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吸真空杯的制作方法
自吸真空杯
所屬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吸真空杯,尤其涉及一種以簡單、低成本的結構即可達到提高材料混拌品質的自吸真空杯。近年來,隨著材料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應不同需求,例如強化物品的韌性、強度、延展性等,可將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混拌后再應用于不同制程。以微奈(納)米材料的混拌方式而言,其是將粉狀或液狀的微奈(納)米材料放入一混拌機的容置杯內,并由馬達使容置杯高速轉動,相對使容置杯內的微奈(納)米材料產生混拌的效果。然而,微奈(納)米材料在混拌過程中會產生氣泡,其會使微奈(納)米材料的混拌品質下降。為解決上述問題,傳統的作法是在混拌機外罩覆一真空抽吸設備,以抽吸微奈 (納)米材料在混拌過程中所產生的氣泡。但上述的真空抽吸設備不僅體積龐大且復雜,成本亦較高,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擬采取以下技術方案—種自吸真空杯,包括一轉動件、一杯體、一上蓋以及一扇葉單元;其中,杯體是組設于轉動件上并隨轉動件轉動,杯體包括一內容室及一開口,開口是連通內容室與杯體外部;上蓋是蓋設于杯體的開口,上蓋包括一開放口,該開放口是對應連通于杯體的開口 ;扇葉單元是組設于上蓋的開放口,扇葉單元具有一氣流方向,該氣流方向是由杯體的內容室朝向杯體外部。上述的轉動件可為一齒輪,或者亦可為其他例如藉由皮帶、鏈條帶動的轉動輪。上述的杯體是可由例如一個或多個螺絲或卡勾(卡扣)等元件組設于轉動件上, 且杯體可設計為一外殼及一內杯,其中的外殼是可由前述的螺絲或卡勾(卡扣)等元件組設于轉動件上,內杯是置設于外殼內,而內容室與開口則形成于內杯。上述的杯體可包括鄰近于開口的一外螺紋,上蓋可包括對應螺合于外螺紋的一內螺紋,即上蓋可由螺紋的設計螺合于杯體,當杯體設計成外殼與內杯時,外螺紋可形成于內杯。上述的上蓋可環設有復數個凹孔,扇葉單元可環設有復數個凸起,每一凸起分別對應嵌入于復數個凹孔的其數個凸起亦可對應以等角度環設。本發明當杯體的內容室容置例如微奈(納)米材料并例如以高速轉動混拌時,扇葉單元亦會因此跟隨轉動,而由扇葉單元具有由杯體的內容室朝向杯體外部的氣流方向的設計,扇葉單元轉動時會使杯體的內容室產生真空狀態,并將內容室內因材料轉動混拌時所產生的氣泡抽吸至杯體外部,可提高材料混拌品質;本發明以簡單、低成本的結構可達到提高材料混拌品質的目的。[
]圖1為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的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分解圖;圖3為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的剖面圖。其中1、自吸真空杯;11、轉動件;12、杯體;121、內容室;122、開口 ;123、外螺紋; 13、上蓋;131、開放口 ;132、內螺紋;133、凹孔;14、扇葉單元;141、氣流方向;142、凸起; 15、外殼;151、第一肩部;16、內杯;161、第二肩部;17、螺絲[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至圖3,一自吸真空懷1,該自吸真空杯1包括一轉動件11、一杯體12、一上蓋13以及一扇葉單元14 ;圖中轉動件11為一齒輪,亦可為其他例如由皮帶、鏈條帶動的轉動輪。此外,圖中杯體12是組設于轉動件11上并隨轉動件11轉動,杯體12包括一內容室121及一開口 122,其中開口 122并連通內容室121與杯體12外部。本實施例中,杯體12是由復數個螺絲17組設于轉動件11上,杯體12包括一外殼 15及一內杯16,其中外殼15是以復數個螺絲17組設于轉動件11上,內杯16是置設于外殼15內,且內容室121與開口 122是形成于內杯16。其中,杯體12在本實施例中是設計為包括一外殼15及一內杯16,亦可視需要將杯體12設計為一體式。上述的螺絲17和數量并不加以限制,其可為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任何數量,且外殼 15亦可卡勾、卡扣等元件組設于轉動件11上。當內杯16置設于外過殼15內時,可使外殼15具有一第一肩部151,內杯16具有一第二肩部161,且第一肩部151與第二肩部161彼此契合。圖中上蓋13是蓋設于杯體12的開口 122,且上蓋13包括一開放口 131,該開放口 131是對應連通于開口 122;扇葉單元14是組設于上蓋13的開放口 131,且扇葉單元14具有一氣流方向141,該氣流方向141是由杯體12的內容室121朝向杯體12外部。本實施例中,杯體12包括一外螺紋123,即外螺紋123是形成于內杯16,且外螺紋 123是鄰近于開口 122,而上蓋13包括一內螺紋132,且內螺紋132對應螺合于外螺紋123, 即上蓋13是由螺紋的設計螺合于杯體12。本實施例中,上蓋13環設有復數個凹孔133,扇葉單元14環設有復數個凸起142, 每一個凸起142分別對應嵌入于復數個凹孔133的其中一者。上述的復數個凹孔133與復數個凸起142于圖中是分別顯示為三個并分別以等角度環設。上述的凸起142與凹孔133的數量并不加以限制,其可分別為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任何數量,且凸起142與凹孔133亦可以不等角度環設;扇葉單元14亦可藉由螺絲、卡勾、 卡扣等元件組設于上蓋13的開放口 131,以增加扇葉單元14組設時的牢固性。本發明當杯體12的內容室121容置例如微奈(納)米材料2(如圖3所示)并例
4如以高速轉動混拌時,扇葉單元14亦會因此跟隨轉動,而由扇葉單元14具有由杯體12的內容室121朝向杯體12外部的氣流方向141的設計,扇葉單元14轉動時會使杯體12的內容室121產生真空狀態,并將杯體12的內容室121內因材料2轉動混拌時所產生的氣泡抽吸至杯體12外部,可提高材料2混拌品質;本發明以簡單、低成本的結構即可達到提高材料混拌品質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吸真空杯,包括一轉動件、一杯體、一上蓋以及一扇葉單元;其中,杯體是組設于轉動件上并隨轉動件轉動,杯體包括一內容室及一開口,開口是連通內容室與杯體外部;上蓋是蓋設于杯體的開口,上蓋包括一開放口,該開放口是對應連通于杯體的開口 ;扇葉單元是組設于上蓋的開放口,扇葉單元具有一氣流方向,該氣流方向是由杯體的內容室朝向杯體外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轉動件為一齒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杯體包括一外殼及一內杯,該外殼是組設于該轉動件上,該內杯置設于外殼內,內容室與開口形成該內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杯體包括一外螺紋、該外螺紋鄰近于該開口 ;該上蓋包括一內螺紋,且該內螺紋是對應螺合于該外螺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杯體包括一外殼及一內杯,該外殼是組設于轉動件上,該內杯置設于外殼內,且該外螺紋形成于該內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杯體是以復數個螺絲組設于該轉動件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杯體包括一外殼及一內杯,該外殼以該復數個螺絲組設于該轉動件上,該內杯是置設于該外殼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上蓋環設有復數個凹孔,該扇葉單元環設有復數個凸起,每一凸起分別對應嵌入于該復數個凹孔的其中一者。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上蓋以等角度環設有該復數個凹孔,該扇葉單元亦以等角度環設有該復數個凸起。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真空杯,其特征在于杯體包括一外殼及一內杯,該外殼組設于該轉動件上,該內杯置于該外殼內,且該外殼包括一第一肩部,該內杯包括一第二肩部,該第一肩部與該第二肩部彼此契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吸真空杯,包括一轉動件、一杯體、一上蓋以及一扇葉單元。其中,杯體是組設于轉動件并隨轉動件轉動,杯體包括一內容室及一開口,開口是連通內容室與杯體外部;上蓋是蓋設于杯體的開口,上蓋包括一開放口,該開放口是對應連通于杯體之開口;扇葉單元是組設于上蓋的開放口,扇葉單元具有一氣流方向是由杯體的內容室朝向杯體外部。本發明以簡單、低成本的結構即可達到提高材料混拌品質的目的。
文檔編號B01F13/06GK102423654SQ201110233430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3日
發明者鄭文誠 申請人:鄭文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