水廠的污泥預處理方法,包括輔料選擇、添加輔料、混勻翻拋和靜置或脫水處理步驟,通過選擇適當的碳源和氮源輔料,并將其與污泥充分混合,利用輔料的吸水性能降低污泥含水量,同時避免了傳統機械脫水和化學脫水方法的缺點,具有降低污泥含水量、提高處理效率、減少二次污染、適應性強的優點。
1.生活污水廠污泥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廠污泥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輔料選用秸桿、樹枝樹葉或者鋸木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廠污泥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輔料選用動物糞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廠污泥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碳源輔料和/或氮源輔料的添加比例根據污泥的初始含水量、碳源和氮源輔料的含水量及吸附性能確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污水廠污泥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污泥重量與輔料總重量之比為7: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廠污泥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攪拌時間為2-3小時。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廠污泥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靜置時間控制在5-6小時,使污泥含水量能夠穩定下降到65%以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廠污泥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將所述混合物用翻料設備對所述混合物進行翻拋后靜置5-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