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濕攪拌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加濕攪拌系統,包括箱體以及設置在箱體上的轉軸,所述箱體的一端上部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入口和噴水口,箱體的另一端下部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和水混合后的濕料出口,所述噴水口與噴水裝置的水管相連通,所述轉軸位于箱體內的軸身上固定設置有螺旋葉片,螺旋葉片的葉面上設置有攪拌葉片,攪拌葉片的葉面與其所在位置處的螺旋葉片的葉面呈夾角布置,所述螺旋葉片和攪拌葉片進行料水攪拌混合的同時兼有推進物料前進和清掃箱體底部濕料的作用,防止濕料結團,進一步提高濕料混合的均勻性,保證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同時因其結構緊湊簡單,所以系統裝機功率低、能耗低,采用本發明公開的加濕攪拌系統適用范圍廣,可以應用于多種類型的固體顆粒物料的加濕輸送。
【專利說明】加濕攪拌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化工機械領域,具體涉及固體顆粒物料的加濕攪拌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單軸或雙軸加濕攪拌機是目前常見的兩種加濕攪拌機,其主要用于粉煤灰、干灰等粉體狀的固體顆粒物料在輸送過程中的加濕攪拌,具體是單軸或雙軸加濕攪拌機通過轉軸上布置的高速旋轉的螺旋葉片把進入箱體內的固體顆粒物料和水進行攪拌輸送至箱體的出料口排出,這樣可以防止粉塵飛揚造成固體顆粒物料的浪費以及工作環境的污染,但是,其存在結構較復雜、電耗較高、螺旋葉片的輸送攪拌功能較弱、機殼和葉片易磨損等問題。因此企業目前迫切需要一種結構簡單、穩定可靠、能耗低、加濕均勻、應用范圍廣的新型固體顆粒物料拌濕機。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穩定可靠、能耗低、加濕均勻、應用范圍廣的的加濕攪拌系統。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加濕攪拌系統,包括箱體以及設置在箱體上的轉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的一端上部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入口和噴水口,箱體的另一端下部設置有物料和水混合后的濕料出口,所述噴水口與噴水裝置的水管相連通,所述轉軸位于箱體內的軸身上固定設置有螺旋葉片,螺旋葉片的葉面上設置有攪拌葉片,攪拌葉片的葉面與其所在位置處的螺旋葉片的葉面呈夾角布置。
[000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螺旋葉片和攪拌葉片進行料水攪拌混合的同時兼有推進物料前進和清掃箱體底部濕料的作用,防止濕料結團,進一步提高濕料混合的均勻性,保證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同時因其結構緊湊簡單,所以系統裝機功率低、能耗低、適用范圍廣,可以應用于多種類型的固體固體顆粒物料加濕輸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2、3是轉軸的兩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4是圖3的I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一種加濕攪拌系統,如圖1-4所示,包括箱體10以及設置在箱體10上的轉軸20,所述箱體10的一端上部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和噴水口 12,箱體10的另一端下部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和水混合后的濕料出口 13,所述噴水口 12與噴水裝置30的水管31相連通,所述轉軸20位于箱體10內的軸身上固定設置有螺旋葉片21,螺旋葉片21的至少一側葉面上設置有攪拌葉片22,攪拌葉片22的葉面與其所在位置處的螺旋葉片21的葉面呈夾角布置。螺旋葉片21和攪拌葉片22進行料水攪拌混合的同時兼有推進物料前進和清掃箱體10底部濕料的作用,防止濕料結團,進一步提高濕料混合的均勻性,保證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同時因其結構緊湊簡單,所以系統裝機功率低、能耗低、適用范圍廣,可以應用于多種類型的固體固體顆粒物料加濕輸送。
[0010]實際加工時,所述攪拌葉片22的布置結構有多種:如圖2所示,可以先在螺旋葉片21的葉面上開設一條形孔,然后將攪拌葉片22穿過條形孔使得攪拌葉片22的葉面分布于螺旋葉片21的葉面兩側,最后再通過焊接將攪拌葉片22固定在螺旋葉片21上,當然,所述攪拌葉片22也可以通過螺栓可拆卸固定在螺旋葉片21上,具體實現螺栓連接的方式有多種,比如在上述穿過條形孔的攪拌葉片22的板面上開設連接孔,然后在攪拌葉片22的兩側板面上分別布置供螺栓布置的卡接板,卡接板的一側邊抵靠在螺旋葉片21的葉面上,這樣兩卡接板與攪拌葉片22螺栓連接即可,如此方便了攪拌葉片22的維修更換;如圖3和4所示的是攪拌葉片22布置的另外一個方式,所述螺旋葉片21的葉面上開設有徑向布置的V形或者U形的開口 211,開口 211的一側斜邊處設置有攪拌葉片22,通過開口 211的布置一方面實現了攪拌葉片22的可靠布置,另一方面減小了攪拌葉片22推進混合濕料的阻力,使得攪拌葉片22能夠順利地將箱體10底部的濕料推走,防止濕料結團,優選的,所述螺旋葉片21的周向上間隔180°均勻設置有攪拌葉片22,攪拌葉片22的葉面呈梯形狀,梯形的長底位于開口 211的端口處,梯形的短底靠近開口 211的根部,采用上述的梯形結構布置更為合理,使得攪拌葉片22能夠清掃并推進箱體10底部更多的濕料,具體的,所述攪拌葉片22包括相互平齊貼靠的固定板221和分離板222,所述固定板221焊接固定在螺旋葉片21上開口 211的一側斜邊處,分離板222與固定板221螺栓固接,將攪拌葉片22設置為分離板222和固定板221的結構,這樣不僅實現了對濕料的清掃和推進,而且分離板222損壞時維修方便,也即是方便了攪拌葉片22的維修更換,為保證攪拌葉片22的固定強度,優選是在固定板221與螺旋葉片21的結合處設置有加強筋212,如圖4所示,通過加強筋212的布置可以有效提高固定板221和分離板222對的連接固定強度,進而提高攪拌葉片22工作的可靠性。
[0011]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箱體10的濕料出口 13處設置有計量單元40,計量單元40將采集的濕料排量信號輸送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接收排量信號控制噴水裝置30向箱體10的供水量,根據濕料的排量來調節噴水量,以保證濕料的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從而進一步保證濕料混合的均勻性以及加濕攪拌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連續性。
[0012]優選的,所述箱體的底部側壁上、位于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的正下方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的旁路出口 14,固體顆粒物料的旁路出口 14處設置有閥門和計量單元40,這樣對于無需加濕的固體顆粒物料,實際運行時可以將轉軸20停止運轉,打開固體顆粒物料的旁路出口 14處設置的閥門,進入箱體10內的固體顆粒物料即可直接通過固體顆粒物料的旁路出口 14直接排出并計量單元40進行計量,如此提高了本發明的加濕攪拌系統的適用性,使其滿足多種工況的使用要求。
[0013]進一步的,所述的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位于箱體10的端頭一側,所述噴水口 12位于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和濕料出口 13之間且鄰近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布置,如圖1所示,噴水口 12布置在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和濕料出口 13之間且鄰近固體顆粒物料入口11,如此保證了進入箱體10內的固體顆粒物料能夠充分潤濕,優選的,所述箱體10、轉軸20、螺旋葉片21以及攪拌葉片22均為高錳鋼材質,采用高錳鋼可以有效增加箱體10、轉軸20、螺旋葉片21以及攪拌葉片22的耐磨性,延長了加濕攪拌系統的使用壽命,使其可以適用于不同粒徑大小以及不同硬度的固體顆粒物料。
[0014]如圖1所示,所述箱體10的上部側壁處設置有2-3個觀察窗15,通過觀察窗15的布置使得現場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檢查箱體10內濕料的攪拌輸送狀況,優選的,所述噴水口12處設置有霧化噴頭50,水管31的一端管口與霧化噴頭50連接,水管31的另外一端管口與水箱32的出水口 321連通,如圖1所示,箱體10的噴水口 12處設置有四個霧化噴頭50,采用霧化噴頭50將進入箱體10的水以霧狀形式噴灑在物料上,不僅高效節能,而且有利用物料的均勻潤濕。
[0015]如圖1所示,所述水管31的管路上、自靠近水箱32的一端依次設置有過濾器33、水泵34、壓力表35和流量計36,控制單元接收濕料排量信號以及壓力表35、流量計36的壓力信號、流量信號并調節水泵33的轉速,這樣控制單元可以根據濕料的排量、供水流量、供水壓力來調整水泵34的轉速,進而調節噴水裝置30向箱體10內的噴水量,同時,水管31管路上設置過濾器33,這樣可以保證通過水泵34輸送的水質清潔,實際裝配時,可以在位于過濾器33、水泵34以及壓力表35和流量計36的兩側的水管31管路上布置閥門,這樣檢修或者更換過濾器33、水泵34、壓力表35、流量計36時,直接將對應的零部件的兩側閥門關閉即可,如圖1所示,位于過濾器33下方的清潔管道上設置有閥門,當需要清潔過濾器33時可將其打開使污水排水下水道,所述水箱32的上部側壁以及底部也可以分別布置溢流口 322和排污口 323,水箱32的上部的入水口 324處設置一浮動球閥,保證水源定量向水箱32內注水。
[0016]進一步的,所述水管31位于流量計36和霧化噴頭50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37,水管31位于水泵34與壓力表35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與水箱32的頂部相連通的第一旁通管,第一旁通管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38,當停止供水時,可以先將第二電磁閥38打開,使得水泵34泵送的水分兩路流動,一路繼續流向箱體10,另一端回到水箱32內,然后再將第一電磁閥37關閉,這樣可以避免直接關閉第一電磁閥37時水管31受壓過大造成系統故障及減少管路積水。優選的,所述水管31位于第一電磁閥37與霧化噴頭50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與壓縮空氣相連的第二旁通管,第二旁通管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三電磁閥39,當系統處于停機狀態時,可以將第三電磁閥39打開使得壓縮空氣將水管31中的水吹盡,這樣可以避免冬季時結冰導致水管31凍裂。
[0017]總而言之,采用本發明公開的加濕攪拌系統可以做到集加濕、攪拌及輸送計量于一體,其結構簡單、穩定可靠、能耗低、加濕均勻、適用范圍廣,可以應用于多種類型的固體固體顆粒物料加濕輸送,以下結合圖1-4對本發明的加濕攪拌系統的工作原理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開機啟動加濕攪拌系統,當向箱體10內投料時,第一電磁閥37打開,水泵34開啟,霧化噴頭50開始噴水,濕料通過螺旋葉片21以及攪拌葉片22攪拌混合并輸送至濕料出口 13排出,計量單元40對濕料排量進行計量,控制單元根據濕料排量、供水的流量信號、壓力信號來調整水泵34的轉速,進而精確調節噴水裝置30向箱體10內的噴水量,待停機時,先打開第二電磁閥38,水泵34泵送的水分兩路流動,然后按順序關閉第一電磁閥37、水泵34、第二電磁閥38以停止噴水。
【權利要求】
1.一種加濕攪拌系統,包括箱體(10)以及設置在箱體(10)上的轉軸(2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0)的一端上部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入口(11)和噴水口(12),箱體(10)的另一端下部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和水混合后的濕料出口(13),所述噴水口(12)與噴水裝置(30)的水管(31)相連通,所述轉軸(20)位于箱體(10)內的軸身上固定設置有螺旋葉片(21),螺旋葉片(21)的至少一側葉面上設置有攪拌葉片(22),攪拌葉片(22 )的葉面與其所在位置處的螺旋葉片(21)的葉面呈夾角布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葉片(21)的葉面上開設有徑向布置的V形或者U形的開口(211),開口(211)的一側斜邊處設置有攪拌葉片(2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葉片(21)的周向上間隔180°均勻設置有攪拌葉片(22),攪拌葉片(22)的葉面呈梯形狀,梯形的長底位于開口(211)的端口處,梯形的短底靠近開口(211)的根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22)包括相互平齊貼靠的固定板(221)和分離板(222),所述固定板(221)焊接固定在螺旋葉片(21)上開口(211)的一側斜邊處,分離板(222)與固定板(221)螺栓固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0)的濕料出口(13)處設置有計量單元(40),計量單元(40)將采集的濕料排量信號輸送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接收濕料排量信號控制噴水裝置(30)向箱體(10)的噴水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的底部側壁上、位于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的正下方設置有固體顆粒物料的旁路出口(14),固體顆粒物料的旁路出口(14)處設置有閥門和計量單元(4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0)的上部側壁處設置有2-3個觀察窗(15)。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0)、轉軸(20)、螺旋葉片(21)以及攪拌葉片(22)均為高錳鋼材質。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體顆粒物料入口(11)位于箱體(10)的端頭一側,所述噴水口( 12)位于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和濕料出口( 13)之間且鄰近固體顆粒物料入口( 11)布置,噴水口( 12 )處設置有霧化噴頭(50 ),水管(31)的一端管口與霧化噴頭(50 )連接,水管(31)的另外一端管口與水箱(32 )的出水口( 321)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31)的管路上、自靠近水箱(32)的一端依次設置有過濾器(33)、水泵(34)、壓力表(35)和流量計(36),控制單元接收濕料排出量信號以及壓力表(35)、流量計(36)的壓力信號、流量信號并調節水泵(33)的轉速。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31)位于流量計(36)和霧化噴頭(50)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37),水管(31)位于水泵(34)與壓力表(35)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與水箱(32)的頂部相連通的第一旁通管,第一旁通管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38 )。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加濕攪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31)位于第一電磁閥(37)與霧化噴頭(50)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與壓縮空氣相連的第二旁通管,第二旁通管的管路上設置有 第三電磁閥(39 )。
【文檔編號】B01F7/08GK103768972SQ201410040200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7日
【發明者】葉浩榮, 宋昌道 申請人:黃山晶品建筑集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