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環(huán)保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大氣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對于各種工業(yè)煙氣、粉塵的環(huán)保要求也越來越高,濕法除塵器作為終端處理設備開始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各燃煤電廠、燃煤窯爐。濕法除塵器是一種用來處理含粉塵和微顆粒的新除塵設備,主要用來除去氣體中的塵、酸霧、水滴、氣溶膠、臭味、PM2.5等有害物質,是治理大氣粉塵污染的理想設備。但是濕式除塵器屬于大型設備,現(xiàn)在一般的濕法除塵器存在體積龐大、耗水量大、建造復雜、造價高等問題,因此急需對此加以改進。現(xiàn)有各種類型的除塵器分干法過濾、濕法洗滌兩大類,干法利用過濾材料將粉塵、廢氣顆粒過濾清理,為達到排放要求往往過濾材料孔徑非常小,為小孔徑濾料阻力降低過濾面積要求比較大而整體設備比較龐大,同時增加了設備的材料和造價;濕法洗滌利用水與流動塵氣相互混合碰撞、吸附、擴散、溶解以及水分子的凝聚作用,為了提高接觸、捕捉效率,采用加大除塵器體積來獲得加大水與塵氣相互混合,這種方式增大了設備體積的同時增加了設備的材料和造價;為增加水與塵氣碰撞通常采用彎道式、鵝卵石填料等方式來改變氣流方向,這樣增加了氣體的阻力;若要加大噴水量增加洗滌效果,這樣導致耗水過大,并且增加了污水處理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合過濾與洗滌的優(yōu)勢,同時避開過濾與洗滌的不足,設計出結構簡單、生產(chǎn)成本低、節(jié)能環(huán)保和污氣處理效果好的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包括位于同一軸線依次排列并連通固定連接的進氣口、清洗室、捕捉過濾室、旋風室、分離室、干燥室以及排氣口。
所述的清洗室內設有凹腔;所述的捕捉過濾室頂部布置有噴霧管引水口,其內部包括有旋轉式濾筒和噴霧捕捉單元以及轉軸,其底部設置第二排污口,其一側或二側設計了檢修口。
優(yōu)選地,進氣口、清洗室、捕捉過濾室、旋風室、分離室、干燥室以及排氣口的連接方式是依次順序排列一體成型或法蘭方式連接。
優(yōu)選地,上述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中,所述的旋轉式濾筒的軸心線與所述的進風口的中心線呈垂直狀態(tài),所述的旋轉式濾筒的結構是空心,且內置多層過濾層,所述的過濾層內呈蜂窩狀。
優(yōu)選地,上述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中,所述的噴霧捕捉單元包括有噴霧管,所述噴霧管上安裝有若干個水噴頭。
優(yōu)選地,上述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中,所述的清洗室內設有凹腔,其頂部安裝了若干個噴水管。
優(yōu)選地,上述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中,所述的干燥室底部設有第一排污口。
優(yōu)選地,上述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中,所述的分離室底部設計有第一導流槽。
優(yōu)選地,上述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中,所述的旋風室內設有螺旋擋板。
優(yōu)選地,上述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中,所述的凹腔的形狀是半圓形的,其底部與第二導流槽連通,所述的第二導流槽與所述的第二排污口連通。
優(yōu)選地,上述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中,所述的第一導流槽與所述的第一排污口連通。
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是:
1、整體體積小,設備截面積僅為風管通徑的1.2~3倍之間,使整體除塵設備體積小。在同等處理風量、同等除塵能力條件下,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體積僅為布袋除塵器體積的10%~15%,是塔式噴淋除塵器的15%~20%,生產(chǎn)成本較低;
2、旋轉濾筒內置多層過濾,過濾層內呈蜂窩狀,使大顆粒的水珠流落的同時清潔了塵粒在濾筒表面上的粘附;小顆粒的粉塵、水汽在穿透蜂窩狀過濾層是不斷被改變方向,塵粒更容易被水霧捕捉、吸附、溶解;
3、旋轉濾筒空心結構,使過濾阻力減小,是普通疊加同厚度過濾阻力的1/3~1/2;同時對塵、汽相互混合碰撞、溶合、凝聚效率提高,未被水霧凝聚的粉塵、廢氣在經(jīng)過整個旋轉濾筒時都增加比重,在后續(xù)的離心、旋離功能凝結于水;
4、旋轉濾筒工作中不停轉動,使粘附在濾筒表面的大粒徑粉塵顆粒轉動到背向進氣口時被用過的汽流反沖洗脫落,使濾筒隨時保持自潔,整個設備長時間運行而不需要頻繁清潔,使用方便,降低維護成本;
5、由多個除塵功能組合,使通過的水珠與塵氣發(fā)生多次混合、碰撞、洗滌,除塵效率提高。懸浮粉塵的全塵除塵效率可達到99.7%,對導致人體塵肺疾病2.5~5微米左右的可吸入性能塵除塵效率可達到98.5%;
6、螺旋擋板導向作用,不同于一般擋板式、迷宮式的改變塵氣的方向,擋板式、迷宮式的改變氣流方向產(chǎn)生阻力大,而導向性的阻力是擋板式阻力的20%~12%,使整套除塵器的阻力變小,耗能降低;
7、旋轉濾筒的自潔性保證了設備運行的阻力穩(wěn)定,長期運行的總阻力≤800pa。電耗低于布袋除塵器、電除塵器,用水低于現(xiàn)有濕法除塵的除塵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半剖圖;
圖4是圖3中A-A處的縱向截面圖;
圖5是圖3中B—B處的縱向截面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左視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中:
1、進氣口 2、清洗室 3、捕捉過濾室
4、旋風室 5、分離室 6、干燥室
7、排氣口 8、第一排污口 9、第一導流槽
10、第二排污口 11、轉軸 12、凹腔
13、檢修口 14、噴霧管 15、螺旋擋板
16、旋轉式濾筒 17、噴霧捕捉單元 18、水噴頭
19、噴水管 20、第二導流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附圖所示的一種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其包括位于同一軸線依次排列并連通一體成型連接的進氣口1、清洗室2、捕捉過濾室3、旋風室4、分離室5、干燥室6以及排氣口7;所述的清洗室2內設有凹腔12,凹腔頂部安裝了若干個噴水管19;所述的捕捉過濾室3頂部布置有噴霧管引水口14,其內部包括有旋轉式濾筒16和噴霧捕捉單元17以及轉軸11,其底部設置第二排污口10,其一側或二側設計了檢修口13;旋轉式濾筒16的軸心線與所述的進風口1的中心線呈垂直狀態(tài),所述的旋轉式濾筒16的結構是空心,且內置多層蜂窩狀過濾層;噴霧捕捉單元17包括有噴霧管14,所述噴霧管14上安裝有若干個水噴頭18。
其中,干燥室6底部設有第一排污口8,分離室5底部設計有第一導流槽9,第一導流槽9與所述的第一排污口8連通,旋風室4內設有螺旋擋板15。
其中,凹腔12的形狀是半圓形的,其底部與第二導流槽20連通,所述的第二導流槽20與所述的第二排污口10連通。
旋轉式濾筒16內置多層過濾層,過濾層內呈蜂窩狀,使大顆粒的水珠流落的同時清潔了塵粒在濾筒表面上的粘附;小顆粒的粉塵、水汽在穿透蜂窩狀過濾層是不斷被改變方向,塵粒更容易被水霧捕捉、吸附、溶解。旋轉式濾筒16的結構是空心的,目的是使過濾阻力減小,其阻力值是普通疊加同厚度過濾阻力的1/3~1/2;同時對塵、汽相互混合碰撞、溶合、凝聚效率提高,未被水霧凝聚的粉塵、廢氣在經(jīng)過整個旋轉式濾筒16時都增加比重,在后續(xù)的離心、旋離功能凝結于水。在捕捉過濾室3中產(chǎn)生的污水流到第二排污口10內排出。螺旋擋板15起到導向作用,不同于一般擋板式、迷宮式的改變塵氣的方向,擋板式、迷宮式的改變氣流方向產(chǎn)生阻力大,而導向性的阻力是擋板式阻力的20%~12%,使整套除塵器的阻力變小,耗能降低。
設備截面積僅為風管通徑的1.2~3倍之間,使整體除塵設備體積小。在同等處理風量、同等除塵能力條件下,旋轉自潔濕法除塵器體積僅為布袋除塵器體積的10%~15%,是塔式噴淋除塵器的15%~20%,生產(chǎn)成本較低;旋轉式濾筒16工作中不停轉動,使粘附在濾筒表面的大粒徑粉塵顆粒轉動到背向進氣口時被用過的汽流反沖洗脫落,使濾筒隨時保持自潔,整個設備長時間運行而不需要頻繁清潔,使用方便,降低維護成本。由多個除塵功能組合,使通過的水珠與塵氣發(fā)生多次混合、碰撞、洗滌,除塵效率提高。懸浮粉塵的全塵除塵效率可達到99.7%,對導致人體塵肺疾病2.5~5微米左右的可吸入性能塵除塵效率可達到98.5%。旋轉濾筒的自潔性保證了設備運行的阻力穩(wěn)定,長期運行的總阻力≤800pa。電耗低于布袋除塵器、電除塵器,用水低于現(xiàn)有濕法除塵的除塵器。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