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液體分布器及帶液體分布器的降膜蒸發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894941閱讀:16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液體分布器及帶液體分布器的降膜蒸發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換熱蒸發設備技術領域,涉及液體分布器及帶液體分布器的降膜蒸發器。
背景技術
垂直管降膜蒸發器利用泵使液體從低點循環到管殼式換熱器的頂部。一旦進入頂部,液體被分配到一個或多個垂直換熱圓管的內表面。垂直管降膜蒸發器具有傳熱系數高、物料加熱時間短、傳熱溫差損失小、節約能源、不易結垢、易于處理熱敏性物料等優點,而被 廣泛應用于化工以及冶金、輕工、化纖、食品加工、醫藥、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等工業部門。為使液體均勻地分布到每根加熱管中,并沿加熱管內壁在重力和自蒸發的二次蒸汽的作用下形成均勻液膜自上而下流動,必須設置液體分布裝置。液體分布裝置的結構是否合理,相應液體分布是否均勻,將直接影響降膜蒸發器的傳熱效率及操作的穩定性,從而影響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及設備壽命。由于液體通常含有溶解的和懸浮的固體,因此常在分布裝置內部結垢,影響液體分布的均勻性,同時也影響了分布裝置的壽命。降膜蒸發器的傳熱效果受換熱管中液體流速及液膜厚度的影響。液體沿著管內壁向下流時,被引入換熱管外表面的熱能加熱。一旦液體達到沸點,部分液體被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和液體一起沿著換熱管內表面流下。傳統的降膜蒸發器在蒸發器頂部安裝分布板以確保液體均勻分配到所有垂直換熱管中。液體進入分布板頂部,因為重力作用,穿過分布板上的小孔流下。分布板上小孔的數目、尺寸和排列方向決定了進入每根換熱管的液體分配情況。已經申請專利的液體分布設備(美國專利號4,248,296)是一種引導液體以切線方向進入垂直換熱管的插件,使垂直換熱管內表面產生壁厚均勻的液膜。液體從分布設備一側的兩個孔進入。孔設置在特定的角度以優化液體的分布效果。這樣的角度設置可以使液體中的懸浮固體沉降在換熱器上管箱。另外,此發布設備頂部有空穴,懸浮固體在此沉積。沉積的固體會降低液體分配效率。另一已經申請專利的液體分布設備(美國專利號3,995,663)是一個管子內插件使液體從頂部垂直圓孔進入,被一倒圓錐體將液體在換熱管內壁均勻分布。但這種液體分布設備易形成湍流,湍流的液體會引進氣泡,影響均勻液膜的形成。因為液體是從該設備頂部流入,設備兩側會形成低速區,以致懸浮固體沉積在此區域。沉積的固體會降低液體分配效率。此外,設備的特性要求將圓錐體安裝在液流的中心,會沉積固體,并造成液流的擾動。液流的擾動會形成氣泡,從而破壞液膜的均勻分布。上述設備配有滑動配合的圓筒,便于將液體分布管子內壁面。這種構造相當于將分布設備與換熱管內壁的傳熱面隔離。使用過程中,滑動配合的圓筒因結晶會附著在換熱管的內表面,造成圓筒不能移動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液體分布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含有該液體分布器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所述的液體分布器主要由主體四周呈凹面且其頂蓋底截面積大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管口截面積的導流體,以及將導流體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內上部相應位置,使導流體的頂蓋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頂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的支撐部件組成;液體沿所述的進液通道、導流體的凹面進入并分布于換熱管內表面。其中,所述的導流體主體的底面直徑大于等于換熱管內徑的O. 3倍,且小于換熱管內徑。所述的進液通道的高度為換熱管內徑的O. 3 3倍。所述的導流體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的中心軸對稱分布.所述的頂蓋為半球狀、半橢圓狀、板狀,或任意一種底面為平面,且底面積大于換熱管管口面積的形狀。所述的導流體的主體四周呈光滑凹面;或者所述的導流體的主體自上而下依次由倒圓臺體、圓柱體、正圓臺體無間隙連接形成四周呈凹面的整體,倒圓臺體底面連有與底面直徑相同的圓柱體,圓柱體底面連有正圓臺體,圓柱體底面直徑與正圓臺體頂面直徑相同;正圓臺體底面直徑大于等于換熱管內徑的O. 3倍,且小于換熱管內徑。所述的支撐部件的個數為2 6個,為多邊形筋板,其一邊與導流體的凹面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至少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上,使導流體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內上部相應位置,導流體的頂蓋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管板頂面形成進液通道;或者所述的支撐部件由3 6個連接在頂蓋底面的成螺旋形的葉片及各葉片后部下端一體向下連接的支撐片組成,各葉片尖端外緣軌跡形成的圓的直徑略大于換熱管的外徑,使得各葉片的尖端抵壓在換熱管的上端口上或管板上,導流體的頂蓋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頂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各葉片螺旋部分的高度(即螺旋部分的尖端距導流體頂蓋底面的垂直距離)即為進液通道高度;各支撐片的寬度與換熱管內壁和導流體對應位置外壁之間的距離緊密配合,使得各葉片的支撐片緊靠在換熱管內壁和導流體對應位置外壁之間,從而將導流體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內上部相應位置。一種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所述的液體分布器主要由四周呈凹面的導流體、將導流體活動或固定支撐連接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內上部相應位置,導流體的上表面露出換熱管上口的支撐部件組成;所述的導流體上表面直徑大于換熱管的外徑,使導流體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頂面之間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液體沿進液通道、導流體的凹面進入并分布于換熱管內表面。所述的導流體的底面直徑大于等于換熱管內徑的O. 3倍,且小于換熱管內徑。所述的進液通道的高度為換熱管內徑的O. 3 3倍。所述的導流體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的中心軸對稱分布。所述的導流體四周呈光滑凹面;或者所述的導流體自上而下依次由倒圓臺體、圓柱體、正圓臺體無間隙連接形成四周呈凹面的整體,倒圓臺體上表面直徑大于換熱管的外徑,倒圓臺體底面連有與底面直徑相同的圓柱體,圓柱體底面連有正圓臺體,圓柱體底面直徑與正圓臺體頂面直徑相同;正圓臺體底面直徑大于等于換熱管內徑的O. 3倍,且小于換熱管內徑。所述的支撐部件的個數為2 6個,為多邊形筋板,一邊與導流體的凹面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至少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上,使導流體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內上部相應位置,并使導流體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頂面之間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一種帶液體分布器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包含位于換熱器頂部的鹽水分布箱、管板、液體分布器、換熱管、鹽水槽、循環泵、液體循環管,鹽水槽上部設有數根豎直的換熱管,換熱管頂部設有管板,管板在每根換熱管頂端的對應位置開孔,使其恰好能固定于換熱管頂部,每根換熱管設有一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體分布器,所述的液體分布器的導流體通過支撐部件支撐設置于每根換熱管內上部;鹽水槽的底部通過液體循環管與循環泵的進液·口相連,循環泵的出液口通過液體循環管與位于換熱器頂部的鹽水分布箱連接。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每根換熱管頂部設有特殊設計的液體分布器,液體通過鹽水分布箱分布到管板上,并浸過導流體頂部,并從頂蓋的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或者從導流體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以向內的放射線狀進入液體分布器,沿導流體的四周凹面流下,到達導流體底部時,液體以向外的放射線狀流向換熱管內表面。由于該項實用新型可使液體從液體分布器的360°方向水平流入,設備中液流特性可避免懸浮固體在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器管板處沉積。本實用新型液體分布器導流體的構造一方面縮小了液體低速區的面積,從而可以減少懸浮固體的沉積;另一方面促使換熱管內壁形成光滑的液流,夾帶的氣泡量極少,更易形成均勻液膜。本實用新型液體分布器導流體底部的凹面可減少落入換熱管中心的液滴量,使液體能夠更多的分布到換熱管內壁,液滴流向液體分布器的邊緣,并匯入主液流中。由于本實用新型僅利用2 6個支撐部件將液體分布器支撐在換熱管頂部中心,支撐部件與換熱管壁接觸面積很少,因此不會影響換熱管內壁的傳熱。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支撐部件將液體分布器活動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上,便于清洗和維護。

圖I、實施例I液體分布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頂蓋,2為倒圓臺體,3為圓柱體,4為正圓臺體,5為支撐部件,6為導流體的主體,7為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8為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14為液體分布器,15為導流體。圖2、實施例I支撐部件,其中5為支撐部件。[0034]圖3、實施例I支撐部件,其中I為頂蓋,5為支撐部件,7為管板。圖4、實施例2液體分布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2為倒圓臺體,3為圓柱體,4為正圓臺體,5為支撐部件,7為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8為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14為液體分布器,15為導流體。圖5、實施例2支撐部件,其中5為支撐部件,7為管板。圖6、實施例3液體分布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頂蓋,5為支撐部件,6為導流體的主體,7為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8為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14為液體分布器,15為導流體。圖7、實施例4液體分布器的結構示意圖。
·[0041]其中5為支撐部件,7為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8為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14為液體分布器,15為導流體。圖8、實施例5液體分布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頂蓋,5為螺旋支撐部件,6為導流體的主體,7為管板,8為換熱管,14為液體分布器,15為導流體。圖9、實施例5支撐部件仰視圖,其中,I為頂蓋,5為支撐部件。圖10、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結構示意圖。其中,7為管板,8為換熱管,9為鹽水槽,10為循環泵,11為液體循環管,12為液體循環管,13為鹽水分布箱,14為液體分布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下幾個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實施例I一種如圖I所示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14,主要由導流體的主體6四周呈凹面且其頂蓋I底面積大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管口面積的導流體15,以及將導流體15活動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使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表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的支撐部件5組成。導流體15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的中心軸對稱分布,由導流體的主體6和頂蓋I組成。頂蓋I呈帽狀,其底面與導流體的主體6的上表面無縫隙相連,且底面積大于換熱管管口面積;所述的導流體的主體6自上而下依次由倒圓臺體2、圓柱體3、正圓臺體4無間隙連接形成四周呈凹面的整體,倒圓臺體2底面連有與底面直徑相同的圓柱體3,圓柱體3底面連有正圓臺體4,圓柱體3底面直徑與正圓臺體4頂面直徑相同;正圓臺體4底面直徑為換熱管8內徑的O. 6倍。支撐部件5的個數為3個,為多邊形筋板,如圖2和圖3所示,其一邊與導流體的主體6的凹面無縫隙連接,一邊與頂蓋I的底面邊緣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至少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5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使導流體15活動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管板7上表面形成進液通道。進液通道的高度為換熱管內徑的O. 3倍。進入換熱管的液體流速由進液通道的高度決定。液體從頂蓋I的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以向內的放射線狀進入液體分布器14,沿導流體的主體6的四周凹面流下,到達導流體的主體6底部時,液體以向外的放射線狀流向換熱管內壁。進入換熱管8的液體流速由進液通道的高度決定。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改變支撐部件5的形狀來改變進液通道的高度,從而調節每根換熱管的流量。實施例2一種圖4所示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14,主要由四周呈凹面的導流體15、將導流體活動支撐連接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且使導流體15的上表面露出換熱管8上口的支撐部件5組成;所述的導流體15上表面直徑大于換熱管8的外徑,使導流體15凹面的上部(伸出管熱管的部分)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導流體15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的中心軸對稱分布,由倒圓臺體2、圓柱體3、正圓臺體4組成,倒圓臺體2底面連有與底面直 徑相同的圓柱體3,圓柱體3底面連有正圓臺體4,圓柱體3底面直徑與正圓臺體4頂面直徑相同,且正圓臺體4底面直徑約為換熱管內徑的O. 4倍。支撐部件5的個數為3個,為多邊形筋板,如圖5所示,其一邊與導流體15的凹面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5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使導流體15活動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且使導流體15的上表面(即倒圓臺體2的上表面)露出換熱管上口。由于導流體15的上表面直徑大于換熱管的外徑,使導流體15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液體從導流體15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以向內的放射線狀進入液體分布器14,沿導流體15的四周凹面流下,到達導流體15底部時,液體以向外的放射線狀流向換熱管內壁。進入換熱管8的液體流速由進液通道的高度決定。進液通道的高度為換熱管8內徑的O. 3 3倍。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改變支撐部件5的形狀來改變進液通道的高度,從而調節每根換熱管的流量。實施例3一種如圖6所示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14,主要由導流體的主體6四周呈凹面且其頂蓋I底面積大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管口面積的導流體15,以及將導流體15活動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使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表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的支撐部件5組成。導流體15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的中心軸對稱分布,由導流體的主體6和頂蓋I組成。頂蓋I呈帽狀,其底面與導流體的主體6的上表面無縫隙相連,且底面積大于換熱管管口面積。導流體的主體6底面直徑約為換熱管內徑的O. 5倍。支撐部件5的個數為3個,為多邊形筋板,其一邊與導流體的主體6的凹面無縫隙連接,一邊與頂蓋I的底面邊緣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至少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5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使導流體15活動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管板7上表面形成進液通道。液體從頂蓋I的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以向內的放射線狀進入液體分布器14,沿導流體的主體6的四周凹面流下,到達導流體的主體6底部時,液體以向外的放射線狀流向換熱管內壁。進入換熱管8的液體流速由進液通道的高度決定。進液通道的高度為換熱管8內徑的O. 3 3倍。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改變支撐部件5的形狀來改變進液通道的高度,從而調節每根換熱管的流量。實施例4一種如圖7所示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14,該液體分布器主要由四周呈光滑凹面的導流體15、將導流體15活動支撐連接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且使導流體15的上表面露出換熱管8上口的支撐部件5組成;導流體15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的中心軸對稱分布,其上表面直徑大于換熱管8的外徑,使導流
體15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導流體15底面直徑約為換熱管8內徑的O. 6倍,使液體能盡量分布到換熱管8內壁。支撐部件5的個數為3個,為多邊形筋板,其一邊與導流體的主體6的凹面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至少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5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使導流體15活動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且使導流體15的上表面露出換熱管上口。由于導流體15的上表面直徑大于換熱管的外徑,使導流體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頂面之間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進入換熱管的液體流速由進液通道的高度決定。液體從導流體15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以向內的放射線狀進入液體分布器14,沿導流體15的四周凹面流下,到達導流體15底部時,液體以向外的放射線狀流向換熱管內壁。進入換熱管8的液體流速由進液通道的高度決定。進液通道的高度為換熱管8內徑的O. 3 3倍。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改變支撐部件5的形狀來改變進液通道的高度,從而調節每根換熱管的流量。實施例5一種如圖8所示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14,主要由導流體的主體6四周呈凹面且其頂蓋I底面積大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管口面積的導流體15,以及將導流體15活動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使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表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的支撐部件5組成。導流體15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的中心軸對稱分布,導流體15底面直徑為換熱管8內徑的O. 6倍。支撐部件5由4個連接在頂蓋I底面的成螺旋形的葉片及各葉片后部下端一體向下連接的支撐片組成(圖9),各葉片尖端外緣軌跡形成的圓的直徑略大于換熱管8的內徑,使得各葉片的尖端抵壓在換熱管8的上端口上或管板7上,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表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各葉片螺旋部分的高度即為進液通道高度;各支撐片的寬度與換熱管8內壁和導流體對應位置外壁之間的距離緊密配合,使得各葉片的支撐片緊靠在換熱管8內壁和導流體對應位置外壁之間,從而將導流體15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液體從頂蓋I的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以向內的放射線狀進入,并沿相鄰螺旋葉片以螺旋狀進入液體分布器14,使得液體更易分布到換熱管內壁,液體進入換熱管后沿導流體的主體6的四周凹面螺旋流下,到達導流體的主體6底部時,液體以向外的放射線狀流向換熱管內壁;增強傳熱,防止結垢。進入換熱管8的液體流速由進液通道的高度決定。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改變支撐部件5的形狀來改變進液通道的高度,從而調節每根換熱管的流量。實施例6一種如圖10所示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包含位于換熱器頂部的鹽水分布箱13、管板7、液體分布器14、換熱管8、鹽水槽9、循環泵10、液體循環管11,12,鹽水槽9上部設有數根豎直的換熱管8,換熱管8頂部設有管板7,管板7在每根換熱管頂端的對應位置開孔,使其恰好能固定于換熱管8頂部,每根換熱管8設有一個液體分布器14,鹽水槽9的底部通過液體循環管11與循環泵10的進液口相連,循環泵10的出液口通過液體循環管12與位于換熱器頂部的鹽水分布箱13連接;所述的液體分布器14為實施例I 5中任一所述的液體分布器,所述的液體分布器14的導流體通過支撐部件支撐設置于每根換熱管8內上 部。垂直管降膜蒸發器運行時,鹽水槽9中的鹽水沿液體循環管11,12,經循環泵10被輸送到位于換熱器頂部的鹽水分布箱13,經鹽水分布箱13噴淋至管板7上,并沒過液體分布器14頂部。鹽水從頂蓋I的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或者導流體15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形成進液通道以向內的放射線狀進入液體分布器14,沿導流體15的四周凹面流下,到達導流體15底部時,液體以向外的放射線狀流向換熱管內壁,分布到換熱管內壁的鹽水經熱交換而蒸發,剩余的水沿換熱管8流入鹽水槽。產生的蒸汽由垂直管降膜蒸發器中的除霧裝置收集。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各部件,除液體分布器14外,均為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1.一種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體分布器(14)主要由導流體的主體¢)四周呈凹面且其頂蓋(I)底截面積大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管口截面積的導流體(15),以及將導流體(15)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使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的支撐部件(5)組成;液體沿所述的進液通道、導流體(15)的凹面進入并分布于換熱管(8)內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流體的主體(6)的底面直徑大于等于換熱管內徑的O. 3倍,且小于換熱管內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流體(15)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的中心軸對稱分布;頂蓋(I)為半球狀、半橢圓狀、板狀,或任意一種底面為平面,且底截面積大于換熱管管口截面積的形狀;所述的導流體的主體¢)四周呈光滑凹面;或者所述的導流體的主體(6)自上而下依次由倒圓臺體(2)、圓柱體(3)、正圓臺體(4)無間隙連接形成四周呈凹面的整體,倒圓臺體(2)底面連有與底面直徑相同的圓柱體(3),圓柱體(3)底面連有正圓臺體(4),圓柱體(3)底面直徑與正圓臺體(4)頂面直徑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部件(5)的個數為2 6個,為多邊形筋板,其一邊與導流體(15)的凹面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至少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5)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使導流體(15)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管板(7)頂面形成進液通道; 或者所述的支撐部件(5)由3 6個連接在頂蓋(I)底面的成螺旋形的葉片及各葉片后部下端一體向下連接的支撐片組成,各葉片尖端外緣軌跡形成的圓的直徑略大于換熱管(8)的外徑,使得各葉片的尖端抵壓在換熱管(8)的上端口上或管板(7)上,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各葉片螺旋部分的高度即為進液通道高度;各支撐片的寬度與換熱管(8)內壁和導流體對應位置外壁之間的距離緊密配合,使得各葉片的支撐片緊靠在換熱管(8)內壁和導流體對應位置外壁之間,從而將導流體(15)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
5.一種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體分布器(14)主要由四周呈凹面的導流體(15)、將導流體(15)活動或固定支撐連接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使導流體(15)的上表面露出換熱管(8)上口的支撐部件(5)組成;所述的導流體(15)上表面直徑大于換熱管(8)的外徑,使導流體(15)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液體沿所述的進液通道、導流體(15)的凹面進入并分布于換熱管(8)內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流體(15)的底面直徑大于等于換熱管內徑的O. 3倍,且小于換熱管內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流體(15)沿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的中心軸對稱分布;所述的導流體(15)四周呈光滑凹面;或者所述的導流體(15)自上而下依次由倒圓臺體(2)、圓柱體(3)、正圓臺體(4)無間隙連接形成四周呈凹面的整體,倒圓臺體(2)上表面直徑大于換熱管(8)的外徑,倒圓臺體(2)底面連有與底面直徑相同的圓柱體(3),圓柱體(3)底面連有正圓臺體(4),圓柱體(3)底面直徑與正圓臺體(4)頂面直徑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部件(5)的個數為2 6個,為多邊形筋板,一邊與導流體(15)的凹面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至少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5)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使導流體(15)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使導流體(15)凹面的上部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頂面之間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部件(5)為多邊形筋板,一邊與導流體(15)的凹面無縫隙連接,其余各邊中至少有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支撐部件(5)依靠該相鄰的垂直邊架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7)上,使導流體(15)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8)內上部相應位置,導流體(15)的頂蓋(I)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用液體分布器管板(7)頂面形成進液通道。
10.一種帶液體分布器的垂直管降膜蒸發器,包含位于換熱器頂部的液體分布箱(13)、管板(7)、液體分布器(14)、換熱管(8)、鹽水槽(9)、循環泵(10)、液體循環管(11,12),鹽水槽(9)上部設有數根豎直的換熱管(8),換熱管(8)頂部設有管板(7),管板(7)在每根換熱管(8)頂端的對應位置開孔,使其恰好能固定于換熱管(8)頂部,鹽水槽(9)的底部通過液體循環管(11)與循環泵(10)的進液口相連,循環泵(10)的出液口通過液體循環管(12)與位于換熱器頂部的液體分布箱(13)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體分布器(14)為權利要求I或5中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分布器,所述的液體分布器(14)的導流體(15)通過支撐部件(5)支撐設置于每根換熱管(8)內上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液體分布器及帶液體分布器的降膜蒸發器,包含位于換熱器頂部的鹽水分布箱、管板、液體分布器、換熱管、鹽水槽、循環泵、液體循環管,鹽水槽上部設有數根豎直的換熱管,每根換熱管設有一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體分布器。該液體分布器主要由導流體,以及將導流體活動或固定支撐于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換熱管內上部相應位置,使導流體的頂蓋底面邊緣與垂直管降膜蒸發器的管板上表面間隔一定空隙形成進液通道的支撐部件組成。本實用新型液體分布器導流體的構造一方面縮小了液體低速區的面積,從而可以減少懸浮固體的沉積;另一方面促使換熱管內壁形成光滑的液流,夾帶的氣泡量極少,更易形成均勻液膜。
文檔編號B01D1/30GK202666436SQ20122022236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6日
發明者郭宏新, 馬明, 劉豐, 劉世平, 李 東, 郭神宇, 劉峰 申請人:江蘇中圣高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鸡泽县| 淳安县| 白朗县| 毕节市| 新乡县| 栾城县| 临武县| 陈巴尔虎旗| 皮山县| 昭通市| 高淳县| 石河子市| 屯昌县| 阳泉市| 濮阳市| 海原县| 福鼎市| 古浪县| 高邮市| 饶平县| 福建省| 甘孜县| 华宁县| 房产| 枞阳县| 城口县| 德兴市| 合山市| 西安市| 屏东市| 佛教| 乌审旗| 临安市| 五大连池市| 昌都县| 古浪县| 汕尾市| 湘潭县| 郓城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