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包括儲料桶、配料裝置殼體,在配料裝置殼體內的上部設有投料罐,投料罐的數量與儲料桶對應;在配料裝置殼體內的下部設有混合器,所有的投料罐均與混合器連通。本實用新型采用機械裝置進行自動配料,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避免了人為原因造成的污染,而且提高了配料的準確性,還能使所有的配料能夠更加充分地混合和相互反應,并可以根據需要在發酵前進行滅菌或加溫。本實用新型設計精巧,操作簡單、實用,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專利說明】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食品加工技術,尤其是一種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凱里酸湯是黔東南地區最具有民族特點的苗族食品,其口感獨特,可以被廣泛加工成為復合調味品、酸湯飲料和火鍋底料等,具有開胃健脾清腸胃和減肥益壽之功效。但是,現在酸湯的工業化生產中,配料過程通常采用的是人工配料,人工配料不僅可能對酸湯造成人為的污染,還可能由于人為因素而造成配料不準確。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它可降低勞動力成本,減少配料過程的人工污染可能,同時也避免了在酸湯飲料配制過程中配料不準確的情況,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包括儲料桶、配料裝置殼體,在配料裝置殼體內的上部設有投料罐,投料罐的數量與儲料桶對應;在配料裝置殼體內的下部設有混合器,所有的投料罐均與混合器連通;在每個儲料桶的頂部均設有一個加料泵,每個加料泵都通過獨立的進料管道與對應的投料罐連接;在投料罐的內設有定量液位開關及放空液位開關;在混合器內設有加熱裝置及攪拌器,在混合器底部的側面設有配料出口,在混合器底部設有排污口 ;在配料裝置殼體的外部設有配料控制器,在投料罐的進料口處設有投料罐進料電磁閥,在投料罐的出料口設有投料罐出料電磁閥,在混合器的進料口處設有混合器電磁閥,在配料出口上設有出口電磁閥,在排污口上設有排污口電磁閥,上述的所有電磁閥均與配料控制器連接,配料控制器還與加料泵、加熱裝置及攪拌器連接。
[0005]所述的配料控制器上設有各個投料罐的配料狀況指示燈、配料完成指示燈及配料進料開關,以及混合器的溫度控制器、攪拌控制開關、出料開關及排污開關;配料狀況指示燈與定量液位開關連接,配料完成指示燈與放空液位開關連接,定量液位開關通過配料進料開關與對應的加料泵及投料罐進料電磁閥連接,放空液位開關通過配料進料開關與對應的加料泵及投料罐出料電磁閥連接;溫度控制器與加熱裝置連接,攪拌控制開關與攪拌器連接,出料開關與出口電磁閥連接,排污開關與排污口電磁閥連接。
[0006]所述的混合器中還設有噴淋頭以及出料液位開關,在配料控制器上設有對應的噴淋沖洗開關,噴淋沖洗開關與噴淋頭連接,出料液位開關與加料泵連接。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機械裝置進行自動配料,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避免了人為原因造成的污染,而且提高了配料的準確性,還能使所有的配料能夠更加充分地混合和相互反應,并可以根據需要在發酵前進行滅菌或加溫。本實用新型設計精巧,操作簡單、實用,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8]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0]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配料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包括5個儲料桶1、配料裝置殼體4,在配料裝置殼體4內的上部設有5個投料罐6,在配料裝置殼體4內的下部設有混合器7,所有的投料罐6均與混合器7連通;在每個儲料桶I的頂部均設有一個加料泵2,每個加料泵2都通過獨立的進料管道3與對應的投料罐6連接;在投料罐6的內設有定量液位開關8及放空液位開關9 ;在混合器7內設有加熱裝置10及攪拌器11,在混合器7底部的側面設有配料出口 12,在混合器7底部設有排污口 13 ;在配料裝置殼體4的外部設有配料控制器14,在投料罐6的進料口處設有投料罐進料電磁閥6-1,在投料罐6的出料口設有投料罐出料電磁閥6-2,在混合器7的進料口處設有混合器電磁閥7-1,在配料出口 12上設有出口電磁閥12-1,在排污口 13上設有排污口電磁閥13-1,上述的所有電磁閥均與配料控制器14連接,配料控制器14還與加料泵2、加熱裝置10及攪拌器11連接;所述的配料控制器14上設有各個投料罐6的配料狀況指示燈6-3、配料完成指示燈6-4及配料進料開關6-5,以及混合器7的溫度控制器7-2、攪拌控制開關7-3、出料開關7-4及排污開關7-5 ;配料狀況指示燈6-3與定量液位開關8連接,配料完成指示燈6-4與放空液位開關9連接,定量液位開關8通過配料進料開關6-5與對應的加料泵2及投料罐進料電磁閥6-1連接,放空液位開關9通過配料進料開關6-5與對應的加料泵2及投料罐出料電磁閥6-2連接;溫度控制器7-2與加熱裝置10連接,攪拌控制開關7-3與攪拌器11連接,出料開關7-4與出口電磁閥12-1連接,排污開關7-5與排污口電磁閥13-1連接;所述的混合器7中還設有噴淋頭5以及出料液位開關12-2,在配料控制器14上設有對應的噴淋沖洗開關5-1,噴淋沖洗開關5-1與噴淋頭5連接,出料液位開關12-2與加料泵2連接。
[0012]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是這樣的,將生產酸湯的各個原料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儲料桶I中,儲料桶I的數量根據原料的數量來決定,本實施例僅以5個為例子;通過加料泵2從儲料桶I將已經配制好的溶液抽入投料罐6,進入到投料罐6中配料的量到達定量液位開關8的位置后,定量液位開關8控制加料泵2停止工作,并使投料罐進料電磁閥6-1關閉,該配料對應的配料狀況指示燈6-3變綠,其它投料罐6也按照同樣的操作程序進行操作,當所有的配料都補充到設定值后,所有對應的配料狀況指示燈6-3都變綠,則可將投料罐6的投料罐出料電磁閥6-2及混合器電磁閥7-1打開,當所有配料進入到混合器7中后,混合器7中的攪拌器11開始工作,對流入的溶液進行充分攪拌,使混合溶液相互作用充分溶解,同時根據相應的工藝要求通加熱裝置10加熱滅菌;在投料罐6中的配料完全流入混合器7后,投料te 6中的放空液位開關9啟動,使投料iil 6的投料出料電磁閥6-2關閉。為了保持混合器7的清潔,可以通過各投料罐6注入清水進行清洗,注入的清水在混合器7中進行攪拌和高溫加熱可以對裝置進行滅菌消毒,同時混合器7中的噴淋頭5可以對混合器進行噴淋,提高清潔效果,清潔完成后,污口電磁閥13-1打開,污水從排污口 13排出。
[0013]本實用新型中,各個部件均可采用現有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常規產品。例如,加熱裝置10為常規的加熱管,攪拌器11為常規的攪拌葉片,配料控制器14為一個開關面板,其主要功能是將各電器部件的開關集中在一起,方便布線及管理,根據上述功能,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自行設計或購買具有相同功能的產品即可,其接線方式根據所需的功能按現有技術進行連接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包括儲料桶(I)、配料裝置殼體(4),其特征在于:在配料裝置殼體(4)內的上部設有投料罐(6),投料罐(6)的數量與儲料桶(I)對應;在配料裝置殼體(4)內的下部設有混合器(7),所有的投料罐(6)均與混合器(7)連通;在每個儲料桶(I)的頂部均設有一個加料泵(2 ),每個加料泵(2 )都通過獨立的進料管道(3 )與對應的投料iil (6)連接;在投料iil (6)的內設有定量液位開關(8)及放空液位開關(9);在混合器(7)內設有加熱裝置(10)及攪拌器(11),在混合器(7)底部的側面設有配料出口(12),在混合器(7)底部設有排污口( 13);在配料裝置殼體(4)的外部設有配料控制器(14),在投料罐(6 )的進料口處設有投料罐進料電磁閥(6-1),在投料罐(6 )的出料口設有投料罐出料電磁閥(6-2 ),在混合器(7 )的進料口處設有混合器電磁閥(7-1),在配料出口( 12 )上設有出口電磁閥(12-1),在排污口( 13)上設有排污口電磁閥(13-1),上述的所有電磁閥均與配料控制器(14)連接,配料控制器(14)還與加料泵(2)、加熱裝置(10)及攪拌器(11)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料控制器(14)上設有各個投料罐(6)的配料狀況指示燈(6-3)、配料完成指示燈(6-4)及配料進料開關(6-5),以及混合器(7)的溫度控制器(7-2)、攪拌控制開關(7-3)、出料開關(7-4)及排污開關(7-5 );配料狀況指示燈(6-3 )與定量液位開關(8 )連接,配料完成指示燈(6-4 )與放空液位開關(9 )連接,定量液位開關(8 )通過配料進料開關(6-5 )與對應的加料泵(2 )及投料罐進料電磁閥(6-1)連接,放空液位開關(9 )通過配料進料開關(6-5 )與對應的加料泵(2 )及投料罐出料電磁閥(6-2)連接;溫度控制器(7-2)與加熱裝置(10)連接,攪拌控制開關(7-3)與攪拌器(11)連接,出料開關(7-4)與出口電磁閥(12-1)連接,排污開關(7-5)與排污口電磁閥(13-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酸湯飲料自動配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器(7)中還設有噴淋頭(5)以及出料液位開關(12-2),在配料控制器(14)上設有對應的噴淋沖洗開關(5-1),噴淋沖洗開關(5-1)與噴淋頭(5)連接,出料液位開關(12-2)與加料泵(2)連接。
【文檔編號】B01F15/06GK203816577SQ201420239627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石敏, 袁瑋 申請人:凱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